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背景:实验拟通过土鳖虫对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解释中药土鳖虫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土鳖虫对地塞米松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干预作用。 方法:通过大剂量地塞米松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在诱导成脂的同时给予土鳖虫含药血清干预。检测干预6 d后细胞内成脂标志物三酰甘油、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mRNA和脂肪酸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土鳖虫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和脂肪酸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降低三酰甘油水平,说明土鳖虫药物可以逆转因大量激素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增加。  相似文献   

2.
背景:膜联蛋白A1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改变相关。 目的:观察沉默膜联蛋白A1基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分为RNA干扰组,用携带针对膜联蛋白A1基因的短发夹RNA慢病毒载体LV-shANXA1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下调膜联蛋白A1基因的表达;阴性对照组,用携带无义基因序列的慢病毒载体LV-shANXA1-NC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措施。 结果与结论:纯化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和CD10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7.2%和95.8%,而CD45阳性率为2.5%。经嘌呤霉素筛选后,感染复数为50时,LV-shANXA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效率为80%;感染复数为100时,感染效率为95%。实时 PCR 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感染复数为50时,LV-shANXA1对膜联蛋白A1基因的沉默效率效率可达72.4%以上。膜联蛋白A1表达下调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明显生长抑制,在随后成骨分化诱导后,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且茜素红染色呈阴性反应。表明沉默膜联蛋白A1基因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这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之一。关键词:膜联蛋白A1;基因沉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细胞增殖;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9.001  相似文献   

3.
背景:皮质类固醇激素性骨坏死是造成髋关节功能丧失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可能与激素引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有关。 目的:检测皮质类固醇性骨坏死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为建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合理性寻求证据。 方法:选取皮质类固醇性股骨头坏死病例设为股骨头坏死组,按取材部位不同再分为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组、股骨头坏死髂骨组,同时选取无股骨头坏死、无激素应用的拟行人工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经贴壁筛选法筛选,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 结果与结论:MTT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组增殖能力明显弱于其他2组,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后1-7 d为生长滞留期,第8天达到对数生长期,以后进入到平台期,而其他2组较病例组生长曲线明显前移,并且峰值增高。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组中G0/G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S+G2/M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较其他2组降低(P < 0.05),而股骨头坏死髂骨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最强。结果证实,皮质类固醇性骨坏死患者股骨头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较低,髂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增殖活性较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清楚,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激素可能通过影响其调控机制而引起骨坏死。 目的:观察在激素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递质或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获得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传代培养的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加入浓度为10-7 mol/L的地塞米松,对照组正常培养。分别于诱导后第4,7,11,15天,测定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受体、血管活性肠肽受体、P物质受体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的mRNA表达。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神经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受体、血管活性肠肽受体和P物质受体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实验组各因子在不同时间点间进行比较却无明显差异(P > 0.05)。结果表明大剂量激素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具有成骨或成血管作用的神经递质或其受体表达下降,这可能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来,干细胞治疗股骨头早期骨坏死已经成为一种可选的方法,但干细胞质量影响治疗效果。 目的:评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定向诱导分化能力。 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只,观察组构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分离培养两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选择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成脂定向诱导分化。成骨诱导7,14 d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成脂诱导21 d行油红O染色。 结果与结论:培养第1,3,5天观察组细胞吸光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第7天时观察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观察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钙结节和脂滴数量较少。以上结果表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均减弱。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的重点。但对于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自体骨髓移植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抽提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行体外扩增和表型鉴定。 方法:取成年大耳白兔10只,对照组2只不给任何药物;模型组8只每周2次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8 mg/kg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经过大量激素作用后,MR灌注成像及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组造模成功。模型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 h内仅有少量细胞贴壁,12 d左右细胞铺满瓶底的85%-90%,传代培养生长良好;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S型,第4-7天处于高速增殖期,与对照组生长曲线相近;经流式细胞术鉴定,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34表达呈阴性,CD29,CD44 表达呈阳性,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示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和增殖能力,可用于干细胞标记及进一步自体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7.
