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初次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和初次手术方式。方法收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穿孔患儿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个月~5岁;病程平均4d。患儿均有突发性腹胀、腹痛、哭闹不安和发热,7例出现黄疸、5例伴呕吐。查体均有明显腹膜炎体征。8例经B超和(或)CT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病例均行腹腔穿刺,抽到含胆汁的腹水。初次手术方法有3种:2例Ⅰ期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3例行胆总管囊肿T管外引流术,6例行胆囊造瘘术。9例Ⅰ期行外引流手术的患儿3~6个月再次手术完成胆道重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病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未出现吻合口瘘、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本组5例发现穿孔位于胆总管胆囊管交界处,6例未发现穿孔灶。在Ⅱ期手术中发现,Ⅰ期行胆总管T管引流者胆总管周围黏连严重、解剖结构混乱,手术难度大、出血多(100~200mL)、耗时长(3.5~5.0h)。而Ⅰ期行胆囊造瘘术的患儿,未发现有因胆囊管梗阻而致胆汁引流不畅者,且Ⅱ期手术时胆总管周围结构较清晰,手术操作相对容易、出血少(30~50mL)、耗时短(2.5~3.0h)。结论初次手术行胆囊造瘘术对于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孔后腹腔炎性反应水肿明显、黏连重、状态差的患儿是一种更合理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胆道急症的临床特点,总结腹腔镜下经皮胆囊造瘘在小儿胆道急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作者收治的13例胆道急症患儿临床资料,其中自发性胆道穿孔5例,胆总管囊肿并发急性胆管炎5例,结石或蛔虫梗阻并发急性胆管炎3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行经皮胆囊造瘘。结果手术均成功实施,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无胆道出血和胆瘘发生。自发性胆道穿孔5例,随访3个月至1年,胆道无异常发现,1例有胆总管扩张改变,目前仍在随访中,均未行二期手术。胆总管囊肿并发急性胆囊炎5例,4例在胆囊造瘘术1~3个月后行胆总管囊肿根治术,1例胆总管扩张回缩明显,目前仍在随访中。结石或蛔虫致胆道梗阻3例,术后13超复查,2例未见明显结石或蛔虫影像,胆道未见明显扩张。1例胆囊内仍有较大结石存在,于胆囊造瘘术后3个月行胆囊切除术。结论小儿胆道急症多在先天性胆道疾病的基础上并发。腹腔镜下经皮胆囊造瘘术治疗小儿胆道急症,可有效缓解胆道梗阻,术后根据情况行二期胆道处理,部分患儿甚至可以免除二期手术,是治疗小儿胆道急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自1987年以来共收治的5例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行腹腔镜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评价。结果5例患儿均好转出院,随诊3月~5年,3例无特殊异常;2例胆总管有轻度扩张,均未行二期胆道根治术。结论腹腔镜能明确胆道穿孔情况,决定行胆囊造瘘,腹腔引流术,避免术中过多分离,可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体会。方法16例3个月以下婴儿及新生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采用囊肿切除、空肠Roux—y吻合代胆道术,平均空肠代胆道肠袢45cm,全部病例在空肠胆枝袢做套叠式粘膜肌瓣,肝总管空肠吻合口及胆枝空肠吻合口用4—0可吸收缝线做单层端侧吻合。结果16例全部存活,1例术后发生胆漏,经保守引流治疗后痊愈,无一例肠漏,12例术前有黄疸的术后均明显消退,8例术前解陶土色大便,术后第1—3天就有胆汁样大便解出,随访12例,随访时间1—8年,临床观察无胆管炎发生,营养及生长指标良好。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作为标准手术已无争议,本组16例3个月以下婴儿行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加套叠式粘膜肌瓣抗返流,经临床观察及随访,远期手术效果好,未发生返流性胆管炎,无生长发育障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经早期发现应早期行囊肿切除。而肝管空肠Roux—y吻合附加抗返流套叠式粘膜肌瓣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胆总管囊肿广泛切除,留置直管引流的手术方法。方法 囊肿广泛切除,重建胆道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直接在吻合口下2~3cm肠壁戳口插入细直管,并呈隧道样包埋4~5cm一段。结果 本组16例术后造影吻合口通畅。结论 采用直管引流能防止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并发症,并能通过造影了解胆管扩张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CCC)几种胆道重建术疗效。方法 CCC 38例均行囊肿切除 ,其中行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6例 ,肝总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2 0例 ,空肠间置肝总管十二肠吻合术 9例 ,阑尾间置肝总管十二肠吻合术 3例。术后随访 6个月~ 6年。结果 获得随访 34例 ,其中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5例 ,并胆管炎、钡餐造影钡剂反流各 2例 ;肝总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19例 ,钡餐造影钡剂反流 1例 ;空肠间置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8例 ,吻合口狭窄伴肝内胆管扩张、胆瘘各 1例 ;阑尾代胆道 2例 ,并胆管炎 1例。结论 CCC术后远期疗效与术式选择、抗反流机制的建立密切相关 ,肝总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伴抗反流术式 ,是囊肿切除术后重建胆道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胆总管囊肿合并胆道穿孔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8例胆总管囊肿合并胆道穿孔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10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2年,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胆道穿孔容易误诊,应根据患儿手术耐受情况,选择胆道引流术或Ⅰ期根治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 199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手术治疗的 4 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所用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 Y吻合术治疗 ,均痊愈出院 ,1例术后 4年行 2次手术。