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探究基于中医养生理论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使用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68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特罗凯(盐酸厄洛替尼片)等晚期肺癌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前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进行靶向药物治疗前给予基于中医养生理论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服用靶向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定最终结果。结果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转氨酶升高、间质性肺炎等为晚期肺癌使用靶向药物后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服用靶向药物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服用靶向药物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在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前,基于中医养生理论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靶向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调理患者的不良情志,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临床可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肾细胞癌靶向药物主要有索拉菲尼、舒尼替尼、帕唑帕尼、贝伐珠单抗(联合IFN-α)、替西罗莫司、依维莫司及最近批准的阿西替尼,肾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极大改善了进展期或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与此同时,靶向治疗药物也会引起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乏力、消化道反应等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中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靶向治疗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索拉非尼运用在晚期肾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晚期肾癌患者95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索拉非尼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体中位的生存时间、中位无进展的生存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1.58%,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疲劳、手足表面皮肤反应等。结论将索拉非尼运用在晚期肾癌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临床对肾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不断进展,其细胞信号转导路中的一些关键分子已经成为治疗的靶点,不断有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问世,索拉非尼是2005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肾癌治疗的靶向药物,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制定的2008年版《肾癌诊治指南》中推荐索拉非尼作为部分患者的一线治疗或者所有患者的二线治疗用药。现就索拉非尼在肾癌晚期的治疗现状、机制及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5.
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出现,标志着肿瘤治疗进入新的纪元。但是由于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选择性作用于肿瘤血管,也带来了临床试验中重要的临床安全问题—其潜在的心血管不良反应。通过对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可能产生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及发生机制的分析,提出如何正确应对血管靶向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血管毒性作用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新趋势。抗肿瘤靶向药物与传统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相比具有特异性高、选择性强和非细胞毒性等优点,抗体偶联药物( ADC)属于抗肿瘤靶向药物,由抗体、“弹头”药物(细胞毒性药物)通过链分子连接而成。 ADC 将抗体的靶向性与细胞毒性药物的抗肿瘤作用相结合,可以降低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肿瘤治疗的选择性,还能更好地应对靶向单抗的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对1例晚期肾癌术后合并感染的患者进行用药监护的经验。方法:阐述临床药师对1例肾癌术后并发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全过程。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临床药师与医生协商制定了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就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肾脏毒性反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临床药师熟练掌握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相关知识,与临床医生协作,根据患者疗效及时调整用药,最终顺利完成周期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应熟悉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相关知识,与临床医生协作,做好患者的药学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分子靶向治疗对肾透明细胞癌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免疫治疗,而对其他类型的肾癌亦有一定的疗效,为晚期肾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对已经批准上市以及正在进行研究的肾癌靶向治疗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李杨  李文燕  唐慕菲 《安徽医药》2018,22(12):2488-249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晚期肺癌患者靶向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晚期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过程,结合药物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提出药学建议,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 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晚期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治疗过程中潜在的问题,预防了不良结局的发生。 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晚期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肾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疾病,对放疗及化疗多不敏感,手术根治是以往肾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自索拉非尼作为第一个用于转移性肾癌靶向药物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投入到了临床研究与应用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结合2013版欧洲《肾癌指南》,对肾细胞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药物间联合及序贯使用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品说明书的完整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本院462种药品说明书并统计分析。结果462种药品说明书中有缺项的分别是: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药理毒性、药代动力学。其中中成药说明书缺项较西药说明书严重。结论继续完善药品说明书结构的完整性,加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察力度,强化药品生产企业的责任感,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对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对患者的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虽然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属于不合理用药的范畴,但不合理用药可以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常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为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本文综述了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并阐述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精神药物的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罕见但有致命危险性,本文对精神药物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及精神药物种类与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关系等作一综述,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我院患者服用中药制剂之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中药毒性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可靠和准确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服用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病例共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例报告,统计和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寻找合理的用药管理对策。结果使用中药制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段集中于4960岁,导致患者用药之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中药制剂包括注射剂、外用膏剂和口服制剂等,发生不良反应的服用途径为静脉注射和局部外用给药;患者不良反应病灶主要集中于表皮损害和消化系统伤害。结论中药毒性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用药管理规定,严密监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提高不良反应控制意识,做好防范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摘 要多柔比星作为蒽环类药物的一员,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中,但其明显的心脏毒性及细胞毒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运用。如何提高多柔比星化疗效果及减轻其不良反应是目前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试图从临床和实验的角度,对新近15年来中药与多柔比星联合运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评析,以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为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3月的门诊处方300张,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及《处方管理办法》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占所调查处方的26%;主要体现在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指证不明确、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重复用药等方面。结论: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处方质量仍有待提高。针对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临床药师参与1例卡塔格内综合症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治疗过程。结合患者病情变化,临床药师在抗感染药物调整,祛痰药物合理使用等方面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督导痰热清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对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患者支气管扩张自我监护和排痰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卡塔格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现状进行总结。通过用药监护,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也提高了临床药师对卡塔格内综合征的认识。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在优化治疗方案、药物不良反应监护和患者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分析,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同种类的胰岛素间的关系,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临床上280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记录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组、联合用药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低血糖48例(17.1%)、过敏反应5例(1.8%)、体重增加19例(6.8%)、脂肪组织增生3例(1.1%)。单独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不良反应以低血糖为最常见,且其发生率与临床上胰岛素的品种和用法有密切关系,治疗时选择有效的用药方法尤为重要,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汪华蓉 《中国医药》2013,(12):1790-1791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他汀类药物分布、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85例患者中60周岁以上患者有72例,占84.7%;7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于服用他汀类药物1个月内发生,占87.1%;单独用药25例,联合用药60例;他汀类药物用药中以辛伐他汀为主,共55例,占64.7%;不良反应表现主要包括肌肉毒性54例、肝。肾毒性23例、胃肠道反应17例和神经系统症状15例。结论他汀类药物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且以肌肉毒性为主,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需慎重,密切关注病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乳腺内科应用曲妥珠单抗所致不良反应38例,又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和PubMed筛选出的曲妥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10篇(39例),合并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及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我院38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0~90 min者21例(55%),1~2 d者9例(24%),3~7 d者8例(21%);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为2例,表现为严重输液反应(过敏反应),永久终止曲妥珠单抗的治疗。在数据库检索到的39例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0~90 min者30例(77%),大于7 d者4例(10%),未报道发生时间5例(13%);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为9例,包括非感染性肺炎和心脏毒性,未影响治疗。结论:曲妥珠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多在第一次输注时发生;用药前先给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加强监测,预防心脏毒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