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牙齿美学修复中采取瓷贴面与全冠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牙齿美学修复患者,随机分为瓷贴面组与全冠牙组,各30例.瓷贴面组采用瓷贴面技术,全冠牙组采取全冠牙技术.比较两组美学效果、复查效果、临床疗效、满意度.结果 瓷贴面组颜色、形态的美学效果占比高于全冠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查效果中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分析超薄瓷贴面应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50例(65颗牙齿)至我院口腔科接受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超薄瓷贴面进行修复处理,并随访6个月以上,应用改良加利福尼亚牙科协会-瑞格(Ryge)标准对其治疗效果予以评价,并观察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随临床回访显示65颗牙齿中仅有2颗脱落,治疗成功率为96.92%;且对修复满意患者为47例,占94.00%,满意度较高。结论将超薄瓷贴面应用于前牙美学修复中效果显著,其具有黏结性好、贴面强度高等优点,修复后颜色逼真,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全牙面预备联合抛光车针处理在前牙基牙超薄瓷贴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前牙基牙超薄瓷贴面修复的60例患者,对照组28例患者42颗牙行抛光车针抛光处理,观察组32例患者48颗牙行全牙面预备联合抛光车针抛光处理,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牙齿敏感及龈沟出血指数、患者满意度及牙齿留存率.结果 两组患牙修复颜色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eramage聚合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2011年来我院就诊并能完成随访的20例(男6例,女14例)前牙美容修复患者,总计116颗C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的前牙进行跟踪研究,检查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116例C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未脱落,贴面颜色良好,边缘密合性优良,美观效果良好。结论Ceramage聚合瓷贴面是前牙较理想的美学修复方法,能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超薄贴面与传统贴面修复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进行贴面修复的34例患者,共111个修复贴面,将采用超薄贴面的54例修复体作为试验组,传统贴面的57例修复体作为对照组。贴面修复1年后复查,由贴面修复医师对基牙敏感性、继发龋、牙龈情况及贴面颜色、边缘密合性、边际着色情况进行检查,对两组复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继发龋、术后敏感、边缘着色均为A级,颜色满意度、边缘密合性和牙龈反应为A级或B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薄贴面修复的短期临床效果不亚于传统贴面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铸瓷贴面与聚合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自愿接受前牙美学修复治疗的81(265颗)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铸瓷贴面修复患者40(131颗)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瓷贴面修复41(134颗)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Ryge标准评比2组修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效果。随诊2年后,对比2组修复体完整性。结果经过修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2组的修复体完整性、龈缘密合性、龈边缘变色和术后敏感反应均表现出优异的效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治疗2年后,观察组的修复体完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铸瓷贴面与聚合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均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具有材质强度好、硬度佳、抗磨损、边缘粘结紧密以及美观效果良好等优点,但相比之下聚合瓷贴面远期修复体完整性更好,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的牙体情况和意愿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瓷贴面修复体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40例患者共计100颗患牙为临床资料,进行瓷贴面修复18个月后,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来评定临床观察的效果。结果经过3~18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修复成功率可达93%,其中有1例出现碎裂、2例断裂、2例瓷贴面脱落、2例出现轻度牙龈炎。结论瓷贴面修复体在生物、机械、美学等技术性能及临床性能方面优势明显,修复后成功率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瓷贴面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常规瓷贴面的预备形式包括开窗、对接、包绕三种类型。本文对不同预备形式的瓷贴面进行35年的追踪观察,探讨牙体预备方式对瓷贴面修复效果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观察2005-01—2006-12在口腔科完成瓷贴面修复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19~50岁。共174  相似文献   

9.
蔡子康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228-229
目的:应用瓷贴面修复上前牙切角缺损,并对其修复效果进行临床评价。方法:上切牙切角缺损患者5例,涉及患牙6颗,其中上中切牙5颗,上侧切牙1颗。缺损充填修复后进行牙体预备,常规制作IPS~EmpressⅡ瓷贴面,黏结。瓷贴面修复后临床追踪观察12~24个月。观察指标,基牙与贴面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修复体颜色变化、解剖形态、边缘龋及修复体有无折裂。结果:在观察期,各项检查指标未发现异常,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瓷贴面可以作为上切牙切角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磊  刘春  孙子环  陈姣 《安徽医药》2020,41(6):667-669
目的 观察超薄瓷贴面修复牙体前后颜色的匹配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拟行超薄瓷贴面修复牙体的患者20例,共51颗患牙,采用口腔扫描仪采集光学印模联合电子比色仪比色数据制作超薄瓷贴面,通过电子比色仪对患牙、预备后基牙、超薄瓷贴面、试戴(未粘接、未使用试戴糊剂)的瓷贴面修复体及粘接后的复合体进行测色,比较粘接前后超薄瓷贴面唇面的明度值(L*)、红绿色品值(a*)和黄蓝色品值(b*)的变化以及色差值。结果 与粘接前试戴的超薄瓷贴面比较,粘接后的超薄瓷贴面复合体色差均值为(2.70±1.27)NBS,L*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后的超薄瓷贴面复合体与基牙期望色比较,色差均值为(2.07±0.91)NBS,L*a*b*值均降低,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工厂制作的超薄瓷贴面,其L*a*b*值均低于基牙期望色,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薄瓷贴面可恢复天然牙颜色及牙体缺陷,粘接后修复体颜色与期望色匹配,色差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49名患者191颗铸瓷贴面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评价该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门诊选择191颗需要美容修复的前牙,进行牙体预备,使用Ips-e.maxpressⅢ铸瓷贴面系统进行制作,临床粘结固定.修复治疗完成后进行了3个月至3年的临床追踪观察,检查基牙与贴面的边缘密合性、牙龈健康状况、色泽稳定性及贴面脱落与折裂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3年内全部修复体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合性及牙龈健康状况,色泽稳定,有2个修复体脱落并再行粘结,1个折裂重做,3个月内有少数牙出现牙龈炎症,经治疗2年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Ips-e.maxpreeⅢ铸瓷贴面修复是一种有效的、理想的美容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斑牙患者应用不同黏结剂对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正畸治疗措施。