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早期评估婴幼儿视力的重要性已被临床眼科医师所接受。优先注视法是测定婴幼儿客观视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优先注视法测定的婴儿务栅视力让视觉研究者了解了视觉发育的有关信息。本研究就优先注视法原理及其对条栅视力的评估、务栅视力与认知视力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儿童的条栅视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婴幼儿条栅视力的发育情况。方法采用电脑控制的闭路式强化优先注视(COPL)系统,以普查的形式进行条栅视力检查,分析本系统与方法的可靠性、成功率及599例2~72个月的正常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趋势。结果所有年龄组2次检测结果均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性;此检查方法成功率较高,可达90%以上,体现了COPL系统的强化优先注视的优势。检查中2~12个月和42~72个月的幼儿配合较好,12~42个月的幼儿处于好动状态,配合率略低,但也远高于以往文献报道;随幼儿年龄增加,其条栅视力亦逐渐增加。通过散点图估计发育趋势线图,可见出生后12个月的幼儿视力提高显著,之后条栅视力稳步上升,30~36个月视力变化相对趋于平缓,36个月之后的条栅视力发育进入平台期。结论应用电脑控制的COPL视力检测系统对学龄前幼儿条栅视力检查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地应用于学龄前婴幼儿视力发育的研究,了解不同年龄段条栅视力发育的快慢及其发育成熟的年龄和可以发育的最高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和评估闭路式强化优先注视法对婴幼儿视力检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电脑控制的闭路式强化优先注视法(COPL)视力检测系统对不会主观视力检查的598例婴幼儿进行常规视力检查。最后确定样本量为468例,分四组:正常足月儿360例、有全身疾病组25例、早产儿组69例、有眼部疾病组14例。结果不同组别视力检测成功率和不同组检测所需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足月产儿的平均视力为4.64,而早产儿的平均视力为4.54,早产儿的视力低于足月产儿。正常婴幼儿的条栅视力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m、4m、6m、8m、10m、12m、16m、20m、24m、28m、32m、36m的平均视力分别为3.6、3.9、4.2、4.3、4.3、4.4、4.5、4.6、4.7、4.8、4.9、4.9,但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增长速率。结论COPL视力检测系统可以用于无法进行主观视力检查者的临床视力常规检查,并且有效、可靠和快速。  相似文献   

4.
Qiu Y  Li XQ  Yan XM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1):995-1000
目的 对5至24个月龄正常婴幼儿条栅视力发育规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使用以优先注视原理设计的Teller acuity cardsⅡ检测5至24个月龄正常婴幼儿的双眼及单眼视力.应用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比较,月龄组间两两比较使用Dunnett's方法,单眼与双眼及两侧单眼间的差异用配对t检验.视力水平与月龄的关系用Spearman曲线回归分析.结果 Teller acuity cards检查双眼视力完成率98.77%,单眼检查完成率89.2%.平均检查时间2~5 min.分别测得5至24个月龄婴幼儿双眼及单眼视力均值.单眼视力略低于双眼视力,差异小于或等于1个倍频;两眼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婴幼儿双眼及单眼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5月龄至14月龄视力增长平缓,平均视力由0.17(5.1 cpd)增长到0.32(9.6 cpd),提高约1倍频,15月龄以后视力水平提高速度加快,2岁时达到略低于成人视力水平0.833( 26 cpd),视力水平与12月龄时相比增加1.5倍频.结论 Teller acuity cards TMⅡ可以有效地检测2岁以内婴幼儿的双眼及单眼视力.正常婴幼儿双眼及单眼条栅视力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不同时期,婴幼儿视力发育具有不同的增长速率.单眼视力等于或略低于双眼视力水平,两眼视力发育比较平衡.  相似文献   

5.
