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旋前外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Ⅳ度)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1998年4月~2004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前外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共56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Ⅳ度)24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Ⅳ度)32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采用标准内踝切口显露内踝骨折,腓骨后缘纵行切口显露腓骨及外踝骨折,复位固定的顺序依次是外踝(腓骨)、下胫腓联合、后踝、内踝.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Mortise位C型臂X线透视确认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4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46个月,平均1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无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根据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31例,良5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结论 旋前外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通过切开复位、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骨折牢固固定,可有效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关节严重外旋型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采用一期骨折切开复位治疗76例踝关节严重外旋型损伤患者,其中男48例,女28例,平均年龄39.6岁(17-69岁)。左侧43例,右侧33例。所有病例均有内外踝骨折。腓骨外踝骨折均行腓骨解剖复位1/3圆管形钢板内固定,下胫腓联合、后踝、内踝复位后用加压空心螺纹钉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个月,根据Meyer和Kumler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76例中优42例,良21例,一般11例,差2例。优良率为82.9%。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严重外旋型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显露外、后踝骨折,使用抗滑钢板内固定在治疗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36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显露骨折并用抗滑钢板固定外、后踝.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 ~ 27个月,平均19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发生腓骨肌腱炎,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骨折于16周内均愈合.36例中疗效优22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6.1%(31/36).结论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应用抗滑钢板治疗外、后踝骨折,可单切口充分显露并固定外、后踝,减少缝合时的张力,提高切口愈合率与骨折稳定性,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旋前-外展、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获得随访的踝关节骨折中,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展、外旋型骨折共26例获手术治疗,21例于伤后8h内手术,5例因皮肤条件差延迟手术。标准内踝切口处理内踝骨折,外前或外后切口处理后踝和外踝,均做相应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6~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疗效评定依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优1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术后除1例因过早负重行走致外踝骨不连外,无畸形愈合、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大多数旋前-外展、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属不稳定骨折,具有手术指征。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使骨折解剖复位,最大可能地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严重外旋型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采用一期骨折切开复位治疗76例踝关节严重外旋型损伤患者,其中男48例,女28例,平均年龄39.6岁(17~69岁)。左侧43例,右侧33例。所有病例均有内外踝骨折。腓骨外踝骨折均行腓骨解剖复位1/3圆管形钢板内固定,下胫腓联合、后踝、内踝复位后用加压空心螺纹钉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个月,根据Meyer和Kumler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76例中优42例,良21例,一般11例,差2例。优良率为82.9%。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严重外旋型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陆辉  高松年 《工企医刊》2012,25(6):53-55
旋后外旋型(Supination-external rotation type,S-E-R)踝关节骨折约占踝关节骨折的40%~70%,是足处于旋后位时距骨受到外旋的暴力,距骨在踝穴内以内侧为轴向外后方旋转,冲击外踝使其向后移位所致。Ⅱ、Ⅲ、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常累及外踝、后踝和内踝,为关节内骨折,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1]。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5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闭合复位经胫前拉力螺钉治疗后踝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踝骨折为踝关节骨折较严重损伤 ,如后踝骨折块超过关节面 2 5 %~ 30 %时需切开复位固定 ,但多暴露困难 ,不易操作固定。我们采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 ,经胫前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折 2 2例 ,成功 19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中 ,其中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2 2~ 6 0岁 ,平均年龄 4 2 .5岁。损伤原因主要为车祸及高处坠伤 ,均为三踝骨折且后踝骨折块均超过关节面的 2 5 %。其中旋后外旋型 15例 ,旋前外旋型 7例 ,手术时机 :8h以内 10例 ,5d以后12例。1.2 手术方法 三踝均需复位固定。内外踝切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导向器辅助下经胫前拉力螺钉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前交叉韧带导向器辅助下经胫前拉力螺钉治疗后踝骨折3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Lange-Hansen分型:Ⅲ、Ⅳ度旋后-外旋型21例,Ⅳ度旋前-外旋型13例,Ⅱ度旋前-外展型4例.后踝骨折均超过关节面的25%,均合并内、外踝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3~10d.结果 本组38例患者术后全部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3.4±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均显示骨折已解剖复位,踝穴恢复正常,无踝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根据Meyer和Kumler的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38例患者中优23例,良11例,一般4例.优良率为89.47%(34/38).结论 前交叉韧带导向器辅助下经胫前拉力螺钉固定是治疗后踝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在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疗效对比。方法从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及后内侧入路分别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28例,术后采用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行统计学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61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1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病例无皮肤坏死、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评价参考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后外侧入路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优于后内侧入路观察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治疗中,显露清晰,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外踝后外侧纵切口、内踝后内侧切口,直视下复位内固定的手术经验。