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亚滨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稳定型心绞痛病因病机为心气血阴阳不足,心脉闭阻;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程可分早、中、后三期;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临证运用辨病、辨证、辨体结合的"三辨"法进行诊治,认为辨病为首要环节,辨证需辨明邪气所属,急则从标、缓则从本,分期论治,同时应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因人而异,辨体选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规律等方面总结王行宽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着重阐述了王行宽教授"多脏调燮、综合治理""杂病治肝"诊疗思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病因病机、辨治原则、治疗思路并结合病案总结分析徐福松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经验。徐老认为前列腺癌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中医药治疗应当遵循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标本缓急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以脾肾同治、平衡阴阳;条达肝木、调和气血;宣肺滋肾、通调水道为思路。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40-43
总结王旭教授辨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经验。王旭教授认为甲状腺结节的病机特点主要为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气滞、痰凝、血瘀搏结颈前;病位主要在肝脾两脏,与心肾胃相关;病理因素为气滞、痰凝、血瘀,且多兼夹虚证。临床辨证多结合辨病位、辨体质、辨病理因素、辨结节性质等全面考虑,并采用“复法复方”的治疗模式,施以调气三法、化痰五法、祛瘀三法和补虚四法综合论治。临证时重视权衡标本、三因制宜及生活调摄,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邵朝娣教授辨治慢性肾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珍  邵朝娣 《新中医》2001,33(4):9-10
邵朝娣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侯关系密切,病机正虚邪实,在脏与肺、脾、肝、肾相关,治疗推崇谨守病机,辨证施治,临证中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虚实,重祛邪,重祛邪,辨证侯,重调肝,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陈达灿教授认为,特应性皮炎的病机主要为心火脾虚,治疗时主张治病求本,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用药注重培土清心,健脾为枢,并配合中医外治、针灸推拿、健康教育、日常调护、注重慢病管理等多种措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林丽珠教授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经验。林师认为卵巢癌病机为肝肾亏虚、冲任失调、瘀毒蕴结,治疗以补肝肾、调冲任为本,消癌毒为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未病思想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8.
杨甲三教授对消渴病的辨治思想强调辨病辨症相结合,重视不同病程消渴病的病机特点。认为消渴病发病之初病在于脾胃,脾阴虚、胃阳燥,影响了津液的化生及敷布,导致了疾病的发生。病久必及他脏,而使消渴病的病机十分复杂而成诸多变证,杨教授根据消渴病的病机特点进行针灸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介绍韩祖成教授对多梦型睡眠障碍的理论分析及辨治经验。韩祖成教授认为多梦型睡眠障碍总病机乃肝不藏魂、魂不守舍;五脏中任意一脏失调,脏腑气血运行失常,皆可致肝不藏魂而发为本病。将本病分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热(火)、肝阳上亢、肝血瘀滞、肝血不足5型;治疗大法为疏肝理气、清肝除热(火)、平肝潜阳、理肝祛瘀、调肝补血;同时以肝为中心,探讨他脏对肝不藏魂的影响,五脏兼顾。最后附病案两则,展示韩祖成教授对多梦型睡眠障碍的独到见解与辨治特色。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其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病性虚实夹杂,术后亦然。万华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辨证须注意结合辨病,论治当注重调气和血,谨守病机,内外同调,标本兼治,尤注重人文关怀,收效甚佳。文章主要介绍万华教授从气血辨治乳腺癌术后的临证经验及用药特色,并附案二则以明证。  相似文献   

