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对“非典”知识的知晓、行为形成情况以及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方法 用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贵州省 9个市州地及每个市州地的 3个县的学生、居民、干部、农民、农民工 1 0 0 89人 ,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调查。结果 不同人群对“非典”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行为形成率分别为 95 0 8%、88 5 1 % ,大众传媒是获得健康知识的主渠道 ,农民工、农民、居民、学生仍是防治“非典”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人群。结论 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投入下的防治“非典”健康教育效果是显著的。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昌平区中小学生平衡膳食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对平衡膳食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平衡膳食知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昌平区抽取577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及512名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生对蛋白质、维生素、热量、钙等营养素来源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78.78%、56.56%、63.08%、65.84%。对导致肥胖的因素回答正确率最高,为88.88%,其次为对蛋白质来源的回答正确率为78.78%,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最低,仅为46.74%。城镇学生答题正确率高于农村学生,且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与膳食对相关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两项的回答正确率为中学生高于小学生,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但对热量、钙、甲状腺肿大的答题正确率为小学生高于中学生,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男、女生间比较,除对肥胖一项无显性差异外(P>0.05),其他各项回答正确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二有显性意义(P<0.05)。结论:中小学生平衡膳食与营养知识普遍较缺乏,学校今后应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相关知识教育,应特别强调对中学生进行平衡膳食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济南外国语学校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初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 2 0 0 3年随机抽取济南外国语学校 3 0 0名初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 [结果 ]教育后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均明显高于教育前 (P <0 0 1)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有很大好转。 [结论 ]在学校内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张掖市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萍  王永德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1):1018-1019
目的 了解不同学校学生群体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 ,为学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不记名问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 ,将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得分分别为 60 0 4± 1 4 2 5 ,81 2 3± 1 0 1 2 (t=2 6 43 ,P <0 0 1 ) ,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 63 61 % ,82 1 8% (χ2 =1 43 1 7,P <0 0 1 )。学生主要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 70 %以上来自大众传媒。结论 学校应有计划地开设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课程 ,以满足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非典”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预防和控制“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论述如下 :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社会公众“非典”预防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 “非典”初期 ,人们对“非典”知识的知晓率基本处于零知晓状态。由于缺乏相关知识 ,人们对“非典”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不了解 ,心理恐慌 ,一时间导致公众对“非典”知识的需求非常迫切。而健康教育基本的功能是面对大众 ,是通过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传递指导和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行为并促进健康。深圳市健康教…  相似文献   

6.
韩丽敏  张月荣 《中国校医》2003,17(4):355-355
为了解梁山县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 ,我们于 2 0 0 2年12月对 16所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针对调查情况 ,制订了相应的措施。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包括 :城市、郊区及农村学生。1.2 内容 口腔卫生基本知识、饮食卫生知识 ,问题采用回答“是”或“否”及简述方式回答。1.3 方式 各班由学校统一发放试卷 ,统一时间交卷 ,要求学生独立答题 ,不得提示、讨论和抄袭等。2 结果和分析由表 1看出 ,健康知识知晓率随年级升高而升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健康行为形成率则各年级间无明…  相似文献   

7.
张京欣  奚莉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1):1047-1048
目的 了解金山区中学生“非典”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对金山区 1 7所中学按比例随机抽样 ,采用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有 5 9 3 0 %的中学生了解“非典” ,有 3 0 3 3 %较正确认识“非典” ,对预防“非典”正确选择率 3 3 0 2 % ,“非典”获知途径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学校会议、宣传材料等 ,中学生对预防“非典”方面知识了解需求占主要比例。结论 正确引导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和知识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现状,评价对医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某高等医学专科学校2006年在校专科与中专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现况调查,并对其进行艾滋病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培训前后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训前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76.2%,其中二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学生,大专生高于中专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培训后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明显改善,艾滋病知识正确回答率达98.9%,培训前后调查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培训前不同年级和不同学历的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间存在差异,对医学专业大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城乡居民"非典"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城乡居民关于“非典”的知、信、行。方法 以随机截访的方法 ,对3 1 2名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城市居民 1 92名 ,乡村居民 1 2 9名 ;男性 1 60名 ,女性 1 5 2名 ;年龄在 1 4~ 76岁 ,大部分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结果 城市、农村居民关于“非典”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分别82 0分和 64 5分 ;65 7%的人知晓新型冠状病毒是“非典”的病原体 ;“非典”时期 ,有 2 4 7%的居民较以前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多 ;84 7%的居民会主动到发势门诊就诊 ;城乡居民获得“非典”信息主要途径为电视、报刊、网络、广播。结论 宁波大部分城乡居民掌握了“非典”的必备知识 ,并持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城市里关于“非典”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充分的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岱山县技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盛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87-789
目的了解技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自编问卷形式对岱山技校在校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信、行比较。结果技校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有一定认识,知晓率均高于85%,但相当一部分技校学生对艾滋病病毒不传播途径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病毒不传播途径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蚊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正确回答率男女生从24.30%、12.92%提高到65.00%、74.31%。与“别人共用餐具感染艾滋病病毒”正确回答率男女生从21.50%、15.83%提高到81.00%、67.19%。技校学生在对艾滋病态度与信念方面的改变不明显,但男女生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学校中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艾滋病知、信、行有一定效果,但学生相关态度改变不明显,应根据学生中对不同知识掌握程度和性别差异,选择更适合的健康教育方法,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