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蜚蠊种类、密度和抗性状况,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用粘蟑纸法调查蜚蠊密度,果酱瓶法调查蜚蠊的抗药性情况。结果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调查蜚蠊种类主要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其密度在0.07~0.97只/(张.夜)之间;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的抗性是敏感品系的8.9倍,是溴氰菊酯的3.9倍,是DDVP及氯氰菊酯的1.7和2.2倍。结论蜚蠊密度在6-10月为高峰期;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已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指导全区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和提高德国小蠊杀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蜚蠊,分类鉴定后通过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检测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共捕获蜚蠊1026只,其中德国小蠊占97.95%,为优势种;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和仲丁威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系数依次为25.27、10.65、12.73、4.55和14.59,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为突出(抗性系数>20)。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和仲丁威已产生高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 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放粘蟑纸1 200张,有效粘蟑纸1 139张,阳性49张,粘捕率为4.30%,捕获蜚蠊253只,总密度为0.22只/张夜,其中德国小蠊248只,黑胸大蠊3只,美洲大蠊2只。监测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环境的蜚蠊密度有明显差异,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次为中小餐饮机构。抗药性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残杀威对黄浦区德国小蠊现场品系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213.51、155.36、96.02 min,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是90.09、3.84、8.45。结论 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是黄浦区蜚蠊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德国小蠊的抗性水平和主要机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随着化学药剂的广泛应用,蜚蠊的抗药性已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德国小蠊Blettellagermanica(L.)多在宾馆、饭店发生,用药次数频繁,且生活世代较短,抗药性问题尤为突出。1抗性历史和水平事实上,本世纪40年代已出现了蜚蠊抗性问题[26]。1951年,在美国Texas州用氯丹防制德国小蠊失败[22]。德国小蠊对杀虫剂抗性的报告最早见于1953年[23].Heal等首次确定美国Dorpaschisti的德国小蠊对氛丹、林丹和DDT产生抗性,其抗性系数分别>100‘>10和>5倍。之后的报道表明,格国小螃对有机汉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蜚蠊抗性调查在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境卫生检疫自1979年首次介绍杀虫新药氯菊酯应用于船舶除虫,到1982年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已被广泛用于船舶上对蜚蠊的防治。1986年这两种杀虫剂对蜚蠊的杀灭效果每况愈下,国内已有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产生抗性的报道。如何延缓、降低和解决蜚蠊  相似文献   

6.
德国小蠊因其生活史周期短、繁殖快、适应力强 ,是蜚蠊中最难防制的一种。近年来因拟除虫菊酯类药物的大量使用 ,导致其对该类药剂产生抗性。笔者选择一家受德国小蠊侵害的宾馆 ,试用氨基甲酸酯类残杀威杀虫剂 ,现场观察对抗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1 密度测定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集贸市场蜚蠊侵害情况、种群分布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测法调查蜚蠊侵害情况,用粘蟑板测定其密度,用药膜接触法测定抗药性,采用敏感和低抗的药物进行综合防制.结果 集贸市场蜚蠊侵害率为86.67%,密度为4.19只/(张·夜);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敌敌畏、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甲基吡(嗯)磷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分别为2.65、3.82、1.77、3.51、11.19、5.21、6.51、12.00和2.11倍;用敏感和低抗药物进行防制,杀灭率达96.19%.结论 武汉市集贸市场蜚蠊侵害率较高,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对敌敌畏、胺菊酯已产生高抗性;应采取环境治理及化学药物杀灭等综合防制措施,将蜚蠊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水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台州市区人员流动和货物流通频繁,德国小蠊已成为当地蜚蠊优势种群。市区每年大规模灭蠊,杀虫剂的使用数量和范围增加,但灭效却逐渐下降。为及时掌握德国小蠊对杀虫剂的抗性状况,于2009年9月在市区采集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4种常用杀虫剂进行了抗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河北省城市蜚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测定德国小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标准方法。结果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KT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城市蜚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河北省城市蜚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测定德国小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标准方法。结果: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KT50值范围为17.71~53.27min,R/S值范围为1.96~9.96。结论:本省城市蜚蠊对常用的5种杀虫剂都已程度不同地产生了抗药性,溴氰菊酯对德国小蠊的KT50值和R/S值最低,残杀威R/S值次之,在药物灭蟑工作中可考虑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野外品系和敏感品系德国小蠊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推断其抗性及水平,为蜚蠊防治和进一步完善抗性生化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野外品系和敏感品系的德国小蠊体内GSTs的活性,分析两种品系德国小蠊GSTs酶活性的差异。结果野外品系和敏感品系德国小蠊GSTs活力分别是19.16和9.14 U/mg prot,野外品系德国小蠊GSTs酶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两者酶活力比值(抗性系数)为2.1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3,P0.05)。结论从生化水平上看,深圳市坪山新区野外品系德国小蠊已产生抗药性,可能与GSTs活性增高而引起其对杀虫剂的代谢解毒能力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对15艘远洋船舶德国小蠊进行了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监测情况,其结果表现为低度耐药现象。中国远洋船舶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已降低到接近敏感水平,其抗性系数均小于2.0;而外籍船舶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比国内船高,其抗性系数大于2.0。在国境卫生检疫媒介控制学组统一指导下,对船舶蜚蠊实行抗性监测4年,中国远洋船舶德国小蠊的侵害率由1988年77.41%下降到1992年的18.29%,效果非常显著,而外籍船舶德国小蠊的侵害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德国小蠊是蜚蠊(蟑螂)中最难防治的一种,近年来因各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其对常用药剂产生抗性。为更好地指导今后的灭蟑工作,选择4家宾馆,试用3种杀虫剂,观察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发现拜力坦、拜虫杀、乃克杀烟雾剂对本区范围内德国小蠊有较好的杀灭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湖北省荆门市特殊行业及居民住户的蜚蠊种群及分布状况 ,为今后防治蜚蠊提供科学依据 ,于 1997~ 1999年对城区进行了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饮食店、宾馆旅社、车站、酿造行业、医院、学校和居民住户。1.2 方法 :捕蟑盒粘捕法、药激法。对捕获的蜚蠊带回实验室鉴定计数。2 结果2 .1 蜚蠊的种群分布 :经初步调查 ,全市室内有黑胸大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为优势种 ,分别占 47.3%和 32 .3% ,日本大蠊和德国小蠊分别占14.4%和 0 .6 %。捕获成虫 5 2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安徽省芜湖市图书馆内蜚蠊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状况,为蜚蠊的有效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盒式诱捕法于2008年1-12月对图书馆内蜚蠊孳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蜚蠊1080只,分类鉴定为2科2属4种,即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其中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51.85%,为优势种;图书馆蜚蠊全年平均侵害率为53.32%,平均密度为2.56只/间,其中学生自修室侵害最为严重;蜚蠊的繁殖高峰期在8月,且其密度消长与气温高低密切相关(r=0.954,P〈0.01)。结论芜湖市图书馆蜚蠊侵害状况较为普遍,蜚蠊防制工作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6.
雷州市城区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雷州市城区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盒法和药激法相结合,将捕获蜚蠊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结果在新、老城区共调查121个点,捕获蜚蠊13 362只,有美洲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和德国小蠊4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占总捕获数的85.25%,侵害率为74.58%.结论雷州市城区蜚蠊侵害严重,特别是旧城区和下水道,防制蜚蠊措施必须尽快落实.  相似文献   