背景:临床组织学及病理学研究证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病理变化是股骨头骨髓内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多,这可能与激素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有关。目前被很多学者用来解释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大剂量激素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在诱导成脂的同时给予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干预。检测干预6d后细胞内成脂标志物三酰甘油、PPARγ mRNA和aP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可对抗激素诱导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酰甘油、PPARγ mRNA和aP2 mRNA表达的增加。提示桃红四物汤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不仅是改善股骨头的微循环,同时还与其抑制激素诱导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可能存在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雌激素信号途径,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目的: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芳香化酶和雌激素相关受体的表达。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单纯培养组和成骨诱导组,分别用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培养,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矿化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芳香化酶、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 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和裂解液中雌二醇水平。结果与结论:培养72 h,成骨诱导组增殖能力最强;培养21 d,成骨诱导组茜素红染色显示大量钙沉积;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成骨诱导组能促进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α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 mRNA和蛋白表达,成骨诱导组雌激素受体β mRNA和蛋白表达与单纯培养组无差异;ELISA结果显示成骨诱导组上清液中雌二醇水平高于裂解液及单纯培养组上清液中雌二醇水平。结果表明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成骨诱导分化后能表达芳香化酶、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亦能自身合成和分泌雌激素,由此产生的雌激素可能是通过相关受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发挥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骨形态发生蛋白7:又称成骨蛋白1,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体外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及软骨细胞标志因子分泌,体内可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膝关节软骨损伤。 国产多孔钽:实验中应用的多孔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高温煅烧技术制备,具有立体三维空间结构,与人体骨组织的力学强度、弹性模量相似,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能力。植入体内时可使其周围骨组织黏附并向孔隙内生长,正逐渐替代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金属钛和不锈钢等传统医用生物材料,成为骨缺损修复的新型修复材料。 背景:结合物理因素与支架材料建立共培养体系并采用细胞因子诱导,成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热点。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复合国产多孔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向分化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由北京华阜康生物提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干预:①实验组加入多孔钽片,对照组不加多孔钽片,培养第5天,鬼笔环肽染色观察多孔钽片表面的细胞生长情况;培养1,3,5,7 d,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②A组加入软骨细胞诱导液,B组加入软骨细胞诱导液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C组加入国产多孔钽材料与软骨细胞诱导液,D组加入国产多孔钽材料与软骨细胞诱导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培养第 7,14,21天,采用 ELISA 法检测细胞分泌Ⅱ型胶原、SRY型高迁移率族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Ⅱ型胶原、SRY型高迁移率族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动物实验获得华北理工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鬼笔环肽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周围生长及增殖良好;②实验组培养3,5 d的增殖慢于对照组(P < 0.05),培养1,7 d的增殖与对照组无差异(P > 0.05);③培养第 7,14,21天时,A-D组Ⅱ型胶原、SRY型高迁移率族蛋白质量浓度逐渐升高(P < 0.05)。培养第7天时,A-D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质量浓度逐渐减少(P < 0.05);培养第14天时,A组高于其余3组(P < 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培养第21天时,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Western-blot检测显示培养第 7,14,21天时,A-D组Ⅱ型胶原、SRY型高迁移率族蛋白表达逐渐升高(P < 0.05)。培养第7天时,A-D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蛋白表达逐渐减少(P < 0.05);培养第14天时,A组高于C、D组(P < 0.05),B、C组高于D组(P < 0.05);培养第21天时,A组高于其余3组(P < 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7复合国产多孔钽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向分化,可促进Ⅱ型胶原、SRY型高迁移率族蛋白的表达,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 ORCID: 0000-0002-5869-6982(崔逸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关系密切。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雌激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其与微小RNA-26a的关系。 方法:取小鼠股骨与胫骨骨髓,全骨髓贴壁法获得并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以0,10-10,10-9,10-8,10-7,10-6 mol/L的雌二醇对其成骨诱导过程进行干预。 结果与结论:雌二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影响不明显,但可明显提高其成骨能力;同时雌二醇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基因RUNX2,OCN mRNA及RUNX2,SP7蛋白的表达,以10-9 mol/L雌二醇的作用最明显,但10-9 mol/L雌二醇促进微小RNA-26a mRNA表达的能力最弱。