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我院中药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院中药注射剂在治疗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用药的注意。方法:根据本年度我院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中药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及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涉及刺五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49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以及临床管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350例应用中药注射刺患者,主要应用的中药注射刺为:灯盏花注射剂、香丹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以及参麦注射剂等,并针对患者的用药剂量、种类以及疗程等临床资抖进行分析,结合《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中的相关意见提出相应的管理干预措施。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临床中药注射剂使用进行合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50例患者中有86例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出现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为24.6%。通过观察发现,注射剂量不准确、指征不明确、混合比例不正确等是导致中药注射刑发生不合理用药的危险因素。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共有368例中药注射剂使用者,其中有45例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出现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为12.2%,通过对症干预后,干预前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用药有助于降低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中药注射剂的耐受度,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本院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度本院上报的39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用量最大的4种中药注射剂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4种中药注射液分别是血栓通、金纳多、灯盏花素以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减低ADR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7~2019年上报的91例合格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共涉及中药注射剂18种。其中报告最多的是理血剂77例(84.62%),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3种中药注射剂为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前3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输液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ADR与多因素有关,我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管,临床药师参与到中药注射剂在医院内的应用管理当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媒和剂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情况及特点,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在静点中药注射剂过程中突发不良反应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可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人群是中老年人;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表皮出血点及其全身性损害、附件损害为主,涉及清开灵注射剂、丹参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等52个品种。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应受到各有关部门重视,充实、完善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各环节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管,以期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而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集的14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9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的患者90例,占60.4%。注射用血栓通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首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2.95%。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药物本身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因素相,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监管力度,提高药品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2年收到的中药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2例不良反应中,男性的发生率略高于女性,引起不良反应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尤以老人患者居多。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涉及4种剂型,15个品种,其中以中药注射剂所占比例最大,占96.4%。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比率较高,建议临床医师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时对高敏体质患者和老年患者重点监护,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查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收集相关病例123例,探讨、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对策。结果:123例不良反应研究表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临床使用不合理、注射剂质量问题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该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足够重视,应不断加强中药注射剂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确保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药品生产企业需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使用中药活血化瘀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类型,探究提高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用药安全性的方法。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为血栓通、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发生类型以皮肤的发生率为主,其次是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结论: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临床应加强规范化使用管理的监管,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不合理使用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现状,探讨医疗机构通过临床合理使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中药的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采用调查回顾的研究方法,收集惠州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的1年内关于使用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从相关剂型、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以及年龄分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在611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50.8%);涉及多个组织器官,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54.17%);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54.99%);发生不良反应的剂型以中药注射剂最高(73.49%)。结论:随着中药的广泛使用,同时必须重视中药ADR的发生,加强中药ADR的预防和监测,保障中药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制剂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0年上报的中药制剂AD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43例ADR中,涉及10种中药制剂,其中以双黄连注射剂发生率最高(69.77%),儿童发生率居多(23.26%),静脉滴注导致ADR发生率最高(83.72%),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56.52%)。结论:应加强和重视中药制剂ADR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12月于安顺市人民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对他们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对使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实施一系列的预防对策,如:对症用药、合并用药、溶媒选择以及静脉注射时滴速的控制等,观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预防干预措施之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78.7%(37/47),实施预防干预措施之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62.5%(15/24),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前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药物自身因素与临床使用因素等,这些因素都能够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医院要想降低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就必须从中药注射剂的源头与使用两个方面来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梳理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及SPSS 17.0全面汇总分析中成药ADR监测情况,并与非中成药对比评价.结果与结论:中成药与非中成药ADR不同状态报告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成药严重ADR与非中成药相比安全风险比例为1.057(95%CI:0.915,1.221),中成药安全性并不比非中成药高;清开灵、血塞通、香丹等品种ADR及严重ADR排名多年一直位居前5,药监卫生体系应采取更为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合理用药监控;中成药严重ADR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所占比例最大,目前皮试等手段不能有效预测和监控,应该加强临床用药前的风险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15.
合理性与安全性是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的关键问题之一。该研究随机抽取某医院2011年1月—12月份出院患者病历240份,通过12种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一致性与配伍禁忌评价、药物利用研究(DUR)以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评价该医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初步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该医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给药剂量、给药浓度、溶媒选择、辨病辨证及四项指标与说明书一致性普遍偏低,其中中药注射剂临床超剂量与超浓度使用情况严重,而给药浓度作为保护因素对于评价和预测中药注射剂ADR/ADE发生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可以综合借鉴药品说明书一致性与配伍禁忌评价、DUR以及ADR/ADE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某中医医院2015—2019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调取五年间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据,对用药品种、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排序比、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情况及用药规律。结果中药注射剂占全年药品销售金额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肿瘤用药占全年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的50%左右,临床选择的品种主要倾向于心脑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结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制定合理措施,加强监管,可有效地防控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疗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杨澍  高秀清  洪阁  高杉 《天津中医药》2015,32(10):626-629
[目的]探讨丹参静脉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79年1月-2014年12月报道丹参静脉制剂致ADR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丹参静脉制剂的ADR主要为全身性反应(44.3%)、皮肤系统损害(15.6%)、心脑血管系统损害(13.5%)等,具体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寒颤、皮疹、高热、胸闷、心悸等。[结论]丹参静脉制剂引发的ADR较为常见,临床使用时应及时处理、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市2013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方法:对上报的132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ADR上报的主体是医疗卫生机构,ADR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生,男女比例为1∶1.35;严重的ADR有21例,死亡2例;静脉滴注和口服是发生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引发ADR的药品最多的是抗菌素,其次是中药注射剂;ADR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为主,ADR患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有99.16%的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加大宣传,提高涉药单位对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