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500例高血压患者社区卫生服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明亮  吴鹏 《高血压杂志》1999,7(2):154-156
目的与方法通过使用“NAH个体化治疗高血压软件管理系统”,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管理和治疗,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来降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医药费开支。结果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明显降低:体重恢复正常率为65.62%,戒烟、酒成功率分别为61.05%、64.73%;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治疗率和高血压控制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5.2%;心脑血管病发病明显减少,96年6月至98年6月,我院共收治脑卒中病人153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9例,微机管理的仅有4例发生脑卒中;医药费开支明显减少,与微机管理前的费用相比一年内约减少8万元~11万元。结论微机管理、治疗高血压提高了高血压人群防治效果、降低了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医药费用的开支。  相似文献   

2.
正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最重要、最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报道,2012年年龄≥18岁的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1]。所有心脑血管病相关死亡,约半数由高血压所致。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存在许多未知,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在降压及改善症状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加强对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是  相似文献   

3.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7):622-628
正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攀升,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虽然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有明显改善,但缺血性脑卒中仍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事件的发病亦有明显上升[1-2]。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管理,防控其心脑血管病并发症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1)我国高血压流行趋势与防治状况(续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危险因素水平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全国现患高血压至少2亿,每10个成人中有2人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的比值是5∶1;高钠低钾、超重/肥胖、过量饮酒、精神紧张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防治取得重要进展,首钢人群防治和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为我国基层高血压控制与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切入点,控制高血压可降低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危险分别为40%~50%及15%~20%.加强我国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是十分必要的,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  相似文献   

5.
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高血压病人血小板活化的改变 ,探讨其在血栓性疾病发生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4 0例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病人及 4 6例无缺血性血管病变高血压病人血小板活化指标CD6 2p、CD6 3的改变 ,两组间进行比较并分别与 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 CD6 2 p、CD6 3:两组高血压病人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 ,伴血管病变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高血压组 (P <0 0 1)。血浆纤维蛋白原 :伴血管病变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高血压组及对照组 (P <0 0 1) ;无血管病变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病人的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 ,在高血压合并血栓性疾病的检测中 ,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血浆纤维蛋白原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水平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老年人集聚着多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人群.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高血压、血糖升高、肥胖、血脂异常等.因此我们对住我院及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同时对其10年内发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基础,有效控制血压可大幅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但现有的降压策略仍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何更为有效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降压策略仍然是高血压控制的一项关键课题。本文根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主要探讨对高危高血压患者,积极降压和联  相似文献   

8.
1.红/白细胞变形性与微循环近年来,在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变化中,除了神经、体液及内分泌因素外,还考虑了血液流变学因素。早有实验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液粘度明显高于正常人。高血压发病机理与血粘度增高的关系已趋重视。决定动脉压的主要因素是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其次是微循环血量和血粘度。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作为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血液的非牛顿特性中表现尤为突出。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最大数量的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它的变形能力的改变能极大地影响全血粘度,特别是高切变率下的血粘度。因为红细胞具有剪切依赖性,随切变率增高而变形  相似文献   

9.
丽水城镇机关干部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关干部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逐年增加。1999年我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丽水城镇机关干部人群开展了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调查。显示机关干部人群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现象最为常见,超重及肥胖相当普遍,提示机关干部中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为突出。如何加强防治,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其发病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0.
对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21例,糖尿病10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老年高血压组纤维蛋白原(Fg)、血浆粘度(ηP)与对照组比较,P<0.01。全血粘度(ηb)、全血还原粘度(ηh)、血沉(ESR)、血小板粘附率(PAD)及体外血栓干重(DW)与对照组比较,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ηb,ηh,PAD及体外血栓长度(L)、湿重(MW)(P<0.05),DW(P<0.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Fg(P<0.01),ηh,ηh,ESR,PAD,L,DW,(P<0.05)。结果提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表现为纤维蛋白原增高、红细胞刚性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致红细胞聚集性增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组,均以血小板反应性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内皮功能受损及体外血栓形成能力增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与中青年患者相比,相同程度的血压升高,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升高。老年人高血压有着特殊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我们应重视群体特征和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基于此,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布了《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2):118-120.该文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9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86例和对照组83例,分析2组24h动态血压均值、血栓素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活性、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并进行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当前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心脑血管病,而高血压(注:下文将原发性高血压简称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当前最严峻的社会卫生问题之一。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有效控制高血压流行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形态和ATP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红细胞ATP酶活性与红细胞形态改变及对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影响。方法用电镜扫描方法观察33例高血压及20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并用激光衍射方法及沈茂星法分别测定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结果(1)高血压腔梗组口形、嵴形、类球形等异常形态红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4.84±1.67/2.04±1.12/1.40±0.33,P<0.01)。(2)高血压腔梗组异常红细胞检出率>4%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80%/9.1%,P<0.001)。(3)高血压腔梗组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DImax)及综合变形指数(IDI)均低于正常组(P<0.05)。(4)高血压腔梗组及高血压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Ca2+-Mg2+-ATP酶活性(μmol·gHb-1·2h-1),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的同时红细胞几何形态出现异常,并伴有红细胞变形性减低,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之一。因此,高血压的防治除降压,抗血小板等治疗外,还应给予改善ATP酶活性,促使红细胞形态正常化的治疗,以防止梗塞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致血小板减少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例住院病人确诊有心脑血管病后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计数减少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停药或服用泼尼松,严重者予甲泼尼松龙,使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结果 20例立即停用阿司匹林,10例较轻病人于15d内血小板恢复正常,10例症状较重病人给予拨尼松15d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 部分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因免疫机制、药物毒副反应使血小板减少,与服用时间及剂量相关性不大,治疗预后良好,临床工作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6.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亦较多见,且对心脑血管病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及危险性,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促进对本病的研究,特就其诊断标准、发病机理、特点、预后及治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寿命延长了.但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冠心病、高血压及脑卒中等日渐增多。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死亡享高、致残率高,这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丁负担.因此研究和探讨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前重要的社会保健同居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是指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高血压,一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又称孟德尔型高血压,发病特点为发病早,有家族史,伴有激素和生化水平的异常,多为重度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其并发心脑血管病和肾病风险高,一直是临床诊治的难点[1-3]。上皮钠离子通道(epithelial Na+channel,ENaC)的编码基因SCNN1B与SCNN1G、E3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人不同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及舒张压、红细胞比容水平。方法选取高血压病人331例,其中肝火亢盛证73例,痰湿壅盛证97例,阴虚阳亢证70例,阴阳两虚证91例。比较各证型病人的舒张压及红细胞比容水平差异。结果与其他证型比较,肝火亢盛身高、体重、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最高,肝火亢盛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阴虚阳亢和肝火亢盛红细胞比容水平较痰湿内盛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肝火亢盛证病人红细胞比容及舒张压水平较高,且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检测二者水平对于了解高血压证候的发病机制、病情、辨证论治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危害已经是妇孺皆知,但是您可知道有一种情况跟上述所有疾病有关,并且在它们发病之前就已经存在?糖耐量异常就是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更危险的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