3岁前婴幼儿视力发育的评估--电脑控制COPL系统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3岁以下正常婴幼儿视力,探讨婴幼儿视力发育规律.方法检测装置电脑控制闭路式强化优先注视检测系统(Closed-circuit Operant Preferential Looking System,COPL).对象符合筛选标准的正常婴幼儿.结果(1).COPL的总可测性为91.3%;(2).COPL的可重复性佳,两次检测结果配对t检验P=0.726,无显著性差异;(3).视力与性别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视力,无显著性差别(P=0.246);(4).视力与年龄的关系3岁以下婴幼儿的视力发育与年龄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847,P=0.000),视力(Y)与月龄(X)之间的曲线回归方程Y=3.5622+0.1254X-0.0049X2+0.000069X3.结论(1).3岁以下正常婴幼儿的视力发育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与性别无关.在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以出生后6个月视力提高最为迅速,以后逐渐变慢,稳步上升,3周岁时视力接近成人水平.(2).本研究结果提示早期检测婴幼儿视力的必要性.提倡对婴儿出生后即进行视力筛查,并在6个月、1岁、3岁时进行跟踪检查.(3).电脑控制强化优先注视检测系统是检测3岁以下婴幼儿视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闭路式强化优先注视(COPL)法检测早产儿6月龄前的条栅视力,探讨其发育情况。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符合筛选标准且能完成条栅视力检查,随访1〉6个月的早产儿48名,用COPL法检测条栅视力,年龄7d~8个月,体重(2233.4±448.0)g,分组段定期测试每一名早产儿单、双眼视力。另外筛选正常足月儿34名作为对照组,体重(3443.3_+553.0)g,定期作检测。视力结果以5分法记录。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直线回归及Mann—Whitney检测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出生2周内、校正孕周满38周、出生后14周、校正孕周满52周、出生后6个月、校正孕周满63周的右眼和左眼条栅视力分别为2.48±0.02和2.49±0.02,2.70±0.01和2.70±0.01,3.54±0.03和3.51±0.03。3.70±0.03和3.69±0.03,3.98±0.03和3.95±0.03,4.10±0.02和4.09±0.02,同一个体左右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段双眼条栅视力分别为2.51±0.02、2.70±0.01、3.55±0.03、3.69±0.03、3.96±0.03、4.18±0.02。早产儿的视力与月龄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r=0.928,P〈0.01),视力(V)与月龄(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248X+2.457(R。=0.861,F=1769.743,P〈0.01);视力与孕周呈高度正相关(r=0.725,P〈0.01),视力(Y)与孕周(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017X+1.457(R。=O.261,F=11.743,P〈0.01)。与出生体重、性别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足月儿出生后2周、出生后3个月、出生后6个月右眼和左眼视力分别为2.60±0.02和2.63±0.02,3.71±0.02和3.72±0.02,4.06±0.02和4.05±0.02,同一个体左右眼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月儿各组段双眼视力分别为2.60±0.02、3.72±0.02、4.14±0.02。比较同组段平均单双眼条栅视力,各月龄早产儿平均单双眼条栅视力与同组段正常足月儿相比,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81、0.79、0.87,P〈0.05)。结论无眼底病变早产儿的单眼条栅视力与眼别无关,单、双眼条栅视力均低于同龄正常足月儿,条栅视力发育与月龄、孕周呈高度正相关,与性别、体重和屈光状态无相关性。电脑控制强化优先注视检测系统是检测0~6月龄早产儿视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压贴镜在婴幼儿无晶体眼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压贴镜联合弱视训练在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44例(87眼),年龄为4~30个月婴幼儿分为2组。治疗组23例(45眼)为先天性白内障,均在全麻下行白内障注吸及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术毕在全麻状态下,由视光师检影验光,术后一周配压贴球镜,联合红光闪烁弱视治疗,随访6~18月。对照组为正常婴幼儿21例(42眼),视觉发育正常。2组治疗或观察前后均采用优先注视法检查视力。结果1.