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13d至11岁小儿SSSS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 15例均有泛发性红斑、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尼氏征阳性.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予抗感染、适当的局部护理及支持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疗程5~14 d.结论 SSSS好发于婴幼儿,及时应用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治疗和适当的局部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1年6月-2007年12月住院的1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儿均有泛发性红斑、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尼氏征阳性。自细胞升高10例,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予以抗感染、适当的局部护理及支持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疗程7—12d。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和适当的局部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155-15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和转归。方法:收集11例糖尿病合并重症颌面部感染患者,由内分泌科与口腔颌面外科联合诊治,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控制血糖、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多学科联合治疗后,10例痊愈,1例好转。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患者,采用全身加局部治疗方法,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28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使用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对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涉及药物品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ADR病例中,老年人及中年女性较多,分别为39.33%、22.26%,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所涉及药物中青霉类居于首位。结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经抗感染、免疫球蛋白支持及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配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22例胃肠间质瘤均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恶性17例,良性5例;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均为CD117和CD34阳性;22例均行手术切除,1例术前因使用伊马替尼后肿瘤缩小而经肛门切除。结论:手术切除仍是胃肠道间质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属动物源性疾病,人因食用病畜或接触病畜及其产品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皮肤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全身毒血症状,也可引起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导致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1]。我院于1999 ̄2000年共收治2例皮肤炭疽,经抗感染、局部处理和对症治疗后1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颅内静脉窦血栓(附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田、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年龄35—42岁:(2)初始症状为头疼、呕吐、抽搐及视乳头水肿;(3)头MRI及DSA提示静脉窦血栓:(4)治疗:降颅压、抗凝、抗感染、局部溶栓及静脉窦切开取栓术治疗,2例好转,l例经静脉窦取栓术后死亡。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临床早期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病因:上呼吸道感染及乳突炎与本病有关。目前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是MRI及MRA检查。治疗:降颅压、抗凝、抗感染为主。度过脑水肿期后,大多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属动物源性疾病,人因食用病畜或接触病畜及其产品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皮肤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全身毒血症状,也可引起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导致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1]。我院于1999 ̄2000年共收治2例皮肤炭疽,经抗感染、局部处理和对症治疗后1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阴囊Paget病30例,全部行患处活检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结果:30例患皮肤病理切片均可见Paget病的典型特征,术后平均随访6.5年,局部复发2例,无因癌死亡病例,结论:可疑阴囊Paget病尽早行皮肤活检确诊常规行全身系统检查,根治手术效果好,预后满意,对局部复发病例可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肺泡灌洗综合治疗肺脓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镜对局部病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加全身抗感染治疗肺脓肿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及局部注药,每周2次,并全身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对照组单用全身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观察组20例中治愈1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及局部注药,综合治疗肺脓肿病人能有效清除病灶内的坏死物质,直接杀灭病原菌,可明显提高肺脓肿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胡毅坚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1):828-829
目的 了解医院用药中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及临床表现情况.方法 对2005年该院呈报的1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占48.2%),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2.7%).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反应.结论 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控,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与损伤的效果。方法:将发生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与损伤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局部暴露,表面外敷云南白药;对照组局部暴露、外涂2%龙胆紫。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80%。结论:云南白药外敷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及损伤是一种方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22例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其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2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64.5岁,中位病程40个月,中位病损长径4.75 cm。病理分期中,A1期患者12例,A2期患者6例,B期患者4例。12例患者阴囊阴茎均受累,仅侵犯阴囊者5例,仅侵犯阴茎者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红斑、瘙痒、溃烂、渗出及疼痛为主,均接受手术治疗,浸润性患者17例(77.3%),其中6例患者的手术切缘阳性,非浸润性患者的手术切缘无阳性发现。1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手术切缘阳性(P=0.015)和浸润性患者(P=0.010)更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腹股沟淋巴结为该病转移时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40)以及病灶的体积(P=0.027)与病程的长短存在相关性。总体的5年生存率和浸润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7%和27.9%,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预后差。结论: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好发于老年人,具有病程长、易浸润、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初步治疗应首选手术。延误诊断、手术切缘阳性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其复发、转移的重要高危因素。术前组织病理检查、术中切缘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及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有助于规范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黄磷烧伤后创面治疗正确、有效的方法及体会。 方法 对20例黄磷烧伤病人根据烧伤面积大小及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局部清创、削痂、植皮及全身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结果 本组20例病人均获临床治愈,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 黄磷烧伤治疗的关键是迅速彻底清创,防止吸收中毒,预防感染。程度较深的创面应早期立即削痂,特殊部位行削痂植皮,对提高疗效、促进创面愈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支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0例。结果:术后一年膝关节HSS评分,优16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5%,术后1例出现切口皮肤局部坏死,无深部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断裂,胫骨平台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无塌陷,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胫骨平台支持钢板具有解剖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固定牢固,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8年12月诊治的4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消毒隔离、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每天400mg/L,连用1-3d。记录并统计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肤红斑和疱疹停止进展时间.表皮剥裸区干燥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25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在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吴俊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10-4411
新牛儿脓疱病是一种新生儿期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传染性相当强,新生儿脓疱病易自身接触感染或互相传播,常存新生儿室造成流行。由于新生儿皮肤十分细嫩,皮脂腺分泌旺盛,细菌易堆积于皮肤表面,新生儿表皮的防御能力较低,当皮肤有轻度损伤时,就可能致病。自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新生儿脓疱病64例,经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局部应用红霉素炉片石混悬液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晓  巨新会 《现代医学》2010,38(4):416-417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7月本院收治的313例手足口病患儿中48例合并病毒性心肌炎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患儿卧床休息,做好口腔、皮肤、饮食、心理护理,并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结果:1例因合并脑损害转外院治疗,其余4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易合并心肌损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进行有效护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促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2006年诊治的本病27例.结果 2岁以上儿童占25/27例;27例患者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本病可发生在较大儿童,病前多有感染史,口周、眼周典型皮疹可作为早期或不典型病例诊断的重要依据,在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同时,短期应用皮质激素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