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E-钙黏附素(E-CD)mRNA在大肠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6例进展期大肠癌和腹膜转移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全组癌旁正常黏膜、原发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均检出E-CD mRNA,与癌旁正常黏膜相比,大肠癌原发组织E-CD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弱(P<0.01)。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大肠癌原发灶中E-CD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但淋巴结转移灶中E-CD 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其分化程度无关。结论大肠癌原发灶的E-CD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呈正相关;大肠癌转移淋巴结的E-CD mRNA表达水平增高,并与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APE1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大肠癌、72例大肠腺瘤、60例癌旁大肠黏膜和4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APE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PE1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APE1呈胞核表达,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APE1表达特征发生改变,呈胞核表达、单纯胞质表达或核浆共同表达。APE1胞质异位表达率大肠癌组织为73.6%,大肠腺瘤组织为83.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癌旁大肠黏膜(10%)和正常大肠黏膜(0%,P〈0.01)。APE1胞质异位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结论 APE1胞质异位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zrin与磷酸化Ezrin(Thr-567)[p-Ezrin(Thr-567)]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与癌旁正常肾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20例RCCC与3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zrin与p-Ezrin(Thr-5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zrin蛋白在RCCC组织中的阳性与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6%(98/120)与65.8%(79/120),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分别为63.3%(19/30)与43.3%(13/30);p-Ezrin(Thr-567)蛋白在RCCC组织中的阳性与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99/120)与75.8%(91/120),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分别为66.6%(20/30)与46.7%(14/30)。Ezrin与p-Ezrin(Thr-567)蛋白在RC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CCC组织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zrin与p-Ezrin(Thr-567)蛋白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20/26)与92.3%(24/26),无淋巴结转移的分别为63.8%(59/94)与63.9%(6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瘤栓形成的Ezrin与p-Ezrin(Thr-567)蛋白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5%(13/17)与88.2%(15/17),无瘤栓形成的分别为61.2%(63/103)与59.2%(6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rin与p-Ezrin(Thr-567)蛋白在RCCC组织中高表达,尤其p-Ezrin(Thr-567)蛋白强阳性表达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或有瘤栓形成的RCCC组织中更加显著。p-Ezrin(Thr-567)蛋白可成为RCCC转移与侵袭的预测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星  王晶  聂玉辉 《武警医学》2020,31(7):601-604
 目的 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和分化簇13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CD13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ALDH1和CD13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ALDH1及CD133的表达率(78.3%,75.0%)明显高于大肠腺瘤(54.5%,48.0%)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15.0%,10.0%),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LDH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05) ,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0.05)。CD133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 (P<0.05)。ALDH1和CD13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P<0.05)。ALDH1及CD133表达阳性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低于表达阴性者 (P<0.05)。结论 ALDH1及CD133表达升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定大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受体(RACK-1)与转录因子Twist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5例首次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及距离癌周5 cm以上正常组织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RACK-1、Twist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为58.8%(50/85),高于正常组织的14.2%(1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Twist阳性表达率为62.4%(53/85),高于正常组织的11.8%(1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CK-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脉管瘤栓形成、深肌层浸润均有关(P<0.05)。Twist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形成相关(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RACK-1与Twist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69,P<0.05)。结论 RACK-1、Twist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RACK-1、Twist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5(CHD5)和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解放军202医院自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经临床确诊为胃癌并经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病理蜡块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IHC-P)检测胃癌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中CHD5和CK20的表达情况。结果 CHD5基因在胃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7/56)和87.0%(4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20基因在胃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40/56)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5与CK20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CHD5和CK20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组织标本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受累情况、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结论 CHD5基因在胃癌组织的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其在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CK20基因在胃癌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两种肿瘤标志物同时检测可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基因靶点。  相似文献   

7.
LRP16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LRP16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54例原发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组织标本和部分临床病理资料,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LR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间的联系。以肿瘤组织LRP16蛋白的表达较癌旁正常肺组织高2倍为LRP16过表达的标准。结果54例肺癌标本中有15例LRP16过表达,过表达率约27.8%(15/54)。23例肺腺癌中有11例(47.8%)LRP16过表达,27例肺鳞癌中有4例(14.8%)LRP16过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2例大细胞癌和2例小细胞癌中,LRP16均呈极低表达或未表达。肿瘤直径>3cm的10例仅2例(20.0%)LRP16过表达,直径=3cm的44例中有13例(29.5%)LRP16过表达,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肺门或(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20例中有10例(50.0%)LRP16过表达,而无转移的34例中仅5例(14.7%)LRP16过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LRP16基因在肺腺癌组与鳞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均有较大差异,提示其不仅是一个肺癌相关基因,而且可能与肺癌的分子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8.
李海  张小川  徐松 《西南军医》2011,13(4):660-661
目的 研究探讨大肠腺癌组织Ez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检测大肠腺癌70例、大肠腺瘤20例和正常大肠黏膜10例中Ezrin 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大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1%( 54 /70)、大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5 /20),正常大肠粘膜中阳性表达率为00.0%(0/10);Ezrin的表达在大肠腺癌与大肠腺瘤、正常大肠粘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大肠腺癌中Ezrin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高分化腺癌为70.0%(14/20),中分化腺癌为78.0%(32/41),低分化腺癌为88.9%(8/9).(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Ezrin在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及大肠正常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提示Ezrin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癌的发生与发展.Ezrin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判定其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测SHh信号通路关键冈子Shh、Gli1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p-Akt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因子的表达与ESCC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8例手术治疗的ESC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食管黏膜标本Shh、Gli1和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08例ESCC组织中Shh、Gli1和p-Ak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76/108)、76.9%(83/108)和65.7%(71/108)108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中Shh、Gli1和p-Ak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9%(15/108)、13%(14/108)和15.7%(17/108)。ESCC组织中Shh、Gli1和p-Akt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的表达(P<0.05);Shh、Gli1和p-Akt表达与肿瘤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ESCC中Shh的表达与Gli1的表达成正相关(r1=0.750,P<0.01),Gli1表达与p-Akt表达呈正相关(r2=0.621,P<0.01)。结论 ESCC中SHh通路和PI3K/Akt通路是普遍激活的,Gli1与p-Akt可作为预测转移潜能和预后状况的有价值的指标,联合抑制SHh通路和PI3K/Akt通路对于治疗食管癌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S100A4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及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100A4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QRT-PCR检测20例胃癌及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100A4 mRNA的转录。构建胃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100A4蛋白在208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20例胃癌中,55%(11/20)S100A4转录水平升高,平均升高倍数为2.31倍,S100A4表达升高者多为有淋巴结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208例胃癌患者中,S100A4在正常胃黏膜、癌灶、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阳性率依次为9.4%、28.1%、32.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灶中S100A4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浸润至肌层以下者表达阳性率高于浸润至黏膜和黏膜下层者(P<0.05);进展期胃癌中S100A4表达升高比例(29.3%)高于早期胃癌(9.4%,P<0.05);癌灶以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S100A4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预后差(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100A4在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水平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子。结论在胃癌的进展过程中存在S100A4的异常表达,该现象是一个散发的晚期事件;对转移淋巴结中S100A4蛋白表达的分析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