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中对鲎试验检测方法的应用和原因分析。方法利用鲎试验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制,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结果对27例输液反应进行鲎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有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添加药物过多或添加药物本身热原不合格;药物配伍太久占70%;液体制备过程热原超标占22%;输液器、注射器及其它因素2例占8%。操作时无菌技术操作欠缺、输液时间过长或输液速度过快等都可引起。结论输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应从各环节抓起,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技术,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提倡可以口服治疗的不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杜绝或减少输液或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鲎试验检测方法在输液反应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利用鲎试验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制,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结果 对23例输液反应进行鲎试验检杏结果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有液体制备过程热原超标,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添加药物过多或添加药物本身热原不合格;输液器具、治疗室空气污染;操作时违犯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药物配制太久,输液时间过长和输液速度过快等.结论 输液反应的预防应从各环节抓起,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技术,提倡单剂量输液,杜绝或减少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3.
热原反应是输液中出现危害最大的一种反应。多年来国内许多医疗保健机构对其发生原因及杜绝方法进行不懈努力 ,但热原反应时有发生。热源反应的原因是输注器具所带来的热原引起。因此 ,关键是将输注器具彻底浸泡、洗涤 ,避免输注器具被热原污染。1 原理热原主要由细菌产生 ,病毒极少。不同的细菌产生热原的种类性质及致热强度不同。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热原致热作用最强 ;革兰氏阳性杆菌次之 ;革兰氏阳性球菌产生最弱。活的细菌并不把内毒素排出菌体体外 ,当细菌死亡细胞膜破裂时释放出来。热原有耐热性 ,如加热 10 0℃不发生分解 ,12 0℃…  相似文献   

4.
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临床输液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其输液反应的发生,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本文就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与污染途径探讨如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供医药护技工作者们参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1 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再探讨临床输液反应大多是由热原引起,但致热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真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1]。微粒异物亦可引起热原样反应,有些异物可引起抗原作用、炎症反应或者引起肿瘤的形成[2]。1.1 液体中的热原与污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06-2011年门诊输液患儿中发生输液反应的58例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的发生与药品质量、应用剂量、联合用药、输液环境及速度、输液器质量、患儿自身因素有关。经及时处理,58例输液反应的患儿均好转及恢复。结论输液操作的各个环节都会引起输液反应,高度重视相关因素就会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1999年1月~2006年10月有完整记录的264例输液反应的病例,按性别、年龄、季节、科别、输液反应类型、输液种类、所加用药物种类及输液反应发生后药品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中以热原反应为主,占170例,其次为局部反应,占65例,过敏反应占29例;所加用的药物,以中成药制剂、生化制剂最为多见,分别为168例、69例。结论药品质量、输液器具、联合用药、环境污染、操作不严及患者特异性体质均是可能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解海荣  王翠英  陈丽 《工企医刊》2003,16(1):102-102
输液是一种临床常规治疗手段,医护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环环抓紧,防止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1 输液反应这是临床上最常见、最主要、反应最快的不良反应之一,由热原引起(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及代谢产物,是药理活性极强的一种物质)。热质进入机体后,通过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作用,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发冷,发热、寒战、高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应立即停止输液,同时给予镇静及抗过敏药物和对症处理。查明输液反应的各种原因,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因素,建立热原追踪报告制度,减少  相似文献   

8.
热原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和危害最大的一种反应。热原反应是细菌的一种内毒素,主要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热原在菌膜分解和破坏时释放,进入体循环后,使肌体温度升高,并产生一系列症状,一般在输注药液15min~1h内,发生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关节痛、血压下降、昏迷等,严重者引起休克,甚至死亡。现就其发生原因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输液反应的95例患者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主要原因有热原超标;用药配伍不当,添加药物过多;空气污染;无菌观念差、违反无菌操作规程;输液时间过长或速度过快等.结论:输液反应预防应从各环节抓起.包括液体的生产、运输、存贮;应用前认真检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配伍禁忌;提倡单剂输液,液体现配现用;输液后严密观察,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杜绝和减少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10.
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是医源性不良反应。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较多,患者个体差异的不同又使其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为能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笔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院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情况,对输液反应的诱发原因进行分析。1输液反应类型常见者有三种,由细菌内毒素引起者称为热原反应,由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者称为类热原反应。其共有的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伴有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快速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昏迷、休克或死亡。此外还…  相似文献   

