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新  马科院  任道普 《海南医学》2014,(22):3381-3383
目的评价EMAX瓷贴面修复无法关闭的前牙间隙18个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前牙间隙过宽的患者,用165颗EMAX瓷贴面对其修复,粘接后分别于第2周、6、12、18个月进行复查并登记其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状况、牙敏感症状、颜色匹配、邻边缘变色和继发龋情况。结果 165颗EMAX瓷贴面在18个月复查时全部成功修复,贴面完整存在,边缘适合度良好,无牙龈炎症,颜色协调匹配良好,无牙敏感症状、无继发龋、无邻边缘变色。结论 EMAX瓷贴面对前牙间隙修复效果较满意,在基牙预备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刺激,以防牙龈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全瓷贴面修复技术治疗前牙缺损、间隙和变色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患者,252颗牙分成两组,试验组126颗牙,以IPS Empress 2全瓷贴面修复技术修复;对照组126颗牙,以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采用根据美国加州牙科协会的评价标准和改良Ryge贴面复查标准的修正标准,对其临床结果进行追踪评价。结果经3年的临床观察,试验组在颜色满意程度、边缘适合性、邻边缘变色、术后敏感、牙龈着色、牙龈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0.001),修复体完整度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PS Empress 2全瓷贴面修复技术治疗前牙缺损、间隙和变色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正畸治疗后EMAX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1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患者的正畸治疗无法关闭前牙间隙60颗EMAX瓷贴面进行修复。分别于贴面粘接后2周、6、12个月复查。评价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情况、颜色匹配、患者满意度及正畸的稳定性。结果:100%的贴面完整存在,并有良好边缘适合度。无牙龈炎症、无继发龋、边缘变色及明显的颜色不协调,正畸的稳定性好。结论:EMAX瓷贴面修复正畸治疗无法关闭间隙是可靠的,且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薄铸瓷贴面修复缺陷前牙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3例患者(187颗)采用超薄铸瓷贴面进行修复的缺陷前牙修复体情况进行调查(2周,6、12、24、36个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a内复查,98.3%的贴面完整存在,2颗贴面边缘有少量缺损;边缘适合度良好;7颗贴面有牙龈炎症,3颗牙龈萎缩,经治疗后炎症缓解或消失;2颗颜色不协调,洁治后颜色匹配。2周复查时8颗牙齿有牙本质过敏症状,但6个月时仅有2例仍有症状,经反复脱敏治疗,12个月时症状消失。结论超薄铸瓷贴面修复缺陷前牙后出现的个别修复体边缘少量缺损、牙龈炎、牙本质敏感、颜色不协调等为常见症状,但通过处理一般不影响继续使用,临床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和评价不同切端设计瓷贴面的修复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75例患者共计450颗患牙(包括四环素牙、氟斑牙、釉质发育不全、前牙间隙)用IPS-empress铸瓷贴面修复,用Bicso choice2粘结剂粘接,其中开窗型贴面(I型)、对接型贴面(L型)和贴面冠各150颗牙。于修复后6个月、1年、2年复诊,观察修复体保存完整性,颜色匹配性,边缘适合性,牙龈健康状况和继发龋5项指标。结果经过24个月的观察,75例患者中只有60例完成了追踪调查。其中贴面冠100颗,开窗型108颗,对接型115颗。其修复成功率分别是100%,96.3%,96.5%。区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开窗型和对接型贴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修复体脱落和修复体裂纹。三种修复设计均有良好的边缘适合性,没有继发龋的发生,牙龈反应较轻,患者对修复体的颜色满意程度较高。结论三种不同切端设计全瓷贴面中,贴面冠的修复效果优于开窗型和对接型贴面。但是区别没有统计学意义。铸瓷贴面修复是一种可靠的美容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6.
