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一起食物中毒投诉案中,我们发现一些影响食物中毒证据收集与诊断的因素,本文就这一方面问题给予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 1 收集证据时值得注意的问题根据《食品卫生法(试行)》规定,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调查食物中毒事故,不仅是为了查明中毒原因,指导抢救治疗,并采取控制措施;同时还要对违反《食品卫生法(试行)》的行为追查责任。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即追究法律责任。追究法律责任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违法事实又必须通过证据来反映,所以,在处理食物中毒事故时,必须全面地客观地及时地收集食物中毒事故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科学、公正、合法是鉴定结论的生命。现行食物中毒鉴定制度的缺陷导致其与当今法治理念的冲突,削弱了鉴定结论对食物中毒案件事实的证明力。食物中毒鉴定制度应与证据法律制度相协调。食物中毒鉴定制度的重构需要建立地市、省、国家三级鉴定专家库,规范食物中毒鉴定的程序,明晰鉴定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何瑞琪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2):F0003-F0003
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是行政处罚的依据。在行政执法工作中,执法人员每天都在收集、整理和使用证据,本文对某市2004年全年的食品卫生案件的证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集体性食物中毒在目前的情况下是难以避免的,自从颁布《食品卫生法》以来,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已不仅是专业工作,且是法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调查中取得的直接证据或间接证据,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专业及法律的要求,则不但会影响食物中毒的确认,也会使行政处罚难以作出,在实践中已经发现,专业上有充分理由成立的食物中毒,由于不能满足法律证据或法律程序的要求而使自己处于败诉地位。1食品中毒的调查分析要点1.1不同对象的调查注意点1.1.1从病人就诊的医疗卫生单位获取资料摘录病历卡内容对证实食物中毒的开始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特…  相似文献   

6.
证据和证据链条本来是法律学的概念,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运用证据学的方法对所获证据进行分析,确定各种证据不同的证明力,将若干证据形成有机结合的、有内在联系并可以相互印证、相互锁定的证据链条,从而锁定责任人,形成正确的判决。笔者认为,将临床收集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作为诊断证据,结合基础和临床医学理论进行仔细地分析,运用证据学的方法确定各种诊断证据不同的证明力,最后将若干诊断证据形成有机结合的、有内在联系并可以相互印证、相互锁定的诊断证据链条,锁定疾病并形成正确的诊断。该思维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还将为有可能发生医疗诉讼的举证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本市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从1993~ 1999年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的时间、单位、途径等资料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收集 1993~ 1999年本站经电话 ,来信 ,来人报告而作的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2 确证食物中毒 根据食物中毒事故病因学调查有确证依据 ,即报告食物中毒具有发病与进食某种食物有相关证据者[1 ] 而作出的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和统计报表 ,以及季度和年度专题小结。3 准确报告 根据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和调查报告表相比较事故发生单位 ,地址 ,进食和发病时间 ,中毒人数 …  相似文献   

8.
徐金德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1):95-95,97
近年来食物中毒引起的经济纠纷越来越多 ,为提高食物中毒的查明率 ,给食物中毒事件的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及排除取证中的干扰因素 ,现将有关问题概述如下 :1 存在问题及影响1.1 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区三年来接报的 2 4次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分析 ,存在以下问题 :1中毒食物及致病因素确认难 ,查明中毒食物及致病因素的只有 3次 ,中毒的食物及致病因素查明率低 ,只有 12 .5 0 %。 2责任单位确认难 ,若无确凿的证据证明食物中毒是由某单位的食物引起的 ,此单位大多拒不承担责任 ,受害者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纠纷多 ;3报告时间迟 ,漏报率高 ,…  相似文献   

9.
SPSS软件在食物中毒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起复杂的食物中毒往往因为数据处理复杂,手工操作麻烦,难以进行深入统计分析,从而使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证据使用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用SPSS统计软件对一起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从而阐明这起食物中毒的情况,为食物中毒分析提供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复杂的食物中毒往往因为数据处理复杂,手工操作麻烦,难以进行深入统计分析,从而使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证据使用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用SPSS统计软件对一起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从而阐明这起食物中毒的情况,为食物中毒分析提供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医疗纠纷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疗纠纷证据的收集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的一项崭新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然而 ,这项工作却是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此 ,医疗机构必须重视这项工作 ,学会及时合法地收集和保全证据 ,使收集的证据具有证明效力 ,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浅析卫生行政执法中证据收集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正着力于行政制度的改革,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公平。单就卫生行政执法而言,则对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试从证据的角度对卫生行政执法中证据的收集和应用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对证据的采用标准即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非法证据的排除及证明力的判断等五方面进行了探讨,使卫生行政执法证据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的证明标准,切实提高卫生行政执法质量。  相似文献   

13.
2002-2006年肇庆市食物中毒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肇庆市近年来的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提出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02-2006年该市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53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数426人;以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居高,占56.60%;最多发病季节为每年第3季度,发生的食物中毒占52.83%。结论该市在集体食堂里发生的食物中毒有上升趋势,加强监督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副溶血性弧菌质粒携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以下简称为副溶菌)在浙江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一直为主要的病原菌,占历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60%~70%。且近几年来,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1986年以来收集的67株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菌株进行血清、耐药、质粒等检测,以掌握我省副溶血性弧菌携带质粒等生物学特性。从而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快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行政处罚案进行评析,警示执法人员要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方法:对本案中的食物中毒事件经过、两次复议和一次诉讼予以全面介绍。结果:法院判决维持卫生行政处罚决定。结论:在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中必须注重证据意识,发现问题追根溯源;在行政处罚中避免重实体轻程序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证明是查明案件事实的依据 ,是一切行政程序和诉讼活动的基础。作者通过对几起卫生行政处罚案例中的收集处理证据时存在的瑕疵进行分析 ,来探讨如何规范卫生行政执法中证据的收集和处理 ,不断提高卫生行政执法的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月1日无锡市某饭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病原学检验,证明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所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牟森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2):152-153
1996年8月26日,我市长途线务局食堂因海鳗加工不当,同时,生、熟容器用具不分交叉污染而引起31人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明,是由于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9.
证据是指一切用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材料,是卫生行政执法的根基,是行政处罚的核心和依据,没有证据就没有所谓处罚。近年来各地卫生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案件呈三多态势,即撤案多、复议多、诉讼多,追究其原因除执法程序不规范、适用法律条款不当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证据材料收集不充分、证据链不完整,缺乏行政处罚所必备的事实依据,从而使卫生行政处罚这一具体行政行为的严肃性大打折扣,损害了卫生行政部门的形象,由此可见证据的重要性。本文从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及出现的问题和如何提高证据收集水平作一探讨。1证据的基本要求“先取证后处罚…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我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以便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供决策部门在制订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参考,我们近期对我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l资料来源查阅市、县(区)站每年食物中毒报表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同时还对市、县(区)食物中毒情况进行补漏调查,全面收集了资料。2结果与分析2.1历年来食物中毒情况据1988-1996年的九年食物中毒资料的统计,全市共发生食物中毒33起,中毒人数1140入,死亡7人,病死率为0.61%。以1988年发生情况为基数,其中中毒起数前三年保持不变,以后各年之间呈波浪型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