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方法 对8例hypo-MDS患者的临床特点、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8例患者均有2个以上部位骨髓增生低下、骨髓低细胞容积和不同程度病态造血。T细胞亚群分析结果显示5例有T细胞数目、CD+4/CD+8比例异常。治疗后2例基本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进步,1例无效。结论 hypo-MDS以骨髓低细胞容积和病态造血为共同特征,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减量HA方案和ATRA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减量的三尖杉酯碱(H),阿糖胞苷(A)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三尖杉酯碱2-3mg/天,静脉滴注,连用5天,阿糖胞苷100mg/天,静脉滴注,连用5天,ATRA30-60mg/天,分次口服,结果:完全缓解(CR)6例(30%),部分缓解3例(15%),无效11例(55%),7例(35%)在治疗中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死亡3例(15%),结论:减量HA方案和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高危MDS有明显疗效,但老年患者治疗相关性死亡率较高,需注意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疗效。方法:MDS患者18例,亚砷酸10mg加入5%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28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7d~14d复查骨髓象及血象。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大多数病例有所好转,总有效率83.3%。结论: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肯定,可作为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司坦唑醇(康力龙)、全反式维甲酸和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三联药物联合治疗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结果:三联药物治疗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个月,基本缓解5例,部分缓解10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82.6%。结论:康力龙、全反式维甲酸和小剂量高三尖杉酸碱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环孢素A联合D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环孢素A联合D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用环孢素A(CsA)联合阿糖胞苷(Ara-C)、柔红霉素(DNR)治疗19例难治复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结果: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3例,2例未能观察疗效。完全缓解率47.0%,总有效率82.4%。19例化疗后均有血象、骨髓象受抑制,8例化疗后发生严重感染。均无心、肺、肝、肾等严重并发症和过敏反应。CR的8例中1例失访。1例CR后4个月骨髓再次复发,治疗无效死亡,6例仍完全缓解,CR期2个月~18个月。结论:CsA联合化疗方案可以提高难治性AML的CR率。  相似文献   

6.
环孢素A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祖/干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病态造血和向白血病进展的高风险为特征.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本组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治疗MDS难治性贫血(RA)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三联疗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三联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观察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组织改变。方法 应用达那唑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活性维生素D3三联药物治疗MDS—RA20例,同步检查骨髓涂片及骨髓组织病理。结果 经过三联治疗后,骨髓抽吸涂片检查中发现所有患者的病态造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三联药物治疗MDS—RA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同分型的疗效。方法 选取初治MDS20例做临床分型,观察各型的疗效。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RA缓解率为75%;RAS全为部分缓解;RAEB1例死亡,3例为部分缓解,2例稳定;3例RAEB-T死亡:4例CMML均为未缓解。结论 MDS是一组可发展为急性白血病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RA缓解率高,CMML较难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AG方案(阿糖胞苷 阿柔比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方法:应用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 17例。1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续接受1个周期治疗,缓解后治疗采用CAG方案与常规化疗交替。结果:1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5例,骨髓完全缓解(MCR)伴血液学进步(HI)5例,未缓解(NR)1例。有效率94.12%,完全缓解率35.30%。6例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位总时间为10.5个月(6~16个月)。中位死亡时间17个月(10~22个月),1年总生存率88.24%,2年总生存率69.33%。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15/17)。结论: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安全有效,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中药益髓康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郭培京,李国章,高先声,刘品丽,王文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因骨髓病态造血引起的疾病,旧称“白血病前期”。我院近年来采用以中药益髓康胶囊为主治疗20例MDS病人,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方法 经FAB标准确诊的MDS患者接受CAG方案(阿糖胞苷+阿柔比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后,10例骨髓获得完全缓解(CR),5例获得部分缓解(PR),PR者经两个疗程治疗后1例达CR,余改用其他方案治疗。结论 CAG方案疗效较好,毒副作用相对较少,为MDS患者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MDS-MF)的病理与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骨髓穿刺涂片Wright染色光镜观察分类;骨髓活检组织塑料包埋切片,瑞特-吉姆萨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学变化及Gomory网状纤维染色,回顾性观察总结14例MDS-MF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学、骨髓组织学特征。结果 14例中RA 4例,RA-RS 3例,RAEB-Ⅰ3例,RAEB-Ⅱ4例。全血减少3例(21.4 %),两系减低7例(50 %),一系减低4例(28.6 %),14例末稍血涂片均见幼粒、幼红细胞及泪滴状红细胞。骨髓涂片中增生减低/极度减低5例(35.7 %)、增生活跃/明显活跃9例(占64.3 %)。骨髓细胞发育不良100 %。巨核0 ~ 105个,7例缺如(占50 %),3例有典型单圆及多圆核巨核细胞(占21.4 %)。骨髓组织增生低下仅占1例,增生极度活跃者6例。14例均可见骨髓胶原纤维增生和ALIP现象,原始细胞明显增多7例。网状纤维"+++"5例,"++++"9例。脾大4例,肝大1例,反复骨髓干抽5例。结论 MDS-MF是MDS的一种变型,必须结合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发育不良表现、骨髓活检幼稚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增生等特点诊断,并与伴有纤维化的其他相关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3.
