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作者对慢性肝炎59例(慢活肝24例,迁延性肝炎35例)作长期的临床、生化和免疫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持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示患者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有欠缺或不足。(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非特异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肝细胞损害有关。(3)慢活肝患者的血清内常有IgG增高,以及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这对于鉴别慢活肝与迁肝,以及估计病情和考核疗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炎的分型目前国内外较为一致,即分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活肝”),与慢性迁延性肝炎(下称“慢迁肝”)或称慢性持续性肝炎两种。两者在应用调整免疫功能药物治疗的选择上却截然不向。慢活肝主要采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皮质激素、硫唑嘌呤、6MP等治疗,而慢迁肝则宜用细胞免疫促发剂治疗。本文就我院近几年来应用新的免疫药物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慢性肝炎的临床诊断,近年来常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CPH)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CAH)。临床上两者鉴别诊断有时相当困难,目前除肝活检外,还没有确切的诊断依据。本文将我院肝穿刺病理诊断的49例成人病毒性慢性肝炎与临床观察对照,对慢迁肝与慢活肝的临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国内外对病毒性肝炎采用免疫治疗已有报道,但其疗效尚难肯定。本文应用转移因子(TF)治疗22例病毒性肝炎,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sAg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IF)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观察。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院门诊的22例病毒性肝炎病人,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6例,后者4例合并肝硬化;男16例,女6例;病程1~18年。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对32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活动)期和恢复(缓解)期作了血清T3、T4测定,观察其甲状腺功能的动态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 (一)肝炎组:32例,男18、女14,年龄18~65岁,平均35.6岁.其中甲型肝炎9例,乙型肝炎21例,甲乙混合(或重叠)型肝炎2例.临床分型以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计急性黄胆型肝炎(急黄肝)9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无黄肝)4例,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5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4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咏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10-110,1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测定 5 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 3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CD3 + 细胞百分比、CD4+ 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5及P <0 .0 0 1) ,CD8+ 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 (P <0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HBV持续复制、肝组织免疫病理损伤及病程慢性化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认为其发病机理可能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索肝炎的发病机理,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108例迁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玫瑰花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炎(简称慢肝)是由乙型、非甲非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引起,在我国以慢乙肝为主。合理治疗慢肝,对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一)治疗慢肝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分型诊断,区分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  相似文献   

9.
(二)慢性肝炎: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有确诊或可疑急性肝炎的病史(有时不明确),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病情较轻,可有肝区痛和乏力,伴有血转氨酶升高或轻度肝功能损害,而不能诊断慢活肝者,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慢迁肝的组织学改变者,皆可诊为慢迁肝。2、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1)症状:既往有肝炎史(有时不明确),目前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各类型病毒性肝炎66例(临床分型为急性肝炎22例,慢迁肝22例,慢活肝15例,肝硬化7例。病原学分型:急性肝炎22例中有“甲型”9例,“乙型”10例,“丙型”3例;慢性肝病44例中均为“乙型”,其中3例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正常成人30例作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入出院时的比较,只有急性肝炎恢复至正常人水平,其余各类型肝炎无论入院时与出院时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也仅急性肝炎恢复至正常人水平,自其余各类型肝炎出入院时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说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在急性肝炎呈一过性损害,而慢性肝病呈持续低下状态。急性肝炎中甲、乙、丙三型对比,红细胞免疫C3b受体花环率的动态变化无显著差异,说明三者对红细胞免疫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改进的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测试不同类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以植物血凝素(PHA)为刺激因子,133名迁肝患者中有53.4%,18例慢活肝患者中有72.2%,12例急性肝炎患者中有50%呈现白细胞移动抑制,而27名健康人均出现抑制现象。以粗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抗原,在79例肝炎患者中,有77.2%出现异常反应,而在25名健康人中只有4%为阳性。以肝细胞膜脂蛋白(LPI)为抗原,133例迁肝中有18.1%,18例慢活肝中有44.4%,12例急性肝炎中有25.0%呈异常反应,而在32名健康人中只有3.1%异常。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报道我室1981—1983年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48例病毒性肝炎血清抗HBc 的情况,并观察434例阳性血清滴度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来源与方法一、检测对象根据全国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对548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抗HBc 及HBsAg 的检测,其中急黄肝(简称急肝)155例、慢迁肝248例、慢活肝118例、暴肝8例、  相似文献   