说明雌二醇可剂量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微小RNA-26a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关键词:微小RNA-26a;雌激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小鼠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9.00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miR-138-5p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K562组、miR-138 mimic组、pc-HIF-1α组和mimic+pc-HIF-1α组。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认miR-138-5p与HIF-1α的靶向关系;qRT-PCR法检测miR-138-5p和HIF-1α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IF-1α的蛋白水平;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R-138-5p能靶向HIF-1α,与K562组相比,miR-138 mimic组HIF-1α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较低(P<0.01),而pc-HIF-1α组HIF-1α的蛋白水平则显著较高(P<0.01);同时,与pc-HIF-1α组相比,mimic+pc-HIF-1α组HIF-1α的蛋白表达显著较低(P<0.01)。与K562组相比,miR-138 mimic组细胞增殖倍数、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较低(P<0.01),pc-HIF-1α组则显著较高(P<0.01);与pc-HIF-1α组相比,mimic+pc-HIF-1α组细胞增殖倍数、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较低(P<0.01)。同时,mimic+pc-HIF-1α能部分逆转pc-HIF-1α对肿瘤细胞增殖和EMT能力的上调作用(P<0.01)。结论miR-138-5p可通过靶向HIF-1α,进而降低人白血病K652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miR-145是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起调控作用,以及氯吡格雷如何通过调控CD40来发挥其消炎作用,以期为氯吡格雷的药用作用发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分组为①DMSO组,即溶剂对照组;②TNF-α组;③miR-145抑制剂对照组;④氯吡格雷组;⑤miR-145抑制剂+氯吡格雷组.并通过EdU标记检测细胞增殖;qRT-PCR用于检测miR-145,CD40和VSMC中Calpon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D40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ELISA检测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IL-6的水平.结果 与氯吡格雷组相比,miR-145抑制剂+氯吡格雷组的Calponin mRNA水平降低(P <0.01);与DMSO组相比,TNF-α组的miR-145 mRNA水平下降(P<0.01);与TNF-α组相比,氯吡格雷组的miR-145 mRNA水平上升(P<0.01);与氯吡格雷组相比,miR-145抑制剂+氯吡格雷组的miR-145 mRNA水平下降(P<0.01).miR-145抑制剂对照组不影响CD40的水平;与DMSO组相比,TNF-α组的CD40 mRNA水平上升(P<0.01);与TNF-α组相比,氯吡格雷组的CD40 mRNA水平下降(P<0.01);与氯吡格雷组相比,miR-145 抑制剂+氯吡格雷组的CD40 mRNA水平上升(P<0.01).TNF-α组上清液中IL-6的水平高于DMSO组(P<0.01);氯吡格雷组中IL-6水平低于TNF-α组(P<0.01);miR-145抑制剂+氯吡格雷组IL-6的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结论 氯吡格雷通过抑制CD40的表达,诱导miR-145抑制VSMC细胞增殖并发挥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小RNA-221(miR-221)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把miR-221 mimics转染入肺癌细胞A549内,RT-q PCR检测miR-221和PTE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TEN蛋白表达;CCK-8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构建含PTEN 3'-UTR的萤光素酶报告载体,检验miR-221对PTEN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转染miR-221后肺癌细胞中miR-2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1),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增强(P0.05);miR-221能抑制PTEN的萤光素酶活性。结论:miR-221能够抑制肺癌A549细胞中PTEN的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李晓波  夏鹰  聂柳  金虎  李友俊 《解剖学报》2021,52(4):506-511
目的 分析微小RNA-141-3p(miR-141-3p)在脑出血(ICH)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miR-141-3p对大鼠脑出血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以40例脑出血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血清中miR-141-3p的含量。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41-3p的靶标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验证miR-141-3p对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调控作用。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侧脑室注射miR-141-3p激动剂(agonist)或者激动剂对照(agonist NC),治疗7 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麻醉处死大鼠后取出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采用Real-time PCR测定miR-141-3p和NLRP3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8的表达。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0.520±0.028)相比,脑出血患者血清中miR-141-3p的表达水平(0.068±0.038)显著下调(t=15.93,P<0.001),且与血肿周围水肿严重程度成负相关(r=-0.8948,-0.9434~-0.8087,P<0.001)。miR-141-3p靶向调控NLRP3基因表达。miR-141-3p的表达水平在miR-141-3p agonist组中明显高于agonist NC组(P<0.001),炎症小体NLRP3和炎症因子IL-1β、IL-6和IL-1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gonist NC组(P<0.001)。与agonist NC组相比, agonist组miR-141-3p在ICH术后7 d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01)。HE染色结果表明,ICH大鼠注射miR-141-3p激动剂后血肿周围水肿明显缩小。 结论 miR-141-3p通过靶向NLRP3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CA1区注射miR-18Ic激动剂/抑制剂对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大鼠热痛及海马炎症因子和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假手术组(Sham)、CCI模型组(CCI)、CCI+miR-181c激动剂阴性对照组、CCI+miR-181c抑制剂阴性对照组、CCI+miR-181c激动剂组和CCI+miR-I8le抑制剂组。在术前1 d,术后第1、3、5、7 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连续7 d给药后取海马,real time RT-PCR、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TLR4、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和转录因子(CTCF和Nrt2)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TWL缩短(P<0.05),海马miR-18Ic表达下降(P<0.05),TLR4.TNF-a和IL-1βmRNA表达上调(P<0.05),IL-1β和TNF-α含量增多(P<0.05);与CCI组相比,注射miR-181c激动剂后CCI大鼠TWL延长(P<0.05),海马miR-181c表达上调(P<0.05),而TLR4、TNF-α和IL-IβmRNA表达下降(P<0.05),IL-1β和TNF-c含量下降(P<0.05);注射miR-181c抑制剂则TWL降低(P<0.05),CCI大鼠海马miR-18lc表达进一步下降(P<0.05),TLR4、TNF-α和IL-IβmRNA表达进一步上升(P<0.05),IL-1β和TNF-α含量上升(P<0.05)。