方法 18例氟斑牙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京津釉质黏结剂,B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黏结剂,C组将氟斑牙表面釉质少量磨除直接贴面黏结,观察各组治疗1个月后的托槽脱落率及不同临床因素的作用。结果 C组氟斑牙患者将氟斑牙表面釉质少量磨除直接贴面黏结的托槽率最低,明显低于A组和B组托槽脱落率,且B组的托槽脱落率明显低于A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托槽脱落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儿童和青少年的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成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各组不同牙位间托槽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槽的黏结是口腔正畸治疗中的重要步骤,将氟斑牙表面釉质少量磨除直接贴面黏结的托槽率效果好,但具有一定的适应证,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黏结剂,以降低托槽的脱落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4例患者共52个牙位在拔牙后植入种植体,其中28例36个牙位于前牙区种植后,在种植体上部完成临时冠修复,另6例患者进行常规种植手术,3个月后于种植体上烤瓷冠修复,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0天、3、6、12个月复查一次。结果除2例3枚种植体松动外,其余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X线示种植体周无低密度透光区,4年累计存留率为94.23%。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可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3i种植系统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及其稳定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种植中心采用3i种植系统进行美学区单颗种植修复的患者74例。分别采用即刻种植、延迟即刻种植及延期种植种植体植入术,术后3~6个月进行种植修复,观察随访12个月。随访进行临床、x线检查及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经相关检查,74颗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周围未见明显x线投射区及种植体松动、脱落征象,种植体留存率100%。89%患者均对种植体功能及修复美学效果感到满意。结论3i种植系统可以取得满意的前牙修复功能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春兰 《天津医药》2001,29(3):171-172
目的:对3种复合树脂贴面的抗压强度进行实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鲜的30颗人离体前牙,以3种不同光固化树脂贴面,测试每组试件的最大压力和抗压强度。结果:恣化树脂较卡瑞斯玛、杜拉菲勒的抗压强度为优(P<0.05)。卡瑞斯玛与杜拉菲勒斯玛一拉菲勒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瓷化树脂具有良好特性及美观效果,可作为一种较好的贴面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采取种植牙修复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以其就诊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活动义齿修复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种植牙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治疗前后牙槽骨骨吸收量及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美观度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调查表(QOL)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牙槽骨骨吸收量为(0.47±0.15)mm,对照组牙槽骨骨吸收量为(0.46±0.17)mm,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槽骨骨吸收量为(0.51±0.15)mm低于对照组的(0.65±0.12)mm,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及美观度评分分别为(9.71±0.21)、(8.86±0.35)、(9.26±0.3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2±0.63)、(6.11±0.42)、(7.35±0.4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QOL评分为(64.40±10.21)、(85.64±7.69)分,对照组治疗前后QOL评分为(63.54±10.15)、(70.25±8.36)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牙修复法对牙列游离端缺失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和语言功能,减少牙槽骨骨吸收量以保证种植牙稳定性,且美观度更显著,因此该种修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烤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烤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2年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因先天缺失、畸形小牙、后天牙体缺损等原因所至牙间隙患者,采用78个烤瓷贴面进行修复.分别于贴面粘接后2周及6、12、24个月复查.结果 75个贴面完整存在,2个贴面切端有小缺损,1个贴面完全脱落;2颗牙在6个月复查时有明显牙龈炎,此后明显改善;1个贴面粘结后表面颜色与邻牙不协调;未发现继发龋及边缘适合度不满意的记录.结论 在2年的研究其间,用烤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是可靠的,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口腔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研究组采取正畸联合修复疗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功能改善与美观评分、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χ~2=14.758,P<0.01)。治疗后研究组咀嚼、吞咽、口语表达及牙齿排列整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18.42%(χ~2=8.296,P<0.01)。结论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齿美观情况,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烤瓷冠修复治疗活髓牙隐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牙隐裂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法,探讨治疗活髓牙牙隐裂的最佳治疗措施。方法:对124例活髓牙隐裂患者分组按内科综合治疗、金属铸造冠修复治疗、烤瓷冠修复治疗观察2年,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科调He、窝沟封闭、充填治疗等综合治疗后,32.4%的患牙在2年内有症状加重的现象;铸造金属全冠修复治疗的患牙除了偶有对冷热敏感的症状外,咀嚼功能良好;烤瓷全冠修复治疗的患牙仅有2例因适应证选择不当而出现牙髓炎的症状。结论:对活髓牙牙隐裂的患者,选择适宜的适应证,烤瓷全冠修复治疗明显优于其它方法,是治疗牙隐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仲昧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09-1310
目的 探讨玻璃纤维桩用于前牙残冠残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采用玻璃纤维桩进行前牙残冠残根修复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接诊采用铸造金属桩进行前牙残冠残根修复的56例患者作为比较对象(对照组),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修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成功牙数、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失败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特别是尖根周炎和根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纤维桩在抗腐蚀、抗疲劳、透光性、美观性等方面比金属铸造桩更具有优势,临床上可以替代传统的金属桩核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