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从1992年1月至2007年1月,急诊处置和病房收治颅脑损伤患者共6120例。其中交通事故颅脑伤为3860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63%。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笔者回顾性总结15年急诊和住院颅脑损伤患者6120例,其中因交通事故颅脑损伤3860例。住院患者中先调所有颅脑损伤病历3780份,从中抽出与交通事故有关的病历2576份。交通事故颅脑伤占同期住院颅脑损伤患者的68%。从中将分型、手术、结果等查出。急诊1284例交通事故颅脑损伤(已住院的不计其内),这部分患者基本上为轻型颅脑损伤,为1246例,占97%。中型、重型、特重型颅脑伤这三者共38…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评估AIS-ISS创伤评分和GCS评分对于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AIS-ISS创伤评分和GCS评分,统计住院死亡病例,远期预后情况通过出院后随访1年时的GOS评分评定。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两种评分与预后关系的相关系数,Kappa指数评估预测结果的一致性,绘制ROC曲线进行评分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结果 AIS-ISS评分与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呈正相关, 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34和0.469;GCS评分与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和-0.665。在预测住院死亡中,AIS-ISS评分和GCS评分的敏感性分别为66.07%和47.79%,特异性分别为71.24%和91.30%,一致率分别为69.82%和57.59%,Kappa值分别为0.330和0.24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和0.740;在预测远期预后中,AIS-ISS评分和GCS评分的敏感性分别为91.22%和57.14%,特异性分别为67.52%和98.84%,一致率分别为71.60%和67.98%,Kappa值分别为0.371和0.402,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和0.879;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预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方面,AIS-ISS评分和GCS评分各具优势,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严重损伤。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后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开放性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应用中最早且最为广泛嘲,是治疗、解决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对急诊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留置气管切开套管的原则是早期切开,早期拔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析颅脑损伤(TBI)患者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以优化颅脑损伤患者管理,降低凝血功能障碍风险。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患者凝血功能情况,根据是否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分为凝血功能障碍组、正常组,监测患者伤后7d内的凝血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运用Wald卡方、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172例TBI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29.65%;凝血功能障碍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等凝血功能指标在伤后7d内持续存在异常,但整体趋于恢复正常。而正常组的APTT、PT、INR、INR等指标在伤后7 d内均在正常范围波动,且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车辆的普及,高速路的迅猛发展,车祸创伤已成为人体损伤的一大凶手,造成的伤害大体可分为减速伤、撞击伤、碾挫伤、压榨伤及跌扑伤等,尤其以减速伤居多。减速伤是由于车辆突然而强大的减速所致伤害,如颅脑损伤、颈椎损伤,主动脉破裂、心脏及心包损伤,以及方向盘胸等,急性颈椎损伤在减速伤中所占比例最多。急性颈椎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患者一般病情危重,护理难度大,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1]。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999)2012年1月1日~2013年6月31日共收治车祸伤患者12112人,其中颈椎损伤3110人,占25.67%。现就急诊科于2012年1月1日~2013年6月31日收治的在车祸受伤后由外院救护车或私家车运送来院1312例颈椎减速伤患者,采用一般急救护理模式处置与2012年1月1日~2013年6月31日收治的1798例减速伤之颈椎损伤由999急救车直接运送,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模式处置的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多发伤是创伤中致病因素复杂,损伤重,合并伤复杂,出血量多,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一类严重外伤[1].行颅脑手术治疗的多发创伤患者,病情紧急、危重、复杂,死亡率较高,绝大多数须就近手术抢救,对当地医院救治能力和条件是个考验.此类患者经过急诊科初步救治和复苏后,很快被送往手术室,围术期的手术和麻醉可能会使患者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会恶化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但围术期又是一个启动干预继发性脑损伤、改善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窗口[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急诊死亡)的相关原因.方法 对57例创伤严重度评分>50的严重多发伤急诊死亡病例按年龄、性别、创伤类型、创伤原因等指标逐项统计分析.结果 57例死亡病例中21~50岁39例,51~65岁5例,21岁以下11例,66岁以上2例;男女之比为2.35∶1;交通事故伤32例,高处坠落伤9例,打击伤6例;以颅脑伤为主者31例,胸部伤为主者14例,腹部伤为主者9例;其中4个及4个以上部位创伤者22例,3个部位创伤者29例,2个部位创伤者6例.所有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休克.医源性因素存在的占24.56%.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与年龄、性别、创伤原因、致伤部位及院外处理、医源性因素均相关.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击打伤害是最主要的创伤原因,颅脑、胸部和腹部伤是主要的致伤部位.创伤严重,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是常见的死因.错过创伤救治的黄金时间以及医源性因素将增加死亡几率.  相似文献   

8.
