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海南省老年病医院ACS患者9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PCI术后6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15例纳入MACE组,未出现MACE的81例纳入无MACE组。比较两组PCI术前、后外周血MPV及血清VEGF、MMP-9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MPV及血清VEGF、MMP-9对ACS患者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探讨ACS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CS患者PCI术后3天、术后7天外周血MPV及血清VEGF、MMP-9水平低于术前(P<0.05)。MACE组PCI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上述各指标高于无MACE组(P<0.05)。ROC分析显示,PCI术后7天MPV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7,大于术前、术后3天,当截断值>11.27 fL时,其预测ACS行PCI术患者出现MACE的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96.20%。PCI术后7天VEGF的AUC为0.906,当截断值>173.80 ng/L时,其预测MACE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8.61%。PCI术后7天MMP-9的AUC为0.843,当截断值>334.74 μg/L时,其预测MACE的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87.34%。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外周血MPV及血清VEGF、MMP-9水平显著降低。外周血MPV及血清VEGF、MMP-9均为ACS患者PCI术后出现MACE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预测MACE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并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术前2d和术后2周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术后2周HAMD评分≥7分者40例(抑郁组),其余为非抑郁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是PCI术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结论 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的ACS患者较易出现PCI术后抑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CCL21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86例老年AC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随访1年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86例(有MACE)和预后良好组100例(无MACE)。采用ELISA法检测病人的血清SDF-1、CCL2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S病人PCI术后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SDF-1、CCL21对老年ACS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 2组心率、高血压病史、LVEF、SDF-1、CCL21、LDL-C、HDL-C、肌钙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GRAC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LVEF、GRACE评分、SDF-1和CCL21是老年ACS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SDF-1、CCL21联合检测预测老年ACS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AUC为0.930,灵敏度为0.841,特异度为0.857,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 血清SDF-1、CCL21是老年ACS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两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ACS病人临床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ACS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依据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发生MACE的A组和未发生MACE的B组,对促发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后1年和术后2年内患者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12.30%和15.51%。2年内老年ACS患者术后的MACE的发生率高达27.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B组相比,A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辅助用药情况、心功能分级、吸烟、饮酒、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白细胞计数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性别、独居、首次PCI、体质指数(BM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辅助用药情况、冠脉病变支数、心功能分级、吸烟、饮酒、TC、LDL-C、HDL-C及白细胞计数是导致老年ACS患者行PCI后MACE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ACS患者PCI后,MACE发生率较高,通过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并辅助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首次行PCI治疗的ACS患者310例,记录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CS患者PCI治疗后发生MACCE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PSQI预测MACCE发生的最佳阈值。结果 (1)成功随访302例(随访率97.4%),45例(14.9%)发生MACCE;(2)MACCE组患者PSQI总分显著高于非MAC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9±3.50)分vs.(6.80±2.71)分,P0.001];(3)睡眠障碍组患者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PSQI总分7分)是ACS患者PCI治疗后1年内MAC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5)PSQI总分对MACCE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3,当PSQI总分为9分时,其预测MACCE的敏感性为68.9%,特异性为75.1%。结论睡眠障碍可作为ACS患者PCI治疗后远期预后的预测指标,改善睡眠障碍可能改善ACS患者PCI治疗后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因子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脂肪素(apelin)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PCI的228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PCI后1年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63)和非MACE组(n=16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aspin、apelin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vaspin、apelin水平预测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MACE组ACS患者血清vaspin、apelin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低于非MACE组(P0.05),NYHA分级中Ⅱ~Ⅲ级比例明显高于非MACE组(P0.05);血清vaspin、apelin预测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8、0.857,截断值分别为0.57 ng/ml、42.68 ng/L,相应敏感度分别为88.9%、87.3%,特异性分别为80.0%、78.2%,两者联合预测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AUC为0.943,其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5.7%、91.5%;NYHA分级是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LVEF、vaspin、apelin是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PCI后发生MACE的ACS患者血清vaspin、apelin水平较低,vaspin、apelin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判断ACS患者PCI后是否发生MAC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抑郁症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胃饥饿素(Ghrelin)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选取冠心病PCI术后伴抑郁组(n=40)和冠心病PCI术后非抑郁组(n=50)。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BDNF及Ghrelin水平。结果:冠心病PCI术后伴抑郁组血清BDNF、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PCI术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CI术后患者抑郁程度增加,血清BDNF、Ghrelin水平逐渐降低。血清BDNF及Ghrelin水平与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11,P0.05;r=-0.711,P0.05)。结论:血清BDNF及Ghrelin水平对PCI术后并发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临床预警作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PCI术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在南充市身心医院实施PCI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00例进行研究,根据PCI术后7~14 d患者是否并发焦虑和抑郁分组:焦虑抑郁组(n=88)和正常对照组(n=279)。