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为防治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内收住的2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NICU内重型脑损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59例,发生率为19.9%,肺部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昏迷程度(GCS评分)、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是否手术、合并基础疾病以及吸烟史的影响(P〈0.05);G菌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病原菌分布,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予以护理防控手段。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120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资料,选取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35例为研究组,在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按1∶1比例选取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并予以护理。结果患者所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研究组患者在年龄、实施侵入性操作、合并性意识障碍、抗生素的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方面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受到年龄高、实施侵入性操作多、存在意识障碍、使用抗生素等危险因素的影响,针对性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可达到较好的护理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3.
早期过度换气治疗GCS≤5分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早期过度换气疗法在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72例≤5分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过度换气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过度换气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气值变化,记录两组病例的存活数,死亡数,存活时间。结果 过度换气能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0.01),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0.01)。过度换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过度换气能延长GCS≤5分病人的生存时间,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王焰  廖冰 《西南国防医药》2005,15(5):524-526
目的:探讨影响机械通气肺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1年1月~2004年4月入住我院ICU、行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患者,以是否出现机械通气肺损伤分为两组,观察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年龄、吸烟、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激素、留置胃管、H2受体阻滞剂等14个因素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之间,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3 d、COPD、低蛋白血症、先期使用抗生素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吸烟、原有肺部感染、激素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3 d、COPD、低蛋白血症是机械通气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高压氧(HBO)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将75例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分为对照组、0.20MPa高压氧组(HBO1组)和0.25MPa高压氧组(HBO2组),每组25例,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和术后1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出院前的治愈显效率。结果(1)三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1月后GCS评分均提高(P〈0.05)。(2)治疗后HBO1组和HBO2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BO2组评分高于HBO1组(P〈0.05)。(3) HBO1组和HBO2组的治愈显效率(76%和80%)明显高于对照组(48%)(P〈0.05),但HBO1组和HBO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两种压力的HBO治疗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恢复均有良好促进作用,其中0.25MPa压力的HBO对患者的促醒作用可能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89例未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率为43.3%,病死率为23.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休克、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损伤程度、入院时间与术后脑梗死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相关因素,其中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保护性因素,其余7项为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发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受伤程度、GCS评分等与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相关,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按时间段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26例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28)。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48.3%)明显低于对照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23.4%)、泌尿系感染发生率(18.8%)均低于对照组(46.9%和34.7%,均P<0.01);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区外引流管、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三个影响因素方面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脑脊液漏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营养四个方面差异更明显。结论 运用PDCA 循环的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6例,GCS评分≤8分,经专科会诊有HBO治疗指征,并排除禁忌证.其中234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HBO治疗,入院或颅脑手术2周内首次行HBO者为早期HBO组,共126例.入院或颅脑手术2周后首次行HBO者为晚期HBO组,共108例.另外,因各种原因未行HBO者92例作为对照组;3组病例在性别、年龄、GCS评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例随访时间均为入院或手术始至以后8周.结果 早期HBO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晚期HB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8,P<0.01),晚期HBO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1,P<0.05).早期HBO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晚期HB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2,P<0.01).早期HBO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与晚期HB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9,P<0.01).结论 早期HBO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常见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在呼唤式护理干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外科收治的74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观察组37例给予呼唤式护理干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两种护理干预的效果,统计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清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χ2=5.201),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t=3.521),GC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χ2=3.54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实施呼唤式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者意识功能的恢复,缩短昏迷时间,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孙莉  董建梅  杨毅  黄梅 《武警医学》2012,23(1):14-16
目的 探讨多重感觉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促醒作用.方法 将昏迷时间超过8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 3~8分的STBI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听觉(亲情呼唤、音乐疗法)、视觉、触觉、嗅觉、运动等多重感觉刺激方法进行干预,并采用GCS评估干预30 d后患者情况,随访并记录平均清醒时间、清醒率.结果 治疗30 d后,实验组GCS评分(10.22±3.59)明显高于对照组(7.94±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实验组清醒13例,昏迷时间4~35 d,平均(17.23±8.78)d,对照组清醒人数7例,昏迷时间8~41 d,平均(27.20±10.02)d.实验组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清醒率、平均昏迷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重感觉刺激对STBI患者有一定的促醒效果,对降低患者伤残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家兔轻中度单纯肺爆震伤模型,探讨伤后相关指标变化及早期主要死亡原因。方法 3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肺爆震伤7、11cm模型组(B、C)。观察伤后动脉血气、炎性因子、肺含水量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B、C组家兔伤后12h PaO2较A组明显降低(P<0.05);而伤后呼吸频率、肺含水率及炎性因子较A组均显著升高(P<0.05);伤后C组死亡率为30.77%,随着致伤距离缩短B组死亡率升高达53.85%。病理主要为弥漫性肺出血、肺实质和间质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伤后早期肺出血、肺水肿及炎症反应进行性加重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为单纯肺爆震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科在2002~2007年行气管切开术的293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5分),伤后1周内行气管切开术为早期组,〉1周为晚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早期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问(9.83±1.37)天,晚期组(19.28±1.65)天(P〈0.01);早期组在ICU治疗时间(13.94±1.25)天,晚期组(24.32±1.51)天(P〈0.01);早期组总住院时间(78.17±12.32)天,晚期组(83.53±10.26)天(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率16.4%,晚期组17.1%(P〉0.05);早期组死亡率21.2%,晚期组18.3%(P〉0.05)。结论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缩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问和在ICU的治疗时间,但在肺部感染率、总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上,时机选择的早晚则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的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特重度烧伤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62例)与死亡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入院时的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复合伤、吸入性损伤、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以及全身感染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死亡组年龄较存活组患者大(P<0.05),烧伤面积以及Ⅲ度烧伤面积也明显大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在复合伤以及合并吸入性损伤方面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死亡组患者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以及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烧伤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内脏并发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年龄、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以及全身感染等。  相似文献   

14.