1990~1998年中国麻风新发病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分析1990~1998年中国麻风新发患者发现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资料来自中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麻风疫情监测系统数据库,对1990~1998年中国新发麻风患者登记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990~1998年中国新发现麻风患者19453例,年均发现率为0.17/10万 (0.29/10万~0.16/10万),近5年来发现率持续在0.14/10万~0.16/10万之间.1998年底中国有271个县(市)麻风发现率在0.5/10万~2.2/10万之间.云贵川地区新发病例占中国新发病例的51%.本研究新发患者70.8%有明确的传染源,95%是通过皮肤科门诊、报病、线索调查和接触者检查所发现.皮肤涂片阳性者占62.9%,细菌指数>4.0者占11.4%,单皮损病例占11.1%,Ⅱ级残疾占24%.结论1990~1998年间中国麻风发现率虽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地区麻风问题不能低估;建议采用主动和被动病例发现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病例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降低残疾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56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56例轻中(B组)、重型(C组)颅脑损伤,既往无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可以引起凝血及纤溶功能改变药物的患者,与27例健康对照组(A组)进行研究,监测其伤后24 h内及第3、7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 伤后24h内,与A、B两组相比,C组患者血浆PT、APTT、TT、FIB和PLT分别为16.43±3.50,29.64±4.54,18.03±1.90,2.32±1.18,141.71±30.89,其中PT、APTT、TT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FIB和PLT均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伤后第3天APTT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伤后第七天C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均恢复正常,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可发生凝血功能异常,产生低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恩施市院外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救治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12月接诊的760例院外急救创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之比为2.50:l,20~50岁为创伤的高发人群,占65.92%;创伤发生时间8:00~23:00 处于较高水平,8:00~9:00 为高峰期;23:00~8:00 处于较低水平,4:00~5:00 为低谷期;全年以10、11、12月份创伤发生率最高;受伤原因:交通伤72.24%,斗殴伤跌伤10.26%,坠落伤6.58%,跌伤6.05%; 创伤部位分布依次是头部(45.15% )、四部(35.84% )、胸部(9.11%)、腹部(5.54%)和脊柱(4.36%);死亡率3.68%,其中多发伤占67.86%,交通伤是最主要的死因.结论 交通伤是院外急救创伤患者的首要病因.加强各类创伤的预防,建立完善的急救医疗体系,提供高质量的院外急救是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4例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再探讨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治过程,根据抗生素治疗中患者皮损、颅脑磁共振成像变化及最终结果,总结该病的治疗近况,提出抢救治疗的措施。结果:从3例患者皮损中成功分离出相同的严格厌氧性多形态杆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对皮损有明显效果,但颅脑损害尤改善,最终,1例无颅脑损害的患者治愈,3例伴颅脑损害的患者死亡。结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的治疗相当棘手,对于尚未累及颅脑的感染,林可霉素联合多西环素可作为首选。若已有颅内感染,除应用抗生素外,需积极考虑外科手术以期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骨科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为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急救措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31日—2022年5月31日于唐山市第二医院医院骨科就诊的严重多发伤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存情况分为预后不良(非存活)组和预后良好(存活)组,Logistic回归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因素,并进行预测及真实性排序。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600例患者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是常见类型,占损伤人数的59.00%、26.33%。其次,重物砸压伤9.00%,刀刺殴击伤3.50%及其他机制伤2.17%;胸部受伤者70.00%,头部66.83%,四肢41.83%,腹部37.50%,面部24.67%,颈部14.83%,每例患者平均受累部位(2.62±0.87)处,其中胸部、头部及四肢是意外事故中较易受损部位;平均住院时间(21.58±11.69)d。71.83%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32.17%患者并发感染致脓毒症,20.83%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不全,20.67%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最终有10.83%患者预后不良。患者并发SIRS、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  相似文献   

13.
