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及其表现形式。方法:对140例不同部位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 血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75.4%,心电图异常与出血部位有关,脑干、基底节及丘脑区出血心电图异常率高,多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及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又以传导阻滞、、窦带、室早多见。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心科异常率高,对脑出血患者治疗应重视,尤其是脑干丘脑、基底节区出血要重视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与病情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3-2016-02收治的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入院48h内行心电图检测。统计所有患者心电图检测结果,并对比不同梗死部位心电图异常率及异常与正常心电图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分型及病死率。结果 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81例,异常率为71.05%,其中脑干异常14例,异常率为87.50%(14/16);丘脑-基底节区异常33例,异常率为91.67%(33/36);大面积梗死异常15例,异常率为88.24%(15/17);单个脑叶异常19例,异常率为42.22%(19/45);与单个脑叶异常率相比,大面积梗死、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干异常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异常率与大面积梗死、丘脑-基底节区异常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电图正常组相比,心电图异常组病死率、重度及中度神经功能缺失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与其梗死部位联系密切,其中大面积梗死、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干区域脑梗死易出现心电图异常,且心电图异常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病死率明显较高,临床诊治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9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出血量、血糖、治疗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壳核出血组36.46%, 丘脑出血组32.29%,脑干出血组13.54%,脑叶出血组17.71%.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43.75%.结论 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丘脑、脑干等部位病变,且出血量大者发生率高,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0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4-01—10收治的10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对比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103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62例,异常率60.2%;其中49例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25例(51.0%),46例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30例(65.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7例(87.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P0.0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心肌缺血、T波改变、异常Q波、明显U波等。心电图异常与病变部位有关,病变位于丘脑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心电图异常患者死亡8例(12.9%),心电图正常患者死亡2例(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意识障碍36例,心电图异常率83.33%(30/36),无意识障碍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47.76%(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且异常类型较多,心电图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救治脑血管病患者时,应加强心电图异常的认识,采取有效综合治疗措施,改善脑血管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07—2014-07Ⅱ~Ⅲ级2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80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90例未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并对心电图异常率与急性脑卒中的部位、类型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组分别有146例和44例心电图异常者,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1.11%和48.89%,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T波异常(31.67%)、ST-T改变(52.22%)、心律失常(42.78%)、左心室高电压(5.56%)、左心室肥大(7.78%)与两种及以上的心律失常(22.78%)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性脑卒中心电图异常率94.12%,脑干、丘脑、基底节部位的心电图异常率为87.85%,病情恶化或死亡患者心电图异常率95.12%,分别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和发生在脑叶、小脑、腔隙部位的脑卒中以及病情好转稳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且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部位和类型显著相关,并能反映其预后,应对心电图改变进行监测,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措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眼底出血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其不同的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病情分级,比较其合并眼底出血的发生率;并分析有无眼底出血及不同部位眼底出血与急性脑出血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由脑瘤和血液病引起的脑出血,脑干出血、出血量≥30ml及病情重者合并眼底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合并眼底出血尤以玻璃体出血病死率高。结论:眼底出血是判断脑出血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活动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7-01~2008-06入住我院的164例发病3 d内脑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相关临床资料,比较ECG异常的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组关系,对比死亡组与存活组心电图异常率.结果 126例(76.8%)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一...  相似文献   

8.
10年来我们总结了 10 0例脑血管意外的病人 ,脑出血患者5 0 %~ 70 %具有异常心电图改变 ,包括房性早博、房颤、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传导系统也可出现传导异常 ,表现房室传导阻滞 ,左或右束支阻滞等。少数也出现Q—T延长 ,U波明显升高。我们认为脑出血部位不同 ,出现的心律失常也不同 ,例如脑干出血最易发生心房颤动 ,颞顶部出血和枕叶出血易出现S—T段偏移和T波改变 ,额叶出Q—T间期延长常见。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心电图异常表现多在病后几小时出现 ,随脑血管病变情况改善而消退 ,多持续 2~ 6周。…  相似文献   

