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散结方联合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乳腺癌术后放疗后上肢水肿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患肢常规功能锻炼和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散结方冲服联合热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3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周径、上肢淋巴水肿及上肢疼痛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散结方联合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防治作用及对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周期化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在3个疗程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及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水肿发生率为8.3%,对照组水肿发生率为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达优率为83.3%,对照组上肢功能恢复的达优率为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疗法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够减少水肿的发生率,并促进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何宁一 《河南中医》2016,(9):1651-1653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电子灸疗、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秦皇岛市中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250 m L加丹参注射液20 m L静脉滴注,并配合局部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组给予中药局部外敷联合电子灸疗、热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电子灸疗、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益气养阴解毒开郁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解毒开郁法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抬高患肢、肢体锻炼、向心性按摩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解毒开郁法中药治疗15天。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比较,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上臂周径患侧一健侧差值比较,上肢淋巴水肿在治疗后均有消退,治疗组消退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解毒开郁法方药治疗能缩短水肿消退时间,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康复操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寻求早期康复锻炼模式.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做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康复操指导和锻炼,治疗组在常规的康复操指导和锻炼的基础上,增加肩井穴、曲池穴、合谷穴的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肢功能康复状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患肢的曲肘、外展及上举等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患肢的功能恢复达优率85.0%,对照组患肢的功能恢复达优率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上肢水肿为8.0%,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康复操能较快恢复患者上肢的功能,减少术后患肢水肿的发生,较快恢复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QQ进行主题指导和交流咨询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法,即在住院期间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并确保患者掌握,每天监督和指导患者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同时加强出院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QQ为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即设立QQ群,由护理组长管理QQ群,鼓励QQ群聊,同时进行每周2次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主题指导,每晚2h的主题交流,观察两组术后2月、6月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肩关节外展上举、前屈上举、后伸、内旋、外旋等肩关节的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QQ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主题干预可以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患侧上肢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脉消肿散外敷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或放疗后)上肢淋巴结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配合局部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脉消肿散外敷.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消肿散外敷可提高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陈雯  杨秀英  王伟文 《新中医》2019,51(9):256-25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患肢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功能锻炼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疗法,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上肢消肿效果,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乳腺癌特异性量表(EORTC QLQ-BR23)评分。结果:上肢水肿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EORTCQLQ-BR23量表中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乳腺癌症状、上肢症状、对未来的憧憬、体象、系统治疗不良反应、对脱发的担忧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患肢水肿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患侧上肢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侧上肢的正常功能,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近年来,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32例,并与单纯功能锻炼的22例患者作对照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循经艾灸预防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乳腺外科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手术侧上肢循经艾灸。于术前1 d、术后第14天和术后1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循经艾灸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在整体护理基础上,根据Orem自理理论的不同护理系统即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健康知识掌握度、患者出院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有效调动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康复,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安红丽  陈红根  陈华 《江苏中医药》2016,48(12):59-60,62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或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乳腺癌术后或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熏洗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2组患肢周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治疗组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乏力、麻木、疼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或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症状改善显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及对患者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根治术且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6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上肢患-健侧周径差值、上肢肿胀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患-健侧周径差值、上肢肿胀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配合常规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可有效促进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缓解,具有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期患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通过测量患者双上肢6点臂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星期患肢肿胀的发生率及程度,同时观察患肢有无皮肤紧绷感、上肢疼痛感、上肢麻木感及上肢沉重感等伴随症状。结果治疗组患肢异常自觉感受及伴随症状发生率为22.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肢肿胀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预防和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期患肢肿胀。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侧上肢的正常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且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3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取60例乳腺癌手术后上肢水肿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中药口服和功能锻炼,对照组单纯功能锻炼。用药6周后对比患肢臂围前后变化,计算有效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68.33%),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结合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疗效。方法:3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均采用针灸结合热疗治疗,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患侧上臂中点臂围,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显效20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结论:针灸疗法结合热疗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上肢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徒手淋巴引流联合康复在下肢创伤术后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下肢创伤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均为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接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开展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观察组(n=50)结合徒手淋巴引流手法与康复,统计各组患侧下肢周径及下肢肿胀发生率。结果:在4处患侧下肢周径缩短、5处患侧下肢周径缩短、6处患侧下肢周径缩短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肢肿胀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是8.00%,观察组是0.00%,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淋巴引流手法及康复在下肢创伤术后淋巴水肿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在改善周径的同时,有助于下肢肿胀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给予舒适卧位及患侧上肢早期定时功能锻炼,并评价其效果.结果:全身麻醉手术后,非去枕平卧位及给予早期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结论: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早期实施舒适卧位及适度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功能恢复并提高舒适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治疗组采用外敷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仪治疗,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患侧上肢周径与健侧差值分别为(8.34±1.25)cm和(2.31±0.44)c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侧上肢周径与健侧差值治疗组为(2.31±0.44)cm、对照组为(5.89±0.82)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