13.
抗-HBc和IgM抗-HBc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LISA法检测52例急性肝炎(简称急肝),3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慢迁肝)及4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血清中抗-HBc和IgM抗-HBc的水平,同时用RIA法检测HBsAg。结果表明,IgM抗-HBc在急肝和慢活肝中阳性率高,在慢迁肝中阳性率低,统计学上差异显著;平均几何滴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抗-HBc滴度以慢活肝最高,与慢迁肝和急肝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在急肝中,抗-HBc显著升高或IgM抗-HBc持续阳性者,其HBsAg不易转阴。并对抗-HBc滴度与HBsAg阳性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2例肝炎恢复期(肝恢)、迁延性肝炎(迁肝)、慢性肝炎(慢肝)、肝硬变患者进行了淋转测定,分别为53.50%±12.90%、47.34±13.50%、36.50±12.61%、30.20±11.70%,与对照组68.20±10.30%相比,有不同程度降低,提示此等患者有T细胞功能不足,其病情不能及时恢复可能与此有关。伴有自身免疫状态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则既可有T细胞功能低下,亦可有B细胞反应过剧存在。狼疮样肝炎的免疫学异常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类同,两者无实质上区别。对上述患者联合使用促进T细胞功能与抑制B细胞反应的药物,对于调整T细胞、B细胞功能可望获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的预后和治疗明显不同,二者的鉴别有重要临床意义。对一部分病例,仅根据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很难鉴别,因此需作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但有作者认为经皮肝穿刺有一定缺点,主张用腹腔镜检查和直视下肝活检,但国内儿科尚未见到这类报告。我们对临床诊断(以1978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为标准)为慢性肝炎的33例小儿作了腹腔镜检查、直视下肝活检、肝组织的光镜和电  相似文献   

16.
慢性病毒性肝炎(简称慢肝)是由乙型、非甲非乙型和丁型(δ)肝炎病毒引起,我国以慢乙肝为主.据调查,我国病毒性肝炎现患率为2771.4/10万,发病率为954.1/10万,现症病人中HBsAg阳性占53.1%,半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因此,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的免疫机理研究工作,随着免疫学实验技术的进展而不断发展。本文运用T淋巴细胞表面不同的免疫球蛋白—Fc受体的原理检测Tμ和Tγ细胞,以了解肝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运用肝特异膜脂蛋白(LS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抗原的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IT),观察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初步探讨肝炎,肝癌患者Tμ和Tγ细胞变化与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慢迁肝)目前国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1987年至1991年,采用中草药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治疗肝病药品外,同时用人胎肝细胞悬液治疗早期肝硬化、慢活肝和慢迁肝共计21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77年11月~1978年9月,我院采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与天津味精厂协作提供的干扰素诱导剂(聚I:C)治疗迁延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迁、慢肝)5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初步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一)病例选择 1.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规定,符合迁、慢肝的诊断标准者; 2.病程超过半年以上,HBsAg阳性,病情在活动阶段者; 3.全部系住院病人,经其他多种治疗无效者。符合上述3个条件的52例中,迁肝37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 2 2 7例HBsAg阳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甲胎球蛋白 (AFP)水平 ,并与血清谷丙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和碱性磷酸酶 (AL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AFP异常率 ,慢性肝炎 (慢迁肝 ) <急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活肝 ) <肝硬化 <重症肝炎 <原发性肝癌 ,AFP异常值 ;慢迁肝 <急性肝炎 <重症肝炎 <慢活肝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AFP升高多>40 0 μg/μL ,其AST多异常且增高比ALT明显 ,慢活肝肝硬化AFP增高在 1 5 0 μg/μL~ 30 0 μg/μL ,ALT、AST异常较原发性肝癌明显 ;ALP增高在原发性肝癌为 71 % ,且幅度较大 ,其余呈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增高 ,慢迁肝则均正常。提示原发性肝癌与AFP升高幅度呈正相关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AFP为一过性升高 ,慢活肝和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