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医药世界》2001,(12):57-57
不久前,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科研人员已开始研制一种模仿动物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的芯片,其最终结果有望在未来彻底改变人类婴儿的出生模式。也就是说,将来人类的怀孕过程完全可能由机器设备来替代。 其设计方法是:使受精胚胎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短时受精与过夜受精的临床应用效果,以评估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57个周期常规体外受精的患者,随机分成短时受精组和过夜受精组,分别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同时比较短时受精后行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escue-ICSI,R-ICSI)和直接ICSI的临床结局,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短时受精组和过夜受精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卵子利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短时受精组的卵裂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过夜受精组(94.83% VS 92.16%,44.00% VS 3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CSI和直接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R-ICSI的优质胚胎率、卵子利用率较低.结论 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能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减少因受精失败导致的周期取消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非男性不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助孕治疗的患者,选择其中首次体外受精(IVF)中卵子完全不受精,行早期补救ICSI的患者,共197例,为A组;因第1周期行IVF或补救ICSI未妊娠、第2周期行直接ICSI的患者,共201例,为B组;以同期因单纯男性不育因素行直接ICSI的患者,共408例,为对照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累计妊娠率等情况。结果 A、B、C 3组在正常受精率(80.33%、80.49%、80.59%)、卵裂率(96.09%、96.57%、96.08%)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优质胚胎率(44.86%、45.09%)、累计妊娠率(69.54%、69.65%)低于C组(57.30%,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以降低受精失败的发生,并与重复周期行ICSI有相似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土荆皮乙酸抑制仓鼠卵子的受精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7.
影响ICSI受精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2年首例经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获得试管婴儿诞生至今,ICSI已成为治疗男性不育的重要手段,大大提高了人类辅助生育的成功率.ICSI技术是将精子直接注入卵细胞浆内,避免了自然受精过程中精子穿过透明带,与胞浆融合等生物反应.ICSI后的受精情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机制复杂,笔者仅就部分因素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短时受精精卵共孵育时间对受精率的影响.方法 17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患者常规促排卵,依据精卵共孵育时间分为短时受精组(A组:57例,精卵共孵育2~3h;B组:58例,精卵共孵育4~5h)和常规受精组(C组:55例,精卵共孵育18 h );之后将卵子转移至新鲜培养基中.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结果 三组受精率分别为63.01%、71.43%和78.72%,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卵裂率、优胚率均低于A组和B组;C组与A组的卵裂率[97.05% vs 99.25%]、C组与B组的优胚率[37.14%vs 44.42%]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短时受精有助于提高卵裂率、优胚率,精卵共孵育时间4~5h的受精率较2~3h高.  相似文献   

9.
自 1978年 Stptoe和 Edwards报道了世界第一例 IVF-ET婴儿诞生以来 ,在以后的 2 0多年里 ,人类助孕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当今所有助孕技术中 ,最引人瞩目的当数显微授精(micro- insem ination)技术 ,主要包括透明带部分切除(partial zonal dissection,PZD) ,透明带授精法 (subzonalinsemination,SUZI)及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 ic sperm injection,ICSI)等。PZD授精率高于常规 IVF,但需足够量的精子。SUZI易引起多精授精 ,其单精授率 17.7%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 ,ICSI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孕酮(P)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的198个新鲜周期。按照HCG日血清P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组:P<1ng/mL者96周期;B组:1ng/mL≤P<1.5ng/mL者72周期;C组:P≥1.5ng/mL者30周期。结果 B组的获卵数(16±7)高于A组(13±5)和C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妊娠率(51.4%)显著高于A组(40.6%)和C组(36.7%),A组的妊娠率(40.6%)显著高于C组(3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活产率(78.4%)显著高于C组(72.7%)和A组(69.2%),C组的活产率(72.7%)显著高于A组(69.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各组间年龄、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总量、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及种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VF/ICSI-ET周期中,HCG日孕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获卵数、妊娠率及活产率,但不影响成熟卵率及胚胎的质量。HCG日1ng/mL≤P<1.5ng/mL时,具有最佳妊娠率及活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对受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受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受孕40例,受孕率为95.2%;对照组患者受孕30例,受孕率为75.0%;两组患者受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卵管妊娠临床中采取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受孕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2.
曾伟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97-1498
目的 探讨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对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受精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第5版的精液质量分析标准,回顾性分析精子形态与IVF受精率的关系.对2011年1~6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治疗的496对夫妇进行筛选,按正常形态精子比例分为3组.A组:<4%(A组行挽救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89例;B组:4%~10%,209例;C组:>10%,198例.比较3组在IVF方式下MⅡ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结果 A、B、C3组相对应的各组卵子受精率分别为79.79%、87.95%、94.1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IVF中,精子形态对卵子的受精率有着较明显的影响,正常形态的精子百分率增加,卵子受精率则增加.  相似文献   

