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群形式的同伴支持教育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患者健康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2例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群形式下的同伴支持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健康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各项健康知识评分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基于微信群形式的同伴支持教育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护理的相关知识,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机体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法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椎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运动功能评测法(FMA)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FMA、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VP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改善肢体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轨”延续性健康教育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接受PKP治疗的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普适化、个性化的“双轨”延续性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心理状态、生活行为改善情况、干预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骨质疏松知识问卷(OKT)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行为各方面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依从率、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双轨”延续性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可提高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手术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行为,进而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2月治疗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脊柱侧弯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X线透视次数),术后第2天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脊柱侧弯Cobb's角纠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灌注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第2天椎体高度恢复率、脊柱侧弯Cobb's角纠正度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脊柱侧弯患者应用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不仅疗效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相当,还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辐射及骨水泥灌注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期间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将其纳入研究调查范围,其均在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入院接受诊治,使用随机、双盲方法分组,分别采用加强护理干预(观察组,n=30)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30)开展工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例数为2例,对照组为8例,组间数据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手术治疗期间发挥的积极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带管出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两组均持续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并发症、再入院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可提升脑卒中带管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降低再入院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2/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2%(7/2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康复情况,减轻疼痛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健康教育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3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前强化适应性训练,实施前瞻性功能锻炼等。比较两组治疗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前满意度比较,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一周,实验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前进行教育干预,可促进患者对健康知识、安全知识掌握,降低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23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和方法。包括术前做好早期准备工作,术后切实做好预防并发症护理。认为PKP+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切实做好病情观察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壮骨活血汤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患者骨代谢指标、Cobb角、骨密度值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罗山县妇幼保健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KP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壮骨活血汤治疗。于2个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Cobb角、骨密度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ICTP水平比对照组低,BGP、PINP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Cobb角比对照组小,骨密度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ODI评分比对照组低,AD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出院高血压患者"5+1"医护患协同延伸管理模式的运行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心内科88例高血压出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和短信群发科普延伸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5+1"医护患协同延伸管理模式。跟踪研究对比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血压控制水平、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达标率。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血压和BMI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出院后6个月回访,观察组患者血压及BMI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按时服药、合理饮食、控制体质量、自测血压和定期门诊回访方面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互联网对高血压出院患者实施"5+1"医护患协同延伸管理模式,患者血压血脂控制理想,身体质量指数明显改善,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互联网+随访管理系统促进区域性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接受常规术后康复+随访管理系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将同期40例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联合互联网+随访管理系统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组。两组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分(HHS)和自我管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分,比较干预3个月结束时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3个月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个月时,两组HHS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个月时,两组ESCA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结束时,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随访管理系统可促进区域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薛倩 《当代护士》2023,(9):35-38
目的 探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智慧护理服务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随访,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实施“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智慧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康复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康复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智慧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居家期间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依从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KP(椎体后凸成形术)与PVP(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的共诊断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行PKP,PVP,术后1周分别记录两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椎体高度恢复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及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都显著,值得量词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提高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新发骨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服药、康复训练、健康饮食、及时复查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角色、活力、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新发骨折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时段护理模式在老年脆性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80例脆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三时段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再入院率及围术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数字分级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NRS评分知晓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认知维度、环境维度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环境、自我管理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面对评分升高,回避、屈服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面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沟通、护理制度、护理服务、护理环境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三时段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脆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可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衰弱程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应对能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8例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认真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出院指导。结果除1例因造影时大量造影剂进入椎管内而未形成PVP外,其患者余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恢复良好。结论加强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GPC)模式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安市妇幼保健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3例初产妇临床资料,按孕期保健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孕期保健模式,研究组48例采用GPC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孕期健康行为依从性、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娩恐惧量表(CAQ)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孕期健康行为依从性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4.17%)较对照组(20.00%)低(P<0.05)。结论:采用GPC模式干预初产妇的效果较好,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孕期健康行为依从性,有助于改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肾补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胸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骨密度、Cobb角、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胸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再骨折发生率、Cobb角、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肾补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病椎功能,对增加患者骨密度及预防骨折再发存在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提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促进腰背肌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66例,随机将患者等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腰背肌功能恢复评分以及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的腰背肌功能恢复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腰背肌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护理实践中的理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