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倍型测序确认HLA新等位基因A* 9217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用单倍型测续方法判定骨髓库HLA分型检测中出现的模棱两可结果,以发现新的HLA基因序列.方法 用DNA测序的方法确认HLA分型结果,用单倍型测序的方法分析常规测序方法无法确认的杂合子的新基因序列.结果 9个常规SSO流式荧光微珠HLA分型方法无法确认的结果中,有8个可以用常规测序方法得到确切分型结果(该8个结果均为近期报告的新的HLA等位基因),1个标本被确认为新的基因序列A*9217,已经在GENBANK注册(注册号:EF526712),并向HLA因子命名委员会进行新基因申报(申报号:WHS10004629),得到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的正式命名.结论 DNA测序的方法是解决:HLA分型的最直接方法;在遇到杂合子等位基因时,采用单倍型测续的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2.
2001年5月8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山西分库在血液中心挂牌,并于同年11月23日HLA实验室通过了国家总库管理中心组织专家组的验收。至今,我中心HLA实验室已分型的HLA资料已达14000多份,并已将资料传往中华骨髓库,山西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者王有军就是其中的一员。说起王有军人们都对他有一种敬佩之情,他那份发自内心的爱深深的感动着我们。自从2004年3月3日我们对其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并于30日对血样做了HLA分型并将资料传往中华骨髓库后,他就一直渴望着能为社会献一份爱心。当得知他的分型结果与某患者初配相符需要再次抽取血样做进一步的高分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PCR—SSP基因分型与血清学抗原分型两种HLA分型方法的应用结果。方法对62例已进行HLA血清学分型的肾脏移植患者,应用PCR-SSP法进行HLA—I类(A、B位点)、Ⅱ类(DR、DQ位点)基因进行扩增分型。结果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一致者52例,基因分型能明显判断而血清学分型无法判断者10例,其中B位点6例,DR位点3例,DQ位点1例。结论 PCR-SSP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的特点,特别是对HLA-I类的B位点及II类的结果判定比血清学分型方法更准确,能满足组织配型的需要。血清学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但存在一定错配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截止到2011年11月10日,中华骨髓库总库对2011年实验数据的抽检完成,太原市血液中心HLA实验室顺利完成了2011年中国造血干细胞库山西分库造干志愿者的HLA分型检测和数据入库工作.2011年HLA实验室实现了入库HLA分型数据5000人份,其中高分辨数据3628人份.在高分数据的入库比率方面超额完成任务(今年达到72%,总库要求为5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PCR扩增试剂盒在血样DNA中的检验及对比结果。方法抽取320例血样DNA作为检测对象,并应用不同PCR扩增试剂盒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得的血样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研究,在样本相同的情况下,血样检验差异率为1.25%(4/320)。而且经检测,4例出现不同检验分型的样本均存在等位基因缺失。另外,Profiler PlusTM扩增不平衡发生率为0.9375%,IdentifilerTM扩增不平衡发生率为0.3125%, Powerplex 16HS扩增不平衡发生率为0.3125%。结论在血样DNA的检验过程中,通过应用不同 PCR扩增试剂盒进行检测,能够准确获取到不同位置的异常基因,减少基因缺失、扩增不平衡所带来的误差影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不应答与HLA基因单体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Li M  Li R  Huang S  Gong J  Zeng X  Li Y  Lu M  Li H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3):180-183
目的 分析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人群中,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反应的群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性(HLA)基因单体型,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不应答遗传机制的破译提供有意义的结果。方法 以来自广西自治区的样本107例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和电泳对样本个体进行HLA-DR、DQ区域的DNA分型,并对不应答家系的个体进行初步HLA-DR、DQ单体型别的确定。通过相对危险性估计、关联分析、连锁不平衡检测等统计学分析模式对不/弱应答群体与强应答群体HLA分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国人中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不应答密切相关的HLA单体型为:HLA-DRB1*0401-22,1122-DRB4*01011010102/3-DQB1*04,即HLA-DR4,1122-DQOB4。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不应答与特异的HLA等位基因单体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健康人生》2006,(4):48-48
浙江省血液中心是“卫生部血液安全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输血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的挂靠单位,也是中华骨髓库浙江分库指定HLA分型实验室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协作单位”。  相似文献   

8.