严重复合伤患者的院外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现场抢救严重复合伤患者11例,现将院外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8~76岁,平均34岁。其中交通伤6例,挤压伤2例,高空坠落2例,暴力伤1例。受伤2处者4例,3~4处者5例,5处以上者2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7例,内脏破裂6例,多发性骨折8例(包括腰椎压缩性骨折3例,颈髓损伤2例,骨盆骨1例)。急救车赶到现场时为患者伤后20min~1.5h,患者呈濒死状态3例,不同程度休克状态(收缩压<60mmHg)4例。2急救与护理2.1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复合伤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对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SWS)患者面部鲜红斑痣分布特征及颅脑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确诊的22例儿童SWS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探讨SWS患儿鲜红斑痣沿面部三叉神经分布特征及颅脑影像学特点。结果:22例患儿中,男10例,女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山区道路交通伤患者的流行学特点,为救治该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四川省凉山地区"120"呼救调度信息库和急救病历原始资料为基础,对2 178例符合标准的山区道路交通伤患者进行流行学分析.结果 2 178例山区道路交通伤患者中,男1 537例(占70.6%),女641例(占29.4%),男女=2.41;平均年龄42岁,18~49岁年龄段为1 788例(占82.1%);死亡327例(占15.0%),现场死亡300例(占13.8%);摩托车致伤患者1 276例(占58.6%),微型车致伤患者681例(占31.3%);酒后驾驶致伤患者1 587例(占72.9%);翻车致伤患者1 087例(占49.9%),坠崖伤患者498例(占22.9%);成批伤患者(一次受伤三人以上)患者1 726例(占79.2%);事故发生于18时~0时者1 367例(占62.8%);发生于8、9、10月者1 256例(占57.7%);平均急救反应时间35 min.结论 山区道路交通伤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成批伤患者发生率高,死亡率高,以摩托车和微型车为主要肇事车辆,翻车和坠崖为事故的主要类型,酒后驾驶尤为突出,18时至0时以及8、9、10月份为事故的好发时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16.
1989~1998年江西省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省历史上曾是麻风高发区,从50年代初至1998年底累计发现麻风患者17624例,1989~1998年确诊麻风患者1074例,新发现患者由1989~1993年的745例减至1994~1998年的329例,5年平均发现率由0.387/10万降至0.106/10万,患病率从1989年的0.51/万降至1998年的0.049/万,但1998年新发患者Ⅱ级畸残率仍达22.22%.为进一步了解麻风流行现状,拟对1989~1998年的新发现麻风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苏州市吴江区手足口病患者的发病及病情、病原体与气象特点的关联性,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苏州市吴江区所具有儿科病房的3家医疗机构2016—2019年收治的手足口病(HFMD)患者发病特点、病原体分布,同时调查该地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压、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等气象因素,分析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苏州市吴江区于2016-2019年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如下:2016年5567例(675.1823/10万),2017年3238例(388.8373/10万),2018年7106例(845.1796/10万),2019年5085(594.1572/10万)。吴江区2016—2019年HFMD患者的病原体分布结果:EV71型:56.06%,57.13%,65.65%,77.99%。CoxA16型:22.65%,13.78%,16.16%,16.05。其他肠道病毒:21.16%,26.53%,17.44%,18.53%。EV71、CoxA是吴江区HFMD的主要致病源。在气象因素中,平均气温、降水量和HFMD的发病数成正相关(P<0.05);平均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和HFMD的发病无相关性。结论气象因素中气温、降水量会增加HFMD的发病率,控制EV71、CoxA16病毒传播可有效控制HFMD的发生、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复合性颅脑创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救治146例复合性颅脑创伤患者的诊疗抢救措施,并对其疗效进行判断.结果 在救治的患者中恢复良好37 例(25.34%),中残51 例(34.93%),重残27 例(18.49%),植物生存6 例(4.11%),死亡25 例(17.12%).结论 及时有效的院外急救,迅速诊断,准确评估病情,科学的抢救方法,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1990年全国38个城市监测点梅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给了1990年全国24个省(市)38个性病监测点梅毒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一年中,总计发现梅毒病人809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75/10万人、男性发病率(0.97/10万)明显高于女性(0.52/10万),新祖、陕西、甘肃和河北等省区的发病率较其他省区为高.本组梅毒病人多为性活跃年龄者,20-39岁年龄组患者占73.54%.对性和性行为的态度有明显改变.患者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1.32%.早期梅毒占97.21%(787例),三期梅毒1.65%(l3例),先天梅毒1.14%(9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青岛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7年青岛市梅毒发病资料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7年青岛市共报道梅毒16769例,年均发病率在18.32/10万~30.01/10万之间,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3.18%。患者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占72.64%,60岁以上人群报告病例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构成比由2010年的6.11%上升到2017年的25.78%;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占比最高(26.97%),其次为农民占18.87%。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及吸毒人群的梅毒平均感染率分别为9.65%,6.85%,9.25%。地区分布以市北区年均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李沧区、市南区,分别为47.58/10万、33.08/10万、32.05/10万。结论:青岛市梅毒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老年人梅毒发病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