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磺脲类降血糖药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已有30多年历史。第一代磺脲类药以甲苯磺丁为代表,60年代末,第二代磺脲类药先后合成,因  相似文献   

2.
观察胰岛素泵治疗与多次胰岛素治疗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疗效差异。对住院病患60例中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或多次皮下输注胰岛素(MSII)治疗,比较二者达标时间以及血糖控制情况。CSII与MSII相比,CSII达标时间更短,所需胰岛素量更少,发生低血糖次数更少。胰岛素泵强化治疗Ⅱ型糖尿病,可在短期内安全有效地使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Ⅱ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8例Ⅱ型糖尿病行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后行糖负荷实验,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初诊Ⅱ型糖尿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在60min、120min、1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保守治疗5年以上药物继发失效,再行强化治疗者则无此差异。结论初诊Ⅱ型糖尿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减少高血糖毒性作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使部分胰岛-β细胞得到修复。而保守治疗时间长,胰岛素分泌差者,胰岛-β细胞呈不可逆性衰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出诊Ⅱ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行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后行糖负荷实验,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初诊Ⅱ型糖尿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在60min、120min、1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保守治疗5年以上药物继发失效,再行强化治疗患者则无此差异。结论初诊Ⅱ型糖尿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减少高血糖毒性作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使部分胰岛-β细胞得到修复。而保守治疗时间长、见效慢、胰岛素分泌差者,胰岛-β细胞呈不可逆性衰竭。  相似文献   

5.
刘敏 《国外药讯》2006,(4):9-11
获准新产品 Pfizer公司的吸入型人胰岛素产品Exubera(insulin,胰岛素)获欧洲委员会(EC)批准,用于1和2型糖尿病治疗。它是自18世纪20年代发现胰岛素以来获准的第一个非注射型胰岛素产品,是糖尿病治疗的又一个关键性突破。Pfizer公司为这个创新性糖尿病药开发计划迄今已投资了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于占久 《河北医药》1990,12(5):286-28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均可发生,而近年其发病率在全世界显著增加,在美国已成为第4位死亡原因。据报导,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临床上将糖尿病分为两型:Ⅰ型为胰岛素依赖型;Ⅱ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Ⅰ型糖尿病患者,虽然可用长期注射胰岛素的办法维持生命,但并发病随病程延长而加重加多,终至不治,故对病人威胁较Ⅱ型大。为彻底解决糖尿病患者每日3次注药之麻烦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自60年代起,国内开展了胰腺器官或胰岛的移植术,将完整的胰腺或其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别采用胰岛素泵(CSⅡ)、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方法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20例、MDI组33例,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C肽、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CSⅡ组胰岛素用量少,HOMA—IR降低明显,IAI明显增加,低血糖发生率低,体质量增加少。结论CSⅡ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优于MDI。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以高血糖为其主要特征,其中90%左右为Ⅱ型糖尿病,大部份患者需口服降血糖药.目前治疗糖尿病药大致可分为五类:它们是磺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甙酶抑制剂、噻唑烷酮类、胰岛素类似物及其它肽类.本文重点介绍磺脲类.1 磺脲类药物作用机理磺脲类(SU)药物,作为Ⅱ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药物已近40年,其降血糖作用肯定,被广泛接受为中度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降血糖药物.多数认为SU降血糖机制为:通过与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并提高进食葡萄糖的结合能力,增加细胞膜上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结合能力,增加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及其结合能力,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 常用SU药物及药物特性比较目前临床常用的SU药物有第一代的费D_860;第二代的优降糖、达美康、美吡哒、瑞恰宁(美吡哒的控释剂)、克糖利和糖适平等;第三代的格列美脲.其药理学特性比较见附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了解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对其肝肾功、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组4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组20例,使血糖在3-10d内稳定后继续治疗2周,治疗期间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h血糖、睡前及夜间3点血糖,治疗后实验室复查上述各项指标,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降糖效果及强化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SⅡ组较MSⅡ组胰岛素用量较少,达标时间较早,血糖波动较少,发生低血糖频次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治疗后血糖下降,C-肽水平上升,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且作为强化治疗,CSⅡ较MSⅡ更合适。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机制在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因此,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分泌及外源胰岛素应用成为目前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日趋重要,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并减少胰岛素用量,预防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1-2]。1磺脲类降糖药与胰岛素的联合应用磺脲类降糖药(SU)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它由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组成。目前临床常用的有:二代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优降糖,gliben…  相似文献   

