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41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根据影像学分为以下几型: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皮质型分水岭梗死、后循环分水岭梗死、混合型分水岭梗死。分析各型分水岭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41例CWI,其中8例为皮质型分水岭梗死,25例为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6例为混合型分水岭梗死,2例后循环分水岭梗死。结论:CWI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明显狭窄者达85.4%。皮质下型CWI脑血管狭窄所占比例高于皮质型CWI。皮质前型分水岭梗死以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多见,而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和皮质后型分水岭脑梗死以MCA狭窄为主。皮质后型分水岭梗死可合并后循环血管狭窄。混合型分水岭梗死既有颈内动脉狭窄,同时存在颅内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后循环分水岭梗死均有椎-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脑分水岭梗死(CWI)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资料完整的6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行MRI平扫、头部及颈部MRA.结果 MRI显示皮质前型18例,皮质后型15例,皮质下型26例,小脑型9例;MRA显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3处,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6处.结论 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的狭窄、闭塞是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磁共振成像对脑分水岭梗死能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压不当与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对因过度降压治疗后出现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过度降压后出现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81%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要完善颅内外血管检查,以防过度降压导致脑分水岭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病因、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头颅CT证实的幕上CW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CWI的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内动脉脑内大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等。皮层前型13例,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经皮层运动性失语等;皮层后型8例,表现为视野缺损、皮质性感觉障碍等;皮层下型9例,表现为轻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结论: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过去认为急性脑梗死主要源于颈动脉狭窄脑血流减少低灌注,现在看来多重因素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子脱落栓塞才是急性脑梗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与分析96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直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性质及部位、管腔狭窄程度、彩色血流分布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同期85例门诊患者对照。结果脑梗死患病组96例患者中,发现硬化斑块89例,共135段,其中重度狭窄19例,闭塞3例;对照组85例患者中,发现硬化斑块29例,共35段,无动脉狭窄或闭塞。经统计学分析,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及闭塞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彩超检测对于颈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发展及临床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外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采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外动脉进行监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有无狭窄及狭窄的程度,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和血管解剖学形态。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部位以颈动脉起始部和颈动脉膨大部最明显(P<0.01),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以梗死侧为高,其比例明显高于非梗死侧(P<0.001)。结论老年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比,梗死部位与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具有同侧性,梗死发生与否与狭窄有关,与狭窄部位相关性不大,且狭窄部位多发生在颈内动脉起始部位和膨大部位。  相似文献   

8.
肭梗死-由于血管狭窄、闭塞或供血不足而使相应部位的脑组织缺血坏死.根据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脑腔隙性梗死,统称为缺血性中风.病前多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等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水岭脑梗死观察。[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水岭脑梗死病人,采用西医对该病进行临床诊断与分析,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分水岭脑梗塞的主要病因多由体循环低血压,动脉狭窄或闭塞,微栓子栓塞及不同的发病机制共同作用所致,而治疗效果及愈后与脑灌注压的及时恢复和梗塞血管供血区域大小有关,治疗后治疗组(生脉注射液)总有效率91.30%和对照组总有效率69.56%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牟方波  高瑞丽  郭鹏 《中医药研究》2010,(11):1367-1369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cute progressing cerebral infarction,APCI)是指颈动脉、椎动脉系统局部血管的闭塞过程和由此产生的梗死症状,经临床积极干预,导致脑卒中发生的原发病理过程仍继续进展,神经功能缺失逐步或阶梯式于发病后6h至1周内继续恶化的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病构成三大致死病因。同时,脑血管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质脑分水岭梗死与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的血管狭窄及短期预后的不同。方法对同期收治的皮质脑分水岭梗死与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在9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皮质脑分水岭梗死与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分别为54例、41例;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别为30例(56%)、31例(76%),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质脑分水岭梗死。预后不良者中皮质脑分水岭梗死与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分别为11例(20%)、16例(39%),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质脑分水岭梗死。结论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与皮质脑分水岭梗死相比血管狭窄比率高,预后良好率低,应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像学特点及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进展性组和非进展性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的特点和支循环分级评分、梗死情况及脑动脉狭窄情况。结果:进展性组的支循环分级评分明显高于非进展性组(P0.05);进展性组患者基底节区梗死、脑干梗死发生率和分水岭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进展性组患者(P0.05);进展性组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大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以及溃疡性斑块发生率明显多于非进展性组患者(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脑动脉狭窄有关,对其进行早期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分布特点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及其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6年3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记录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及脑血管病家族史等。根据是否共患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颅内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颅内动脉狭窄和(或)闭塞。结果:1共纳入290例脑梗死患者,糖尿病组121例,非糖尿病组169例。2两组患者均以前循环梗死为主,但是糖尿病组后循环供血区梗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3两组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和(或)闭塞均较多发生于前循环,以颈内动脉终末段及大脑中动脉最常发生;后循环以基底动脉为主。无论是在前循环,还是后循环,糖尿病组均较非糖尿病组大动脉病变发生率高(P0.05);但是在有病变血管中,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4糖尿病组患者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1糖尿病患者发生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风险增加,微血管病变可能是糖尿病性脑梗死主要的发生机制。但是糖尿病患者大动脉狭窄和(或)闭塞的风险不会增加。2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更易伴发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新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12例的临床资料,评价CDFI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出112条狭窄或闭塞的颈动脉。CDFI检查颈动脉狭窄、闭塞的准确度为94.90 %(186/196),灵敏度为89.29 %(100/112),特异度为95.24 %(80/84),阳性预测值为96.15 %(100/104),阴性预测值为86.96 %(80/92),CDFI检查对轻度、中度、重度颈动脉狭窄与颈动脉闭塞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84 %(33/38)、90.00 %(36/40)、90.00 %(27/30)、50.00 %(6/12)。结论:CDFI能较为准确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超声变化情况及与脑梗死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神经内科住院的63例确诊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结果,并与1 177例同期体检人群的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体检人群中老年组动脉斑块检出数明显多于中年组(P〈0.01);老年梗死组有颈动脉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显著多于老年非梗死组(P〈0.01)。结论颈动脉彩超经济实用,对脑梗死的原因分析、治疗、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脑血管介入的临床诊断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7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经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和治疗效果。结果:75例CWI患者经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后,造影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均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其中基本痊愈41例(54.7%),显效25例(33.3%),进步9例(12.0%),无效病例0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12~1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及新发脑梗死发生。结论: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在临床上可靠可行,疗效确切,同时具有优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脑梗死(SBI)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仅有影像学或尸检发现的梗死灶。笔者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脑CT或MRI检查,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无症状脑梗死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11月经颈动脉彩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37  相似文献   

18.
后循环脑梗死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梗死。本人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共32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对207例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中医体质、CISS病因分型进行判定,统计其梗死部位、病变血管。结果 207例患者以痰湿、气虚体质多见;CISS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居多;与平和质比较,痰湿质、湿热质易发生LAA型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7例患者以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病变最多;与平和质比较,痰湿质易导致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常见中段梗死;在LAA型中以远段梗死多见,在穿支动脉疾病(PAD)型中以中段梗死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中医体质、CISS病因分型、病变血管、梗死部位分布存在差异;痰湿质是LAA型脑梗死的高危体质,同时也是引起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等病变的高危体质;CISS病因分型中,LAA型脑梗死多见远段梗死,PAD型脑梗死以中段梗死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对96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96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73例,检出率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又处。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软斑、溃疡斑的存在。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判断斑块类型,同时判断斑块部位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者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