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内障是发生在眼球里面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任何晶状体的混浊均可以称为白内障[1],白内障是由于老化、代谢异常、辐射等导致晶状体囊膜损伤,引起屏障作用的丧失或者晶状体的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使患者眼内晶状体混浊,晶状体混浊的范围以及密度影响外界事物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过程[2]。白内障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初期人工晶状体(IOL)的位置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人工晶状体偏移,称为人工晶状体迟发性偏位.当人工晶状体偏位导致了视觉问题,偏位明显者需行手术复位.人工晶状体迟发性偏位是白内障术后一个少见的并发症,但随着白内障手术越来越普遍,这种并发症不容忽视.笔者回顾性分析迟发性人工晶状体偏位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与术式、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初期人工晶状体(IOL)的位置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人工晶状体偏移,称为人工晶状体迟发性偏位。当人工晶状体偏位导致了视觉问题,偏位明显者需行手术复位。人工晶状体迟发性偏位是白内障术后一个少见的并发症,但随着白内障手术越来越普遍,这种并发症不容忽视。笔者回顾性分析迟发性人工晶状体偏位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与术式、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白内障术后非球面晶状体、球面晶状体对比敏感度(CS)。方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球面组与非球面组,球面组植入Alcon SN60AT球面人工晶状体,非球面组植入Alcon SN60WF非球面晶状体。术后30d,用Vision Monitor视觉诱发系统分别检测两组的CS。结果非球面晶状体组较球面晶状体组CS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球面晶状体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将成为今后白内障患者植入晶状体的首选晶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混合光照射下,比较普通PMMA人工晶状体和黄色人工晶状体在兔视网膜光损伤中有无差别。方法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将普通PMMA人工晶状体和黄色人工晶状体分别植入两组兔眼内,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视网膜光损伤照射。通过眼底检查、ERG检查及形态学检查比较二者视网膜的变化。结果普通PMMA人工晶状体眼出现严重的视网膜光损伤,表现为眼底水肿、功能异常及形态学异常,黄色人工晶状体眼仅出现电镜下所见的视网膜光损伤。结论黄色人工晶状体的抗视网膜光损伤作用强于普通PMMA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中晶状体核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非对照、传统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经前房取出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晶状体核。手术中使用重水,首先切除晶状体皮质,用穿刺刀刺入晶状体核并直接送入前房,助手接力经白内障小切口娩出晶状体核。结果手术顺利取出晶状体核,术中无并发症,术后恢复快。结论玻璃体切割术中,经前房取出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晶状体核切实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无晶状体联合虹膜缺如眼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7例17眼无虹膜、无晶状体及无玻璃体眼行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患者的主观症状、视力的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的畏光症状均有所改善,视力有所提高.结论 虹膜型人工晶状体对无虹膜无晶状体患者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但其材质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高浓度葡萄糖对晶状体形态、组织学方面的影响以及丙酮酸的对抗作用.方法:离体培养大鼠晶状体,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高浓度葡萄糖(55.6mmoL);模型组中加高浓度葡萄糖;丙酮酸组培养液中加丙酮酸5mmoL.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的改变并行图像分析,透射电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及纤维细胞结构.结果:透射电镜下见模型组晶状体细胞损伤严重,细胞器大部分破坏,而丙酮酸保护的晶状体细胞结构则基本保持正常.结论:丙酮酸具有防止高浓度葡萄糖对大鼠晶状体的损害,保护晶状体细胞结构和延缓细胞变性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在眼外伤后晶状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眼外伤后晶状体病变的声像表现。结果:根据声像图中晶状体回声的有无、形态的完整与否、位置的正常与否将眼外伤后晶状体病变分为:外伤性晶状体单纯白内障型、外伤性晶状体白内障伴囊膜破裂型、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脱位型、外伤性晶状体消失型4种。结论:超声对眼外伤后晶状体病变受损的部位、形式、程度可清晰显示并作出超声分型,能为临床眼科医生选择治疗方式及治疗时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张石革 《中国药房》2005,16(18):1439-1440
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正常人的晶状体是透明的,若部分或全部发生混浊就会影响视觉.许多因素,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障碍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放射工作人员317名眼晶状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状况。方法:对重庆市317名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眼晶状体混浊率提高,尤其是后囊下、赤道部眼晶状体混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低剂量职业照射可造成眼晶状体损伤,应加强个人防护和放射防护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晶状体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与适度的折光性,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视觉器官。它来源于表皮外胚叶,由外向内依次为晶状体囊、晶状体上皮、皮质及核,其中晶状体上皮细胞是整个晶状体的生命中枢,不仅分泌Ⅳ型胶原形成外层晶状体囊,并在赤道部衍化为纤维细胞,构成皮质与核;而且提供了晶状体代谢所需的全部能量。在长期高糖环境下,醛糖还原酶被激活,造成大量高渗性物质——山梨醇在细胞内堆积引起皮质高度吸水膨胀;近年来还发现p-糖蛋白、细胞容积型氯离子通道和水通道蛋白也参与了糖性白内障渗透性膨胀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晶状体内异物,约占眼球内异物5~8%。铁质异物的存留,常致铁锈症及白内障,即使将异物连同混浊的晶状体摘除,亦将成为无晶状体眼,造成视功能障碍。1913年 Elschaig 曾自晶状体内取出磁性异物,保持了透明晶状体,此后国内、外学者亦有类似报道。我院自1979~1982年,共取出晶状体内磁性异物15例,其中术前晶状体有铁锈及弥漫性混浊者8  相似文献   

