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沥青铺路作业的有害物质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沥青铺路作业的有害物质检测分析杨霄霖郑舜琼刘益新李红张爱莲张明时沥青成分复杂,含有多种烷烃类和芳烃类,包括可致癌的多环芳烃(PAH)化合物。养路工人在从事沥青铺路作业时,要将沥青高温加热熔融,产生的烟气和燃料产生的烟尘等混合一起,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煤焦沥青(Coal tar pitch,CTP)是一种以多环芳烃类物质为主的混合物,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经呼吸道吸人煤焦沥青烟气可以引起人类肺部肿瘤.研究表明,焦炉逸散物(cokeoven emissions.COEs)可以引起机体的氧化损伤[1],短期的暴露可以引起机体巨噬细胞的DNA损伤[2],而氧化水平的提高在这些健康损害发生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煤焦沥青在工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接触煤焦沥青的人员也随之增多。动物试验已经证实煤焦沥青可以诱发大鼠肺癌,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其可致人类肺癌。目前认为煤焦沥青的主要致癌成分是多环芳烃(PAH),PAH转化为致癌的环氧衍生物是其致癌机理。但近年来,随着膜毒理学和自由基病理学的发展,许多人认为PAH是通过脂质过氧化引起生物膜损伤。脂质过氧化理论早在1942年由Farmer一派提出,自72年以后发展较快,现已成为毒理学的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变过程中细胞内中心体及其调控蛋白的变化,探讨中心体在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致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中温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作为诱导剂,建立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恶性转化模型,作为煤焦沥青烟提取物染毒组(煤焦沥青组),设溶剂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平行传代培养,用细胞爬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中心体改变,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细胞爬片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煤焦沥青组第20代细胞中心体总异常率为6.56%±1.0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40%±0.86%)和溶剂对照组(3.14%±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4.34%±1.04%)和溶剂对照组(4.33%±1.20%)比较,煤焦沥青组第30代细胞中心体总异常比例(22.39%±9.5%)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煤焦沥青组第20、30代细胞的P53、P2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yclin E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和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诱导BEAS-2B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中心体异常出现在细胞恶性改变前.中心体异常可能是通过P53/P2 1/CyclinE通路异常而引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煤焦沥青烟提取物对BEAS-2B细胞Nrf2、Keap1、NQO1 mRNA和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对抗煤焦沥青致细胞氧化损伤的分子靶标和通路。[方法]GC-MS检测煤焦沥青烟提取物的主要成分;采用细胞急性毒性实验,根据文献以及以往的实验将煤焦沥青烟提取物分为0.00、1.25、2.50、5.00、10.00 mg/L五个染毒组,以BEAS-2B细胞为染毒对象进行实验;MTT法检测染毒BEAS-2B细胞生长增殖情况;RT-PCR检测Nrf2、Keap1、NQO1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测定Nrf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主要成分中86.02%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浓度为1.25 mg/L时促进BEAS-2B细胞增殖,2.5~10 mg/L抑制细胞增殖;染毒组Nrf2 mRNA及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而Keap1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5~5.00 mg/L浓度范围内,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Nrf2 mRNA和蛋白表达呈递增趋势,而染毒浓度为10.00 mg/L时,Nrf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有所减少(P〈0.05);NQO1 mRNA在2.5~5.00 mg/L浓度范围内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结论]煤焦沥青烟提取物刺激BEAS-2B细胞后,可能通过Nrf2-Keap1/ARE通路来调节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6.
沥青是焦油或石油分馏后所留下的残渣,按其来源可分为四种,即煤焦沥青、石油沥青、页岩沥青及天然沥青。其成分是比较复杂的。主要组成是一些高沸点油类所组成的烃和一些因分馏不完全而残留的挥发性物质——苯类、萘、蒽、菲、吡啶、吖啶、咔唑、酚等。一般说来,煤焦沥青中环链化合物较多,而石油沥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纺锤体检测点蛋白Bub1和Mad2在煤焦沥青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癌变细胞中的变化,探讨Bub1和Mad2在煤焦沥青接触者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中温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作为诱导剂,建立永生化BEAS-2B的恶性转化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ub1和Mad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爬片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蛋白表达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相比较,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诱导转化细胞Bub1和Mad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和DMSO组之间2种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煤焦沥青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后,纺锤体检测点蛋白Bub1和Mad2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研究石油沥青在轧钢工业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定性分析沥青样本所含的化学物质种类.