11.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收集Ⅱ型糖尿病患者117例、正常对照组109例,测定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估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上述指标在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之间的差异;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的BMI、腰臀围比(WH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正常人的平均数者,其发生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度显著增加,OR=3.08,95%可限区间=1.72~5.5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腰/臀围比(WHR)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有一定的关联(P=0.046)。结论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增高有关;检测腰/臀围比(WHR)是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的一种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方法对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或多次皮下输注胰岛素(MSII)治疗,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结果CSII与MSII相比,能较快地达到目标血糖,胰岛素用量相对较少,较少发生低血糖。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Ⅱ型糖尿病,可在短时间内理想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优势。方法对空腹血糖〉10mmol/L的5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组(CSⅡ组)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MDⅡ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达标时胰岛素总用量CSⅡ组显著少于MDⅡ组,控制所需时间CSⅡ组显著短于MDⅡ组,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显著低于MDⅡ组。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消脂素与Ⅱ型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Ⅱ型糖尿病患者普遍伴有肥胖 ,且Ⅱ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相关。消脂素能使体重正常化 ,能控制Ⅱ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血糖水平。因此 ,消脂素治疗Ⅱ型糖尿病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医药保健杂志》2009,(13):60-60
我今年60岁了,最近被查出患了Ⅱ型糖尿病。在我的周围也有很多糖尿病患者,他们有的让我用胰岛素治疗,说这样效果好,也有一些人说我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根本用不着使用胰岛素。对此,我很迷惑。请问,我到底该不该使用胰岛素呢?  相似文献   

16.
谢虹  赵静 《医药导报》1992,11(1):15-17
糖尿病属于常见代谢性疾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或Ⅱ型)。治疗方法首推饮食和体力活动,在此基础上未能控制血糖时始可采用药物疗法。本文就近年来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新进展作如下概述。 1.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这类降糖药已逐步取代甲苯磺于脲(D_(860))。氯磺丙脲等第一代药物。其优点是降糖效力强,不良反应少,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少等。国产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法国施维雅的格列齐特(gliclazide,Diamicron,达美康),瑞士  相似文献   

17.
NovoNordisk公司2007年3月1日宣布。欧盟委员会已批准其地特胰岛素(insulin detemir/Levemir)合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Ⅱ型糖尿病。地特胰岛素为1日1次用长效胰岛素产品,它以每日晚餐时或就寝前自我注射1次方案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糖素(黄芪复方制剂)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观察方法:于Ⅱ型糖尿病大鼠胃饲降糖素3周,观察血糖、胰岛素含量变化。结果:降糖素能明显降低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增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结论:提示降糖素能改善糖尿病症状,对治疗Ⅱ型糖尿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射(CSⅡ)胰岛素与传统多次注射胰岛素(MSⅡ)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过程中的血糖控制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目标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分配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分给予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多次注射胰岛素,4周/疗程。根据采集数据和随访结果,对比两种治疗方法产生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显示CSⅡ和MSⅡ两种方法均可有效地控制目标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但经CSⅡ治疗后发现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稳定且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Ⅱ疗法较MSⅡ疗法更迅速、平稳、持久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且胰岛素用量较低,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与诺和锐R 加诺和灵N (MSⅡ)治疗初发2 型糖尿病的临床对比分析,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在初发2 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已确诊为初发2 型糖尿病的患20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 组和诺和锐R 加诺和灵N (MSⅡ) 组.记录治疗前后血糖、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等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而CSⅡ组治疗后稳定期血糖明显低于MS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SⅡ组的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小于MS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