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类中风证,今统称“中风”或“脑卒中”,临床多以半身不遂为共有症状,或兼口眼斜、语言不利、便尿失禁、肢节拘挛或疼痛麻木等症。笔者采用上下配穴法治疗类中风后偏瘫65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5例,均为中风后遗偏瘫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6.4岁,其中50岁以上者52人,占80%。根据西医诊断:脑出血8人,占12%;脑血栓形成55人,占84.6%;脑栓塞1人,占1.5%;脑动脉炎1人,占1.5%。  相似文献   

2.
内功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邪、语言不利、或失语、偏身麻木,甚则不省人事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致残率高,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我们采用内功推拿的治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收录2001年1月~2004年8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病房及门诊治疗的中风后病情稳定且留有后遗症的中风病人68例,均符合《中医  相似文献   

3.
五虫散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五年来,笔者用自拟方“五虫散”治疗中风后遗症58例,疗效尚属满意,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均选用中风后的病例,遗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口角流涎,痴呆不语等症。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34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半年。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后遗症30例,脑出血后遗症14例,脑栓塞后遗症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10例。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肥厚者18例,心肌供血不足者16例,  相似文献   

4.
近4a来,笔者以自拟消肿通络汤治疗四肢骨折愈合后顽固性水肿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2例中男22例,女30例;年龄36~76岁,平均46岁;病程2~8个月,平均4个月;所有病例均为外伤性四肢骨折,其中上肢骨折31例,下肢骨折21例。行内固定手术者11例。临床表现:患肢肿胀,肤色不变或青紫,或光亮,肢端发凉,肌肉僵硬,关节活动障碍,有麻木酸痛等症。X线摄片示骨折愈合,部分骨折位线欠佳,关节部位骨折愈合后骨质疏松。2 治疗方法2.1 消肿通络汤内服方组成:白术15g,苍术、茯苓、木瓜、当归、丹参各12g,汉防己、防风、羌活、独活各9g,升麻、…  相似文献   

5.
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 1989年以来 ,共收治中风后遗症患者 10 8例 ,经应用综合疗法 ,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0 8例中 ,男性 59例 ,女性 4 9例 ;年龄 34~ 88岁 ,平均 6 1岁 ;病程 12天~ 13年。其中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后遗症 6 7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遗症 2 4例 ,其他 17例。治疗方法(一 )辨证治疗 :1.气虚血瘀型 :肢体偏瘫、肢软无力、面色萎黄或肢体麻木、活动不利、舌淡红、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虚弱。治宜益气活血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 90 g、当归10 g、赤芍 10 g、川芎 12 g、桃仁 10 g、红花 10 g、地龙 10 g、桂枝 6 g、…  相似文献   

6.
<正>中风偏瘫后患肢麻木是中风病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患肢感觉麻木,尤以末梢部为甚,常伴有酸胀疼痛感,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同时造成生活上的严重麻烦。中医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多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等为治疗原则,利用中草药、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1]。为寻求更好疗效,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麻木清汤口服对60例中风偏瘫后患肢麻木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加味孔圣枕中丹治疗中风痴呆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8年,笔者在千金孔圣枕中丹的基础上加味治疗中风痴呆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6例病人中住院病人10例,门诊病人2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2~78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1年。伴有中风症状或中风后遗症28例,半身不遂24例,口舌歪斜或语言?..  相似文献   

