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PISD)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487例,于第3个月月底进行随访及抑郁评估,根据是否合并抑郁诊断,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后无抑郁组(non- 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NPISD)和抑郁组(PISD),采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PISD组232例,PISD发生率为47.64%(232/487);PISD组患者年龄[(62.52±11.57)岁]低于NPISD组患者[(67.95±11.63)岁](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额叶、顶叶、枕叶、岛叶、脑干及基底节梗死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年、女性、脑干及基底节病灶是PIS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71、3.27、3.46、3.82)。结论 PISD患者发生率较高,中年、女性、脑干及基底节病灶可能是PIS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认识其临床特点,将有助于早期识别并诊断PISD。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华  罗榕 《四川医学》2013,(11):1685-1687
目的 研究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PIS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缺血性卒中患者87例.根据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PISD)发生与否分为研究组和未有PISD的对照组,分析PI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4%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PISD,研究组额叶、颞叶病灶比例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容易发生PISD,尤其是NIHSS评分高,病灶位于额叶、颞叶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轻中度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轻中度老年抑郁症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tDCS,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刺激部位和时间的伪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24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价两组患者抑郁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GDS变化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CS可显著改善轻中度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76例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226例);单因素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8.1%(50/276),且以真菌感染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OR=3.550)、空洞肺结核(OR=3.114)、肺结核复治(OR=4.204)、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OR=3.76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2.298)、血清白蛋白(OR=2.983)、侵入性操作(OR=5.376)等。结论 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且以真菌感染为主;应充分考虑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文版“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价抑郁程度,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2例脑卒中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行头部CT和(或)MRI检查明确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和病灶数目;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中有53人被诊断为PSD,其总发生率为32.7%,以轻、中度PSD常见。单因素分析发现:卒中次数、病灶数目、NIHSS分值是PSD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次数(P=0.036)、NIHSS分值(P=0.012)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次数、NIHSS分值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害性急性胰腺炎评分(HAPS)、C-反应蛋白(CRP)、有核红细胞(NRBC)、辅助性T细胞17(Th17)对轻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7月急性胰腺炎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MAP组)和非轻症组(non-MAP组),对比两组CRP、NRBC、Th17及HAPS水平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各指标对MAP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non-MAP组患者CRP、NRBC、Th17和HAPS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NRBC、Th17和HAPS是M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RP、NRBC、Th17和HAPS对MAP的诊断均具有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757、0.754、0.714,4者联合的AUC为0.872,敏感性为91.3%,特异度为84.8%,95%置信区间为0.748~0.996;高水平的CRP、NRBC、Th17和HAPS局部并发症发病率、全身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低水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NRBC、Th17和HAPS可作为MAP临床诊断和预后的评估指标,4者联合评估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患病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日—2020年2月20日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隔离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123例,采用问卷调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运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SAS评分(37.23±12.59)、SDS评分(51.94±5.38)均高于全国常模(P<0.001),焦虑、抑郁所占比例分别为32.5%(40/123)、41.5%(51/123)。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年收入及出院诊断结果是焦虑的影响因素,年收入是抑郁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年收入<1万、1~<3万元、3~<5万是焦虑的危险因素,年龄组30~<50岁是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焦虑、抑郁水平较高,患者年收入是焦虑的影响因素,年龄是抑郁的影响因素,需要对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时期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2月行CRRT治疗的135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行CRRT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低血压休克期组(70例)及少尿期组(65例)。分别研究两组患者临床治愈情况、并发症情况、CRRT治疗时间、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预后情况,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经CRRT治疗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的因素。