《健康人生》2006,(4):F0002-F0002
浙江省血液中心是“卫生部血液安全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输血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的挂靠单位,也是中华骨髓库浙江分库指定HLA分型实验室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协作单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群HLA—DR基因、HBV基因型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2007~2008年,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与荧光PCR(探针)法,分别对40例慢性乙肝患者(试验1组)、38例肝硬化患者(JR验2组)和34例肝细胞癌患者(试验3组)的HLA—DR等位基因、HBV基因型进行检测,并以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无血缘关系的自愿骨髓捐献者1383例为对照,分析其表达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结果]HLA—DR1基因的检出率,试验3组为14.71%,对照组为4.85%(P〈0.05);HLA—DR13基因的检出率,试验3组为14.71%,试验1组为0.00%(P〈O.05);试验2组与试验3组各等位基因表型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型B型、C型、非B非C型所占比例,试验1、2、3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组中,HLA—DR1、DR13阳性的5例均为HBV基因C型;其他29例HBV基因C型23例、非B非C型6例(P〉0.05)。[结论]HLA—DR1可能是肝细胞癌的易感基因.携带HLA—DR13基因位点的HBV感染者更易发展为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疟原虫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制快速检测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等并可进行分型的基因芯片。方法 筛选疟原虫高度保守而且具有种属特异性的瓣RNA基因片断为探针,制备疟原虫诊断和分型的基因芯片;检测时提取标本中的疟原虫核酸,用不对称PCR技术进行扩增和荧光标记,然后与检测芯片杂交,进行扫描和分析。结果 建立的疟原虫检测芯片能特异和敏感的对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诊断及分型。结论 成功制备用于疟原虫快速侦检和分型的基因芯片,对疟疾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血液中心是“卫生部血液安全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输血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的挂靠单位,也是中华骨髓库浙江分库指定 HLA 分型实验室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协作单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蒙古部分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为推测内蒙古地区乙肝的流行趋势提供数据资料。方法对内蒙古地区46份乙肝大三阳血样进行HBVDNA提取,之后用PCR法扩增HBV DNA的S基因片段,再对PCR体系进行基因测序,之后基因分型。结果B型1例(2.17%),C型43例(93.48%),D型2例(4.35%)。结论我区HBV DNA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血液HBV全自动核酸筛查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在加样仪上实现血液样本汇集,在Roche MPLC上全自动提取样本HBV DNA,在COBAS AMPLICOR上进行扩增和检测的方法,为血液HBV全自动核酸筛查提供应用依据。方法: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HISA)筛查血液基础上,应用STAR2000加样仪自编程序进行全自动血样汇集(24人份),在MPLC上全自动方法提了样本核酸,应用PCR方法在COBAS AMPLICOR进行扩增和检测分析结果,从检出限量及抗干扰能力方面进行考评。结果:用国际标准核酸质控品考评及深圳应用,表明全自动汇集,全自动核酸提取及扩增和检测HBV DNA95%检出限量为38.9IU/ml,95%CI为21~323,20mg/dl胆红素、Ig/dl血色素及中等程度的脂血对结果无影响。通过对16512个样本共688个汇集池分析,HBV DNA阳性8例,阳性率为0.049%。结论:本实验结果认为HBV DNA全自动核酸检测方法可应用于血液混样核酸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可用于检测临床标本中未知病毒的基因芯片技术。方法设计合成1~4型登革病毒基因芯片探针,制备成登革病毒基因芯片。提取1~4型登革病毒标准毒株的核酸RNA,以phi29DNA聚合酶结合带标签序列的随机引物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再以Cy3荧光染料标记的标签序列引物进行PCR随机扩增标记,标记产物进一步用登革病毒芯片进行杂交检测,随后用广州白云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境口岸收集的登革热病人血清标本对新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1~4型登革病毒标准毒株培养液提取的RNA,经扩增、标记及芯片杂交检测,相应探针阵列均可检测到明显杂交信号,探针阳性率均达100%;从3份临床登革热病人血清标本中提取的RNA,同样也可得到明显的杂交信号,而背景干扰信号很低,从相应达到100%探针阳性率的探针阵列可判断,3份病人血清标本中分别为含1、2、3型登革病毒。结论该研究新建立的基因芯片方法,可用于检测临床血清标本中的登革病毒,如果设计更多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特异性芯片探针,该方法还可用于临床标本中一些未知病原体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孙昂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002-1005
