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1):1054-1056
<正>脊柱黄韧带囊肿(spinal ligamentum flavum cyst)是发生在椎管内的一种少见的退变性脊柱病变,1976年由Moile首先报道[1]。黄韧带囊肿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可能因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从而引起神经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症、腱鞘囊肿和滑膜囊肿非常相似,诊断上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脊柱韧带骨化是一种以脊柱正常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为特点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后纵韧带骨化(OPLL)、黄韧带骨化(OLF)及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大症(DISH)~([1])。后纵韧带和黄韧带解剖位置特殊,直接参与椎管结构的组成,因此,OPLL和OLF的发生常常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引起严  相似文献   

3.
正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系脊柱韧带病理性异位骨化性疾病之一,全脊柱颈椎、胸椎和腰椎黄韧带附着部位均可发生,其中以胸椎尤其是下胸段最为常见~([1])。脊柱OLF及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导致脊柱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常见原因,严重危害患者运动神经功能~([2])。脊柱韧带的解剖特征、局部生物应力刺激、微循环炎症免疫反应、内分泌与遗传等因素均与脊柱黄韧带骨化的  相似文献   

4.
正后纵韧带骨化即多种因素导致的后纵韧带异位骨结构形成,可导致椎管、椎间孔容积减小,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而产生脊髓损伤及神经根刺激症状,产生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Tsukimoto等~([1])于1960年首次报道。OPLL多见于颈椎,胸椎次之~([2])。胸椎OPLL临床表现复杂,与颈椎病、腰椎病有相似之处,且可同时合并存在颈椎、腰椎病变,临床上易漏诊、误诊~([3])。Takenaka等~([4])的研究发现,上  相似文献   

5.
正黄韧带(ligamentum flavum,LF)是脊柱的重要解剖结构之一,在退变性腰椎疾病中,黄韧带肥厚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常见病因,可以导致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导致功能丧失~([1])。由于黄韧带不同于其他韧带的组织结构与生物力学特点,黄韧带肥厚的病理过程也相对特殊~([2])。笔者从黄韧带的解剖学、影像学、生物力学、病理改变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正常生理以及病理过程,并对腰椎融合术后黄韧带变化进行总结,探讨其可能的病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与脊柱功能单元中的动态磁共振成像参数(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及黄韧带肥厚)之间关系。方法:按Kong的标准诊断为腰椎不稳患者79例(237个脊柱功能单元),采用动态MRI在患者中立及过屈、过伸3个体位成像。测定L3/L4、L4/L5及L5/S1椎间盘退变(Ⅰ~Ⅴ级)、小关节骨关节炎(1~4级)、黄韧带肥厚(>3mm为黄韧带肥厚阳性)参数,评估其与腰椎不稳的相关性。结果:L4/L5节段不稳(36个)的发生较L3/L4(18个)及L5/S1节段多(25个)。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以及黄韧带肥厚(+)均与L3/L4、L4/L5、L5/S1 3个节段腰椎不稳相关(P<0.05)。结论:Ⅳ级椎间盘退变、3级小关节骨关节炎及黄韧带肥厚(+)分别与腰椎不稳的形成有关,在诊断腰椎不稳时,动态MRI及其3个参数具有辅助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通常会导致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晚期常需手术治疗,以恢复矢状面平衡、脊柱力线和视野,以期获得满意的外观和临床效果~([2])。脊柱截骨手术常需在俯卧位下施行~([3]),因部分患者长期处于脊柱后凸畸形及下肢关节非功能位强直~([4]),造成手术体位摆放困难,且AS常伴有中轴骨骨质疏松及周围韧带骨化~([5]),在体位摆放过程中,轻微外力亦会造成医源性骨折发生~([6]),在脊柱截骨矫形术中,在截骨端闭合过程易造成脊髓剪切、螺钉拔出~([7])。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颈椎退行性改变及其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变得越来越普遍。颈椎退变起源于椎间盘,随着椎间盘退变的进展,颈椎生物力学发生改变,继发骨赘形成、韧带肥厚,最终影响脊髓、神经根等,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1])。MRI不仅能清楚显示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还能反映脊髓、神经等受压情况,是检查颈  相似文献   

9.
正骨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1]),在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中约有80%发生骨转移~([2]),其中约有50%为脊柱转移~([3])。脊柱转移瘤最常见的症状是难以忍受的慢性疼痛(占90%以上)~([4]),导致患者卧床不起或依靠轮椅生活的情况~([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中位生存期不长的转移性脊柱肿瘤患者,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往往陷于两难境地,既要解决患者症状,又没有必要行开放性手术让患者面临创伤及并发症等风险~([6])。随着微创理念和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引起腰痛和下肢神经症状的主要原因,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腰椎融合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术治疗方案~([1-3])。但随着腰椎融合术的广泛应用,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4])。近期相关文献报道~([5]),在腰椎融合术后5年的影像学ASD发生率为36%~84%,症状学ASD发生率为5.2%~16. 5%,部分患者需二次手术治疗~([6])。故怎样降低和避免ASD的发生,成为临床医师及学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