17.
蜚蠊在我市虽早有发现,但无系统的资料报道。为此,1996~1998年进行了种类及分布调查。1 材料与方法 将广口瓶诱捕法采集的蜚蠊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2 结果2.1 蜚蠊种类 共捕获蜚蠊5科5属8种。Ⅰ.蜚蠊科 Blattidae(1)大蠊属 PeriplanetaBurmeister①美洲大蠊 P.americanaLinne②澳洲大蠊 P.austalasiaeFabricius③褐斑大蠊 P.brunneaBurmeister④日本大蠊 P.japonicaKarmyⅡ.姬蠊科 Phyllodromiidae(2)小蠊…  相似文献   

18.
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杀虫药物的长期使用或不合理地滥用,已在一些地区对某些卫生害虫引起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影响了防治效果。对蜚蠊的防治工作亦然,国内外已有资料报道,小蠊属蜚蠊(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沙市蜚蠊种类、生态习性及分布状况。方法在蜚蠊栖息场所喷洒蜚蠊密度测定专用剂,用观察法和查迹法进行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发现蜚蠊3种共3354只,其中德国小蠊1782只,占53.1%;黑胸大蠊1046只,占31.2%;美洲大蠊526只,占15.7%。结论从数量上看,德国小蠊最多,为优势种;从阳性房间数量来看,黑胸大蠊阳性间数最多,分布最广。居民住户和一般单位观察到的蜚蠊数量均以黑胸大蠊为主,重点单位以德国小蠊侵害为主。蜚蠊栖息生境以案板、灶台、厨柜和各种床头柜、食品柜等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黄岛口岸送检的蜚蠊进行种类鉴定。方法 对黄岛口岸送检的7只蜚蠊依据形态特征进行形态学鉴定,确定蜚蠊种类。选取每只蜚蠊的小段后足,组织匀浆后提取线粒体基因组DNA,利用基于线粒体基因组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序列扩增和分析,与NCBI Gene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选取褐斑大蠊(Periplaneta brunnea,NC_039940.1)、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KX640825.1)和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NC_006076.1)等相关近似种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捕获的7只蜚蠊形态鉴定均属于美洲大蠊,序列与GenBank中美洲大蠊(登录号:MT011509.1、MH184241.1、KU543637.1)COI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91%~100.00%,判断此次捕获蜚蠊均为美洲大蠊。系统进化树显示蜚蠊样本与美洲大蠊序列形成一个单系,与近似种蜚蠊显著区分开。结论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手段,明确黄岛口岸送检的蜚蠊种类为美洲大蠊,为口岸蜚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