关永娴 《中外医疗》2016,(13):75-76
目的:探讨局部修复治疗前牙间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口腔科进行前牙间隙修复治疗的患者10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树脂修复,观察组给予瓷贴面修复,比较两组颜色匹配、边缘密合性和术后敏感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颜色匹配52例、边缘密合性52例、术后敏感性52例,均为A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杨光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61-62
目的 评价铸瓷贴面修复上前牙5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6例患者的错列、变色、前牙间隙、釉质发育不全、牙体缺损等上前牙,用764个铸瓷贴面进行修复,于粘接后2周、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复查,对患者满意度、脱落、折裂、边缘、颜色配及牙龈健康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调查结果显示,98%以上的瓷贴面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合性及牙龈健康,色泽稳定,无继发龋、只有少量发生问题.边缘变色及明显的颜色不协调.术后36.3%的牙齿曾发生牙本质过敏症状,但持续时间极短.结论 铸瓷贴面前牙美容修复是可靠的方法,且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IPS-Empress Ⅱ铸瓷贴面及Ceramage聚合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做前牙贴面修复患者36例(共148颗),随机分为两组:IPS-Empress Ⅱ铸瓷贴面组76颗,Ceramage聚合瓷贴面组72颗.修复完成后2周、2年复查贴面的完整度、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情况、牙敏感症状及颜色匹配性等指标.结果 两组贴面在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情况和牙敏感症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修复体完整度方面聚合瓷贴面组优于铸瓷贴面组,颜色匹配性方面铸瓷贴面组优于聚合瓷贴面组(P均<0.05).结论 两种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均能达到良好效果,IPS-Empress Ⅱ铸瓷贴面美观性较好,Ceramage聚合瓷贴面完整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IPS e.max Press全瓷冠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43例患者137颗前牙和前磨牙进行IPS e.maxPress热压铸瓷全冠修复,戴用3年后,按照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修正标准对修复体的颜色匹配、边缘着色、修复体折裂、继发龋、边缘适合度以及牙龈健康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修复体中97.08%的颜色为A级,98.54%的无边缘着色,99.27%的修复体无折裂,100%无继发龋,92.7%边缘适合度为A级,94.16%牙龈健康为A级.结论 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近期临床修复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数字化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94例前牙美学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瓷贴面修复,观察组采取CAD/CAM数字化瓷贴面修复。比较两组修复1周后对修复体美观度、咀嚼功能、边缘适合性及牙龈敏感度的满意度,修复1年后牙周健康情况[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液量与牙龈指数(GI)]及瓷贴面脱落、缺损、边缘密合度差和牙龈边缘变色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修复1周后,观察组患者对修复体美观度、咀嚼功能、边缘适合性、牙龈敏感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年后,患牙SBI、PD、GI值、龈沟液量以及瓷贴面缺损、边缘密合度差和牙龈边缘变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瓷贴面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数字化瓷贴面用于前牙美学修复,可提高患者对修复体美观度、咀嚼功能、边缘适合性及牙龈敏感度的满意度,改善远期牙周健康情况,降低瓷贴面缺损、边缘密合度差及牙龈边缘变色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材料及厚度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和边缘密合度,旨在为瓷贴面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树脂人工牙上进行对接型瓷贴面牙体预备,利用扫描仪扫描预备体,利用椅旁切削设备CAD/CAM瓷贴面。根据陶瓷材料类型(玻璃基陶瓷和树脂基陶瓷)及贴面厚度(0.3 mm和0.5 mm)将贴面分为4组(n=9),共36个。利用体式显微镜拍摄瓷贴面边缘形貌的数码照片,在软件内测量边缘粗糙度;利用间隙检查剂和数字化扫描与测量方法评价瓷贴面的边缘密合度;同时利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玻璃基陶瓷和树脂基陶瓷条形试件(n=20)的力学性能。