阿米福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阿米福汀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对18例MDS应用阿米福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8例患者中完全反应(completeresponse,CR)3例(16.67%),部分反应(partialresponse,PR)7例(38.89%),总反应率为55.56%。结论阿米福汀在治疗MDS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干细胞移植(HSCT)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中的疗效以及预处理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13例MDS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包括HLA配型全相合10例、半相合2例、脐血移植1例)。输注单个核细胞(MNC) 6.92(2.65~21.33)×108/kg,CD34细胞4.47(1.49~10.22)×106/kg。其中,5例选择全身照射+氟达拉滨+环磷酰胺(TBI+Flud+Cy)方案预处理,3例白消安(BU)/Cy预处理,3例TBI+CY,2例采用阿糖胞苷(Ara-C)+BU+Cy+替尼泊苷(VM26)预处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2例HLA配型半相合者给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加短程甲氨蝶呤(MTX)治疗,并于移植后1~28 d持续给予霉酚酸酯(MMF),其他病例仅给予CsA加短程MTX。结果 13例患者中9例造血完全重建,移植相关死亡4例。结论 HSCT是可以治愈MDS的有效方法。预处理选择应采取个体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地西他滨20mg/m2.d,静脉滴注,持续时间大于1小时,连续5天,至少连续2疗程,观察MDS患者病程的改变、生存质量和血液学指标等。依据NCICTCAE标准判断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例CR、1例PR、2例获得血液学改善,输血频次减少;上述4例治疗有反应的MDS患者均在随访中,目前尚未转为急性白血病;5例患者疾病进展,2周期治疗后,输血频次无明显减少,复查骨髓细胞学呈低增生性,且原始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其中有2例MDS-RAEB 2 IPSS评分为高危患者原始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短期内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与其他强烈化疗方案相比,安全性强,化疗相关死亡率低,不良反应易于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11日至2013年8月2日诊治并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MDS与AML共13例,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1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5例,其中2例治疗1个疗程即获得CR,另外3例治疗2个疗程获得CR.部分缓解(PR)2例,血液学改善(HI)3例.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可有效治疗MDS和AML,且患者如果第1个疗程血小板反应良好,则容易获得CR,但对于经过多种化疗的MDS和AML均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4 d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地西他滨每天30 mg/m2,4 d方案治疗5例MDS及5例老年AML患者,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3例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2例患者获得了部分缓解。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较3 d及5 d方案毒副作用未增加。结论 地西他滨对于MDS及老年白血病患者有效,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4 d方案经济、方便,适合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阿扎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10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5例初诊MDS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使用地西他滨(10~30 mg·m-2·d-1, 连续3~5 d)治疗10例;阿扎胞苷(75 mg·m-2·d-1, 连续7 d)治疗5例, 观察基因突变、风险分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中男性9例, 女性6例, 中位年龄64岁(51~84岁), 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4~62个月)。15例患者高危3例, 中危10例, 低危2例。SF3B1、TET2和STAG2突变在低-中危患者中多见;而DNMT3A、EZH2、U2AF1、RUNX1和TP53突变在高危患者中多见。所有患者经2~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总有效率66.7%(10/15), 其中1例获得完全缓解, 1例获得骨髓完全缓解, 2例获得部分缓解, 6例达血液学改善。治疗期间发生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9例, 发生3~4级感染6例, 无3~4级出血、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随访至2020年5月, 9例生存, 6例死亡。结论去甲基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纤维化综合征1例黄子洲,钟洪明骨髓增生异常骨髓纤维化综合征(MD/MF综合征)又称MDS伴骨髓纤维化,国内罕见,现将我院遇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韦某某,男,34岁,农民。以“反复畏冷、发热伴头晕、乏力2个月”为主诉,在外院治疗无效,二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应用沙利度胺(反应停)200 mg/d,分4次口服,全反式维A酸(ATRA)30 mg/d分3次口服,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15 mg肌肉注射1次/12 h,促红素(益比奥)1万U皮下注射30 d。以上30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间歇5 ~ 7 d再行第2疗程,2 ~ 3疗程评估疗效。结果 MDS-RAEB 8例,完全缓解(CR) 3例,部分缓解(PR)3例,进步2例;MDS-RAEB-T 4例,CR 1例,PR 1例,未缓解(NR)2例,CR率33.3 %,总有效率83.3 %。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治疗高危型MDS近期疗效满意,可进一步治疗总结较多病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