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哲  方建江 《浙江医学》2023,24(24):2673-2678
脓毒症是导致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也会影响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肠道一方面,微生物群的改变造成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内毒素转位增加,炎症反应加剧,从而促进脓毒症的发展。另一方面,脓毒症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加剧了微生物群失调。因此,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成为脓毒症治疗的新途径。目前肠道微生物群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二是通过肠道微生物群移植来重建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传统医学中的一些方法,如中药和针灸,也被应用于脓毒症的治疗,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肠道微生物群和脓毒症的相互关系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从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肠道菌群具有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及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平衡性遭到了严重破坏,但这些肠道微生物的具体影响机制及治疗潜力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肠道菌群的调节在脓毒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寻求更多治疗靶点应用于脓毒症临床治疗,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20,(3):381-385
肠道微生物菌落在出生时已开始建立,婴幼儿期是微生物菌落和宿主建立关系的重要时期,也是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在生命的前2~3年,婴儿的肠道菌群迅速繁殖,逐渐变得多样化和丰富,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生命早期肠道微生态的异常建立与婴幼儿罹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关系密切,而目前对ASD的诊断一般在3岁以后,诊断后治疗困难,故对ASD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筛查与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主要回顾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的生理、病理状态下的主导菌群及ASD相关微生物-肠-脑轴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对可能患有ASD的高危人群在肠道菌群稳定之前进行早期干预,使其肠道菌群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达到降低ASD发生率的可能,希望能够为临床早期筛查及预防AS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与宿主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肠道微生物失调常导致营养不良、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使肠道微生物成为临床精准干预的新靶点,然而在干预过程中常会发生明显的肠道微生物失衡,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必须考虑到目标人群的适应证,慎重选择肠道微生物的干预策略。本文就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功能、临床精准干预新靶点、措施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烧伤休克期并发脓毒症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治疗结果。方法对48例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患者,依据脓毒症和肠源性感染诊断标准,结合患者创面及血液细菌培养结果,计算休克期内脓毒症的发生率。结果48例中,5例脓毒症(10.4%),发病时间为伤后45h内;5例中血培养与创面培养结果相符者2例;5例中的4例并发严重休克,1例并发应激性溃疡;4例脓毒症患者中,2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肠道杆菌感染是严重烧伤休克期发生脓毒症的原因之一,烧伤后早期应用对肠道菌群敏感的抗生素是防治休克期脓毒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内存在的重要群落,相关研究日益深入。然而,麻醉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本文通过检索文献,分别从吸入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药物、阿片类药物几个方面寻找现阶段研究与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方案及方向,发现麻醉药物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并对其功能产生影响。这些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脓毒症等疾病存在相关性。当前的研究缺乏大样本及全面的数据分析,未来需要完善研究方法,并逐步将研究对象由动物转移到人类,我们期待揭示相关的作用机制,为麻醉药物的使用提供指导,并更好地为患者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目前仍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就Toll样受体4及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微生物群由各种细菌、古生菌、微真核生物和病毒组成,它们广泛分布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和组织中,其中大部分微生物寄居于人消化道内。那些处于胃肠道中的微生物群既参与了宿主宏量营养素(糖、脂肪、氨基酸)的代谢过程,也参与了部分微量营养素(维生素、铁、锌)的代谢过程。不仅如此,它们还在维持肠道生物屏障、抗击炎症、调节细胞坏死、启动免疫相关进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实践中的禁饮禁食、创伤以及手术应激等因素容易导致肠道微生物群紊乱、肠屏障功能损伤和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肠菌群移位、肠源性感染。随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接踵而来。如何更好地维护肠道微生物群稳定、保护肠道功能屏障成为医疗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问题。加速康复外科是一套在围手术期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手术应激及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的外科模式,其已成为近几年来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理念及一些相关措施,如:缩短术前禁饮食时间、不机械性灌肠、术后尽早恢复饮食等措施能更好地维护肠道微生物群稳定、保护肠道功能屏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所以加速康复外科的实施为我们在围手术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胃肠道提供了途径。在此,本文就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及其参与营养物质代谢的功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加速康复外科与肠微生物群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或功能失调与多种疾病相关。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通过将供体微生物群移植至受体肠道内,重建受体肠道微生态结构,进而治疗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相关慢性疾病的一种微生态疗法,其适应证已从肠道疾病扩展到肠道外疾病。尽管FMT可治愈90%的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然而FMT在其他复杂疾病中的疗效不尽相同,且在治疗相同疾病患者时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这表明存在多种因素影响FMT治疗疾病的疗效。本文从供体和受体两方面对FMT中供体微生物群植入和临床疗效的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脓毒症进行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但脓毒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依然困难。