与Sham组相比,CCI组海马CTCF表达下降,Nrf2在胞核表达上升(P<0.05)。结论:海马注射miR-181c激动剂减轻CCI大鼠热痛敏可能是由于miR-181e下调TLR4和TNF-α表达导致。CCI大鼠海马miR-181e表达下调可能与CTCF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 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其主要通过结合靶标mRNA的3'UTR区诱导靶标mRNA降解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活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发现它是调控骨组织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的重要因子之一。 MC3T3-E1细胞:是新生C57BL/6小鼠颅顶骨中分离培养所建立的一株成骨细胞株,它能够展现骨组织中成骨细胞的各个发育阶段和各种生物学特性。作为研究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理想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种骨组织工程学研究。 背景:机械牵引力能够影响MC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并引起细胞内miR-132-3p的差异表达。然而,牵引力是否通过调控miR-132-3p的表达来影响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明确12%牵引力作用下MC3T3-E1细胞中成骨分化标志因子及miR-132-3p表达变化,并进一步探讨miR-132-3p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MC3T3-E1细胞分别加载0%,12%牵张应力,检测应力加载后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蛋白及miR-132-3p mRNA的表达水平;细胞内瞬时转染miR-132-3p模拟物及其阴性对照,qRT-PCR检测转染后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Runt标志转录因子2 m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miR-132-3p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①12%牵张应力作用下,MC3T3-E1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蛋白mRNA表达水平下调(P < 0.01),miR-132-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②细胞内转染miR-132-3p后,miR-132-3p模拟物组成骨分化标志因子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Runt标志转录因子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5);③相比于阴性对照组,miR-132-3p 模拟物转染24,48,72 h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 < 0.001),且在转染48 h后降低最明显;④结果说明12%周期性循环牵张应力能够通过过表达miR-132-3p负向调节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ORCID: 0000-0003-0696-3329(孙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miR-14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75例前列腺癌和5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以及40例健康对照血清miR-141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前列腺癌血清miR-141的表达量较BPH和健康对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miR-141在BPH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miR-141能够较好地区分前列腺癌与BPH(或健康对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95%CI∶0.689~0.823)和0.801(95%CI∶0.723~0.868)。血清miR-141表达与Gleason积分、临床分期和骨转移相关(均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miR-141的表达水平增加;但miR-141表达量与患者年龄、肿瘤复发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无关(均P>0.05)。结论: 循环miR-141可作为非侵入性诊断前列腺癌并且判断其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外泌体:是小的膜性囊泡,从20世纪90年代起受到极大关注。此词于1981年首先提出,是从细胞上产生的鳞片状脱落的囊泡,具有胞外酶的活性。外泌体所含的蛋白及miRNA可能是其生物学功能的主要部分。 小分子RNA:是一大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已经发现200多种小分子RNA。 背景:前期证明,过表达心脏基因转录因子GATA-4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BMSCsGATA-4- exosome)可以促进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提示其可以修复心肌梗死,另外还发现BMSCsGATA-4-exosome中及心肌梗死局部心肌组织中有miRNA-673-5p明显高表达且功能涉及细胞分化,可能是BMSCs GATA-4- exosome修复心肌梗死的关键分子。 目的:探讨BMSCs GATA-4-exosome促进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分子调控网络。 方法:在小鼠BMSCs培养体系内加入miRNA-673-5p模拟物(miR-673-5p-mimic)作为实验组(BMSCsmiR-673-5p-mimic),将BMSCs GATA-4组、BMSCs GATA-4-空载体组、BMSCs组、BMSCsmiR-673-5p-inhibitor组作为混杂因素对照组,提取各组分泌的外泌体与BMSCs直接共培养24 h,采用免疫荧光定性检测和RT-PCR定量检测各组BMSCs中心肌特异性分子α-actin、Desmin、cTnT、Cx43的表达。根据microRNA靶基因预测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iRNA-673-5p对应靶基因TSC-1、ERK1/2及Mef2c转录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BMSCsmiR-673-5p-mimic-exosome+BMSCs组荧光强度最强,心肌细胞特异性分子α-actin、Desmin、cTnT、Cx43的表达最高(P < 0.05),TSC-1的表达最低(P < 0.05)。结果表明BMSCsGATA-4-exosome通过miRNA-673-5p抑制TSC-1蛋白表达促进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ORCID: 0000-0002-0219-9469(李永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买霞  陈小义  杨丽颖  陈莉 《解剖科学进展》2012,18(6):541-544,548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获得BMSCs,纯化培养传代后用不同浓度的bFGF诱导,经MTT法检测bFGF对BMSCs生长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GFAP表达,Western blot方法分析p-ERK蛋白表达。结果 bFGF对BMSCs具有促增殖作用,在倒置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可见到有神经胶质样细胞形成,免疫细胞化学证明GFAP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Western blot证明bFGF上调ERK蛋白表达(P<0.05)。结论 bFGF可活化Ras/ER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BMSCs细胞增殖分化为GFAP阳性的神经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