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了解作业场所石油沥青的使用情况,定性和定量分析现场沥青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浓度.结果 常温下石油沥青主要含有烷类、酮类、醇类、醛类等化学物质;加热至300℃~400℃时,沥青烟检出物质除烷类、酮类、醇类、醛类之外,还包括萘、蒽、菲、呋喃、酚类等;在工业应用过程中,石油沥青被加热至1 200℃~1 300℃,作业场所沥青烟除可检出上述物质外,还有苯并(a)芘.结论 石油沥青在不同温度的情况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差异较大,温度越高产生的危害因素越多;工业应用中,沥青烟中含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存在一定的致癌性,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煤焦沥青对中国仓鼠肺(CHL)细胞c-jun、fos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 RNA表达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CHL细胞,常规消化细胞后,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待其融合度达到40%左右时,加入含有煤焦沥青的培养液,调整浓度至0、20、40 mg/L,分别于作用24、72 h后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c-jun、fos和EGFR m RNA的表达水平;将等量的细胞接种在50 ml的培养瓶中,待细胞融合度达到40%左右时,加入含煤焦沥青的培养液,调整浓度为0、20、40 mg/L,每组设置6个重复样品,分别加入谷胱甘肽(GSH)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调整浓度至0、2.5、10 mmol/L,作用120 h后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S期细胞的构成比。结果在20 mg/L煤焦沥青作用24 h后,CHL细胞的fos、c-jun和EGFR m 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0 mg/L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72 h后c-jun和EGF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 mg/L剂量组(P0.05)。在40 mg/L剂量组作用24和72 h后,fos、c-jun和EGFR m 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0 mg/L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煤焦沥青作用后,细胞凋亡率降低,在GSH作用下,凋亡率有所增加,NAC作用下的凋亡率增加的幅度更加明显,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mg/L的煤焦沥青作用120 h后,S期的细胞构成显著增加(P0.05);GSH和NAC可以显著抑制S期的细胞构成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煤焦沥青可以诱导fos、c-jun和EGFR m RNA的表达水平和S细胞周期的构成增加、抑制细胞凋亡率,而GSH和NAC可以抑制这种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tocarbons,PAHs)是广泛存在于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重要致癌物。主要的职业接触机会包括焦碳、煤焦沥青、焦油的生产、处理过程及电解铝、碳素等工厂。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含PAHs物质可诱发实验动物皮肤癌和肺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PAHs是职业性肺癌、皮肤癌等多种职业肿瘤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PAHs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煤、石油、木材等有机化合物遇热分解和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职业场所和大气中.接触PAHs的职业人群包括焦炉工、煤焦油工、电解铝工、铸造工、电极制造工、沥青制造工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将PAHs归为I类致癌物[1].流行病学已经证明暴露于PAHs可以导致人体肺癌、皮肤癌、膀胱癌发生风险的增加[2-3].从PAHs暴露到肿瘤的发生,通常有几年至几十年的潜伏期[4],这使得对PAHs接触工人开展早期职业健康监护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煤焦沥青诱发大鼠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每只动物每周气管注射20毫克煤焦沥青(混悬在0.2ml生理盐水中),共10周。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操作同上,但气注物分别改为4mg苯并[a]茈:碳末(1:1)及2mg碳末。沥青中苯并[a]芘及苯溶物含量分别为1.5%及70.2%。 实验结束时(18个月),沥青组中有35/37的动物出现肺鳞癌;阳性组中仅8/37的动物出现肺癌,阴性组则无一例(0/39)出现肺肿瘤。 文献中尚未见有关煤焦沥青致肺癌的实验研究报道,本研究为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煤焦沥青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变细胞的端粒损伤作用.方法 用中温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作为诱导剂,建立永生化BEAS-2B的恶性转化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端粒DNA长度和端粒酶活力变化.结果 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诱导BEAS-2B细胞后,30代时诱导组细胞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典型的阳性克隆,染色体二倍体核型比例显著降低,形成恶性转化细胞.BEAS-2B恶性转化细胞端粒DNA长度缩短(0.41±0.03),与正常对照组(1.01±0.08)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0.92±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BEAS-2B恶性转化细胞端粒酶活力增强(1.62:0.07),与正常对照组(1.03±0.08)和DMSO组(1.11±0.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端粒损伤在煤焦沥青致细胞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煤焦沥青在工业上用途较广,长期接触沥青烟尘可致某些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病率增高)。本文采用反映细胞生物膜的二项重要指标: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和过氧化脂质(LPO)等测定方法,探讨煤焦沥青对接触者细胞生物膜是否存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温室土壤有机物污染情况,并探讨其致DNA损伤作用。