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滋肾止血片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IgA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病机理至今不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1],因而约有20%~30%[2]甚至20%~50%[3]的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在中医多年的实践之后,一些对IgAN治疗有益的中药和复方被发现和...  相似文献   

2.
何芪汤治疗IgA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gA肾病又称Berger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一类肾小球肾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三分之一[1]。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认识不一,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何芪汤治疗。为...  相似文献   

3.
68例IgA肾病的中医辨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IgA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其发病率较高,如在日本和新加坡为30~40%;在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及西德为20~52%;在我国为32%。近年来的研究认为IgA肾病为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之一,迄今尚无特效药物,因而对IgA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和积极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辨证规律,实属必要。基于此,笔者于1993年2月至1994年8月在日本研修肾脏病期间,对经肾活检确诊的68例IgA肾病患者的中医  相似文献   

4.
IgA肾病(IgAN)是临床常见疾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30~40%,其免疫病理表现多以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和/或毛细血管袢沉积为主要特征,临床多以肉眼或镜下血尿,轻度尿蛋白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认识不一,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我们根据临床经验精心研究,拟定肾炎宁方治疗IgAN,并设西药对照组,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IgA肾病是以系膜区IgA沉积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异常IgA1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及RAAS系统激活与其发病关系密切。目前主要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在IgA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祛风除湿法治疗IgA肾病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祛风除湿的中药在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蛋白尿、减轻血尿、保护肾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同时也可减轻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所产生的不良反应,逐渐被临床认可。但由于目前现有的研究样本量小,文献质量较低,很难被广泛接受,迫切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临床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所以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综合分析祛风除湿法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期刊杂志中关于祛风除湿法治疗风湿内扰型IgA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助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研究指标为有效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中医证候积分评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及手工检索中医肾病相关领域期刊杂志,共检索出197篇文献,然后逐一阅读题目及摘要、泛读及精读全文后排除主题不相关文献,排除回顾性研究、假随机、半随机、重复文献、会议论文、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最后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826例患者进行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祛风除湿的方药比单纯西医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OR=3.35,95%CI[2.20,5.10],P<0.000 01)、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MD=-0.46,95%CI[-0.76,-0.17],P=0.002)、提高白蛋白(MD=4.95,95%CI[3.62,6.28],P<0.000 01),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OR=0.42,95%CI[0.22,0.80],P=0.008)效果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血肌酐(MD=-4.82,95%CI[-12.27,2.63],P=0.20)、肾小球滤过率(MD=-0.63,95%CI[-4.26,2.99],P=0.73)、中医证候积分方面(MD=-1.96,95%CI[-3.98,0.05],P=0.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基础上联合祛风除湿的方药治疗IgA肾病比单纯西医治疗,在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蛋白尿、提高白蛋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效果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此次纳入文献样本量小,文献质量均不高,未来需要更科学可靠的循证医学方法进一步完善祛风除湿法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的中医辨证研究 --附108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于发病机理不明,迄今现代医学仍缺乏特异性治疗,故人们寄希望于中医药。为此,我们开展了IgA肾病的中医辨证研究,旨在寻求IgA肾病的中医辨证规律,从而为中医药治疗IgA肾病提供依据。现将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108例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IgAN)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一类肾小球疾病,以轻度蛋白尿、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三分之一,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认识不一。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精心研究,拟定肾炎宁Ⅰ号和肾炎宁Ⅱ号,辨证治疗IgAN,并设立西药对照组,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沈兆峰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40-1241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为一免疫病理诊断名称,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自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首次提出后,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在我国发病率约占15%~32%.IgA肾病临床表现及过程多变,15%~20%的患者在诊断本病后10年内、30%~35%在20年内进入终末期肾衰.其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随着中医对IgA肾病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IgAN)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为免疫病理特征的一类肾小球疾病.有资料统计,IgA肾病在亚洲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3.IgA肾病在诊断后5~25年内,有15%~40 %患者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而接受肾脏替代治疗[1-2],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并造成极大的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0.
多元分析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gA肾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以反复发作性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在过去10a里,发现至少有20%~30%的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是肾脏病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近20a来在肾小球疾病中研究IgA肾病领域最活跃,其发病机制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中医辨证论治和中西医辨病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马绍恒 《中医研究》2009,22(2):34-35
IgA肾病(Iganephropathy)又名Berger病(Bergersdisease),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免疫复合物为主的颗粒样沉积,同时有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的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我国约26.69%的终末期肾衰竭(ESRD)其原发病是IgA肾病。其中伴有大量蛋白尿者病情发展尤其迅速,西医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殊治疗。2004—05—2008-05,笔者使用自制中药肾特康丸治疗伴有显著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60例,疗效明显,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指一组以肾小球系膜区的显著弥漫性IgA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血尿发作。自1968年Berger首次提出以来,全世界已有广泛报道,该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0%~40%。IgA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笔者应用芪黄饮治疗IgA肾病,观察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中的沉积,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3.
时振声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据统计约占30%~40%。国内外众多医家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其发病机理未明,加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迄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时振声教授融贯中西,长期致力于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特别是近年来更注重于IgA肾病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择其要者就其临床经验整理如下。根据IgA肾病的临床特征、病理、免疫病理特点、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等,时老认为IgA肾病不是一个单一体,而是一组综合征。因此时老将IgA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型论治。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以在肾小球系膜沉积物中IgA沉积为主要特征,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以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该文主要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IgA肾病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容易引起肾损害,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使患者进入肾替代治疗阶段,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针对IgA肾病,西医逐渐研制各种靶向药物但疗效及不良反应仍需观察。文献、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IgA肾病可有效减少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有效延缓肾功能减退,且无毒副作用。现收集大量文献,从中医对IgA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西医对IgA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进行总结,让更多的青年医师借鉴学习,为更多的IgA肾病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是一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其特征为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伴补体c,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或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血尿为主要特点,可伴有蛋白尿,甚至出现肾病综合征,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本病治疗研究有了长足发展,现就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研究方法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A肾病(IgAN)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肾活检病例的1/3,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主要肾炎形式.15%~40%的IgA肾病患者将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目前IgA肾病的发病机制还未能完全阐明.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都证明本病系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有多种机制参与了其发病.  相似文献   

18.
IgA 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其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仍不清楚,故目前中西医药对之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此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 IgA 肾病的文献资料,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就其中医药治疗予以探讨。IgA 肾病的研究概况一、IgA 肾病的病理特征与诊断IgA 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在肾小球,以肾小球系  相似文献   

19.
<正>IgA肾病是一种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伴有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1]),是导致最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对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和具体原因迄今尚未阐明~([2]),同时缺乏特效的西医治疗措施~([3])。目前现代医学多用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0.
IgA肾病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系膜IgA沉积为主要特征.最早是由berger和hinglais于1968年经肾活检后应用免疫技术首次报道的.IgA肾病也是亚洲国家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其发病率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34%,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轻重不一,多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伤等.目前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可以更好地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现就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