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UVA治疗诱导皮肤线粒体DNA 4977 bp缺失突变累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4977bp缺失突变与皮肤光老化之间的关系,采用三条引物PCR的方法检测长波紫外线光化学疗法(PUVA)治疗的银屑病患者背部非皮损区皮肤mtDNA4977bp缺失突变的累积。结果发现,在PUVA治疗期间3~21天、治疗后1~6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以上的各组活检标本中,发生4977bp缺失突变的mtDNA占总mtDNA比例分别为0.06,0.12和0.19,和未经PUVA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累积与皮肤光老化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衡量皮肤紫外线损伤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2.
整形美容外科1 用内窥镜行眉提升术:5年间628例资料回顾(PRS 2003,112:628 )自从1992年内窥镜提眉术开展以来,这种方法风行一时,认为是创伤小、效果好、副作用少的一种优良的眉部提升术。然而,作者对1997~2001年间,在美国曼哈顿眼、耳、喉医院的628例用内窥镜行眉提升术的资料分析发现,用内镜行提眉术的数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对此,作者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通过对纽约的21名整形外科医师的系统调查,结果发现:有25%的医师仍在常规应用内镜提眉;50%的医师只是偶尔用此方法;而25%的医师已放弃内镜提眉术式。虽然有70%的患者对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皮肤光老化皱纹形成机制及维A酸类药物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光中长波紫外线 (UVA)长期反复照射是户外工作者暴露部位皮肤光老化及相关皮肤肿瘤多发的重要因素 ,皱纹形成是皮肤光老化的最重要特征 ,研究其作用机制对紫外线辐射损伤的防护有重要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 loproteinases,MMPs)家族在各种生理、病理条件下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重塑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研究了皮肤光老化皱纹形成与真皮成纤维细胞MMPs及MMPs组织抑制剂 (tissueinhibitorofmatrixmetallo proteinases,TIMPs)表达的关系 ,并同时观察了维A酸类药物的拮抗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 真皮成纤维细胞培养 :标本为健康…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TMP)在长波紫外线(Utraviolet A,UVA)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is fibroblasts,HDF)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HDF细胞,用不同浓度TMP分别作用未经UVA照射以及经UVA多次照射的HDF细胞24 h,48 h,72 h,CCK-8法检测TMP对HDF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TMP对多次UVA照射后HDF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总量的影响。结果:TMP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HDF细胞的体外增殖无明显促进或者毒性作用,但对多次UVA照射后HDF细胞的体外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与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UVA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MP可清除UVA多次照射引起的HDF细胞内ROS累积,与UVA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作用效果能达未经UVA照射的水平。结论:盐酸川芎嗪(TMP)对长波紫外线诱导HDF细胞氧化应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星形诺卡菌性足菌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星形诺卡菌性足菌肿。患者男,29岁。左踝部外伤后出现肿块、结节,并形成窦道,有脓液溢出,逐渐加重9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脓肿中央液化坏死,可见颗粒,颗粒周围有菌鞘。深部组织脓液培养见放线菌生长,但菌种鉴定为星形诺卡菌,诊断为足菌肿。给予青霉素G联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治疗,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7.
白癜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癜风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为特征的一种碍容性皮肤粘膜疾病,因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众说纷纭,治疗比较困难,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医生及患者。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刊就白癜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目前的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等话题,特邀广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杨慧兰主任等专家撰文进行专题讲座,欢迎广大读者来信来函交流讨论。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讲:白癜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第二讲:白癜风与遗传因素第三讲:白癜风与精神因素第四讲: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五讲:白癜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进展第六讲:白癜风的鉴别诊断第七讲:儿童白癜风的研究进展第八讲:白癜风的光疗法第九讲:白癜风的手术疗法第十讲:白癜风的药物疗法第十一讲:白癜风的中医药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A酸类药物对人类皮肤光老化的拮抗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PUVA治疗的非暴露部位皮肤建立人类皮肤光老化模型,采用HE染色、Verhoeff染色、电镜、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PUVA治疗及口服芳维A酸乙酯对多项皮肤光老化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PUVA治疗后,银屑病背部非皮损区皮肤组织学和生物学特性上迅速出现具有光老化特征性的改变,真皮成纤维细胞由分裂表型转化为无分裂活性表型,B1、B2、C1、C2各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9%,100%,15.4%,23.1%和71.4%,100%,30.8%,53.8%;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口服维A酸类药物对PUVA诱导的皮肤光老化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真皮成纤维细胞衰老相关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白癜风是获得性表皮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发病率为1%~2%,10~40岁为本病的高发年龄段,无性别差异,病因不明,但主要有自身免疫学说、黑色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神经  相似文献   
10.
1概述 微静脉畸形(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色痣(port wine stains,nevus flammeus),俗称“红胎记”,是一一种良性的先天性血管病变。其发病率为0.3%~0.5%,常在一出生或生后不久出现,表现为一个或数个境界清楚的淡紫红色、淡紫色或红色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斑块;初起不高出皮面,压之褪色,常见于面部、颈部、头皮等处,也可见于上下肢、前胸部或手掌、手背等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单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