方法于2010年5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某蔬菜大棚土壤和对照(非污染)区土壤样品中有机提取物(extractable organic matter,EOM)的主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将40只健康10周龄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DMSO-植物油体积比为6∶4)组、阳性对照(100 mg/kg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组和温室土壤EOM低剂量(0.5 g/ml)、中剂量(1.5 g/ml)和高剂量(3.0g/ml)染毒组,每组8只。采用经口灌胃方式,每天一次,连续染毒4周。采用彗星试验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结果温室土壤样品检出的主要污染物为胺类、烷烃类、苯系物、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其种类及含量均多于对照区土壤。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5、3.0 g/ml EOM染毒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头尾光密度比以及各剂量EOM染毒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长和Olive尾矩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EOM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长、头尾光密度比和Olive尾矩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结论温室土壤除受烷烃类和胺类等有机污染外,其多环芳烃、苯系物、烯烃类和邻苯二甲酸酯类等污染亦较严重。温室土壤EOM具有致DNA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煤焦沥青职业接触人群p16、FHIT和RASSF 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端粒损伤情况,探讨煤焦沥青职业接触有效的生物标志.方法 选择某碳素厂180例煤焦沥青职业接触工人为接触组,同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45例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DNA相对端粒长度,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外周血DNA p16、RASSF 1A和FHIT基因甲基化率,比较两组端粒相对长度和基因甲基化率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接触组外周血白细胞DNA端粒相对长度[0.83 (0.71~0.90)]低于对照组端粒相对长度[1.13(0.7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95,P<0.01).两组p16、FHIT和RASSF 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性别、年龄和是否吸烟的分层分析后发现,在年龄≤40岁时接触组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14,P=0.011).结论 煤焦沥青职业接触可引起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端粒长度缩短,对p16、FHIT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姊妹染色体凝集和分离相关蛋白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SMC)1、SMC3、分离酶(Separase)和保全素(Securin)在煤焦沥青致BEAS-2B癌变细胞中的变化,探讨其在煤焦沥青接触者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用中温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作为诱导剂,建立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恶性转化模型,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细胞爬片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其蛋白表达改变.以二甲亚砜(DMSO)溶剂组和未染毒的正常传代的BEAS-2B细胞为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DMSO溶剂对照组比较,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诱导转化细胞中,SMC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煤焦沥青烟诱导组SMC3和Separase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基因:SMC3:2.54±0.20、Separase:2.42±0.22,蛋白:SMC3:0.27±0.02、Separase:0.25±0.02),Secur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基因:0.30±0.04,蛋白:0.17±0.01),与其他两组(DMSO溶剂对照组:基因:SMC3:1.13±0.12、Separase:1.00±0.04、Securin:0.90±0.11,蛋白:SMC3:0.10±0.03、Separase:0.18±0.02、Securin:0.22±0.02;正常对照组:基因:SMC3:1.00±0.11、Separase:1.00±0.08、Securin:1.00±0.11,蛋白:SMC3:0.09±0.01、Separase:0.18±0.01、Securin:0.23±0.0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煤焦沥青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姊妹染色单体凝集和分离相关蛋白SMC3和Separase升高,Securin表达水平降低,参与了细胞恶性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煤焦沥青含有复杂的多环芳烃,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都已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多环芳烃的自由基是其致癌的活性形式之一[1-3]。自由基首先作用于细胞膜导致膜的损伤和病理改变。唾液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煤焦沥青(coal tar pitch,CTP)对大鼠肺组织Nrf2、Keap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煤焦沥青在造成肺组织损伤过程中Nrf2-Keap1/ARE通路的作用,将24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株的恶化模型;观察不同时期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与细胞恶性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四唑蓝(MTT)法测定煤焦沥青烟提取物的细胞毒性,以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诱导并观察BEAS-2B细胞传代转化过程中的形态学改变;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恶性转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