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高校1998~2006年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近9年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乙肝)的流行状况,为改进预防控制乙肝措施提供信息。[方法]新生入学体检时采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日产CHEMIX-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结果]1998~2006年HBsAg阳性率为6.34%~7.52%,各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7.12%~8.71%,女生HBsAg阳性率3.69%~5.23%,男生高于女生(P﹤0.01或P﹤0.05;HBsAg阳性伴有ALT异常率0.57%。[结论]大学新生入学体检进行HBsAg和ALT检测,并在入学后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采取综合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某高校2003~2008级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以加强对乙肝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新生入学体检时抽取静脉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结果]2003~2008年HBsAg阳性率为10.71%,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为13.16%,女生HBsAg阳性率为8.89%,男生高于女生(χ2=132.39,P﹤0.01﹚;少数民族预科生HBsAg阳性率为12.60%,本科学生HBsAg阳性率为10.24%,少数民族预科生高于本科学生(χ2=26.17,P﹤0.01﹚;HBsAg阳性伴有ALT异常率为1.21%。[结论]广西某高校2003~2008级大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高于我国一般人群,也高于全国部分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入学后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采取综合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杨春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4-4165
[目的]了解辽宁某高校新生HBV感染情况及对情况的分析。[方法]对2000~2006年某高校新生入学体检时测定肝功、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并对7年的测定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该高校2000~2006年新生HBsAg阳性率最高为5.62%,“大三阳”阳性率最高为1.98%,“小三阳”阳性率最高为2.17%,抗-HBS阳性率最高为52.4%。[结论]该高校7年间新生的HBsAg阳性率较低;抗HBs阳性率呈增高趋势,说明学生乙肝疫苗的注射率增加,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4.
某高校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预防知识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在校生对乙肝传播连径和预防措施知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校2003之005年入学新生乙肝检测及调查资料进行动态分析,抽样调查了05、04、03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知晓情况。[结果]入校新生HBsAg阳性率为5.43%,男生7.76%,女生3,95%,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新生HBsAg阳性模式中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分别占37.01%和48.70%.调查3年新生的乙肝疫苗接;件率平均为82.46%,HBsAb阳性率为39.16%,乙肝5项标志物全阴模式平均为45.28%。05级新生知道己肝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仅占12.1%和10.1%,04、03级学生平均为65-3%和54.4%。[结论]该校对新生应及时补种和接种乙肝疫苗。加强对己肝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知识宣传,防止乙肝在校园传播。  相似文献   

5.
某高校7年间新生HBV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辽宁某高校新生HBV感染情况及对情况的分析.[方法]对2000~2006年某高校新生入学体检时测定肝功、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并对7年的测定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该高校2000~2006年新生HBsAg阳性率最高为5.62%,"大三阳"阳性率最高为1.98%,"小三阳"阳性率最高为2.17%,抗-HBS阳性率最高为52.4%.[结论]该高校7年间新生的HBsAg阳性率较低;抗HBs阳性率呈增高趋势,说明学生乙肝疫苗的注射率增加,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6.
重庆某高校2003~2007年新生HBsAg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妮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414-3415
[目的]了解某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法)检测HBsAg. [结果]检测29827名学生,HBsAg阳性率为5.71%,其中男生阳性率为7.78%,女生阳性率为3.82%,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近年来该校新生的HBsAg阳性率有所降低,但存在着男女差异,在高校新生中做好对乙肝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虽已通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但现有乙肝患者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防治工作仍是一项艰巨任务.为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玉林师范学院将HBsAg和谷丙氨酸转氨酶(ALT)作为入学新生体格检查的常规项目.笔者对该校2004~2008年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某高校2004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高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高校防治乙肝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减少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流行.[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其他4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即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2 671名2004年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16.66%.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为18.73%,女生HBsAg阳性率为12.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十AST升高伴HBsAg阳性有52人,占阳性人数的11.69%.[结论]广东江门某高校2004年新生HBsAg阳性率较高,高校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在学生中进行乙型肝炎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意识,定期进行肝功能及乙肝5项指标检查,对易感染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9.