术后随访时视力明显高于出院时视力(P<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视力(P<0.05)。2.术中检影屈光度为 14DS~ 20DS,其中 16DS~ 17DS者26眼占57.718%。3.连续性后囊膜环形撕囊,可以保持视轴区透明,观察期内未见明显后发障。结论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中全麻状态下检影验光,用压贴球镜矫正屈光不正,验光准确,镜片轻便,婴幼儿易接受,值得推广。术后及时弱视训练,可促进视觉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前,治疗功能性弱视的方法有:遮盖疗法,红色滤光片法、Cuppers增视疗法、压抑疗法和视觉生理刺激疗法(以下简称CAM疗法)。Cuppers增视疗法是应用后像的原理,抑制旁中心注视区,刺激中心凹并进行训练以提高视力。CAM疗法是利用反差强,空间频率不同的条栅作为刺激原刺激弱视眼以提高视力。Campbell等(1978年)首先报告应用CAM疗法治疗弱视获得满意的疗效。国内赫氏等及郭氏等分别报告了增视疗法和CAM疗法临床应用的效果。我院自1973年起用增视疗法治疗弱视,1982年6月起用CAM视觉刺激仪治疗弱视。现将两种疗法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共同研制开发的 儿童条栅视力自动检测系统(AACP)对婴幼儿视力进行测量,探讨该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 性临床研究。于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利用北京大学多个院系联合研制开发的AACP,对5个月 ~6岁儿童进行视力自动检测,并同时使用条栅视力检测卡(TAC-II)进行人工检测,将2种检测所得 结果做对比研究。采用Wilcoxon检验进行2种视力间的差异比较,Spearma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 Bland-Altman图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33例(66眼)3~6岁儿童全部完成AACP与TAC-II的双眼视 力检测,其中30例(54眼)儿童完成AACP与TAC-II的单眼视力检测,双眼视力检查完成率100%, 单眼检查完成率90.0%。194例(388眼)5~30个月龄婴幼儿中,141例(282眼)完成2种检测方法的双 眼视力检测并得到有效数据,完成率为72.7%。33例3~6岁儿童的AACP与TAC-II双眼视力及单眼视 力均呈正相关(r=0.40,P=0.021;r=0.55,P<0.001)。141例5~30月龄婴幼儿的AACP与TAC-II双眼 视力有较强的相关性(r=0.88,P<0.001),相关系数高于3~6岁儿童,Bland-Altman图显示90.8%的点 在一致性范围内,不同月龄间AACP与TAC-II视力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0.82~0.94,均P<0.05),不 同月龄间AACP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2.02,P<0.001),视力随月龄增长而逐渐递增。结论: AACP与TAC-II所得到的婴幼儿视力结果存在正相关,在低年龄婴幼儿中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AACP有望成为适合临床条栅视力评估及婴幼儿视力筛查的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儿童视力尤其是婴幼儿视力检查方法发展很快,对儿童视觉系统发育及其障碍的生理、解剖及电生理机制日益明了,但怎样客观、准确地评价婴幼儿和不会说话的儿童的视功能尤其是中央视力,仍是小儿眼科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视觉诱发电位的技术发展包括不同模式刺激的发展,由闪光、方格条栅图形刺激发展到高分辨可移动图形、静态和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形刺激,为双眼单视、融合视和立体视的检查提供了更客观的检查手段。对弱视动物模型采用单位放电细胞内记录等微电极技术记录视觉诱发电位,结合组织化学、显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对弱视的发病机制、视路的超微解剖生理和大脑信息接受处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优先注视法婴儿视力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注视法(Preferenthal Looking简称PL)。PL 是目前研究得比较深入的一种客观儿童视力检查方法。其理论根据是婴儿喜欢注视有图象的画面,而不喜欢注视均匀的空白画面。将各种不同宽度的黑白条纹与相对空白的画面交替呈现在婴儿眼前,根据婴儿的注视行为及头部运动情况即可测出婴儿的PL 视力。PL 视力值为婴儿所能观看的最窄条纹视角值的倒数(小数记录)或对数(五分记录)。近年来婴儿视力发育情况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请求眼科医生检查婴儿视力者日益  相似文献   

12.
转盘式PL视力仪施明光,赵东升,黄学平自从50年代后期Fants最早提出优先注视法(preferentiallooking,PL)作客观视力检查以来,PL法已成为一种较易被临床医师接受的客观视力检查法(objectivevisiontest)[1,2...  相似文献   

13.
