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KI)被认为是脓毒症的一种极其危险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炎症、凝血功能异常、线粒体自噬等机制均可引起S-AKI,但预测S-AKI的发生较困难,当患者就医时多数已发展为急性肾损伤。因此,早期识别S-AKI对提供支持性治疗和防止恶化至关重要。本文围绕S-AKI的定义、流行病学、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及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脓毒症进行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但脓毒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依然困难。脓毒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器官功能衰竭指标对提高脓毒症的诊断、评估和预后均有极高的临床意义,对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脓毒症及评估其预后提供生物学依据。此外,一些非实验室评估指标,如体温、心率、血凝、丙酮醛等均能有助于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和对脓毒症患者的监测,然而这些潜在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存在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陈燎  师群航  马莉 《中华医学杂志》2022,(17):1318-1322
脓毒症是一种起病急、死亡率高的严重疾病,急性肾损伤(AKI)是脓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目前脓毒症相关AKI(S-AKI)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还缺乏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方法。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层结构并携带多种信号分子的囊泡,在脓毒症及S-AKI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外泌体在S-AKI中的参与机制,介绍了外泌...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AKI)是脓毒症发展过程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脓毒症并发AKI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延缓肾功能恶化是治疗的关键。因此,探寻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IAKI)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相关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针对SIAKI诊断和预后的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探讨并做简要综述,为改善预后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志忠  周荣斌 《医学综述》2009,15(19):2929-2931
脓毒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心肌损伤在脓毒症中为器官功能障碍的常见表现。本文综述了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产生原理和临床应用,从而为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诸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备受关注。当前大多数生物标志物敏感性和 特异性不足,缺乏研究证据。该文就常见生物标志物及组合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 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致死率较高。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可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败血症及休克,进而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目前临床上对该病尚缺乏特异且及时的诊断手段,难以区分脓毒症和其他炎症反应。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能高通量分析脓毒症患者体内蛋白及翻译后修饰水平的表达变化,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并能初步反映脓毒症患者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并可导致脓毒性休克(脓毒症合并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显著升高,已成为全球人类十大死因之一,且为重症监护室患者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因此,对脓毒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合理抗生素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在健康人血中浓度很低。当全身性细菌感染时,血中PCT水平迅速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这一特点使得PCT可作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并较传统血清标志物(C反应蛋白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动态监测PCT水平可反映机体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指导抗生素治疗的疗程。本文总结了PCT在早期诊断脓毒症和指导抗生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PCT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脓毒症的良好指标,并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指导抗生素治疗、减少抗生素耐药与缩短疗程。单一的PCT指标在检测准确性和应用范围上仍有一定局限,PCT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组合作为更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指标是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多种病因导致并涉及多个临床学科的临床症候群。脓毒症致多脏器衰竭是引起AKI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AKI也导致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显著增加,究其原因是临床对AKI干预措施的滞后。通过相关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脓毒症性AKI(SIAKI),并及时完成预后评估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随着对SIAKI发生机制的不断深入,多种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发现,其在AKI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对治疗、预后的指导价值逐渐阐明。本文对SIAKI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对SIAKI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潜在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病原学检查是脓毒症病因诊断的金标准,但多数情况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到结果,且有时阳性率不高,难以早期和准确地进行诊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经典生物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脓毒症的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这些经典的生物标志物,在非感染疾病中同样可以升高,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本文对近年研究发现的一些新型生物标志物,如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Presepsin(sCD14-T)、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等,在脓毒症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其在脓毒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急性创伤性患者监测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presepsin)对脓毒症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对急性创伤性脓毒症患者5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15例和非脓毒症患者4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检测其入院时血清presepsin、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根据患者入院24h内最差临床指标计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比较各组指标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的高危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各炎症指标对脓毒症诊断的价值。对presepsin和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脓毒症存活组46例患者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变化,进行预后监测评价。结果 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者presepsin、PCT、CRP、WBC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均<0.05),严重脓毒症患者的presepsin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年龄、presepsin升高和PCT升高是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resepsi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77,以587.50pg/ml为临界值,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75.6%。presepsin和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54,P<0.05)。结论 presepsin可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之一,还可进行脓毒症预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钟莉  白娜 《中外医疗》2012,31(30):188-189
降钙素原作为细菌感染的一个理想标志物,不仅可以进行早期的诊断,而且能够指明疾病的进程,预后及对治疗方法进行指导。研究表明,降钙素原被认为是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良好标志物,从而成为临床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3.
<正>脓毒症(Sepsis)是ICU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已成为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诊断脓毒症除了临床特征外,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现就近年来脓毒症诊断中出现的一些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是指由于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但目前尚无诊断的金标准。理想的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应该具有早期诊断和预测不良预后的能力,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脓毒症的候选生物标志物众多,本文主要综述中性粒细胞CD64(Neutrophil CD64,nCD64)、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关注度较高的候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是指宿主对感染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失调。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本文主要总结了内皮细胞屏障完整性在脓毒症中的改变及研究进展。血管内皮连接障碍与糖萼被降解是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屏障损害的关键特征。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物质动态改变,释放入血作为生物学标志物,针对内皮细胞完整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指标,为脓毒症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严静  沈延飞 《浙江医学》2021,43(14):1479-1482,1488
脓毒症是重症患者的常见综合征,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目前对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仍缺乏有效的手段,新型生物标志物以及基因组学的发展可能带来新的突破。脓毒症治疗方面目前也较困难,其中感染源的早期鉴别以及有效的液体复苏是脓毒症治疗的根本。质谱图数据库以及宏基因测序等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用的建议。而个体化的液体复苏策略则更应贯穿整个脓毒症诊治过程。本文拟从脓毒症诊断的拟定、生物标志物的现况以及脓毒症主要诊疗策略衍变等方面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7.
罗光辉  曲士杰  方机 《广东医学》2004,25(6):703-704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四项标志物联合检测 ,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恶性肿瘤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线索和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 30 0例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肿瘤四项标志物 (AFP ,CEA ,γ -GT ,ALP) ,检测结果经临床随访观察 ,验证结论。结果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四项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有效率为 91 3% ,灵敏度为 90 4 % ;对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动态监测有效率为 88 0 %。结论 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明显提高了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尤其对肝、胆、胰腺肿瘤及肺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诊断灵敏度高。同时 ,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进行持续、有效、动态监测与复查 ,利于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转移倾向 ,为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儿童脓毒症(Sepsis )是危重患儿的常见病因或并发症,也是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 AKI)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常见危险因素。AKI也是危重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影响到30%~40%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 U )没有合并肾脏疾病的患儿,病死率高达40%~50%[1,2]。有研究报道,脓毒症合并AKI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合并 A K I (70.2%:51.8%)[3],A K I被认为是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敏感的标志物及干预措施,AKI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寻找其早期诊断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及进行有效干预在临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脓毒症合并AKI定义、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许娜娜  李守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62-164,168
脓毒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逐渐提出了许多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细胞因子和血凝系统标志物等,这些脓毒症标志物可有效地排除脓毒症,但任何一种标志物都不能单独特异性诊断脓毒症。因此结合多种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来诊断脓毒症可以提高诊断效率。除此之外,一些生物标志物还可以用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本文对与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是重症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急性肾损伤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病死率高,因此早期预防和及时发现脓毒症所致的急性肾损伤尤为重要。本文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并就非特异性炎性标志物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