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泰州市1例因输血感染恶性疟的病例进行分析,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例恶性疟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追踪调查,通过实验室方法对供血者血样进行检测,以明确感染来源。结果 1名64岁肾病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镜检查见疟原虫,确诊为恶性疟。经流行病学调查,患者除接受过输血外,无非洲和东南亚等恶性疟流行区旅行史;住院期间曾接受14次输血治疗,对23份供血者血样进行检测,发现1名印度尼西亚籍留学生留存血样PCR检测呈恶性疟原虫阳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供血者曾有疟疾感染史。结论 该患者为输血感染恶性疟病例,应加强对献血者的疟疾筛查,以预防输血传播疟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对1例感染源不明的三日疟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并确诊。 方法 方法 收集该病例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及其供血者的血样进行血涂片病原学检查、 疟疾快速诊断检测 (RDT) 和巢式PCR检测, 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测序比对。 结果 结果 该患者无疟疾流行区居留史和既往疟疾感染史, 有外科手术时大量输血史。外周血涂片镜检查见三日疟原虫。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该患者接受了3位供血者的血液, 但3位供血者血样经血涂片镜检、 RDT和巢式 PCR检测均未查见疟原虫, 后经改进的巢式?多重PCR检测及结果测序比对后显示, 与其中1名非洲籍留学生供血者的阳性扩增条带具100%同源性。 结论 结论 该病例因输血而感染三日疟。实验室检测疟疾疑难病例需经多方法验证方可确诊, 改进的巢式?多重PCR方法对低密度疟原虫感染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2017年10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了1例无流行病学史、近期有输血史的恶性疟病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开展流行病学溯源调查,采集患者和供血者血样进行疟疾快速试验(RDT检测)、血涂片镜检和巢式PCR检测,并对阳性血样进行分子溯源和裂殖子表面蛋白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患者与其中1位供血者在RDT检测和PCR检测中,均为恶性疟原虫阳性。两者血样核糖体小亚基(SSU)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且均为恶性疟原虫K1型,确定该患者的恶性疟确因输入该供血者的血液而感染。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1例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输血后感染恶性疟原虫的病例。通过对该患者及相关供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发现传染源为1名非洲籍留学生。该供血者血样经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为阳性,其外周血涂片镜检及PCR检测结果均提示恶性疟原虫阳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1例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输血后感染恶性疟原虫的病例。通过对该患者及相关供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发现传染源为1名非洲籍留学生。该供血者血样经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为阳性,其外周血涂片镜检及PCR检测结果均提示恶性疟原虫阳性。  相似文献   

6.
输血感染三日疟两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五十年代,湖北省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都有流行。自从开展疟疾防治工作后,三日疟、恶性疟逐渐消失,1963年以后全省未再有三日疟病例报告。1983年沙市发现二例三日疟病人,经调查均系输入同一名带三日疟原虫的供血者的血液而感染。为引起对输血感染疟疾的注意,简报如下: 第一例患者王××,男,74岁,退休工人,住沙市  相似文献   

7.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及猴疟抗原查出一例三日疟供血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在疟疾非流行季节,我省沙市发现1例输血后14天发病的三日疟患者,其血液来源为三名供血者。自1964年以来,我省无三日疟、恶性疟病例报告。为了追索传染源,在没有三日疟原虫抗原的情况下,我们用食蟹猴疟原虫作替代抗原,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例误诊为疟疾的田鼠巴贝虫病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并分析其临床诊治情况。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发病资料,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血样,制作厚、薄血片,吉氏染色后镜检,并进行疟疾快速诊断试剂(RDT)检测。提取患者外周血DNA,以巴贝虫18S r RNA基因属、种特异性引物和恶性疟原虫核糖体RNA小亚基(SSU r RNA)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该患者于2019年2月起,反复发热2月余,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有中度贫血及脾肿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患者无外出史。患者外周血的厚、薄涂片均可见大量似恶性疟原虫虫体,其外周血经疟疾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呈阴性。患者血样DNA经PCR扩增后,可获得长度约400 bp和1 600 bp的巴贝虫属、田鼠巴贝虫种特异性阳性条带。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发病资料、流行病学史、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确诊其为田鼠巴贝虫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阜阳市疟疾流行现状及特点,为预防控制输入性疟疾提供依据。 方法  对近年来报告的阜阳市输入性疟疾病例首先核实诊断,逐一进行职业、旅行居留史等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阜阳市2010~2013年间共发现12例输入性疟疾患者,均为国内人员在国外感染,全部为男性,血液涂片均查到恶性、间日或三日疟原虫,全部病例均PCR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例患者均为非洲地区返回人员,在国外期间均有蚊虫叮咬史;5例为初发病例,7例为复发病;12例患者就诊时体温均超过38℃,并出现畏寒、发热、大汗等典型的疟疾临床症状,3例患者出现脾肿大和贫血症状,2例出现昏迷抽搐。 结论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各类输入性传染病疫情日益严重。应广泛开展对出入境人员的防病知识宣传,开展咨询服务,提高前往高危地区人群的疟防意识,减少输入性疟疾疫情。  相似文献   