结果 低血压休克期组治愈率(92.86%,65/70)明显高于少尿期组(78.46%,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休克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少尿期组(P<0.05);低血压休克期组CRRT时间、重症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少尿期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得知,年龄、身高体重(body mass index, BMI)指数、并发症累计数、CRRT时间及重症ICU住院时间不同,经CRRT治疗的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也不同(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BMI指数≥25及并发症累计数≥4项是影响经CRRT治疗的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肥胖及多重并发症是经CRRT治疗的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危险因素,但早期开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有效改善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CT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转归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2月1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普通型COVID-19肺炎首诊胸部CT、首次复查胸部CT的影像资料62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1例。依据是否随病程发展为重型分为普通型组(51例)和转重型组(11例),应用AI技术定量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首次胸部CT转重型组患者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百分比3.3%,高于普通组1.3%,以病灶占整肺体积百分比2.0%为界值,诊断普通型转重型患者的敏感度(72.7%)、特异度(66.7%)最高,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复查CT两组患者病灶体积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与普通型组相比,转重型组病灶体积占比10.0%,明显增大,以增加的病灶占整肺体积百分比2.65%为界值,诊断普通型转重型的敏感度(90.9%)、特异度(78.4%)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两次CT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内部磨玻璃密度、实性密度成分比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智能在CT预测COVID-19转归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在早期对重症及危重症的发生进行预警,病灶占整肺体积百分比、病变短期内迅速进展可能对普通型COVID-19肺炎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左房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形态与血栓形成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拟行射频消融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687例,根据食道超声检查分为左房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所有患者术前行肺静脉及左心房增强扫描,所有CT扫描图像行后处理图像重建及左房耳解剖形态相关分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入选687例患者,仙人掌型135例(19.65%),鸡翅型275例(40.03%),风向标型80例(11.64%),菜花型197例(28.68%);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鸡翅型左房耳是血栓形成(OR=0.323)和TIA (OR=0.254)的保护因素(P<0.05);菜花型左房耳是血栓形成(OR=3.116)和TIA (OR=2.391)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左房耳形态学特征分为四型:仙人掌型、鸡翅型、风向标型、菜花型,其中鸡翅型所占的比例最高,该型发生血栓和TIA的危险性最低,菜花型是血栓发生和TIA的危险因素。因此,检测左房耳形态结构对于评估血栓形成及TIA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可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肺内外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肺外隐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隐球菌感染住院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根据是否有肺外累及分为肺隐球菌感染组(pulmonary cryptococcal infection,PC)和肺外隐球菌感染组(extrapulmonary cryptococcal infection,EPC),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隐球菌播散至肺外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病例51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中位数为55(40,64)岁,合并基础疾病者39例。其中PC组41例,EPC组10例。EPC组实体器官移植和慢性肝病的比例(40.0%和40.0%),高于PC组(7.3%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组患者出现头痛症状的比例(50.0%),高于PC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组降钙素原、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高于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组白蛋白、外周血CD4+T细胞、外周血CD8+T细胞低于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组病死率(60.0%)高于PC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体器官移植(OR=10.470,95%CI为1.089~100.651,P=0.042)和白蛋白降低(OR=0.783,95%CI为0.637~0.962,P=0.020)与出现肺外隐球菌感染独立相关。结论 肺外隐球菌感染患者比肺隐球菌感染患者预后差,实体器官移植和白蛋白降低是肺外隐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人恙虫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3例成人恙虫病病例(恙虫病组),选取同期2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收集心电图异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心电图异常与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 恙虫病组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比例(56.7%,132/233)高于对照组(40.0%,88/220)(P<0.001)。恙虫病组异常心电图发生频率高于对照组的有窦性心动过速(15.5%,36/233)、胸和(或)肢体导联低电压(10.7%,25/233)、房性早搏(6.0%,14/233)、U波改变(2.6%,6/233)(P<0.05)。恙虫病组心律失常发生频率(38.2%,89/233)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均很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0.659)。低电压患者发生胸膜炎或心脏增大者比例(68.0%,17/25)高于非低电压患者(41.8%,87/208)(P<0.05),并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例(20.0%,5/25)亦高于非低电压患者(5.3%,11/208)(P<0.05)。结论 成人恙虫病心电图异常非常普遍,心律失常常见但严重心律失常罕见;低电压患者需注意胸膜或心脏病变,甚至MODS可能,需密切监护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动态监测治疗期肺结核(tuberculosis, TB)患者外周血中T-bet、GATA-3、RORγt和Foxp3等免疫调节细胞特异性基因mRNA丰度变化,探索结核病变过程中机体的免疫调节趋势及作用。方法 选择52例确诊肺结核患者为病例组,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上述基因以及IFN-γ、IL-4、IL-17、IL-10等细胞因子特异性基因在治疗期第0个月、3个月、6个月的表达水平,动态观察患者及健康人群体内免疫调节平衡Th1/Th2和Th17/Treg变化。结果 初诊组T-bet mRNA表达、RORγt /Foxp3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诊组和治疗3月组GATA-3 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bet/GATA-3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6月组T-bet mRNA、T-bet/GATA-3分别高于初诊组和治疗3月组(P<0.05);治疗3月组和治疗6月组RORγt、Foxp3 mRNA均分别低于初诊组(P<0.05)。