结论 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 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有效方法 ,保留合适的肠襻 ,可不必使用防返流装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68例显微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的治疗经验,探讨显微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32例,女36例,平均年龄5岁(3个月至11岁),均采用显微镜技术完成胆囊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均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3~5.5)h,无一例术中输血。术后1周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4个月,无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先天件胆总管囊肿疗效可靠 ,镜下手术视野放大,有利于精确操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我院22年中手术治疗的小儿无结石性胆道感染26例。术中见胆囊、胆总管均不同程度之充血水肿、积脓或积水,4例伴有胆囊坏疽和穿孔。26例中,行胆囊造瘘3例,单纯胆囊切除1例,余22例均行胆总管探查并“T”形管引流。术后随访18例,结果提示保留无坏宜和慢性炎症之胆囊是可行的,文中还对本病的病因、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合伴有各类并发症的儿童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处理及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45例合伴有各类并发症的儿童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胆道穿孔7例,胆源性胰腺炎9例,胆管炎、阻塞性黄疸、肝功能受损29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7例胆道穿孔中,5例胆汁性腹膜炎行囊肿外引流和二期根治术;2例隐匿性胆道穿孔一期行根治术.9例胆源性胰腺炎给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待淀粉酶正常后一期行根治术.29例阻塞性黄疸伴肝功能受损的患儿中,17例发病年龄小于3个月行一期根治手术;12例发病年龄大于6个月患儿先行ERCP置鼻胆管引流,待黄疸消退、转氨酶正常后一期行根治性手术.结果 伴胆道穿孔的7例胆总管囊肿患儿中,2例在外引流期间出现水电解质紊乱,1例T管脱落,1例隐匿性穿孔在根治术后出血再次手术,余者术后均痊愈出院.9例胆源性胰腺炎患儿置鼻胆管引流后淀粉酶均恢复正常,根治术后均痊愈出院.并发急性胆管炎、伴有梗阻性黄疸、肝功能受损29例中,12例发病年龄大于6个月,其中11例行内镜下置鼻胆管引流后并发症改善行根治手术,1例ERCP失败后改行外引流和二期根治术;小于3月龄婴儿直接行一期根治性手术,术后均痊愈出院.所有患儿保持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3年.1例术后慢性胰腺炎史,1例胆管炎史,均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结论 对合伴有各类并发症的儿童胆总管囊肿选择合理的处理手段和合适的手术方式将有效减少并发症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婴儿胆道自发性穿孔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儿胆道自发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6年8月~2002年5月我院收治的9例婴儿胆道自发性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2例未找到穿孔部位单行腹腔引流外,其余病人均行胆总管引流术和腹腔引流术;对胆总管远端狭窄、胆总管远端闭锁、胆总管囊肿3个月后Ⅱ期手术。痊愈8例,1例因全身情况恶化、中毒性休克死亡。结论 早期行胆道和腹腔引流手术,控制感染,改善全身情况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婴儿阻塞性黄疸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婴儿阻塞性黄疸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5月-2004年7月利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对37例婴儿阻塞性黄疸进行早期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均利用腹腔镜技术行胆道探查、胆道造影明确诊断,其中婴儿肝炎综合征16例、胆道闭锁15例、胆总管囊肿6例,根据情况分别行胆道冲洗、胆囊造瘘、胆道重建等手术及肝活检术,无1例手术死亡。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用于阻塞性黄疸的早期鉴别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胆道闭锁患儿争取了早期手术的时机,及时引流胆汁,避免肝脏进行性损害而可明显提高疗效;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可镜下造影明确诊断,行胆囊置管及胆道冲洗,有利于疏通胆道,引流胆汁,减轻胆汁淤积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可明显缩短疗程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行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腹腔镜下行巨大先大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进行探讨。方法对7例巨大胆总管囊肿(直径11~21cm)行囊肿切除 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中行囊肿穿刺减压,切除胆囊,然后从扩张囊肿的中部横断囊肿前壁吸出胆汁,将囊肿壁全层分7~8块逐渐彻底切除。结果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巨大胆总管囊肿切除 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5.5h~7.6h,平均6.3h;出血最5ml~15ml;6例患儿切除远端囊肿时未找到与胰管相通的管道,仅l例见到明确的远端狭窄的肝管予以结扎。术后无切口感染、胆漏、胰漏和肠梗阻发生,均3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4d~6d。随访3个月~19个月,无胆管炎和结石发生,肝功能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腹腔镜下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45例腹腔镜辅助胆总管囊肿根治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本研究对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进行探讨。