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应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参苓白术散口服,6.0g/次,3次/d。2组均以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2组DAI评分、ESR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显著缩短病程,改善病情评分,减轻机体炎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权利珍  谈建华 《新中医》2017,49(8):42-44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100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胃气虚夹湿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2组均治疗24周。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发热、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2组血清IL-17、TNF-α、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美沙拉嗪肠溶片比较,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胃气虚夹湿证患者效果更为理想,能较快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02%,优于对照组的76. 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临床症状积分、血清HIF-1α、环氧化酶-2(COX-2)、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内镜下黏膜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4.36%;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腹泻、脓血便、腹痛、腹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DAI评分、内镜下黏膜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HIF-1α、COX-2、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与单纯使用美沙拉嗪相比,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修复,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上调IL-1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愈肠煎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愈肠煎保留灌肠配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IL)-17,IL-21的影响。方法:将120例UC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 g/次,4次/d,吞服勿咀嚼。综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愈肠煎,1次/d,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Baron内镜评分法评分;采用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Sutherland DAI)对疾病严重度与活动度进行评价;记录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进行治疗前后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1水平。结果:综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6.67%,综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Baron评分和Sutherland DAI疾病活动性指数评价均低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腹泻、脓血便、腹痛和腹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IBDQ量表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及社会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17,IL-2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综合组血清IL-17,IL-2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肠煎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能减轻症状,控制疾病活动,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美沙拉嗪,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d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CNKI),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01月关于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员独立完成文献的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RCT,共23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的总有效率显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组比单用美沙拉嗪对照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总有效率方面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5,95%CI[2.45,4.60],P0.00001);在DAI评分改善分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4,95%CI[-1.71,-0.77],P0.00001);在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改善、症状缓解时间及中医症候评分的数据指标改善方面,实验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5,95%CI[0.24,1.26],P=0.16)。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使Sutherland DAI评分、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症状缓解时间及中医症候评分的数据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禁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对照组24例美沙拉嗪,1g/次,4次/d。治疗组24例参苓白术散,6g/次,3次/d。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便常规、腹痛、腹泻、脓血便、发热、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0.8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腹痛、腹泻、脓血便、发热改善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无严重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拟溃结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自拟溃结方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沙拉嗪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肠镜Baron评分和疾病活动指数Sutherland DAI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总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肠镜Baron评分和Sutherland DAI积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溃结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安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选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宇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安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2组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7,(2)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8例UC(寒热错杂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1.0 g/次,4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泻心汤。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Baron评分及血清TNF-α、IL-8、IL-17、IL-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BDQ评分及血清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参与免疫调节可能是其治疗UC和预防复发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1 d 1剂,分2次口服,同时给予康复新液50 mL加入生理盐水150 mL中灌肠,每晚1次;对照组单独口服美沙拉嗪1.0 g,4次/d。2组均连续治疗30 d,治疗结束后复查结肠镜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及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康复新液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进行治疗,收集临床数据,探究其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并确诊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受试患者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配)。对照组方案为单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观察临床疗效,收集分析各项指标数据。结果:观察组各项疗效指标(除腹痛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5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45只大鼠采用TNBS/无水乙醇法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化浊解毒方组,每组14只。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予0.9%NaCl溶液4 mL/(kg·d)灌胃,美沙拉嗪组予美沙拉嗪混悬液0.3 g/(kg·d)灌胃,化浊解毒方组予化浊解毒方混悬液20 g/(kg·d)灌胃,均1次/d,连续14 d。记录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IL-1β及血浆VIP、S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DAI评分及血浆SP含量和血清IL-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血浆VI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结肠黏膜水肿、充血、溃疡明显。美沙拉嗪组、化浊解毒方组大鼠DAI评分及血浆SP含量和血清IL-1β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血浆VIP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肠黏膜水肿、充血、溃疡明显减轻;且化浊解毒方组血浆VIP含量明显高于美沙拉嗪组(P0.05),DAI评分及血清IL-1β含量均明显低于美沙拉嗪组(P均0.05),结肠黏膜病理变化明显轻于美沙拉嗪组,但2组血浆S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够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平衡细胞因子,进而抑制炎症免疫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3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参苓白术颗粒及美沙拉嗪肠溶片;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两组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积分、Mayo指数的变化及复发率。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Mayo指数均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美沙拉嗪可明显改善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指数,并降低复发率,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嗪。  相似文献   

15.
沈灵娜  刘军  钱赟达  熊烈 《新中医》2021,53(16):34-38
目的:观察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中药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口服。观察2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Mayo活动指数、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改良Mayo活动指数、大肠杆菌数量及血清内皮素(ET)、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降低(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增多(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中药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改良Mayo活动指数、大肠杆菌数量及血清ET、D-乳酸、DAO水平均较低(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增多(P0.05)。结论: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可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可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黏膜屏障修复,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肠愈疡汤口服及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sRAGE)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肠愈疡汤口服和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肠镜下黏膜评分、Sutherland DAI评分、组织病理评分,并观察全血黏度及I-FABP、sRAGE和p-ANC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59/62),高于对照组的80.6%(50/62)(χ~2=4.85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肠镜下黏膜评分、Sutherland DAI评分、组织病理评分、全血黏度及I-FABP、sRAGE和p-ANC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清肠愈疡汤口服及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能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损伤愈合,降低血液黏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FABP、sRAGE和p-ANC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祛毒益气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美沙拉嗪治疗基础上结合祛毒益气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2.34%(P0.05);两组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积分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IL-4水平明显增加,而IL-17、TNF-α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浆IL-4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7、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镜表现积分治疗后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肠镜表现积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祛毒益气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脾虚湿热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95例,采用简单数字的随机方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每组65例。对照1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1 g/次,3次/d(tid),对照2组患者在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的基础上给予陈李济补脾益肠丸口服,6 g/次,tid。治疗组患者在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的基础上给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口服,每次100 mL,tid。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大肠黏膜积分变化和细胞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证候积分(腹痛、腹泻、脓血便),大肠黏膜积分、细胞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较对照1组,对照2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85%,78.46%,81.5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有效地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大肠黏膜病变,改善细胞因子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温胃饮加味联合蒙脱石散、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胃饮加味治疗,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DAI、ESR及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DAI、ESR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中药温胃饮加味联合蒙脱石散、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且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8例。单药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联合组给予参苓白术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及症状积分变化,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1.38%,53/58)高于单药组(77.59%,45/58),不良反应率(12.07%,7/58)与单药组(15.52%,9/58)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积分及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C反应蛋白(CRP)、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沉(ES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较治疗前上升,联合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积分及IL-17、IL-23、CRP、HIF-1α、ESR水平低于单药组,IL-4水平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