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氯沙坦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符合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氯沙坦组31例和厄贝沙坦组31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射血分数、血压、血尿酸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氯沙坦组血压水平与厄贝沙坦组相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肺动脉压、射血分数及尿酸水平较后者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能降低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肺动脉压、射血分数及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华峰 《海峡药学》2015,(4):144-145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采用氯沙坦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血尿酸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用药后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之间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酸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血尿酸治疗后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为3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5)。结论依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时对血尿酸和血压水平均有显著改善效果,但氯沙坦尿酸改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氯沙坦钾和非洛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对象共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每日1次,每次5 mg,连用6周;治疗组给予氯沙坦钾,每日1次,每次50 mg,连用6周。观察两组的血压和血尿酸变化。结果氯沙坦钾组和非洛地平组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钾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非洛地平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老年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氯沙坦钾有良好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 4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氯沙坦组20例,每天口服氯沙坦50mg。左旋氨氯地平组20例,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5mg/d。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药剂量,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1)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氯沙坦组血清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左旋氨氯地平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沙坦可降低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和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福辛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缬沙坦和福辛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压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血尿酸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且与福辛普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同时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氯沙坦50 mg·d-1和缬沙坦80 mg·d-1,4周后血压控制不佳者分别增加剂量至100 mg·d-1和160 mg·d-1,疗程8周。观察2组的血压和血尿酸变化。结果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降压疗效相似。氯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缬沙坦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氯沙坦为首选降压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压和血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血压和血U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尿酸水平对早期预防诊治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向东  袁俊强  宋亚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83+86-83,86
目的:观察并分析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代谢和血压的影响。方法:8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每日晨口服氯沙坦50mg,疗程为8周。结果:治疗前患者血尿酸水平为(512.8±83.6)μmol/L,治疗8周后为(309.5±30.7)μmol/L,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氯沙坦不仅能有效降压,而且能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9.
黄健雄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59-1060
目的观察二氯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7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每日服依那普利10mg,氢氯噻嗪12.5mg,观察组每日服二氯沙坦/氢氯噻嗪(每片含氯沙坦5mg和氢氯塞嗪12.5mg)1片,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5.5%、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尿酸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血尿酸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咳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二氯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压、降尿酸疗效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氯沙坦钾片、氯沙坦氢氯噻嗪片的降压疗效及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26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3例。对照组患者行氯沙坦钾片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氯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血尿酸水平、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95.58%显著高于对照组8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尿酸水平、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尿酸水平、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相比同组治疗前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5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效果相比氯沙坦钾更理想,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任雪丽  常小辉  付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771-177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服用噻嗪类利尿剂、氯沙坦4周后血清尿酸的变化。方法:对在我院连续诊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利尿剂组和氯沙坦组,利尿剂组63例,氯沙坦组65例。结果: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且两组降压幅度无明显差异。利尿剂组治疗后尿酸平均升高41.67umol/L(P〈0.01),氯沙坦组平均下降30.47umol/L(P〈0.01),两组药物治疗后尿酸之问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噻嗪类利尿剂会升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尿酸水平,氯沙坦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评价海捷亚(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和科素亚(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尿酸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门诊患者,被随机分入海捷亚组(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或科素亚组(氯沙坦钾100mg),每日服药一次。4周后观察血压、尿酸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压均较药前显著下降。海捷亚有效率90%,较单纯科素亚组的80%高。科素亚组尿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海捷亚治疗前后尿酸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沙坦钾片除了降压作用外,还有降尿酸作用。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选此药物。氯沙坦钾片和氢氯噻嗪联合使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单用氯沙坦钾片好,可以作为社区门诊单一降压药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片80mg,每日1次。治疗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达标有26例,达标率为61.90%,对照组治疗后血压达标有17例,达标率为54.76%。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且缬沙坦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氯沙坦钾片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复合制剂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PG、P2hBG较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FPG、P2hBG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P2h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疗效肯定、起效快、作用强、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而且对血糖影响小,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分级与高尿酸血症及颈内动脉内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不同血压水平(1、2、3级)进行分组,分别测量每组的血尿酸(S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颈总动脉内径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S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血压升高SUA升高;各组血生化比较,TG、TC(P<0.01)以及LD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POA1、HDL、APOB及颈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比较,Ⅰ,Ⅱ组间:TG(P<0.05)、LD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组间:SUA和颈总动脉内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Ⅲ组间SUA、TG和颈总动脉内径(P<0.01)以及TC、LD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SUA水平升高的程度与高血压的临床分级及脂质代谢有关,与颈总动脉内径有相关性,但不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两组患者血糖及生化指标,血压,血肌酐(SCr)、血尿酸(UA),微量白蛋白尿(MAU)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前后FPG、2h PG、Hb A1C、TG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预后研究组的FPG、2h PG、Hb A1C、TG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AU,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皆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血压、血糖、血脂等作为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必须及时检测并采取相应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王芹 《中国药业》2012,21(8):38-39
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服氟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43例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72.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16%(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且可保护肾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勇  陈德政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78-227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严格糖尿病综合治疗后,分别给予A组用氯沙坦25mg/(次·天),B组用50mg/(次·天)和C组用100mg/(次·天)的剂量,治疗8周后,测定3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血脂等。结果:3组治疗后UAER、TC和TG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B组和A组,C组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三组SCr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CCr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C组与A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临床期应用较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夏伟知 《中南药学》2009,7(6):460-463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28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1次·d^-1,厄贝沙坦150mg·次^-1,1次·d^-1;B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次^-1,1次·d^-1,吲达帕胺1.5mg·次^-1,1次·d^-1;C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1次·d^-1,吲达帕胺1.5mg·次^-1,1次·d^-1。3组均观察8周,测定3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等水平。结果用药后3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A组血尿酸较B组、C组血尿酸明显下降(P〈0.05)。结论联合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厄贝沙坦可有效控制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压,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