方法从2001年6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45例,年龄2个月到12岩。其中42例为囊肿型,平均囊肿直径3.8cm(2-18cm);其余3例为梭形,直径分别为1.5、2.0和2.2cm。本组45例患儿均经腹腔镜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本组45例患儿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4.3h(3.5~7.6h),术中出血量约5~10ml。本组8例患儿合并肝管狭窄,术中同时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及肝管成形;6例患儿合并共同管内蛋白栓,术中通过腹腔镜导入肠道或插管冲洗清除。其中1例患儿于术后第1d发生胆漏,术后第26d时自愈;其余44例患儿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时间3~6d。术后随访3~30个月,无肠粘连梗阻和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术中胆道造影全面了解胆道的结构,清晰的肝门暴露,准确的囊肿分离和熟练的缝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24年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经验,探讨有关的治疗问题,方法:回顾1975-1999年124例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其中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97例(加曾氏防反流瓣87例),囊肿切除,间置空肠十二指肠哈合14例(加入工套叠瓣4例),囊肿切除,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8例,囊肿大部切除,胆道重建5例,对手术方式,手术后近,远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24例中I型118例(囊性扩张102例,形扩张16例),II型2例,IV4例,近期并发症有:术后出血5例,胆汁漏7例,胆系感染2例,吻合口梗阻1例,肠梗阻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远期并发症;反流性胆管炎26例,胆系结石5例,胆管癌3例,肠醒阻6例,结论: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最佳方法,提高手术技巧,预防术后胆管炎的发生对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表现、手术前后肝功能测定、手术情况及肝脏活组织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4例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比较。结果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临床表现以黄疸、腹部包块、白陶土大便为主,大多数患儿术前肝功能损害严重。24例胆总管扩张均为囊性扩张,其中21例囊肿远端明显狭窄、闭锁;21例行一期囊肿切除、肝总管一空肠Roux—Y吻合,囊肿外引流术,3例行二期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肝脏活检12例存在肝硬化改变,9例存在肝硬化前期改变,3例肝脏组织正常。结论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各自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是肝脏损害的病理基础,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胆道梗阻解除后肝脏损害可恢复。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在婴幼儿胆管发育不良与胆汁淤积症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胆管发育不良与胆汁淤积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18例婴幼儿胆管发育不良与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腹腔镜行胆道造影明确诊断,其中胆管发育不良10例,胆汁淤积8例。10例胆管发育不良中,7例中转开腹行扩大肝门肝肠吻合术,3例胆道外引流、置管冲洗术;8例胆汁淤积中,2例单纯胆道减压、冲洗,6例胆囊造瘘,术中术后分别灌洗。结论 腹腔镜探查、胆道造影是诊断胆管发育不良与胆汁淤积症的简便、准确、易行的方法,胆管发育不良可行扩大肝门肝肠吻合术,或胆道减压、胆管灌洗术。胆汁淤积症的患儿,可行胆囊造瘘、胆道灌洗,并可免除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本院经腹腔镜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205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170例;囊肿型173例,梭形32例。结果204例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1例术中因门静脉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止血。全组手术时间2~5.5h,平均3h。术中发生右肝管损伤1例,左右肝管分离1例,胆囊动脉变异出血1例,门静脉损伤2例,术中均准确判断并及时处理,无一例发生不良后果。术后出现出血2例,胆漏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3例,胰腺炎1例,胆囊窝或膈下包裹性积液2例;此10例中,再次手术4例,1例为大出血,经再次剖腹探查止血;3例为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行腹腔镜下胆肠吻合术。2例胆漏病例中,1例自愈;1例因腹腔引流不畅行穿刺引流。1例术后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205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均予肝功能及B超检查,结果显示5例肝内高密度钙化影,2例吻合口狭窄患儿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余病例随访均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复杂高风险手术,不但需要术前精确评估胆道形态,积极完善术前准备,还需要精细的围手术期监测和及时对症处理;而娴熟的腹腔镜技术技巧,对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切除、胆道重建术的可行性。方法 腹腔镜辅助下胆囊或胆总管穿刺胆道造影,同时镜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及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 13例胆道造影显示均伴有胆胰管合流异常。7例胆总管呈囊状扩张(6例KomiⅠa型、1例KomiⅠb型);5例胆总管呈梭形扩张(2例KomiⅡa型、3例。KomiⅡb型);1例胆总管远段胰腺内囊肿中转开腹手术。12例腹腔镜下顺利根治切除胆总管囊肿,4例经结肠后、8例经结肠前吻合胆道重建术,手术时间4.2~6.5h。结论 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方法简便、诊断明确;胆总管囊肿根治切除及胆道重建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