结果: 厚度为0.3 mm和0.5 mm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分别为(24.48±5.55) μm和(19.06±5.75)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厚度为0.3 mm和0.5 mm树脂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分别为(6.13±1.27) μm和(6.84±2.19)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大于树脂基陶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厚度为0.3 mm和0.5 mm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密合度分别为(66.30±26.71) μm和(85.48±30.44) μm,厚度为0.3 mm和0.5 mm树脂基陶瓷贴面的边缘密合度分别为(56.42±19.27) μm和(58.36±8.33) μm,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基陶瓷的弯曲强度为(327.40±54.25) MPa,弯曲模量为(44.40±4.39) GPa,回弹模量为(1.24±0.37) MPa;树脂基陶瓷的弯曲强度为(173.71±16.61) MPa,弯曲模量为(11.88±0.51) GPa,回弹模量为(1.29±0.27) MPa;玻璃基陶瓷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大于树脂基陶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种材料的回弹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椅旁CAD/CAM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大于树脂基陶瓷贴面,但二者的边缘密合度无显著差异。增加贴面厚度可降低玻璃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但对树脂基陶瓷贴面的边缘粗糙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时之凯  张薇 《安徽医学》2018,39(6):693-696
目的 比较铸瓷贴面与ZrO2瓷贴面修复前牙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53例(122颗)前牙美学修复患者,根据患者自身意愿选择修复方式分成铸瓷组(28例,65颗)与ZrO2组(25例,57颗),分别采用铸瓷贴面和ZrO2瓷贴面修复前牙,并于治疗后1、6、12、24个月回访,评价两组瓷贴面的效果.结果 2年后,铸瓷组修复成功62颗,不成功3颗;ZrO2组复成功47颗,不成功10颗.铸瓷组修复成功率(95.38%)优于ZrO2组(8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铸瓷贴面的修复前牙的效果优于ZrO2瓷贴面,是一种理想的前牙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3.
高峰  郑光 《中原医刊》2009,(9):34-35
目的观察前牙美容修复中瓷贴面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对25例前牙缺损、3例四环素牙共59个前牙的瓷贴面美容修复治疗。59个前牙均为牙髓活力正常、咬合关系正常的上颌前牙,采用松风瓷粉(SHOFU Vintage Halo)制作烤瓷贴面,瓷贴面粘结面采用HF酸酸蚀和表面喷砂,使用登士柏公司的双固化树脂粘结剂Calibra^TM粘结,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回访,进行临床检查观察评估。结果59个烤瓷贴面有2例部分折裂脱落,2例脱落,没有发现龋齿和与贴面相关的牙周症状。结论对于前牙着色和小面积缺损,使用烤瓷贴面美容修复具有美观、颜色稳定、对牙龈刺激少等优点,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比较IPS e. max Press铸瓷全冠?贵金属烤瓷全冠?镍铬合金烤瓷全冠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IPS e. max Press铸瓷全冠?贵金属烤瓷全冠?镍铬合金烤瓷全冠等3种材料修复上中切牙的患者各90例,参照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标准对完成修复后即刻与12个月的修复体进行临床检查和相关评价,内容包括修复体颜色?牙龈边缘着色?继发龋?边缘密合度?牙龈健康状况等?结果:在修复体颜色与牙龈健康状况方面,IPS e. max Press铸瓷全冠与贵金属烤瓷全冠均显著优于镍铬合金烤瓷全冠(P < 0.05);在牙龈边缘着色和边缘密合度方面,IPS e. max Press铸瓷全冠?贵金属烤瓷全冠与镍铬合金烤瓷全冠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IPS e. max Press铸瓷全冠最佳,贵金属烤瓷全冠次之;3组修复体均未发生继发龋?结论:IPS e. 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优良,贵金属烤瓷全冠次之,均优于镍铬合金烤瓷全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贵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将245例645颗牙分成两组。实验组328颗牙用贵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对照组317颗牙以镍铬合金烤瓷冠桥修复。在两组修复体完成时和修复体使用36个月后检查修复体的颜色、边缘适合性、颈缘变色、牙龈健康状况、瓷损坏,将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贵金属烤瓷修复体的色彩效果、颈缘适合性、颈缘变色、牙龈健康状况均优于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χ2检验,P<0.05)。结论:贵金属烤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合性和生物学适应性以及满意的色泽,优于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  相似文献   

16.
