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炎院士在"为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开展读经典做临床的读书活动"开篇语中提出"读经典,做临床",一语中的,指明了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践行"读经典,做临床"呢?邢玉瑞教授认为,之所以要读经典,无非是通过读经典来学习前人的经验与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中医思维方法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与临床活动的内在核心,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演变以及临床诊疗活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这也是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的内在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读经典做临床在培养中医临床人才中的科学内涵及必要性。方法:运用中医思维从“道”的层面进行阐述。结论:认为读经典做临床,重点体现在理法方药上。读经典在于“悟”道,而做临床在于“仿”道。读经典做临床是中医成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以中医为主体。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质,通过读中医经典、学习专科原著、跟师临证,在临床实践中理论结合实际,学习中医辨证思维方法,提高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原,要求医生内在要具有中医思维,能以中医的视角指导诊断和治疗疾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要具有中医思维,熟读经典无可厚非是重中之重。名家邓铁涛曾说过:"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熟谙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可见熟读经典医籍是经过名老中医专家亲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成才之路,可是在部分中医院校中,对经典医籍的学习及临床应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罗颂平 《中医教育》2008,27(2):61-63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中医主体地位。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质。通过读经典,学习专科原著,跟师临证,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强化中医基本功。做到学术求真、医术求精、技术求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提高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读经典,做临床"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宗旨.读经典就是深入细致地精心学习,做临床就是运用经典.只有读好经典,很好地运用经典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才能继承中医,发展中医.我在此次学习中有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乃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九字校训(或班训)。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邓铁涛教授、朱良春教授等老一辈中医大家提出。经过一年余的研修,自己颇有体会,现总结如下。1读经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专家指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根源与精髓,是中医精华所在,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主要内容,亦是中医教育的核心~([1])。之所以强调中医经典的学习,在于中医师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必须熟练地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但中医思维模式的锻炼非一朝一夕,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并根据实践经验认真总结、用心感悟。而最好的锻炼中医思维的方法就是学习中医经典,这一点已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为中医学临床各科奠定了基础,通过读《黄帝内经》来学习前人的经验与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可达到启迪中医思维智慧、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目的。因此认为,做临床需要读《黄帝内经》,并提出读《黄帝内经》在于读其中所蕴含的医术与医德之道,要带着问题与思考读,要学以致用,将经典理论运用到临床诊疗实际中去。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是中医思维能力,在临床阶段要培养中医妇科学应用型人才就必须突破现行教育模式下存在的部分中医思维模式束缚,开展传统文化普及、重视研读经典著作、延长临床实践时间,其中培养兴趣、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高中医理论及临床基础、精读中医经典及中医学术流派经典著作、培养中西医结合思维是立足思维培养,构建中医应用型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梯。指导中医妇科学实习生培养中医思维是临床带教老师的职责,结合妇科学科特色,强调中医思维的临床意义,重视中医妇科学科用语及临床用药规律,突出中医妇科学中医思维特色及养成中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医思维乃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当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中医思维培养,必须坚持经典为根、传承为本、疗效为魂之路径。经典为根、传承为本、疗效为魂,对于中医人才中医思维的培养来说是3个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三位一体的。在经典中获取滋养,找到中医理论的自洽性与逻辑起点,这是中医思维建立之根;在传承中找到一种与中医的血肉联系,找到一种中医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这是中医思维建立之本;在临床疗效中找到中医思维的活力及其体现,找到中医思维的基本归宿,这是中医思维建立之魂。  相似文献   

12.
中医思维是对中医医护经验进行合理运用的认识活动,是中医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中医思维在日常护理内容和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通过浅析中医思维包含的内容,提出加强经典学习,重视护理实践,重视护理病历,开展病例讨论等途径对中医护理人员中医思维的培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综合医院特色化中医人才培养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目前,综合医院中医人才培养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西医强势发展及氛围的冲击和影响,导致部分中医人员热衷于西医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经典理论功底越来越薄弱。要克服这些问题,必须确立特色化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培育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和中医经典理论基础,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读经典,做临床是历代医家行医治医的根本,是临床家的活水源头;作为21世纪的中医,对经典的态度,对中医的认识,关系到中医能否振兴,能否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大问题.对中医四大经典及各家著作唯勤求而博采,方可在临床中取得奇效,有疗效是中医立身之本,能治西医不能治的病是中医赢得患者的法宝.而不要过分关注中医是否科学?如何才能实现中医现代化?笔者认为:对于中医的态度,应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所说:"毁其盆,悉其土,刨之,纵之,归其性".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读经典又有什么妙处呢?  相似文献   

15.
李联社 《中医杂志》2008,49(10):877-878
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成为一一名优秀中医的必经之路,必须做好继承和发扬工作,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正如王永炎院士所说的"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线性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不能丢,进而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实施"[1].通过临床研修,笔者认真学习了四大经典,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发挥,对<内经>"百病生于气也"的理论有点滴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必须依靠中医经典,开设中医经典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中医药院校面临经典课程与临床脱节、经典课程课时被压缩、大多数学生临床能力欠佳,甚至毕业后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尴尬局面。因此,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有必要进行改革,应牢牢抓住培养学生临床水平这条主线,其改革应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临床教学保障措施、临床能力考核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经典著作,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主干课程。"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现代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亦是诸多中医名家成才的共性规律之一。重视经典教学,突出中医特色,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大势所趋。伤寒论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临床辨证思维和动手能力上,具有较好的效果。现将笔者在伤寒论案例教学课程名医医案精华选讲的教学情况与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18.
正陈宝贵教授是全国首届名中医,行医50余载,反对照本宣科,主张读经典做临床,认为经典为辨证论治的根基,尤其擅用《伤寒论》理论及方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临床效果显著。现将陈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感冒后持续恶寒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吾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郑邦本主任中医师出身中医世家,五代业医,是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郑老长期临床实践,在中医药诊治脾胃系统、心脑系统、肺系统、肿瘤等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临床喜用北沙参补气养阴,见解独到,用药精当,疗效确切。1北沙参临床运用沿革郑老认为只有精读经典才能学到中医学的精华。读经典可以掌握中医理论传承和发展的关系,读经典还能提高自  相似文献   

20.
张晋  苏博 《光明中医》2012,27(1):34-35
从进入中医学院开始,就逐渐学习中医经典论著,尤其是四大经典,而经典的学习将伴随今后。那么为什么无论哪个层次的学习,都离不开四大经典的学习?众所周知,几乎每一位中医临床大家都是对经典条文了然在心,对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不仅是序言、条文记忆精准,甚至背诵,更重要的是临床的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