13.
镍对精子染色体诱变,受精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双哲  张桥 《毒理学杂志》1992,6(3):176-177,199
本研究采用人精子与金黄地鼠去透明卵子体外受精实验系统,观察了硫酸镍对人精子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人精子于含10~(-5)mol~2×10~(-4)mol硫酸镍培养基中处理150分钟,染色体畸变率为7.5%~16.8%,其中两个高剂量组畸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7%)。浓度高达2×10~(-4)mol的硫酸镍对人精子受精能力和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受精和人工激活诱导的小鼠卵内游离钙离子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哺乳类动物卵母细胞激活机制,方法:将休止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的小鼠卵母细胞负载Fura2-AM后用乙醇,钙离子载体,电脉冲或受精等激活,采用SpexAR-CM-MIC阳离子检测系统测定卵激活过程中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电镜下检测卵激活后皮质颗粒释放,结果在含Ca^2+(1.7mmol.L^-1)的IVF液中,精子受精诱发卵内Ca^2+浓度波动,这种Ca^2+波动持续达3-4h直到  相似文献   

15.
厨油及烟草凝集物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绮  林青 《毒理学杂志》1992,6(1):11-13
本文就不同浓度的厨房油垢萃取物及烟草凝集物对小鼠体外受精过程及受精卵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倍稀释的烟草凝集物和50倍稀释的厨油萃取液对小鼠的体外受精过程具有抑制作用,其受精率分别为42.4%和36.5%,与单纯培养液对照组(57.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50倍稀释的厨油萃取液对小鼠受精卵的发育亦有抑制作用。这提示妇女在妊娠早期尽可能避免接触这些环境化学物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取卵日卵泡直径与卵子回收率、相应卵泡获得的卵子质量、受精和卵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30个周期100个卵泡,根据卵泡大小分为五组,对五组的卵子回收率、卵母细胞的卵冠丘复合物(OCCC)评分、受精评分、卵裂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将穿刺卵泡分为五组, A组〈16 mm、B组16~18 mm、C组18.5~20 mm、D组20.5~22 mm、E组〉22 mm;五组的获卵率、OCCC评分、受精评分、卵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卵日目标卵泡在16~22 mm之间成熟卵子回收率高并能获得高质量胚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泡刺激素(FSH)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不际症的价值。方法:对曾接受克罗米酚(CC)联合IUI治疗至少两个周期失败的58例不孕夫妇,采用FSH促排卵后进行IUI治疗,共65个周期,选择第一次接受CC联合IUI治疗作为对照,结果:FSH组总妊娠率31.03%,周期妊娠率27.7%,单卵泡发育率59.1%,排卵率90.5%,多胎妊娠1例,无1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CC组妊娠率20.6%,单卵泡发育率47.8%,排卵率88.2%,结论:与CC组相比,用FSH促排卵是安全有效的,与IUI联合治疗不孕症可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李薇 《江西医药》2013,48(6):487-489
目的探讨并分析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110对夫妇,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成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比较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患者的妊娠率以及克罗米芬组(CC组)和尿促性腺激素组(HMG组)的妊娠率效果。结果自然周期组67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5例,临床妊娠率为7.5%;促排卵周期组196个周期,临床妊娠数量30例,临床妊娠率为15.3%。促排卵周期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自然周期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芬(CC)组78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6例,临床妊娠率为7.7%;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18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19例,临床妊娠率为16.1%。尿促性腺激素(HMG)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克罗米芬(CC)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明显优于自然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效果,促排卵药物尿促性腺激素治疗不孕症的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56个治疗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在本生殖中心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影响IVF-ET治疗结局的因素。方法总结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中心完成的156个IVF-ET周期病历资料。结果完成移植144周期,平均每周期使用果纳芬(29.75±9.01) 支,获卵10.41个,受精率79.12%,卵裂率93.00%,优质胚胎率51.04%,周期临床妊娠率36.81%, 流产率16.98%,异位妊娠率3.77%,多胎率18.87%,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3.85%。年龄≥35岁患者临床妊娠率、获卵率、胚胎冷冻率均低于年龄<35岁患者,周期取消率高于年龄<35 岁患者。有输卵管、卵巢手术史者卵巢低反应发生率增加。结论本中心开展IVF-ET技术是安全和有效的。年龄过大、窦卵泡数过少以及有盆腔手术史等均是影响IVF-ET治疗成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