脓毒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器官功能衰竭指标对提高脓毒症的诊断、评估和预后均有极高的临床意义,对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脓毒症及评估其预后提供生物学依据。此外,一些非实验室评估指标,如体温、心率、血凝、丙酮醛等均能有助于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和对脓毒症患者的监测,然而这些潜在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存在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1.脓毒症诊断进展 脓毒症的诊断大多依赖于传统的培养方法,一般需要2d左右检测出感染原形态、具体种属、药物敏感性等结果。由于早期适当的抗微生物治疗可有效减少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更快速、准确的病原体检测方法一直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致死率较高。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可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败血症及休克,进而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目前临床上对该病尚缺乏特异且及时的诊断手段,难以区分脓毒症和其他炎症反应。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能高通量分析脓毒症患者体内蛋白及翻译后修饰水平的表达变化,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并能初步反映脓毒症患者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多种病因导致并涉及多个临床学科的临床症候群。脓毒症致多脏器衰竭是引起AKI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AKI也导致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显著增加,究其原因是临床对AKI干预措施的滞后。通过相关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脓毒症性AKI(SIAKI),并及时完成预后评估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随着对SIAKI发生机制的不断深入,多种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发现,其在AKI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对治疗、预后的指导价值逐渐阐明。本文对SIAKI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对SIAKI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潜在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硫腺苷(MTA)、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 40名、局部感染患儿40例、脓毒症患儿45例、重症脓毒症患儿40例、脓毒症休克患儿35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MTA及HBP水平,并分析血清MTA及HBP水平与新生儿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对死亡风险预测的准确率。结果:脓毒症休克组 MTA、HBP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局部感染组、脓毒症组及重症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随着脓毒症的加重,APACHE Ⅱ评分也逐渐升高。MTA和HBP联合诊断脓毒症的效能明显高于MTA和HBP单指标的诊断效能。死亡组血清MTA及HB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血清MTA及HBP水平在预测脓毒血症死亡风险的准确率与目前广泛用于医院的APACHE Ⅱ评分类似。结论:MTA及HBP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有效标志物,MTA及HBP联合检测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MTA及HBP的持续升高预示脓毒症新生儿死亡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5.
儿童脓毒症(Sepsis )是危重患儿的常见病因或并发症,也是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 AKI)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常见危险因素。AKI也是危重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影响到30%~40%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 U )没有合并肾脏疾病的患儿,病死率高达40%~50%[1,2]。有研究报道,脓毒症合并AKI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合并 A K I (70.2%:51.8%)[3],A K I被认为是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敏感的标志物及干预措施,AKI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寻找其早期诊断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及进行有效干预在临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脓毒症合并AKI定义、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是感染、各种损伤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由于脓毒症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如何早期识别,及时诊断,有效防治脓毒症形成与发展,阻断早期过度炎性介质的释放是避免脓毒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发病于儿童早期影响正常大脑发育的神经系统疾病。ASD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且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ASD患者多存在胃肠道症状和肠道菌群失衡,且ASD患者的症状与肠道菌群结构密切相关,通过肠道菌群移植可明显改善ASD的症状。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群和ASD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并提出潜在的治疗干预措施,以恢复肠道微生物组的健康平衡,从而为更好地改善ASD的相关症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肖为  杨明施 《医学综述》2014,(8):1425-1429
脓毒症是感染导致的以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尽管对脓毒症的认识不断加深、脓毒症指南不断更新、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医护技术与医疗设备的改善,脓毒症的发生和死亡状况却并未明显改善,其已成为危重病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和急救医学研究的热点。在脓毒症的集束化治疗中,抗生素、液体复苏、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的疗效相对肯定,但在糖皮质激素、血糖控制、肾脏代替等方面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目前仍是临床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该文主要对降钙素原、CD-64、TOLL样受体4、白介素-6等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婴幼儿泌尿系感染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措施.方法 选取83例我科收治的确诊泌尿系感染合并脓毒症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所选婴幼儿均确诊泌尿系感染合并脓毒症,以男性患儿多见,全身中毒症状重,6月以下多以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为首诊表现,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有明显细菌感染生物标记物的改变.细菌学培养共检出细菌22株,大肠埃希菌占54.55% (12/22),对头孢吡肟较为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屎肠球菌占22.73%(5/22),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在婴幼儿常见的感染部位中,泌尿系感染容易被忽略.而小于6月的患儿更易并发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等危重症.因此,以脓毒症为首诊表现的婴幼儿应特别警惕泌尿系感染,尽可能早期明确感染部位,防止漏诊.首诊1小时内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可降低婴幼儿脓毒症的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