河北师范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HBsAg检出率平均为6%~12%。乙肝很容易转为慢性,且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保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河北师范大学将HBsAg和谷丙氨酸转氨酶(ALT)作为入学新生体格检查的常规项目。现将该校连续7a对入学新生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中专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HBV的感染和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09年对凯里市6所大中专30971名入学新生抽血检测HBV标志物,HBV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赖氏法检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30971名大中专入学新生,HBsAg阳性者1767例,阳性率为5.71%。不同年份间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HBsAg阳性率(6.17%)高于女生(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共568例,占77.70%。3年ALT异常率为1.24%,有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黔东南州大中专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我国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4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入学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Bs)水平及其在校期间的变化,为建立学校乙肝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2001年入学的暨南大学珠海校区588名大学生连续4年每年9月进行乙肝标志物(HBVM),及乙肝抗体标志物(HBsAb)检测。[结果]2001级学生入学时HBsAg阳性率为14.97%,2001年度与2004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为55.44%,2001年度与2004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长率为21.43%。[结论]该校应及时监测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有利于发现新感染者及对乙肝免疫低下者进行再次免疫,以控制乙肝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枣庄市中学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中学生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枣庄市4所高中的一年级入学新生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计检测12 792名高一新生,HBsAg阳性率为2.13%。HBsAg阳性率,男生为2.65%,女生为1.34%(P0.01);重点中学为1.52%,普通中学为3.77%(P0.01)。检出的272例HBsAg阳性者中,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的占53.31%,单纯HBsAg阳性者占21.32%,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者占17.65%,HBsAg、抗-HBc均阳性者占7.72%。[结论]枣庄市高一新生HBsAg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阳某专科学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方法对该校2002年和2007年秋季入学新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进行检测和用改良赖氏法对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2002年被检新生2 400人,HBsAg阳性者126人(占5.25%),其中男生78人,阳性率为8.90%,女生48人,阳性率为3.15%;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为5.90%,城镇学生阳性率为0.95%;表抗体(抗-HBs)阳性率为23.58%;ALT阳性率为2.63%。2007年被检新生4 655人,HBsAg阳性者133人(占2.86%),其中男生45人,阳性率为3.07%,女性88人,阳性率为2.76%;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为3.18%,城镇学生阳性率为1.10%;抗-HBs阳性率为48.18%;ALT阳性率1.12%。结论2007年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2002年入学新生,而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2002年入学新生。严格入学新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的检测,及时治疗病人和对乙肝表抗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对有效地保护易感人群,确保学生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严志玲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3):2510-2511
[目的]了解某职业技术学院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年和2005年入学新生进行HBsAg及肝功能检测.根据自愿原则,对HBsAg阳性者再进行其他4项乙肝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新生HBsAg阳性率为14.91%,男生HBsAg阳性率为16.73%高于女生(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年HBsAg阳性率为14.07%较2003年(17.49%)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项乙肝血清指标检测中,"大三阳"占50.38%,,"小三阳"占31.20%.[结论]要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防止乙肝在校园里传播.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01~2005年入学新生进行乙肝“两对半”和ALT检测。结果近五年该校新生HBsAg总阳性率为16.26%(1 685/10365),HBsAg阳性伴ALT异常的阳性率为0.80%(83/10365)。男女生、城镇与农村生、普通与成人教育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三阳总阳性率为6.67%(691/10365),占HBsAg阳性总数的41.01%,小三阳总阳性率为7.32%(759/10365),占HBsAg阳性总数的45.04%。结论该校近五年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携带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广东省的接近。为控制乙肝蔓延传播,应对新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乙肝病毒感染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师范大学新生中乙肝病毒感染现状与发展趋势.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2008年该师范大学入学新生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调查17779人,HBsAg总阳性率为5.44%,其中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6.78%、6.23%、4.92%、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生HBsAg总阳性率分别为5.83%、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该师范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掌握某中专新生传染病和常见病状况,为开展学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入学新生3 014名进行健康检查,X光胸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2005年对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3 014份血清中,HBsAg阳性率为13.77%,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感染前3位模式为:“大三阳”、“小三阳”和HBsAg伴抗-HBc阳性。常见病和其他疾病检查,疾病检出率为47.71%,其中以视力低下最高,检出率为20.04%,其次是沙眼(18.98%)和龋齿(7.90%)。[结论]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在校园内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阳性率1 595名某学校入学新生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结果]抗-HBs阳性的907人,56.9%;HBsAg阳性75人,阳性率4.7%。其中,城区学生阳性11人,阳性率1.9%;乡镇学生阳性64人,阳性率6.2%。城乡之间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加强乙肝传染源的管理,防止在学生间传播,同时应加强乙肝的防治水平,并积极宣传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4~2008年大学新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对入校新生进行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新生中HBsAg阳性率为0.80%;新生HBsAg阳性模式中大三阳0.46%;小三阳为0.28%;HBsAb阳性率为47.67%;5项指标全阴性的占50.79%.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1.14%和0.76%;城乡学生阳性率分别为0.67%和0.89%.[结论]5年的调查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校新生存在乙肝感染的潜在危险,需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乙肝在学校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20.
四川某医学院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润娟  卓强  杨涌  唐旭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72-4173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乙肝的防治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和PCR方法,对2006年秋季入学的1527名新生进行5项血清HBV标志物(两对半)检测和HBV-DNA定量及定性检查。[结果]入校新生HBsAg阳性55人,阳性率3.67%,男生24人,占43.6%;女生31人,占56.4%,大三阳者21名;阳性率为1.38%,男生10人,占47.6;女生11人,占52.4,小三阳者18名,阳性率为1.12%,男生8人,占44.4%;女生10人,占55.6%,其中HBV-DNA阳性11人,占61.1%。[结论]高校应对入学新生进行HBV的相关检查;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在学生中进行乙肝知识的健康教育以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