目的检测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岳阳市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HLA-DRB1高分辨基因型,了解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DNA序列测定的分型技术,对1 381名汉族志愿者进行HLA-DRB1高分辨基因分型。结果检出236种HLA-DRB1基因型,主要基因型为0901/0901(4.63%)、0901/0803(4.42%)、0901/1202(4.42%)、0901/1501(4.27%),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出43种HLA-DRB1等位基因,前5位依次为DRB1*0901(19.41%)、DRB1*1501(10.79%)、DRB1*1202(8.98%)、DRB1*0803(7.49%)、DRB1*0405(5.47%),前5位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汉族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中华骨髓库北方汉族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资料从高分辨基因分型水平反映了岳阳汉族人群HLA-DRB1的分布情况,对指导HLA-DRB1与疾病的预测和预防、临床寻找HLA匹配的无关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我国人群群体遗传性研究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适用于艾滋病母婴传播早期诊断的HIV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方法:在产后180d内,采集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婴幼儿的样本进行检测。从HIV基因组Gag区选取3对适宜引物,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PT-PCR)扩增3个HIV目的基因片断。扩增产物纯化后与载体连接,转化到JM109宿主菌,接种平板培养,提取质粒。将探针点于尼龙膜上,制成基因芯片。样本提取DNA后与阳性对照质粒混合,地高辛标记显色观察结果,并和抗体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采用HIV基因芯片对9位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婴幼儿进行检测,其中阳性2名,阴性7名,与抗体确认结果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0%。结论:该方法能够对婴幼儿进行早期诊断,判断HIV母婴传播的方式,便于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在肾移植高致敏受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莱姆德细胞板通过补体依赖微量淋巴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应用单抗干板进行供受者HLA-I类抗原分型;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Micro-SSP)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对14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选择供者,观察其供受者相配情况及移植效果。结果: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供受者HLA CREGs DR0,1和2错配(MM)分别为4例(28%)、6例(44%)、4例(28%),无3-6错配;而按传统的HLA-A,B,DR抗原配型原则,其0,1,2,3和4MM,分别为1例(7%)、3例(21%)、5例(36%)和5例(36%),无4-6MM者,其中0-1错配仅有4例。肾移植术后仅有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OKT3治疗逆转,所有受者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良好的HLA CREG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减少致敏受者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白族人群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及流行模式,并对其基因分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在流行病调查的基础上用实时荧光定量法进行DNA载量测定及基因分型.结果 425例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A组(大三阳)阳性率为24.7% ;B组(小三阳)阳性率为34.4%;50例扩增例数基因分型结果B型23例,占46.0%;C型20例,占40.0%;D型5例,占10.0%;C型/D型混合感染2例,占4.0%.结论 该地区乙型肝炎流行模式以小三阳为主;基因分布以B型居多,C型次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引入一种新方法对尿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方法 留取患者24 h尿液标本,离心,收集沉淀,并从中提取DNA,用晶芯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试剂盒对样本DNA进行检测.结果 5例尿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以被基因芯片检测出,用以辅助抗痨治疗.结论 用基因芯片方法对尿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快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基因芯片快速检测常见水中致病菌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尝试对从实际样品中分离的几种常见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鉴定。方法:通过PCR扩增检测靶基因,采用基因芯片与扩增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杂交,杂交结果通过ScanArray 3000芯片扫描仪读取并与标准杂交图谱比较,从而判定样品中细菌的种属。结果:对分离的20株细菌进行了基因芯片的杂交检测,并用传统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了鉴定,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为95%(19/20)。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水中常见致病菌具有快速、准确、易于操作等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