10.
疟疾滤纸干血滴检查法是以检测干血滴中抗体、抗原或 DNA等特异成份而评估流行态势。Parasight-F法是以检测红细胞中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 ( HRP- )来诊断恶性疟。有报道该法能从恶性疟患者尿中检出富组氨酸蛋白 ,来诊断疟原虫阳性。但尚未见 Parasight-F法从滤纸干血滴中快速检出恶性疟的报道。因此 ,我们根据滤纸干血滴能保持疟原虫抗原成分活性和 Parasight-F 法诊断恶性疟的原理 ,用Parasight-F法快速简便地检测滤纸干血滴中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 ,从而判定疟疾感染 ,以期扩展该法应用 ,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提供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上海市1例三日疟病例进行溯源调查,以明确其传染来源。方法收集该病例的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资料,并对病例所在居民点进行相关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以及环境生物媒介调查。结果临床血涂片查见三日疟原虫;骨髓穿刺显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增生活跃。RDT检测结果为疟原虫阳性;巢式PCR结果显示,患者血样扩增出144 bp特异性条带,与三日疟原虫阳性对照条带大小一致。患者确诊后,服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2片/次×bid×2 d进行治疗。流行病学溯源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发病前3年内无手术史,无输血史,2005年和2013年曾有海南、海门旅行史;患者居住地(上海杨浦区)5年内无本地感染病例。对居民点人群调查结果显示,共调查25户居民,计35人,RDT检测结果均显示阴性,35人在2周内均未出现发热。环境病媒生物调查未查见蚊幼虫孳生。结论患者为长潜伏期三日疟病例,其传染源为外省疫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7年江苏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样本检测结果,为巩固江苏省疟疾诊断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由江苏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收集2017年疟疾网报病例诊断结果和样本;对每份病例样本分别采用镜检、核酸检测复核和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疟原虫虫种样本检测结果符合情况。结果 2017年江苏省共有疟疾网报病例242例,经复核确定疟疾病例共239例,其中恶性疟163例、间日疟21例、三日疟11例、卵形疟43例、恶性疟和卵形疟原虫混合感染1例。13个设区市疟疾网报病例的诊断符合率均>80%,总符合率为88.8%;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8.8%、57.1%、63.6%、81.4%,RDT对4种疟原虫感染检出率分别为95.7%、85.0%、63.6%、79.1%。结论 2017年江苏省疟疾网报病例诊断质量总体较高,对非恶性疟人体疟原虫的虫种鉴别能力有待提高,RDT对非恶性疟人体疟原虫感染检测效果不理想。在当前消除疟疾阶段,应加强和保持各部门的疟疾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2017年江苏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订和调整适合本省的消除疟疾后监测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年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239例,较2016年的308例下降22.40%。239例疟疾病例除2例为输血感染外,其余237例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239例疟疾病例中,恶性疟163例、间日疟21例、三日疟11例、卵形疟43例、恶性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混合感染1例。2017年全省13个设区市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其中居前5位的为南通市(39例,16.32%)、苏州市(26例,10.88%)、泰州市(25例,10.46%)、淮安市(24例,10.04%)和连云港市(22例,9.21%),5市合计报告的疟疾病例数占全省报告的疟疾病例总数的56.90%(136/239)。输入性疟疾报告病例的主要感染来源地为非洲(225例)、亚洲(8例)、大洋洲(2例)、南美洲(2例),其中大洋洲和南美洲为新出现的感染来源地区。结论 江苏省连续6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7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虽较2016年有所下降,但仍是全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卢湾区位于上海市区,但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疟疾病例。为了了解上海市区是否有疟疾新感染病例,我们对1982—1986年的72个疟疾病例进行了回顾性个案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 1.按疟疾疫情报告统计发病率。 2.对1982—1986年有疟疾临床症状,血检疟原虫阳性者逐例询问外出史、外来史、外出地点、时间以及有无输血史等。  相似文献   

