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胜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疾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2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诊断为VAP 55例,VAP的发生率为45.83%.VAP的发病与年龄、APACHEⅡ评分、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和方式、呼吸机管道的污染等因素有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湿化器微生物污染、机械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方式等5个因素是最终保留的疾病相关因素.结论 VAP与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根据VAP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比较两组口腔疾病、VAP发生率、满意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口腔疾病发生率、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口腔问题,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实施机械通气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本组70例实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发生VAP的主要因素有口咽部定植菌误吸、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药物因素等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气管导管、气道湿化的管理,做好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对PA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PACU收治的120例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疾病、VAP发生率、满意率、机械通气、住PA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臭、牙龈肿胀、口腔溃疡、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PA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管道更换时机联合改良口腔护理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口腔问题,降低VAP发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PACU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程小丽 《全科护理》2021,19(14):1956-1958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为预防病人发生VAP及控制其潜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EICU就诊的135例行机械通气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发生V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135例机械通气病人发生VAP 81例,发生率为60.00%.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者VAP风险更高(OR=1.968,P=0.031),应用激素的病人发生VAP的风险更高(OR=1.623,P=0.021),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4 d者发生VAP的风险高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4 d者(OR=3.379,P=0.009),气管不当湿化、切口护理失当、留置胃管者发生VAP风险更高(P<0.05).结论:有吸烟史、患基础疾病、应用激素、气道不当湿化、气管切口护理失当、留置胃管、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4 d的机械通气病人发生VAP的风险更高;掌握行机械通气病人的基本情况,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确保无菌操作,减少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基层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及并提出防治策略,以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及死亡率.方法 对36例机械通气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问卷调查.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是多方面.如:机械通气、患者及医务人员、侵入性操作、使用制酸剂、病房环境等.结论 尽可能缩短呼吸机通气治疗时间有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加强预防措施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是减少其发生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本院发生的9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临床感染路径情况进行了监测及综合调查和分析,并对呼吸机机械通气导致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临床研究分析.结果 在EICU实施呼吸机机械通气的171例患者中,有96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6.1%.在发生VAP的患者中有21例死亡,死亡率为21.9%.VAP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吸烟情况以及体位3个因素有关.同时VAP的发生与呼吸机的连接方式、通气时间、是否频繁吸痰、雾化吸入等危险因素有关,而与口腔护理无关.结论 要降低使用呼吸机所并发VAP的发生率,必须加强临床护理的预防工作,通过加强对EICU的综合管理,严格控制无菌及消毒管理,尽量保持患者取半卧位,定期对呼吸机器械及管路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住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3例,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研究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3例。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或伴发肺心病、APACHEⅡ评分、留置鼻胃管、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对VAP的影响。结果:本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1.51%,其与原发或伴发肺心病、留置鼻胃管、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原发肺心病、留置鼻胃管、APACHEⅡ评分高及机械通气时间长是导致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个体化综合护理对预防VAP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次性双加热式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综合ICU使用普通一次性呼吸机湿化管道(对照组)和一次性双加热式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实验组)病人各3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命体征、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胸部X线片结果、痰痂形成例数、痰培养结果、VAP发生例数。[结果]机械通气同等时间内,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增加使用时间至168h、240h,甚至336h,其VAP发生例数无显著增加。[结论]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式湿化管道系统,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雪鸽  李晓培  刘阳 《临床医学》2012,32(4):126-126,F0003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通气患者发生相关性肺炎(VAP)的因素、临床防护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ICU收治的需用呼吸机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92例,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0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炎62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发生VAP 30例(32.6%),共培养出细菌5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9.1%)。VAP的发生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偏高、机械通气时间偏长及ICU停留时间长有关(P<0.05)。结论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是影响VAP发生发展的因素,有效地临床护理及防护可以减少VAP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及降低患者病死率,对于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赵珊 《护理研究》2006,20(25):2312-2314