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入路与固定的顺序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结果36例三踝骨折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按苟三怀提出的标准,优良率94%。结论踝关节外、内侧径路可使三踝获解剖复位;外踝钢板固定有利于踝关节的复位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110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28例,旋后外旋型52例,旋前外展型22例,旋后内收型8例.所有病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临床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定,优68例,良30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89%.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对骨折类型的准确判断及正确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手术中通过单一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同时处理外踝和后踝的实际效果.方法 对14例包含三踝骨折的AO-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联合后外侧切口和内踝切口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5.6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86%.结论 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具有显露充分、方便复位固定和韧带修复、血管神经损伤率低等优点,如果运用正确,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X射线检查与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垂直压缩型和总符合率方面,X射线检查分别是54.55%、65.38%、50.00%、72.22%、63.64%、60.38%,CT检查分别是96.97%、92.31%、100.00%、100.00%、100.00%、97.16%,CT检查比X射线检查高(P<0.05);106例患者踝关节损伤总计150处,内踝骨折46处,后踝骨折44处,外踝骨折60处。内踝骨折、后踝骨折、外踝骨折和总检出率方面,X射线检查分别是65.22%、68.18%、91.67%、76.67%,CT检查分别是100.00%、93.18%、93.33%、95.33%,CT检查比X射线检查高(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不仅能够反映踝关节骨折类型,同时可以清楚地显示骨折部位。  相似文献   

14.
许春林 《现代保健》2012,(26):129-13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1年2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x片示骨折对位良好,达解剖复位。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最短7周,最长12周,平均(8.98±1.78)周;随访时间最短12月,最长4年,平均(2.12±0.34)年。治疗效果:优良41例,差1例,优良率为97.62%。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效果满意,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术切口、内固定、下胫腓联合的处理及创伤性关节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对踝关节稳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34例三踝骨折,男20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41.5岁。治疗方法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应用外踝解剖钢板固定,内踝及后踝空心钉固定。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结果 34例得到随访,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优2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4.1%。结论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牢固的内固定以及术后早期正规的功能锻炼对改善远期疗效,对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的优点及体会。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笔者收集了9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病例,下胫腓分离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例,旋前-外旋型4例,旋前-外展型1例;其中同时合并关节韧带损伤6例,距骨骨折4例,内踝、外踝或后踝骨折7例。分别作踝关节镜下关节内清理、骨折内固定术,其中6例行下胫腓联合固定。结果术后9例全部随访,时间为8~28个月,平均15.6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均示骨折愈合良好,6例下胫腓联合固定良好,于术后8~12周取出下胫腓联合内固定螺钉;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88.9%;无一例感染、断钉、踝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可直视下探查,明确诊断下胫腓联合固定与否;其手术损伤小,有利于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术后功能得到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115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达解剖复位,全部愈合,并未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胫排下联合处螺钉断裂等并发症,优良率为98.26%.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不仅能进行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还可以获得骨折解剖复位,稳定可靠,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对改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附16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新军  王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500-501,503
[目的]观察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60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切开复位内固定物的不同分为普通钢板组、锁定钢板组、拉力螺丝钉组、可吸收螺丝钉组各40例。对各种内固定物进行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患者的手术愈合时间及术后肿胀消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优良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愈合快,根据手术适应症情况来选择各种不同内固定物,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孙斌 《现代保健》2010,(18):181-182
目的探讨腓骨中远端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踝部骨折患者采用腓骨中远段后外侧入路单一切口术式治疗。结果术后经4个月~1.5年的随访,20例患者均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骨折于术后16周内均达到骨件愈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优良率达100%。结论采用腓骨中远端后侧入路单一切口术式治疗踝关节骨折(尤以三踝骨折为主)临床效果好,较传统术式较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邵勇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344-1345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对1998-2005年共42例三踝骨折病人施行手术治疗。手术中暴露顺序为内踝-外踝-后踝,内固定顺序为后踝-外踝-内踝,外踝予钢板螺钉内固定,后踝及内踝予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并根据症状及X线检查结果综合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历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4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者14例,良20例,可3例,差5例,优良率达80.9%。结论三踝骨折早期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优良的功能恢复。其中外踝骨折处理是关键。延期手术、严重骨质疏松以及严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者疗效差,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