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2008年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2008年度汇总的15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的15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84.0%;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32.4%;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占38.0%.ADR的临床表现以瘙痒、皮疹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36.7%.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探索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上报的895例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895例报告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占50.73%;涉及的药品中,以抗菌药物居多,占58.2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92.29%;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50.61%。结论临床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院173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ADR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73例ADR报告的类型、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及药物种类、引发ADR的抗菌药物种类分布、ADR累积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报告人职业分布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3例ADR报告中,一般的159例(占91.9%),严重的3例(占1.7%),新的11例(占6.4%)。静脉给药引发ADR报告病例170例(占98.3%),口服给药3例(占1.7%)。涉及7类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占比89.0%,居首位。抗菌药物中排列首位的是青霉素类。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医生是ADR报告的主要人群。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药师应与医生、护士配合,共同提高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以期减少ADR导致的药源性疾病,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来源、年龄分布、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者ADR发生率较高,占50.54%; 涉及药品6类34种,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药制剂出现ADR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0.53%和34.41%; 静脉用药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8.82%; 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71%。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ADR报告212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2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占63.21%;中药制剂占16.9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5.38%,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占55.60%。结论: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规律和特点,以期提高ADR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205例ADR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及上报人群的职业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较多,共88例(占42.93%),女性患者(154例,占75.12%)明显多于男性(51例,占24.88%);静脉给药引发ADR最多,共188例(占91.71%);引发ADR的药品共涉及12类、6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包括13个品种,居首位(20.00%),抗感染药物同时居ADR上报例数首位,共计80例(39.0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包含10类,主要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共57例(27.81%)。ADR上报人群的职业主要是医师,占86.83%。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对大庆市第四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20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2类62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87例(占42.9%);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5例(占17.2%);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68例(占82.76%);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57例(占28.1%)。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1366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在本院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本院2004年~2008年收集的1 366例药物不良反应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 366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物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占48.24%,中药制剂第二,占25.9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51%,消化系统反应次之,占31.33%;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61.35%。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认识,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中药制剂的使用监测,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集并上报的8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引发的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有25例,28.4%;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有75例,占85.2%;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3.2%。结论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并重视AD 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南京某三甲医院2013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对该院2013年104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43.27%;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不良反应占84.61%;抗微生物类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占53.33%;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损害多见,占43.94%。结论加强对ADR的监测有助于患者合理、安全的使用药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收集陕西省肿瘤医院医院2015年上报的37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物所致ADR居首位(55.59%);以静脉给药(92.81%)引起的ADR最常见;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皮肤/附件、全身系统,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培训和监测工作,发挥好临床药师的作用,提高医院不良反应上报质量。  相似文献   

12.
17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冠 《河北医学》2010,16(3):376-37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监测报告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收集到的173例ADR报告,分别从ADR的分布及来源、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房退药是ADR重要来源,其中医师上报占63%,药师上报占12%,护士上报占25%;抗菌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达63.83%;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76.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医院要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同时重视强化ADR监测工作的开展,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3.
张建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62-163,16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收集的11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1.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胃肠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28.7%和23.0%。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总数的88.09%。结论:ADR监测工作任重道远,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收集到的121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59.29%); 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位 (46.90%),其次为中药剂制 (23.01%)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结论医院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安徽省县级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9家县级医院2012和2013年度上报的ADR报告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1 94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注射(73.8%);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0.3%);药物品种主要为抗菌药物(38.7%);2年度9家县级医院报告ADR的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引起ADR药物品种和不同医院报告病例数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ADR的发生与给药方式、药品种类有关,ADR监测和报告制度在县级医院执行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宁夏地区105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2003-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起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052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10524例ADR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居首位,占总例数的65.68%;ADR涉及药物种类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例数的47.90%;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35.55%;两种以上合并用药占总例数39.36%。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改善给药途径,减少合并用药种类,以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保证公众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裴世成  朱伟文 《华夏医学》2008,21(2):298-299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69例ADR案例,分别从ADR的临床表现、患者年龄、引发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9例ADR共涉及药品40种,静脉给药33种,占总报告数的82.5%。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常见,约占总报告数的58%。ADR多发生于年龄偏大的患者,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多见,其次表现为消化道系统的损伤,以静脉滴注给药最为常见。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全面开展ADR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5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中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84.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91.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80.7%)。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5-2017年上报的2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200例ADR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1.15:1),静脉滴注给药占所有ADR例数的85.5%,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制剂等,其中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占29%,位居首位,其次是心血管类药物,导致ADR占22%,中药制剂导致的ADR占15%,位居第三;从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观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3.5%,胃肠道反应占15%。结论 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应用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合理选择药物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理明 《西部医学》2007,19(5):945-94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0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与抗感染用药有关,所占比例最高(83.0%);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占68.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约占50.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