Asnewmaterialsandtechnologyinthedentalfieldaredeveloped,porcelainlaminateveneershavebecomeanidealrestorationtechniqueforteeth Wehaveusedcerinateporcelainlaminateveneersinourorthopedicrestorationpracticesince1996 ,andhaveclinicallyobservedandevaluateditsu…  相似文献   

17.
李响  李亮 《中国现代医生》2012,(35):141-142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全冠与贴面两种不同修复方法进行美学修复,扩展适应证范围。方法采用全冠修复方式的基牙常规全冠预备,贴面采用包绕型牙体预备设计,从牙龈组织健康情况、修复体边缘适应性、颜色匹配、表面有无染色及光洁度、有无瓷裂纹和继发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62颗修复体经2年观察,牙龈组织健康情况均正常,1颗贴面脱落,2颗铸瓷全冠发生瓷裂,成功率为95.2%。结论联合应用两种修复方法增加临床操作难度,通过最大保护正常牙体组织充分体现了微创修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kinds of crowns and bridges made of porcelain fused to Au-Pt alloy and Ni-Cr alloy. Methods A total of 131 teeth (64 patients) were rehabilitated using 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s, among which 59 were rehabilitated with Au-Pt alloy metal ceramic crown and 72 with Ni-Cr alloy metal ceramic crown. The porcelain fracture, shade, marginal adaptation, gingival discoloration, and gingival status after finishing restoration and 36 months of follow-up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36 months of restoration, porcelain fused to Au-Pt alloy crown showed better clinical effects than porcelain fused to Ni-Cr alloy crown in shade, marginal adaptation, gingival discoloration, as well as gingival status (all P<0.05). Conclusion The Au-Pt alloy ceramic crown is superior to Ni-Cr alloy ceramic crown in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异色牙瓷贴面的遮色修复方法,研究不同厚度、不同透光度瓷贴面及组织面遮色涂层、遮色树脂水门汀粘固等处理方式对瓷贴面颜色的影响。方法:选取完整上颌中切牙4颗进行瓷贴面基牙预备,制作颜色为Vita A2的3种厚度(0.8 mm、1.0 mm、1.2 mm)和两种透明度(高透、低透)的热压铸造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各3个,共计72个瓷贴面。再将其中3颗牙冠表面涂色,模拟重度氟斑牙、重度四环素牙和重度异色死髓牙。用3种不同的试粘固用树脂水门汀糊剂(透明无色、不透明遮色、黄色)将每个贴面分别暂时粘固到相应牙面,用比色板和电子比色仪对每个瓷贴面的表面颜色(明度、饱和度、色相)进行比色和记录。将0.8 mm厚高透瓷贴面的组织面烧结遮色瓷涂层后粘固,再次进行比色并分析各遮色处理后颜色的差距。结果:瓷贴面厚度每增加0.2 mm,平均降低1个明度单位,饱和度变化不明显,与粘接剂种类无关。当瓷贴面厚度减小至0.8 mm时,即便使用低透瓷块,其遮色效果也不明显。透明树脂水门汀和黄色水门汀的遮色效果差,而遮色树脂水门汀可以降低平均2个明度单位,饱和度也有下降。组织面遮色涂层可以达到均匀一致,之后无论用何种颜色的树脂水门汀,其明度和饱和度均下降至2M1~2M1.5水平,对于不同异色牙有稳定的遮色效果。结论:对于变色牙的瓷贴面修复,加厚瓷贴面对于恢复自然透光度和色泽最为有效,也可使用组织面遮色涂层和遮色树脂水门汀来降低灰度和提高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