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1年MACE的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抑郁与患者PCI术后MACE的关系。结果焦虑抑郁组患者的MACE事件发生率为25.00%,高于正常组1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64,P=0.015);逐步向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OR=0.692)、冠脉病变支数增加(OR=2.987)、并发焦虑抑郁(OR=2.164)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焦虑抑郁可增加MACE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伴发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1年4-11月行PCI的ACS患者128例,分别于PCI术前2天和术后2周进行抑郁评分。术后2周HAMD≥7分的患者分入抑郁组,〈7分的患者分入非抑郁组。结果抑郁组共43例,发生率为33.59%。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是PCI术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PCI术后有较高比例的患者伴发抑郁症。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二者为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信阳市中心医院行PCI的10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及对照组。分析2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超声指标、PCI治疗情况的差异,采用COX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MPV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的高血压率、糖尿病率、吸烟率、MPV、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使用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经COX回归分析,吸烟、MPV升高、CRP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MPV对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最佳截点为10.68 fL,预测的敏感度为70.73%,特异度为72.22%。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MPV增加的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MPV正常的ACS患者(P0.05)。结论 MPV升高是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MPV超过10.68 fL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P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8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ACS患者344例,均接受PCI及冠状动脉造影,根据PCI术后有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分为MACCE组95例和无MACCE组249例;根据PLR判断预后界值分为高PLR组247例(PLR≥137.6)和低PLR组97例(PLR137.6)。回顾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等,用ROC曲线确定PLR判断预后的界值,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MACCE组吸烟、糖尿病、LDL-C、PLR及Gensini评分均较无MACCE组高(P0.01);PLR和Gensini评分预测PCI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0.859~0.937)和0.842(95%CI:0.794~0.891);PLR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54,P0.01)。高PLR组总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PLR组(78.35%vs 7.69%,P0.01),术前高PLR水平是预测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27,95%CI:1.058~6.039,P=0.037)。结论 PLR与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微小RNA-129-5p(miR-129-5p)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miR-129-5p预测AC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点(0.92)将其分为高miR-129-5p组(n=109)和低miR-129-5p组(n=13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29-5p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ACS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45例PCI后ACS患者中有88例(35.92%)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血清miR-129-5p预测AC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73、79.55%、77.71%、0.92。高miR-129-5p组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低miR-129-5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miR-129-5p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低于低miR-129-5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miR-129-5p与AC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miR-129-5p与PCI后ACS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血清miR-129-5p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ACS的老年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2012年中国PCI治疗指南对术后的LDL-C达标率进行分析,并以此分为达标组40例与未达标组50例,筛选出影响LDL-C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LDL-C水平达标占44.4%。女性、年龄、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与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达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高血压是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达标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流出道缩短分数(LVOT)、左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未达标组(P0.05)。达标组心绞痛、再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比例明显低于未达标组(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的达标率尚不理想,多种因素影响达标率,在临床实际中需要严格规范降脂药物治疗,加强降脂管理,对提高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于对比剂肾病(CIN),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早期识别并干预CIN高危患者对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PCI的ACS患者482例,根据PCI后CIN发生情况分为CIN组(n=52)和非CIN组(n=430),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四分位数间距分为Q1组(≤39.5 g/L,n=120)、Q2组(39.6~42.7 g/L,n=121)、Q3组(42.8~45.3 g/L,n=120)和Q4组(>45.3 g/L,n=121)。比较非CIN组和CIN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剂用量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不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患者PCI后CIN发生率;ACS患者PCI后CIN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ACS患者PCI后CIN的预测价值。结果(1)非CIN组和CIN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及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患者AMI发生率、使用利尿剂者所占比例、使用低分子肝素者所占比例及对比剂用量高于非CIN组(P<0.05)。(2)非CIN组和CIN组患者术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胱抑素C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eGFR低于非CIN组,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术后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胱抑素C高于非CIN组(P<0.05)。(3)Q3组患者PCI后CIN发生率低于Q1组,Q4组患者PCI后CIN发生率低于Q1组和Q2组(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OR=0.765,95%CI(0.700,0.837)〕、血红蛋白〔OR=0.981,95%CI(0.967,0.996)〕、PLR〔OR=1.005,95%CI(1.001,1.010)〕是ACS患者PCI后CI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ROC曲线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预测ACS患者PCI后CIN的曲线下面积为0.790〔95%CI(0.751,0.826)〕,最佳截断值为40.8 g/L,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70.2%。