8.
<正> 家父樊美章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尤擅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兹据家父口授及临证笔记就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整理介绍如次。1.病机认识不可囿于经络当深究脏腑一般认为中风后遗症的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等为病在经络。当然,从外在形症上看这一认识是正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风后遗症的经络形症与内在脏腑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由于脏腑之证转遗而来的中风后遗症更应重视与内在脏腑的关系,这种情况下虽然临床表现为经络形症,但主要病机仍在脏腑。《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据此家父强调:中风后遗症的主要原因在于:脏腑功能未能完全改善,而使外络肢节功能不能完全恢复。中风后遗症的病机固然与多气多血之阳明经腑有关,但心肝肾等脏腑的失调未复亦当重视。加之后遗症患者多情怀不舒沉闷不乐或急躁易怒,这样以来可进一步导致或加重心肝功能之失调。脾主四肢,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不遂,活动减少,且因患者多思多虑,病情日久必然使脾之气结,运化功能呆滞不醒。中风后遗症患者多为中老年之人,所以多有元阴元阳不足的病机存在。诸如此类,内在脏腑功能切切不可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中风后遗症患者确立比较完善的针灸治疗方案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183例中风后遗症的康复综合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 2年对 18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取得理想疗效 ,小结于下。   1.临床资料18 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中 ,男性 14 7例 ,女性 36例 ;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33岁 ,其中 33岁者 1例 ,4 1~ 50岁之间 2 0例 ,51~ 60岁 4 8例 ,61~ 70岁 89例 ,71~ 81岁 2 5例 ,以上患者均为脑力劳动者 ;其中脑梗塞后 166例 ,脑出血后 17例 ;病程短者 2 0天 ,长者 10年。   2 .治疗方法   ( 1)电脑中频治疗 :选择北京洁翔医用电子设备厂生产的CM— 518型电脑中频治疗仪的 15号处方 (功能性电刺激源 ) ,双通道 ,电极置于患者瘫痪侧 ,下肢 -上肢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从络辨治"中风麻木后遗症所取得的进展。方法:通过对36例中风麻木后遗症患者运用中医"从络辨治"病机理论辨治取得进展情况进行总结。结果:中风麻木后遗症患者遵循中医"从络辨治"理论进行辨治,36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服用中药三剂麻木症状减轻,服用一疗程治愈21例,好转13例,服用第二疗程共治愈3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中风麻木后遗症患者通过运用中医"从络辨治"理论进行辨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从1988年3月至今,采用颈总动脉加压滴注丹参注射液,并服益气化瘀汤治疗中风,取得了较高的基本治愈率。现将88例中风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88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在37~78岁之间。诊断为脑出血者15例,脑血栓形成55例,脑栓塞18例。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5小时~10个月,其中5小时~1周者52例,1周~1个月者24例,1个月~10个月者12例。患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通闭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51~78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年余。治后痊愈(患肢凉、痛、麻木、间歇性跛行消失。  相似文献   

13.
中风多以突然昏倒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不语或言语謇涩 ,偏身麻木为主症 ,但有少数患者出现迷失方向的特殊症状 ,西医称此为定向力障碍。笔者近 10年来在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工作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 9例中风迷向症 ,疗效明显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人。男 7例 ,女 2例 ;年龄在 5 5~ 76岁之间 ;病程最短 2d ,最长 3月 ;8例为脑梗塞 ,1例为脑出血后遗症。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检查确有脑部病灶。2 方法及结果加味涤痰汤为基本方。组成 :竹茹 15 g ,枳实 10 g ,胆南星 6g ,天竺黄 10 g ,茯苓 10 g ,陈皮 10 g …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并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63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50~77岁,平均62.3岁;病程10d~5个月,平均1.81个月;语言不清者30  相似文献   

15.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疑难病症之一。其临床主要症状以半身不遂 ,语言不利 ,口眼歪斜为主。笔者自1 989年至 2 0 0 0年应用自拟延寿散治疗中风后遗症 1 4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 47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 96例 ,女 5 1例 ;年龄 3 8~ 80岁 ;病程 3个月~  相似文献   

16.
泻热化瘀方药治疗中风后遗症1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后遗症以偏瘫、言语障碍为常见,中医在治疗上多采用扶正化瘀为主的治疗方法,我们从1994年起以泻热化瘀方药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112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临床观察所选病例全部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男89例,女23例;年龄44~80岁,平均63.1岁;其中脑梗塞后遗症98例,脑溢血后遗症14例,合并高血压65例,合并冠心病29例,合并糖尿病13例;病史6个月至5年,平均14个月。对照组76例,男65例,女11例;年龄48~78岁,平均62.3岁;其中脑梗塞后遗症69例,脑溢血后遗症7例,合并高血压32…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闭塞性动脉硬化及糖尿病肢端坏疽范畴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大中小微血管普遍受累的周围血管疾病。笔者自1 990年以来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 4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40例 ,其中住院病人 1 5例 ,门诊病人 2 5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1 8例 ;闭塞性动脉硬化 2 7例 ,肢端坏疽 1 3例 ;最大年龄 75岁 ,最小年龄 40岁 ,平均年龄 48.5岁 ;发病部位多为单侧下肢 ;发病时间最短 3个月 ,最长 5年。诊断依据 :1患肢远端怕冷、发凉、麻木、酸痛 ,继而出现间歇性跛行 ,静止性疼痛。2肢端皮肤紫绀、…  相似文献   

18.
中风发病后,患者偏瘫肢体常常出现浮肿,尤其以上肢端多见,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近两年试用灼针治疗该症7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72例均为住院病例,男45例,女27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6个月;其中上肢浮肿40例,下肢浮肿11例,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后手足肿胀是常见症状,是影响肢端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肢端功能恢复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促进肢端功能的尽快恢复,我院中风病科护理组自1997年7月~1999年7月,治疗中风病后手足肿胀117例,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31例,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后手足肿胀是常见症状,是影响肢端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肢端功能恢复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促进肢端功能的尽快恢复,我院中风病科护理组自1997年7月~1999年7月,治疗中风病后手足肿胀117例,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31例,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