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是指医疗单位或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接触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导致的暴露。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种,而通过职业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有3种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医务人员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如手术配合中传递锐利器械如缝针、刀、剪等极易造成意外损伤,且在护理操作中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存在着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风险。2006年5-11月笔者对手术室护士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预防研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李源 《全科护理》2014,(13):1162-1164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手术室护士发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手术室护士岗位的特点、护士心理和身体特征、操作流程、防护用品的使用、暴露后处理流程不规范。主要措施包括对护士培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预防、规范操作流程、防护措施、暴露后正确处理流程。对护士实施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并降低手术室护士发生 HIV 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护理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玉金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124-124
近年来,各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对医护人员的危害有上升趋势,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经锐器刺伤等造成感染,对围术期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危害。现将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危险分析及防护对策报告如下。1血源性感染危险分析1.1主要污染源最常见、最危险的是含有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器官及被污染的各种手术器械、敷料布类等。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现况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锐器伤是医院中一种与注射密切相关的职业伤害。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HBV、HCV、HIV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1]。手术室护士在术中频繁接触刀、针、玻璃碎屑时极易发生各种伤害。我们对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危险与职业防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0/2005年,我院手术室护士有5人在术中被针刺伤,幸免当时患者各项检查均阴性,因此,手术室护士做好职业防护至关重要,探讨如下。 1 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条件 1.1 主要感染源 含有HBV、HCV、HIV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器官以及其他感染性材料,而以上这些都是手术室护士常接触到的物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加强对手术室危险因素工作认识的重要性,降低工作中职业暴露带来的危险,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热情。目前多数医院将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以及防控措施等主要用来保护患者,以防止其发生医院感染。而对于经常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的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未予以足够重视。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做好职业防护,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降到最低。够有效地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职业危害及护士自身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直接接触患者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等,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近年来,手术室职业危害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将各种危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现将手术室危害因素及护士自身防护报告如下。1血源性感染的危害及防护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防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7017-7018
医院是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聚集地。手术室具有独特的接触血液致病菌的危险,如长期与手术开放创面接触,经常操作锐利器械以及接触大量血液等,加之工作繁忙、紧张、劳累,其感染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了解其危害,加强职业安全意识管理,掌握其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医源感染的发生。现就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防护对策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的认知及防护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手术室最常见的职业性损伤及护士对损伤的认知程度和防护行为。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7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对接触输液器、输血器等一次性物品、医疗仪器引起的辐射、吸入高频电刀使用时所产生的气味、接触环氧乙烷消毒的物品、接触纱布纤维以及接触残余吸入性麻醉药物及废气等潜在的职业性损伤认知程度相对较弱。其中,使用含有聚氯乙烯(PVC)成分的一次性物品的认知和防护行为得分均较低,两者呈正相关(r=0.26,P〈0.05)。结论随着医学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手术室职业性损伤的危险性有所增加,护士对新出现的职业性损伤认知程度较低,与之相应的防护行为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30名手术室护士,2006—01/2007—12发生利器刺伤,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化学消毒剂等危险因素及防护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患者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而且手术室工作时间不固定,手术任务繁重,急诊手术量大,护士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导致身心疲劳。笔者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探讨如下。1常见危害1.1物理性的因素1.1.1锐器伤手术室护士直接暴露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面前的机会较多,被缝合针、刀片、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刺伤是最常发生的。特别是已污染的器械或传染患者用过的器械上面粘附有大量的致病菌,会通过破损的皮肤而被传染。1.1.2电损伤手术室护士需要常常与电接触,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仪器设备老化等原因,手术室护士可被电击伤或灼伤。  相似文献   

12.
随着AIDS病人和HIV感染将不断增多,使医务人员,特别是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暴露或感染HIV等传染病的机会不断增多,潜在威胁大,为了维护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有效地控制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性暴露,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HIV及其他经血传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3.
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与防护探讨如下。 1手术室常见的危险因素 1.1生理、心理因素(1)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位约15°~20°,连续站立时间约6~7h或更长,巡回护士经常急速行走,累计时间4h/d或以上,由于精神紧张久站,不规律进食,饥饿,超负荷的工作,疲劳等影响了手术室护士的健康,常造成颈部疾病的发生,肩周炎、下肢胀痛、静脉曲张、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疮疤、睡眠质量差或者失眠。(2)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时精神高度紧张,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时,心理疲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手术室护士发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手术室护士岗位的特点、护士心理和身体特征、操作流程、防护用品的使用、暴露后处理流程不规范。主要措施包括对护士培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预防、规范操作流程、防护措施、暴露后正确处理流程。对护士实施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并降低手术室护士发生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维和二级医院对HIV阳性手术患者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联合国要求,维和二级医院外科手术组的任务是实施保全肢体和挽救生命的手术。我们于2006年4~12月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医疗保障任务,主要面临两个困难:(1)利比里亚是世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HIV)感染高发地区之一,不仅当地人群HIV感染率高,而且来自大非洲其它国家维和部队官兵的HIV感染率也很高(任务期内外籍官兵住院患者184例,其中HIV感染率32.1%)。这类患者因为免疫功能缺陷致使机会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护士对职业性感染艾滋病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102-4102
目的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性感染发生。方法了解艾滋病病毒(以下筒称HIV)传播给手术室护士的原因途径和危险性,采取防护措施及暴露后的处理。结果通过重视自身防护,降低职业感染率。结论手术室护士重视自身防护,是降低职业性感染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乙型肝炎(FIBV)、丙型肝炎(HCV)和艾滋病(HIV)等传染病感染人群不断增加。手术室医护人员日常医疗操作中常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且易被锐器意外刺伤。因此感染FIBV、HCV和HIV等的几率相当高。我院手术室于2003年5月参考协和医院的锐器伤登记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设计了手术室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并应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血源性传播疾病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患者的逐年增多,护士在医疗机构中接触此类患者的机会也逐渐增多,护士成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锐利的剪、刀、缝针以及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再加上手术室工作繁忙、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易发生意外等特点,造成职业暴露甚至感染[1]。如何做好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一直是行业人士重点关注的话题。现将近年来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的实施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度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2012年度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对照分析两年度的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部质控考核评分及医生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及防护用具使用情况,评价护理对策的实施效果。结果2012年度手术室护士的防护知识知晓率、防护用具使用率、医生和患者满意度及护理部的考核指控评分与2011年度比较,均显著提高,而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职业危险因素、护士自身因素和管理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护理对策可避免或显著减少职业危害、护理差错,提高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防护用具使用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斌全  赵晓云 《护理研究》2009,23(3):751-751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于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