一、临床表现 (一)视力人们已知先天性内斜视和弱视的关系,但很难确定其准确的发病率。Costenbader报告500例先天性内斜视,其中弱视205例,许多婴儿“交叉注视”。一些进行婴幼儿视力试验研究的作者指出,选择性注视开始后几个月即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主观认知视力可测性年龄的发生以及视力随月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横断研究设计。以随机顺序对264名正常婴幼儿用带围栏的HOTV视频和由电脑控制的闭路式强化优先注视法(COPL)进行单眼视力检测及影响因素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直线回归及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6%的婴幼儿自24月龄开始接受主观认知视力检测,至46月龄时,已达到100%;24月龄右眼和左眼的平均主观视力分别为4.86+0.05和4.881-0.08,至46月龄时均达5.0。左右眼间主观视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间的主观视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观视力与月龄呈正相关关系(r=O.526,P〈0.01),主观视力(Y)与月龄(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_4.699+0.006X。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亲教育背景(B=0.460,P=0.05)、A'JL受教育程度(B=0.386,P〈0.01)对主观视力检测配合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结论电脑控制的带围栏的HOTV认知视标检测系统为观察婴幼儿主观视力可测性的发生及其演绎提供了一种方法,婴幼儿主观视力检测应根据婴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对比敏感度作为一种全面、准确反映视功能状态的形觉功能检查方法 ,测量视觉系统对低对比度下物体的分辨能力比测量高对比度下分辨力的Snellen视力表更灵敏。迄今为止,有大量研究应用Arden光栅图表、微电极记录研究及VEP方法进行对比敏感度(CS)检测,从而分析判断眩光、背景亮度、注视对象的空间频率等客观注视对象的属性对于CS的影响;以及泪液膜、屈光状况、年龄等生理视觉环境下对比敏感度的表现特征,证实了CS视功能检测结果比视力表视力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受检者的视功能状态,从而为眼科临床检查、特殊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报告应用条栅视力卡,对1138名3~5岁儿童视力的测定结果,3、4、5岁儿童视力≥08的眼数分别为3479%,6002%,7295%;≥1.0眼数分别为549%,2036%,3442%,视力均数分别为070,080,086。经统计学处理不同年龄的视力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不同眼别、性别的视力均无显著性差异。3岁儿童的条栅视力优于图形视力,4、5岁儿童的国际标准视力优于条栅视力。本文就条栅视力的原理、特性及临床应用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建立闭路式强化优先注视法检测系统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由电脑控制的闭路式强化优先注视法视力检测系统(Closed-circuitOperantPreferentialLookingSystem,COPL),并探讨其临床的实用性。方法装置:本系统由刺激显示部分和眼动监视部分组成。刺激显示部分含动画图像强化幼儿注视条栅的行为,眼动监视部分可观察到幼儿的注视行为。测试过程由电脑控制。对象:随机选择符合录入标准的幼儿79人(男42人,女37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2~40月,平均23.81±8.38月,按年龄分为7组。结果可测性:完成视力检查的幼儿66人,男35人,女31人,总可测性为83.54%,男可测性为83.33%,女可测性为83.78%。测试时间:统计完成视力检查的幼儿的平均测试时间329.70±86.60秒。视力情况(以折合5分记录表示):(1)视力与性别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视力,差异无显著性(=0.41)。(2)各年龄组的平均视力:12~16月组4.47±0.12,17~20月组4.58±0.17,P21~24月组4.60±0.21,25~28月组4.79±0.19,29~32月组4.81±0.16,33~36月组4.88±0.18,37~40月组5.0±0.00。(3)视力与年龄的关系:12~40月幼儿的视力发育与年龄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76,P=0.00),进一步推出视力(Y)与月龄(X)之间的回归直线为:Y=0.0208X+4.1872。(4)重复性:20名幼儿完成两次视力检查,且两次皆由一位检查者操作  相似文献   

18.
弱视检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视检查除常规的视力检查外,还应包括注视选择、拥挤现象、眼球运动、视诱发电位及立体视检查等。由于弱视患者的年龄特点,研究检测这些异常的手段,找到一种精确度高、特异性好、客观敏感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仍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对于学龄儿童和成人基本上可用任何形式的简单、快速的心理物理检查方法。幼儿主要采用一些客观的检测手段,如注视选择、栅视力、VEP等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9.
弱视检查除常规的视力检查外,还应包括注视选择、拥挤现象、眼球运动、视诱发电位及立体视检查等。由于弱视患者的年龄特点,研究检测这些异常的手段,找到一种精确度高、特异性好、客观敏感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仍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对于学龄儿童和成人基本上可用任何形式的简单、快速的心理物理检查方法。幼儿主要采用一些客观的检测手段,如注视选择、栅视力、VEP等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20.
三、条栅视力与认知视力发育PL法测试的是被试者可分辨的最高空间频率,即resolutionacuity,而我们普通意义上视力指的都是认知视力,即recognitionacuity。它除了反映黄斑中心凹对物体形状的分辨外,还是经验、知识、心理物理因素的综合。临床上常用的是Snellen视力表、E字视力表、HOTV表及LandoltC。通常3~4岁以后可以进行认知视力的检查。婴儿期检查的条栅视力是否与学龄前期的认知视力有关系?MashC报告在婴儿期TAC视力正常眼中,73~95%眼在4岁时TAC和HOTV都得到正常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