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1例腰椎间盘突入硬膜内患者探讨其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患者术前接受体检及多种影像学检查;确诊后施以椎管探查减压术及椎间盘切除手术;然后笔者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既往手术可导致硬膜囊内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但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GDDTPA加强MRI可用于硬膜囊内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其他影像学方法诊断硬膜囊内型椎间盘突出症目前还存在争议。硬膜囊内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主要通过手术的方法,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瘫痪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990~2007年收治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腰腿疼消失。结论患者一旦确诊瘫痪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宜尽快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跟痛症的分型方法与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跟痛症分为Ⅰ型 (跖筋膜型 )、Ⅱ型(骨内压增高型 )、Ⅲ型 (神经卡压型 ) ,并对这三种跟痛症分别给予跖筋膜切断、跟骨钻孔减压、局部封闭治疗。结果 经过10 0例 134跟的治疗 ,并经 12~ 18个月的随访 ,效果满意。结论 跟痛症是某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不能用单一的发病机制解释和单一的方法治疗 ,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型 ,结合其发病机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输入性恶性疟疾的器官功能受损程度,支持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 对河南省传染病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8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例患者普通病例152例,重症病例30例。其中脑型20例、超高热型5例;厥冷型0例;高原虫症型20例;胃肠型9例;黑尿热型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型49例;肝损害型71例;休克型3例。治愈180例,死亡2例。结论 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器官功能损害严重。及时临床分型识别、合理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诱导的Ⅱ型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的药学服务要点,从而为临床药师参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急性肺栓塞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导致Ⅱ型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本病例进行相关性评价,帮助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结果 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安全有效,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药师应用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发挥药学专业特长,积极参与临床Ⅱ型HIT患者的治疗监护,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跟痛症的分型方法与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跟痛症分为I型(跖筋膜型),Ⅱ型(骨内压增高型),Ⅲ型(神经卡压型),并对这三种跟痛症分别给予跖筋膜切断、跟骨钻孔减压、局部封闭治疗。结果 经过100例134跟的治疗,并经12-18个月的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跟痛症是某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不能用单一的发病机制解释和单一的方法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型,结合其发病机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风患者发病诱因有多种,其主要症见由风、火、痰浊壅或阳气为邪气,闭阻者见闭症,阳气外脱者见脱症,本文对122例患者的病因进行了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住院病人有92例(75%),门诊病人有30例(25%)。其中男性80例(65.57%),女性42例(34.43%)。最小23岁,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及伴发病发现逐渐增加,而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同样增加.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的表现与非糖尿病患者有所差异,本文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症在文献中很罕提及、作者报告了二个病例,病例一为早产新生婴儿,出现完全梗阻,病例二为14岁女孩,自出生后即出现不全梗阻症状,二例均經手术治愈。 HERTZ氏对本症之定义,为十二指肠受压迫,此压力之一侧为脊柱及主动脉,另一側为腸系膜根包含肠系膜上动脉。慢性及輕症型患者,在临床上頗不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并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98例患者围生结局分析探讨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生结局特点。方法收集并登记纳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发病孕周、分娩孕周、终止妊娠的方式、分娩时羊水情况、新生儿评分等情况。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总胆汁酸等血生化指标,统计、整理与比较分析各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结果本研究纳入9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早发型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49例,早发型ICP组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9例,明显多于晚发型ICP组(11例)。早发型ICP组共有19例患者发生羊水粪染,明显多于晚发型ICP组(11例)。早发型ICP组中共有18例患者发生胎儿窘迫,明显高于晚发型ICP组(10例)。早发型ICP组中共有16例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明显高于晚发型ICP组(9例)。两组在早产、终止妊娠孕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明显高于晚发型ICP组,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重度ICP患者例数、羊水粪染、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晚发型ICP患者,临床实践中需要重点监测早发型ICP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胎儿监测指标,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研究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同时对于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其防治措施。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本研究选择其中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调查患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且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通过对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得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从临床表现来说,患者存在有出血症状,而且存在有全身的症状。为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对于血小板影响较小或者没有影响的药物。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以后,全部得到恢复,采用自制的量表对于所有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分,满意度评分为(92.5±3.4)分。结论临床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治疗,尽量为患者选择采用对血小板影响较小或者没有影响的药物进行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2.
杨长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44-545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临床分型对于诊断的意义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1例肺隔离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病理分型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治疗方法总结其中的可供临床应用要点。结果肺隔离症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叶内型多于叶外型,左侧多于右侧,B超对肺隔离症的诊断意义有限,血管造影是金标准。全组病例均行肺叶切除术,无手术死亡(P<0.05)。结论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分型对于该病的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诊断和治疗必须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借用辅助设备采取综合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范淑俊  薄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11-412
目的探讨介入的方法治疗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症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13例发病在6h以内患者进行介入血管内治疗,本组病例均是选用临床症状符合颈动脉系统卒中的患者,其中8例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造影证实所有患者都存在颈内动脉闭塞症。术中应用微导丝微导管通过闭塞处进行接触溶栓,溶栓后对残余狭窄应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溶栓后24h、14d进行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3例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有9例血管再通,4例未通,术后复查脑CT示:1例脑出血,1例梗死后渗血。1例患者死亡;其中10例患者术后症状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在一定的时间窗内,应用介入方法治疗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征,探讨其发病因素与中医征候间的联系。方法分别选取确诊为早期糖尿病的病例80例,分析总结其中医证候特征。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型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lt;0.0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发病因素与脏腑证型存在着密切关联,且脾肾阳虚证型病例最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且在该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肾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Quadrant通道下单切口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发病者约占人群的5%[1],临床以退变型、峡部型多见,主要表现是腰腿痛和腰  相似文献   

1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病之一。笔者自2006年3月到2006年12月,采用针灸配合拔药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8例患者均来源于杞县中医院门诊病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63例。年龄平均37岁,病程3d~2年。1.2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1]: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结合收治的1例青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复习文献 ,对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因素和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 ,伴有下肢深静脉炎史 ,后经肺动脉造影证实右下肺动脉部分分支阻塞。结论 :应充分认识肺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 ,对可疑病例应认真采集病史和查体 ,积极进行相关检查 :血气分析 ;D -二聚体 ;胸片或肺CT;心脏及血管超声 ;肺动脉造影等 ,尽量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本院的临床资料,对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药物进行分析,找到其发病规律以便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对8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5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中,以抗结核药(32例,占37%)和抗肿瘤药(23例,占27%)为主。肝细胞损害型36例占42%,胆汁淤积型28例占33%,混合型21例占25%。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对临床有一定影响,对抗结核药和抗肿瘤药引起的肝损害要引起重视,做好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及CT扫描和MRI等影像诊断手段的广泛应用,对于以前常规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当中的一些特殊类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少见,通过对本院自1998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治疗方法的回顾与总结,笔者认识到,该病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其手术方法也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根本的不同,现将有关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含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含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行手术治疗6例,术后症状均消失;保守治疗2例,治疗后腰腿痛症状能部分缓解,但反复发作。结论含气腰椎间盘突出症罕见,应充分认识含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CT检查为诊断含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可能为其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