血清TSGF检测对于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92例肺癌和63例肺部感染患者、41例肺结核及256例正常人的血清TSGF水平。结果:①肺癌患者血清TS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SGF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98.0%;②肺部感染患者TSGF水平高于健康人(P〈0.01),其假阳性率可达到65.1%,而与肺癌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③肺结核患者血清TS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④肺部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血清TSGF下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TSGF水平明显增高,在排除炎症后,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干预对高危儿脑损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多组对照比较法,将160例高危儿脑损伤病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A组)、康复干预组(B组)、神经节苷脂组(C组)、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干预组(D组),每组40例.4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护理,A组不作其他处理;B组再给予康复干预治疗;C组再服用神经节苷脂20 mg/d,连服10 d;D组再给予B、C两组的联合治疗.对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47.5%、50%、90%,D组与其余3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B、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A组(P<0.05).患儿年龄与治疗有效率具有负相关性,年龄越小,治疗有效率越高.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干预对高危儿脑损伤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acutepulmonaryembolism,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APE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3月诊断为APE的125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APE患者中男女比为1.12:1;平均年龄(58.2+15.2)岁,40岁以上患者占87.2%,年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年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有基础心肺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是APE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因素I〉2个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死亡率显著高于危险因素〈2个组(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显示其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是1.5。未做抗凝或溶栓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抗凝治疗组或溶栓+抗凝治疗组(P〈0.01)。结论①APE的发病年龄集中于中老年,住院人数有增加趋势,年住院死亡率显著下降;②原有心肺疾病及DVT是发生APE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危险因素个数是预测APE患者转归的独立指标;③抗凝治疗或溶栓+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APE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深圳城区育龄妇女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率和宫颈糜烂患病率的年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2004年3月~2008年3月期间对深圳市城区育龄妇女1943例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问卷调查、妇科检查,收集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结果深圳城区妇女HR-HPV DNA阳性381例,阳性率19.6%。各年龄组感染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28.67,P〈0.01)。宫颈糜烂患病率为41.8%,从年龄分布来看,不同年龄组间宫颈糜烂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1.08,P〈0.001)。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25~29岁组55.2%。在各年龄组轻度及中度宫颈糜烂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重度宫颈糜烂百分比中25~29岁组重度糜烂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光滑、宫颈糜烂患者的HR-HPV感染率分别是15.8%及24.8%,宫颈糜烂患者感染HR-HPV的OR值为1.569,95%CI(1.310~1.878)。结论①深圳城区妇女生殖道HR-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存在着两个感染高峰年龄段(25~29岁及55~60岁),宫颈糜烂患病率存在一个患病高峰年龄段(25~29岁);②25~29岁组是患重度宫颈糜烂的高发年龄段;③宫颈糜烂是年轻女性感染生殖道HR-HPV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 TBI)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从而提高临床预见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20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8例,女性212例;年龄14~85岁,平均(40.22±8.46)岁。分析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2例(6.15%)出现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好发于损伤后4~10d。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漏、外引流、多次开颅手术(≥2次)与颅内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脑脊液漏(P=0.0091,OR=2.071)、外引流(P=0.0165,OR=1.923)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感染是颅脑创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脊液漏或外引流患者更易出现颅内感染,临床上应予以足够重视,争取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