9.
脑心综合征72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比较16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脑卒中部位及类型。结果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较脑缺血组高,分别为54.9%和31,8%,有显著性差异(P〈0.01);近中线部位(丘脑+基底节+脑干)脑卒中患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脑叶和其它部分患者,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72例脑心综合征患者临床治愈率为87.5%。结论掌握急性脑卒中病人心电图改变特点对临床观察、指导用药、病情转归等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分析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至2012年来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97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患者经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并于发病的0.5—1天内做常规床旁心电图检查,其中有128例患者在1~3周内进行2~4次心电图复查,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心电图128例,总异常率达65.1%,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包括复极异常、节律异常、传导异常、房室异常,其中又以复极异常中的ST—T改变在心电图异常者中所占比例最高,占47.7%,其次是心律失常,占25.0%。脑干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最高(83.3%),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次之(80.6%),小脑出血组最低(22.2%),不同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异常发生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定部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失衡及脑、心血管病变存在共同病理基础因素有关,对于各种心脏异常的发生,临床医师应根据心电图检查所见,给与足够的重视,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并与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 急性期心电图改变类型最常见的为ST-T改变,幕上及幕下出血异常率分别为71.4%、94.1%;其次为心律失常,幕上及幕下出血异常率分别为61.9%、94.1%.脑心综合征组在急性期SS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SSR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缺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心综合征组中幕上出血患者的SSR双侧异常率为33.3%,单侧为52.4%,单侧异常更显著(P<0.05);幕下出血SSR双侧异常率为52.4%,单侧为23.5%,单侧异常更显著(P<0.01).结论 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患者SSR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对其测定可能有助于脑心综合征的诊治及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1 1  10 0例急性脑出血 ,男 72例 ,女 2 8例 ,均经头颅CT确诊。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出血 6 2例 ,颞顶部出血 6例 ,枕叶出血 6例 ,额叶出血 8例 ,小脑出血 3例 ,丘脑出血 10例 ,脑干出血 7例。以上病人均在发病后 3天内接受心电图检查。1 2 心电图检查结果 心电图异常者 83例 ,正常者 17例 ,心电图异常率 83 %。异常表现见表 1。  表 110 0例脑出血ECG改变ECG表现例数 百分比(% ) ECG表现例数 百分比(% )T波异常 40 4 8 1 9ST段异常 31 37 35窦性心动过缓 1 82 1 69窦性心动过速 1 6 1 9 2 8房性早搏 1 6 1 9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病损部位的心电图异常及心电图异常时血糖、C-反应蛋白、血浆白蛋白、电解质、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特点及其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年龄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住本院的2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血糖、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电解质、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入选标准:发病72 h内入院; 颅脑CT或MRI明确梗死部位; 查入院当天十二导联心电图和入院后首次空腹血血糖、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电解质、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仔细询问既往病史,记录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包括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冠心病等)。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74.63%,心电图异常主要为ST-T改变;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最高(100%),其次为脑干梗死(80%)。心电图异常组患者年龄、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电图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异常组患者血糖、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心电图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可以通过神经、体液等多种途径导致心电图异常,不同部位脑梗死出现心电图异常存在差异性,高龄及伴C-反应蛋白升高患者更容易发生心电图异常。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为急性脑梗死后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异常心电图与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9-06—2013-12入我院诊断为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及预后等数据,评价急性脑卒中患者异常宽大T波心电图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60患者,73例脑梗死,51例脑出血,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存活118例,死亡42例。通过统计分析,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心率、ST段抬高、ST段压低、T波倒置、U波倒置、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出现异常Q波、室上性心律失常频率、异常宽大T波、心电图评分偏高时,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异常Q波(OR=1.777,95%CI:0.347~3.741)、异常宽大T波(OR=2.850,95%CI:1.173~6.925)、室上性心律失常(OR=1.664,95%CI:1.433~2.020)是影响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心电图异常急性脑卒中的病情和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出现异常Q波、异常宽大T波、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异常宽大T波常提示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1-01—2012-07入院CT检查证实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8例,男68例,女40例;年龄38~72(59±11.21)岁;其中心电图异常者81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47例(58.02%),丘脑出血17例(20.99%);脑干出血7例(8.64%),脑室出血5例(6.17%),小脑出血5例(6.17%)。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是以脑深部结构如丘脑、脑干等部位出血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均很高,病情恢复较慢。本文对8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早期给予胃肠道及静脉营养,经治疗观察,止血效果比较满意,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认为早期给予胃肠道和静脉营养是防治应激性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ECG异常的动态演变。方法 动态检测 12 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和 12 8例年龄配对对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标准 12导联ECG ,分析不同部位出血对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和ECG的影响及其动态演变。结果 右侧壳核和额顶颞叶出血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和QTc延长发生率显著增加 ,左侧壳核和额顶颞叶出血患者ST段上升或下降显著增加 ;右侧壳核和额顶颞叶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高频功率谱 (HF)明显降低 ,心脏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 ;低频功率谱与高频功率谱的比值 (LF/HF)明显升高 ,心脏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增强 ;心电图异常和心率变异性变化在病程前 4天明显。结论 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和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主要出现在病程前 4天 ,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应加强心电监护和心脏保护。  相似文献   

18.
脑心综合征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心综合征是因急性脑病累及丘脑下部、脑干和植物神经系统而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发生类似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临床综合征。随着脑病的好转,异常心电图也随之恢复;脑心综合征不包括脑卒中发生以前已有的心脏病。现将我科2000-2003年诊治的25例脑心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我院1982.4~1986.3急性脑血管病住院病人中做ECG检查者416例,其中连续192例行血清酶测定,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心脏损害问题。 心电图改变 缺血性脑血管病242例,ECG异常163例;脑出血112例,ECG异常9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2例,ECG异常44例。主要的ECG改变为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前者以窦性心律紊乱多见,房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有或无心律失常将 12 5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 ,对其出血部位、出血量、高血压病持续时间、是否并发低钾血症、有无糖尿病史、高血脂症史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 ,出血部位、出血量、低钾血症均为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出血部位、出血量、低钾血症可能为脑出血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