11.
针对胃痞夹杂证的治疗,应从五脏六腑整体观出发,方能取得更好疗效,此正是周仲瑛教授所创病机辨证方法。临证审证求机,针对复合病机,虚实夹杂者当以补消并用,寒热错杂者当以寒热平调。扶正重在升降气机、健脾安胃,或滋肾或宁心,祛邪包括理气解郁、消食导滞、祛风除湿或清热化痰等复法制方,每方药味15~25味,看似杂乱,实则切合复合病机,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肺结节是一种影像学诊断,现代医学仍以影像学评估、定期随访为主,缺乏行之有效的早期干预手段。中医药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与整体观的理论与方法,在肺结节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花宝金教授擅用经方,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形成“调气解毒”预防与治疗肿瘤的主要思想;同时认为肺结节的基本病机与正气亏虚,气机升降失调,津液代谢失常,痰瘀阻滞肺络密切相关,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逐渐将调气解毒思想运用于肺结节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宣降肺气、通利水道”“解郁行气、调畅情志”“调气为本,兼顾化痰祛瘀解毒”4个基本法则,灵活运用经方,辨证施治,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将花宝金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调气解毒”思想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记泉  王巍  王鹰  马原  马铁明 《新中医》2022,54(2):153-156
以"魄门亦为五脏使"为理论基础,分析针、灸、药结合治疗脱肛的机理。分析认为,在生理上,肛门与五脏之间密切相关;在病机上,气虚下陷是脱肛发生的基本病机,湿热下注是其常见伴发证,脱肛的发生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治疗上,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疗原则,结合辨证论治,加减用药或用穴,或攻或补,或清或温,依法施治。  相似文献   

14.
本虚标实是皮肌炎的病机特点,阳气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基础,外邪侵袭为标实之患。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治疗皮肌炎的基本大法。并根据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及邪正盛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扶正兼以祛邪,还是祛邪兼以扶正。在具体的辨证治疗上,将本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从生理、病因、病理,到辨证、施治,无一不是以气化论为理论根据的,因此,气化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真正核心,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气化作用激发和协调着气、血、津液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相互变化,维持着各个脏腑官窍的正常活动和机体的整个生命全过程。人体内气、血、津、液的产生、输布、发挥作用等,亦无不有赖于气化。气化有常,则津液流行,气血充盛,五脏安和,疾病不生;气化失常则津液不行,气血衰少,五脏动摇,变生百病;气体终止,则精气竭绝,阴阳离散。在临床上无论治疗气血病证,亦或是津液病证,调理气机、推动气化都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以脏腑虚损为主,标实则以瘀毒、痰浊、寒凝、气滞为主.中医药治疗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主要包括中药复方治疗和中药单体治疗.其中,中药复方治疗包括活血化瘀通络、化痰泄浊调脂、调补气血阴阳等;中药单体治疗包括王...  相似文献   

17.
宋健  郑旭锐 《河南中医》2010,30(11):1061-1062
《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纲领,并将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融为一炉,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吴鞠通紧扣湿邪病机,遵循《内经》药物性味配伍理论,按照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规律,强调治湿应注意清、化、利,并按照上、中、下三焦分为宣气化湿、燥湿泄热、分利湿邪、条达肝木四法。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证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1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虚证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文献对COPD稳定期虚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进行归纳总结。结果:COPD稳定期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等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气虚,主要证候有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等,其治疗多由补肺健脾益肾着手。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郭维琴教授为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已形成自己完整而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尤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方面疗效显著,在心衰病机诊断、治疗中重视"气"、"血"与"水"关系,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心之阳气(或兼心阴、心血)亏虚为本,瘀血、水停、痰饮为标,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气、血、水相关同病等病理变化在心衰病证中具有重要地位。郭维琴教授在心衰药物治疗方面重视"气"、"血"、"水"的关系,首先重用益气药,同时应用理气药,注重应用活血化瘀药,利水药改善症状,并分析验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从气血密切的相关性及肺与他脏的关系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病因病机,认为肺虽为气之主,但营血的生成和运行与肺亦有密切关系。慢阻肺病机总属肺肾两虚、痰浊瘀血阻滞,其关键病机多与营血的病变相关。故治疗应注意从血证论治,可根据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滋阴化痰、益气活血、补肺固本、宣阳通络等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