11.
输液反应的调查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以提出相应对策预防控制。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院1999年发生输液反应的情况,并作出分析。结果 共发生输液反应65起,其中8月份最多,为15起,1月份最少,为2起。8月份发生的15起输液反应中有9起进行了分段采样监测,2起输液瓶内液体有菌生长,3起输液管内液体有菌生长。对发生输液反应科室的治疗室进行空气采样12份,其中3份超标;使用中的配药注射器采样11份,2付有菌生长。结论 药物管理不善,质量不符合要求;无菌技术掌握不好;制剂室空气受到污染;夏季气温高等诸多因素为引起医院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手术室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文娟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82-1583
目的探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梅县人民医院手术室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麻醉手术患者2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7例,给予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106例,常规静脉输液技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静脉方式的输液疗效,并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地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选择使用静脉留置针107例,一次性操作成功103例,操作失误4例,操作成功率为96.26%,并发症发生2例,发生率为1.87%,无输液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选择使用常规静脉输液106例,一次性操作成功99例,操作失误7例,操作成功率为93.40%,并发症发生9例,发生率为8.49%,输液反应发生1例,经及时处理很快好转;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套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可以减少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手术中麻醉和更换体位,有效地保护了血管,同时减少患者术后输液穿刺次数,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2012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51例临床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了解输血不良反应的性质、特点及概率,总结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临床输注相关血制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5977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51例,发生率为0.78%,其中发热反应7例,发生率为0.18%;过敏反应24例,发生率为0.60%。结论建立并严格执行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同时积极推广成分输血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崔国强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00+2433-F0002,F0003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科门诊免费抗结核化疗的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查阅2006—2010年病例资料,包括大病例、病程、服药记录、实验室检查等,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有183例,占查阅病例的35.1%。其中轻度反应75例,中度反应101例,重度反应7例;有95%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在服药2个月内,有79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换)药,有2例患者死亡。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对肺结核的治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积极监测并及时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坚持完成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所致过敏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2-2009年6月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有关头孢曲松所致过敏反应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曲松所致过敏反应与性别、年龄无关;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最高,占47.76%,多发生在用药30min内;皮试阴性者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结论临床应用头孢曲松时应傲过敏性皮试,严格掌握剂量,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减少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抽取医院收治的1000例输血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500例。对照组行单采血小板,试验组行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比两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凝血指标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相较于单采血小板,可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套管针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其原因.方法针对套管针使用中常见的诸如穿刺不成功、液体血管外渗漏、液体输入过慢、套管针脱出、维持输液时间过短、静脉炎等问题,分别作出原因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处理.结果使用套管针输液568例次,效果满意445例次,不满意123例次,其中穿刺不成功80例次、输液渗漏18例次、输液过慢11例次、输液针头脱出4例次、输液维持时间过短7例次、静脉炎3例次.结论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恰当的处理,是保证套管针输液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行手术小儿术前需插胃管使用基础麻醉下插胃管方法、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需插胃管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年龄为3~6岁,体重12~21kg,ASAⅡ~Ⅲ。实验组病例术前采用基麻,使用药品是鲁米那每公斤0.5mg,力月西每公斤0.05mg,氯胺酮每公斤0.7mg,全部药品静脉注入,患儿安静入睡后,使用胃管型号是8号,胃管加管芯,从鼻腔后鼻道贴咽后壁缓慢往下送,当成功插入胃管后,抽出带有黄色液体即可确定胃管是插入胃腔,按一定长度固定胃管接上负压引流瓶。对照组患儿是采用常规护理学上插胃管术清醒状态插胃管,由于患儿恐惧不合作,反复多次插胃管术较多。结果实验组患儿术前插胃管46例均获成功,而对照组是31例。实验组插胃管过程发生恶心7例,呕吐6例。而对照组插胃管过程发生恶心38例,呕吐36例。实验组插胃管过程胃内容物反流2例,误吸无发生,而对照组插胃管过程发生胃内容物反流13例,误吸呼吸道8例,氧饱和度下上波动,呼吸抑制2例。实验组插胃管过程血流动力学平稳,无血压升高和心跳加快现象,而对照组插胃管过程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现象。所以术前插胃管术实验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患儿术前插胃术采用基麻,效果良好,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输血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对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各临床科室3 127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临床特点以及可能导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 127例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12%(16/3 127),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0.352%(11/3 127)、发热反应发生率0.160%(5/3 127),无溶血反应发生,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前三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依次为机采血小板、红细胞悬液以及血浆,发生率分别为0.288%、0.160%和0.064%;且机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有输血史患者以及有过敏史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18岁以上的患者、无输血史患者以及无过敏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血液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液病区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输血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对年龄18岁、有输血史、有过敏史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应严密监视以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有利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全自动血培养仪分离菌株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调查全自动血培养仪分离菌株的特征. 方法从1999~2002年2月我院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的16 322瓶临床血液和无菌体液标本中1 788瓶生长菌,药敏试验按NCCLS纸片扩散法进行,数据分析用BacT/Alert仪中的分析软件及WHONET-5软件. 结果血培养阳性率10.2%,无菌体液培养阳性率30.2%;共检出34个属、87个种,需氧菌 620株(83.8%),厌氧菌30株(4.0%),真菌90株(12.2%);需氧菌中最常见的细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最常见的细菌是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真菌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血标本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率高于非血标本,且ESBLs阳性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株;血标本中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血标本;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苯唑西林耐药(MRSA)率62.5%,对苯唑西林耐药的CNS产生率为82.7%. 结论血及无菌体液中可分离培养出多种细菌和真菌,包括一些不常见细菌和真菌,注意监测血标本中菌株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