14.
《家庭药师》2012,(12):7-11
自2005年至2011年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关于人工晶状体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450份,主要表现为人工晶状体混浊、晶状体襻断裂、后发性白内障等。  相似文献   

15.
糖性白内障渗透性膨胀期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晶状体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与适度的折光性,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视觉器官。它来源于表皮外胚叶,由外向内依次为晶状体囊、晶状体上皮、皮质及核,其中晶状体上皮细胞是整个晶状体的生命中枢,不仅分泌Ⅳ型胶原形成外层晶状体囊,并在赤道部衍化为纤维细胞,构成皮质与核;而且提供了晶状体代谢所需的全部能量。在长期高糖环境下,醛糖还原酶被激活,造成大量高渗性物质——山梨醇在细胞内堆积,引起皮质高度吸水膨胀;近年来还发现p糖-蛋白、细胞容积型氯离子通道和水通道蛋白也参与了糖性白内障渗透性膨胀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兔晶状体培养方法及观察其体外生长情况,并对其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对40只兔晶状体分3组进行体外培养。对生长3、5、7天的3组兔晶状体分别进行观察,并将其前囊制成透射电镜标本,对其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组晶状体清澈透明,无混浊,表现出较强的生长特性。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兔晶状体上皮细胞随分布部位不同而形态各异。胞质内含大量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3组细胞内部结构无明显差异,其细胞形态比体外晶体上皮细胞培养的细胞更接近生理状态,也更易观察。结论:晶状体培养较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更简便易行、实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36例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晶状体脱位的不同类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包括晶状体囊内摘除、超声乳化吸除、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晶状体切除,同时视不同的病情联合相应的手...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晶状体从1949年 RidIey 首次植入人眼已30年历史,欧美各国70年代以来人工晶状体植入量日益增加,仅美国每年植入人工晶状体就达10余万之多,可见其应用相当广泛。近年来国内在成都、上海、西安、济南、江苏等地相继开始研制和植入人工晶状体。而且我国首次研制和应用了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成功,笔者曾对硅凝胶人工晶体状植入50例进行过总结,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优点及其合并症如,角膜水肿、青光眼、  相似文献   

19.
眼前段穿通伤常造成晶状体损伤,复杂性外伤性白内障往往合并有晶状体囊膜破裂、悬韧带的损伤、玻璃体脱出等复合损伤[1],白内障摘除术后可能出现晶状体皮质残留、玻璃体嵌顿等并发症.利用高速玻璃体切割头,经透明角膜切除混浊的晶状体可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且术后恢复较快.本文回顾分析了经透明角膜微切口晶状体切除术,治疗的复杂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半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CTR)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12眼)半脱位晶状体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对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圆周者,将囊袋张力环用缝线固定在悬韧带离断一侧巩膜壁上,随后行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12眼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以提高,人工晶状体位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可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