初诊组和治疗组IFN-γ mRNA均低于对照组,IL-4、IL-17、IL-10的mRNA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存在转录因子水平Th1/Th2失衡,呈现Th2漂移现象。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可能在TB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抗结核治疗能够改善上述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63例非洲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尽早识别重症疟疾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2018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63例非洲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重症组37例,非重症组126例;平均年龄(37.90 ± 10.17)岁,男性患者147例(90.2%),中国籍患者132例(81.0%),既往有基础疾病患者15例(9.2%);感染虫种以恶性疟原虫为主,144例(88.3%)。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的乳酸、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三酰甘油、尿素、肌酐和胱抑素C均升高(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I均降低(P<0.05)。经积极治疗,重症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非洲输入性疟疾患者以恶性疟原虫感染为主。恶性疟疾发展成重症比例高,死亡率高。疟疾患者的血常规、乳酸、降钙素原、血脂、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的变化对重症疟疾有很好的预警作用,有助于尽早识别重症疟疾,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PISD)患者实施丁苯酞和舍曲林联合治疗后的情绪、认知功能以及炎症状态改变。方法:将符合筛选条件的PISD 患者12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舍曲林和丁苯肽联合舍曲林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炎症状态、HPA 轴功能以及疾病恢复状态。结果:治疗前,PISD 患者神经功能、抑郁状态、认知功能以及HPA 轴功能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抑郁状态、认知情况以及HPA 轴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偏低而智力状况评估量表(Mental Status Assessment Scale,MMSE)评分明显高;实验组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及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实验组患者hs-CRP、TNF-α、IL-8等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63 例患者总治愈人数为60 例(95.2%),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实验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四方面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结论:丁苯酞联合舍曲林治疗方式能有效改善PISD 患者血液炎症因子水平,改善HPA 轴功能,提高患者认知功能,降低精神损伤以及抑郁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BG-trap捕蚊器在现场使用CO2和BG-lure引诱剂(BG)的诱蚊效果。方法 2020年8—9月,设置2处现场,间隔100 m,每个现场设置2个点位,分别布放1个BG-trap捕蚊器,彼此间隔 5 m。每个点位设置不同流量CO2及不同数量BG,次日同一现场2个捕蚊装置交换位置。收集各捕蚊器所捕捉的蚊虫,分类和记录捕获的蚊虫种类、性别和捕获数,并进行统计。结果 BG +/ CO2 -和BG -/ CO2 +捕获白纹伊蚊密度分别为14只和31只,淡色库蚊分别 2只和16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5,-4.873,P<0.05)。在BG +条件下,CO2 +组白纹伊蚊雌蚊、淡色库蚊雌蚊和白纹伊蚊雄蚊密度分别是CO2 -组的2.6(25/9.5)、12.0(12/1)和3.0(12/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9,-4.592, -3.284,P<0.01),提示吸引白纹伊蚊雌蚊、淡色库蚊雌蚊和白纹伊蚊雄蚊CO2更有效;在BG -条件下,CO2 +组白纹伊蚊雌蚊、淡色库蚊雌蚊和白纹伊蚊雄蚊密度分别是CO2-组的1.8(18/10)、15.5(15.5/1.0)和2.0(9.0/4.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8,-5.259,-2.508,P<0.05);在CO2 +条件下,BG +组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密度分别是BG -组的1.4 (43.5/31)和0.78(12.5/16.0)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3,0.709,P>0.05);在CO2 -条件下,BG +组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是BG-组的1.0(14/14)和2.0(2.0/1.0)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0,-1.000,P>0.05);在BG -条件下,添加0、 1和2份干冰捕获白纹伊蚊雌蚊密度分别为10只、17.5只和18只,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2,P<0.05),捕获淡色库蚊雌蚊分别为1只、13只和18只,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81,P<0.05),但添加1份和2份干冰捕获白纹伊蚊雌蚊和淡色库蚊雌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2,-0.540,P>0.05);在CO2 -条件下,添加0、1和2份BG捕获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雌蚊分别为10只、10只、9.5只和1只、1只、1.5只,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0,0.477,P>0.05)。 结论 使用BG-trap捕蚊器监测中,CO2诱蚊效果优于BG引诱剂,且用100 mL/min流量CO2能更节省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抗结核治疗前后敏感肺结核与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9年8月—2020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收治的213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敏感肺结核组和耐药肺结核组,其中敏感组141例,耐药组72例,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血浆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7、干扰素-γ(IFN-γ)及抗炎因子IL-10、IL-4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敏感组及耐药组血浆IL-6含量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敏感组血浆IFN-γ、IL-17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敏感组治疗6个月比治疗3个月血浆中IL-6、IL-4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降低明显(P<0.001);治疗6个月比治疗前IL-10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降低明显(P<0.000 1);耐药组均无明显变化;敏感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IFN-γ均高于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敏感组、耐药组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吸收有效率在治疗3个月时敏感组为70%,耐药组仅为43.33%,而治疗6个月后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检测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及抗炎细胞因子的含量,能够对肺结核的宿主导向治疗提供参考。了解细胞因子对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这一重要特性可以为毒力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且可为肺结核提供新的免疫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