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ACS患者PCI后CIN的影响因素,且对PCI后CIN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助于早期识别CIN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依据是否发生ISR,于我院行PCI术的180例AMI患者被分为非ISR组(128例)和ISR组(5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血清sCD163、sTWEAK水平、sCD163/sTWEAK比值。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及sCD163/sTWEAK比值对ISR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ISR组比较,ISR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CD163及sTWEAK水平、sCD163/sTWEAK比值显著升高(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D163/sTWEAK比值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1,P=0.018)。ROC曲线分析显示,sCD163/sTWEAK比值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曲线下面积为0.754,截断值为1.14,灵敏度为86.50%,特异度为60.90%。结论:血清sCD163/sTWEAK比值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ISR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microRNA-224(miR-22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21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n=42)和非狭窄组(n=17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CS患者血清miR-224水平,并分析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212例ACS患者接受PCI治疗1年内有42例(19.8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尿病比例和支架长度均高于非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miR-224水平随时间进展呈升高趋势,狭窄组PCI术后7天miR-224水平低于非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7天miR-224水平评价ACS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AUC为0.860,高于术后1天miR-224和术后3天miR-224(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糖尿病、支架长度和PCI术后7天miR-224水平与ACS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P0.05)。结论 miR-224水平与ACS患者PCI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关系密切。ACS患者PCI术后7天血清miR-224水平低提示支架内再狭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影响,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13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年龄≥65岁),选择同期无糖尿病的145例老年PCI患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脑钠尿肽、射血分数、25-羟维生素D、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白蛋白等。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134例老年糖尿病PCI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17例,发生率为12.6%,无糖尿病的145例老年PCI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13例,发生率8.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性别、围手术期用药中ACEI/AR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前BNP、纤维蛋白原、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高于非糖尿病组,25-羟维生素D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对老年糖尿病合并ACS患者PCI后发生造影剂肾病行Lo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25-羟维生素D进入回归方程,为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纤维蛋白原升高增加造影剂肾病的发病风险(OR=3.403,95%CI:1.353~6.845,P=0.007),25-羟维生素D降低使造影剂肾病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0.485,95%CI:0.282~0.833,P=0.009)。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升高、25-羟维生素D下降使老年糖尿病合并ACS患者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Adropin和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93例,随访1年,发生ISR者27例(ISR组),未发生ISR者166例(非ISR组)。冠心病患者PCI后1年内ISR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dropin、HB-EGF水平与ISR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Adropin、HB-EGF水平对冠心病患者PCI后1年内发生ISR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患者ISR发生率为14.0%(27/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OR=2.596,95%CI(2.060,3.272)]、HB-EGF[OR=1.866,95%CI(1.432,2.432)]水平是冠心病患者PCI后1年内发生ISR的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Adropin水平是保护因素[OR=0.689,95%CI(0.572,0.830),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dropin水平与ISR患者血清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531,P<0.001);血清HB-EGF水平与ISR患者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35,P<0.001)。绘制ROC曲线显示,血清Adropin联合HB-EGF水平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1年内发生IS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分别高于血清Adropin水平的0.86及血清HB-EGF水平的0.81。结论血清Adropin、HB-EGF水平是冠心病患者PCI后1年内发生ISR的影响因素,且联合检测血清Adropin、HB-EGF水平对冠心病患者PCI后1年内ISR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技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142例ACS患者随机行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形术(PCI)(59例)及PCI+血栓抽吸术(83例)。观察患者术中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MACE发生情况。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EMI患者行常规PCI组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50.0%和38.1%;血栓抽吸+PCI组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8.3%和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CS患者在常规PCI术中联合血栓抽吸能降低术中无复流几率,减少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和肽素、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发生心肌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究3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重庆开州区人民医院治疗的124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治疗后是否出现心肌损伤分为对照组(78例)、心肌损伤组(46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DF15、和肽素、IMA浓度,分析其与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GDF15、和肽素、IMA对ACS患者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对比3项联合、单项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损伤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c TnT)、GDF15、和肽素、IMA浓度均显著升高,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F15、和肽素、IMA是ACS患者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GDF15对心肌损伤预测的AUC为0.835(95CI%:0.725~0.961);和肽素预测心肌损伤的AUC为0.823(95CI%:0.782~0.866);IMA对心肌损伤预测的AUC为0.821(95CI%:0.756~0.892)。GDF15和肽素、IMA联合诊断ACS患者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的灵敏度、准确度显著高于GDF15、和肽素、IMA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治疗后发生心肌损伤会造成血清GDF15、和肽素、IMA浓度升高,3者在ACS患者PCI治疗后心肌损伤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后诊断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