15.
疟疾复合PCR检测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简易、快速的复合PCR系统,用于检测间日疟、恶性疟及混合感染。方法:以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疟原虫属特异性上游引物S1和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种特异性下游引物S2和S3,建立双温度点复合PCR扩增系统并用于临床血样的检测。结果:从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感染血样中分别扩增出705bp和575bp特定扩增带,而食蟹猴疟原虫、诺氏疟原虫及健康人血样均未见扩增带。检测原虫水平达2-10虫/μl全血。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证实扩增产物为目的片段。检测104份镜检确诊疟疾患者血样,其中81份与镜检结果相符,并查出镜检未发现的17份混合感染和2份虫种鉴别失误的恶性疟。结论:本系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可在一次扩增中同时检出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原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百色市报告的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流行病学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发现及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诊疗经过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该例患者有明确的非洲务工史,驻地为疟疾流行区,回国后发病,RDT、血检、PCR证实恶性疟原虫感染阳性。西林县2004年至2016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推断病例为境外感染本地发病。结论西林县需加强境外返乡人员的监测,尽早发现疟疾病例并及时治疗,以防止死亡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溧阳市消除疟疾监测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6年溧阳市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和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等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67例,血检发热病人39 196 人次,镜检检出阳性65例,阳性率为0.17%。另有2例镜检阴性病例为出现发热症状后自行服用抗疟药,镜检未查见疟原虫,但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RDTs)检测显示阳性。67例疟疾病例中,恶性疟49例、卵形疟13例、间日疟5例。67例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来自非洲的病例占94.03%(63/67)。67例病例中,男性占97.01%(65/67),30 ~ 49岁占73.13%(49/67),农民占病例数的80.60%(54/67)。全市10个镇均有病例分布,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特征。病例报告及时率、血片复核及时率、规范治疗率、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疫点调查与处置率均达100%。主动病例侦查18 076人,未查见疟原虫阳性携带者。采用诱蚊灯法和人饵半通宵诱捕法进行蚊媒监测,分别捕获按蚊187只和78只,均为中华按蚊。2012-2016年溧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采用镜检与RDTs检测,共检测88人次,镜检查出疟原虫阳性35人次,其中恶性疟28人次、卵形疟7人次,恶性疟和卵形疟镜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 = 0.05,P > 0.05);RDTs检测阳性为34例,其中恶性疟14例,恶性疟或混合感染其他3种疟疾17例,恶性疟以外3种疟疾单一或混合感染3例,RDTs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 = 13.75,P < 0.05)。结论 溧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仍有再传播风险,今后还需加强疟疾监测工作,强化传染源管理,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8.
疟疾主要在我国南方流行,我省甚为少见,输血感染疟疾我区尚无报道。我院于1993年3一8月,共诊治疟疾12例,均有输血史,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为12岁,最大为72岁。油田职工6例,家属3例,外来人员3例。12例患者均无疫区居住和旅行史,但均有输血史(手术性输血8例,非手术性输血4例)。血源来自我院血库,输血量最少为200ml,供血者为1人,输血量最多为3600ml,供血者为11人。其中首次住院期间发病9例,再次住院确诊3例。临床表现一般多在输血后2Wb左右发病,最短7d,最长28d,平均为16.5d。发病时…  相似文献   

19.
1例人感染巴贝虫的诊断与病原体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首诊为疟原虫感染的巴贝虫感染者进行确诊及临床诊治情况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发病资料,并对患者及其居住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骨髓样和血样,吉氏染色涂片后镜检;并以巴贝虫(Babesia)18s核糖体RNA属和种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患者血样基因组DNA,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结果该患者反复发热20余天,出现贫血(红细胞2.59×1012和血红蛋白5.5 g/L),CT示肝脾肿大。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吉氏染色后镜检,发现有疑似恶性疟原虫或巴贝虫感染。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无外出史,但有输血史和被蜱叮咬史。患者血样经巴贝虫属和种特异性引物扩增,分别出现约400 bp和1 600 bp条带。测序的序列经BLAST分析,与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的同源性为99%,登录号分别为JQ609305和JQ609304。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发病资料、流行病学史、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确诊为田鼠巴贝虫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 6 例不同时段发病的境外输入性混合感染疟疾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为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该 6 例病例回国后各次发病的网报和专报信息、流调报告,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病例资料和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PCR 复核结果。 结果 6 例疟疾病例,均有境外生活史,在境外居住时间最短为 10 d,最长为1 229 d;回国后至第二次发病均无再出国史。 6 例疟疾病例从回国至第一次发病间隔 1~ 10 d,第一次发病均被确诊为恶性疟原虫感染,接受抗疟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从第一次发病痊愈出院至再次发病间隔时间为 22~133 d,第二次发病3 例为三日疟原虫感染、3 例为卵形疟原虫感染。 两次发病感染疟原虫虫种均经江苏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和PCR 复核并确认。 对 6 例病例第二次发病痊愈后随访 1 年以上,健康状况良好。 结论 6 例疟疾病例是不同时段发病的境外输入病例,为恶性疟与卵形疟或三日疟混合感染,今后应加强该类病例的防控,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