[目的]探讨ICU病房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2月使用呼吸机45例病人资料。[结果]年龄、营养状况、与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连接方式、上机时间、频繁吸痰、雾化吸入等与VAP的发生相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病人尽量采用半卧位,减少不必要的吸痰和雾化吸入等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珊 《护理研究》2006,20(9):2312-2314
[目的]探讨ICU病房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2月使用呼吸机45例病人资料。[结果]年龄、营养状况、与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连接方式、上机时间、频繁吸痰、雾化吸入等与VAP的发生相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病人尽量采用半卧住,减少不必要的吸痰和雾化吸入等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最佳吸入气体温度,以取得最好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选择52例机械通气患儿,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吸入气体温度调到35 ℃~36 ℃,对照组吸入气体温度调到32 ℃,观察两组患儿气道湿化满意度、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湿化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气道阻塞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将吸入气体温度调到35 ℃~36 ℃,可达到最佳湿化效果,降低气道阻塞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湿热交换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湿热交换器(试验组),同时对24例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呼吸机加热湿化器(对照组),观察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湿化满意率,日吸痰次数,湿化操作时间.结果 试验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19.4%,湿化满意率83.3%,日吸痰次数及湿化操作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热交换器是机械通气患者保持气道正常湿化的简便有效手段,能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呼吸机吸入端不同湿化温度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ICU收治的行呼吸机通气治疗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0例。A组的呼吸机吸入端端口的温度设置为32.0~33.9 ℃,B组设置为34.0~35.9 ℃,C组设置为36.0~37.0 ℃,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使用呼吸机3 d后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刺激性咳嗽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治疗满意率。 结果 C组痰液黏稠度较A组、B组明显降低(P<0.05),痰痂形成率、VAP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而患者治疗满意率高于A组、B组(P<0.05)。C组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B组(P<0.05)。 结论 将呼吸机吸入端湿化温度控制为36.0~37.0 ℃有助于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痰液黏稠度,避免痰痂形成,降低VAP发生率,利于患者尽早撤机及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汤德智  李玲 《全科护理》2020,18(7):844-845
[目的]探讨呼吸机吸入端不同湿化温度对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ICU呼吸机通气病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3组呼吸机吸入湿化温度分别为32.0~33.9℃、34.0~35.9℃、36.0~37.0℃,比较3组病人使用呼吸机3d后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次数、VAP、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病人治疗满意率。[结果]较A组、B组而言,C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及VAP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而病人治疗满意率则相对较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结论]将呼吸机吸入端湿化温度设置为36.0~37.0℃可降低ICU机械通气病人痰液黏稠度,避免痰痂产生,降低VAP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及早撤机和预后,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肖文娟  刘美华  刘媛娜 《全科护理》2021,19(12):1593-1597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呼吸机相关性感染(VAP)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6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VAP发生率,按是否发生VAP将患儿分为VAP组、非VAP组,分析患儿发生VAP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60例患儿中22例出现VAP,发生率为8.46%;两组患儿出生体重、插管方式、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早期使用抗生素、头部位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方式、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早期用抗生素、头部位置是影响患儿VAP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VAP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优先选取经口气管插管、减少通气时间及插管次数,合理使用抗生素,抬高头部治疗,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机吸入端不同湿化温度对ICU呼吸机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ICU呼吸机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0例。A组端口温度设置为32~33.9℃,B组端口温度设置为34~35.9℃,C组端口温度设置为36~37℃。比较3组患者使用呼吸机3 d后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 C组的痰液黏稠度均低于A组、B组(P0.05),痰痂形成率、VAP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患者治疗满意率均高于A组、B组(P0.05)。C组的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呼吸机吸入端湿化温度设置为36~37℃,有助于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液黏稠度,避免痰痂形成,降低VAP发生率,利于患者尽早撤机及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VAP的发病特点、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和实施VAP的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 调查ICU病房使用呼吸机患者VAP的发病率,并研究患者口咽部、胃液中、呼吸机的湿化器、冷凝器、螺纹管的微生物定植情况及其他5项危险因素与VAP之间的关系.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61.02%,每千日机械通气感染率100‰,病死率33.33%;机械通气时间≥7 d、患者口咽部微生物定植、APACHEⅡ评分≥15分、呼吸机通气管路微生物定植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VAP的发病率高,且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只有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101例机械通气VAP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101例使用呼吸机ICU患者引起VAP的因素。结果年龄、营养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等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手卫生、消毒隔离、呼吸道及气道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护理干预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