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膜恶性间皮瘤(peritoneal malignant mesothelioma,PMM)是唯一原发于腹腔浆膜间皮和间皮下层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病,一般人群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至二,且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沧州市中心医院5年间共确诊腹膜间皮瘤患者138例,且大多数与石棉接触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地区腹膜间皮瘤的发病与接触石棉的关系、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腹膜恶性间皮瘤(peritoneal malignant mesothelioma,PMM)为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肿瘤,临床少见,约占间皮瘤的30%[1]。石棉的广泛应用使PMM发病增加,其在间皮瘤中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2]。PMM发病年龄以50~70岁多见,发病率约为(0.1~0.2)/10万,男女比例约为2∶1。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3],多表现为弥漫的腹膜肿瘤浸润,为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可伴有腹胀、腹痛、腹水等。PMM少数以腹部肿块为首发表现,女性患者常因CA125升高误诊为卵巢癌而行手术治疗[4-6]。以局部炎症为主要表现者罕见,而以疑似胆囊炎症状为首发表现者更为罕见。Vara-Thorbeck和Toscano-Mendez [7]于2002年曾报道1例与胆囊结石相关的腹膜囊性间皮瘤男性患者。我院自2007至2011年共收治PMM 患者138例,其中3例误诊为胆囊炎,并与石棉相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19例诊断为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和生存期。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其中74%患者职业与石棉有接触,26%与石棉无关。从接触石棉到诊断此病平均时间为44.7年(18~49年)。最常见症状为腹痛,体重减轻和吞咽困难。多数患者出现大量腹水。对大多数患者除了止痛治疗外,没有给予其他治疗。诊断成立后平均存活期为6个月(0~29月)。其中有些患者接受手术或化疗,但并没有  相似文献   

4.
腹膜恶性间皮瘤是极为罕见的原发性腹膜肿瘤,约90%患者可伴有腹水。 腹膜恶性间皮瘤以40~60岁者多见。本病的发生与石棉粉尘接触密切相关。石棉可通过肠腔或穿过膈肌,也可经过后腹膜淋巴结抵达腹膜,侵犯腹膜脏层和脏器表面,产生局限性囊性包裹状隆起和局部淋巴结受累。由肿瘤直接刺激腹膜及压迫淋巴管使大量液体溢出于腹膜腔,形成腹水。此外,间皮瘤发生于体腔上皮(间皮),故也常形成胸膜间皮瘤及胸水。  相似文献   

5.
[石棉引起的疾患] 1.石棉肺:石棉尘系一种纤维性粉尘,进入肺内可逐渐形成广泛而严重的纤维化病变,有关它的发病原理迄今仍未阐述清楚。曾有人用Allison氏的矽肺发病二期理论加以解释,然而二者的发病机理并不相同。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石棉尘理化性质(包括形态,直径大小);吞噬细胞反应;免疫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已知石棉尘的靶细胞为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间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又知各种类型的石棉其致纤维性有一定差异:铁石棉(Amesite)青石棉(Crocidolite)比温石棉  相似文献   

6.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腹膜间皮瘤 (MPM)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男性为 0 21 /10万,女性为 0 13 /10万,而良性囊性腹膜间皮瘤则多发生于女性。MPM好发于石棉工人,但亦有报道发生于未与石棉接触的病例。有人认为与慢性腹膜炎有关,病理机制不明。Park综合报道 1964~1998年共 18例 [1]。在此时期内未见更多病例报道。其余均属散在个案报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率有逐渐提高趋势。年龄分布最高为 1例 92岁妇女,最小者为 2例儿童,年龄不详。VandeWalle等 2004年报道在美国每年MPM新病例估计约为 200~400例 [2]。土耳其Kebapci等 2003年曾报道一组经病史…  相似文献   

7.
恶性腹膜间皮瘤(peritoneal malignant mesothelioma,PMM)为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肿瘤,其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诊断比较困难。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腹痛、腹水、腹胀及腹部包块等。发病年龄以50-70岁多见,发病率约为1~2/百万,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女性患者常以腹盆腔包块误诊为卵巢癌而行手术治疗^[1-3],而以胆囊炎为首发表现者更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恶性间皮瘤是比较罕见的肿瘤,由于本病与接触石棉有关,因而颇受人们重视。此病的发病率之所以明显升高,部分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WW I)期间石棉的使用增加,以致相当多的人接触到石棉,从而增加了罹患恶性间皮瘤以及与石棉相关疾病的危险。可是,有关本病最佳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才开始增多,究竟是用单独疗法,或用联合治疗方案仍有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9.
宋丽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57-159
目的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诊断经验.方法 分析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包括有无石棉粉尘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胸水检测和有无转移,并对比15例手术结果.结果 8例患者工种与接触石棉有关,占恶性胸膜间皮瘤38.1% (8/21),18例(85.7%)有胸痛,其中17倒(80.9%)伴胸腔积液,1例出现Horner综合症并影响臂丛神经.3例(19.1% )CT下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2例(9.6%)胸水中找到间皮瘤细胞,1例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16例CT发现胸膜增厚或胸膜上结节样病灶,占恶性弥漫性胸膜间皮瘤76.2%.17例手术病例中12例胸膜广泛增厚或胸壁上广泛不规则太小不等结节融合成片.结论 石棉接触史是恶性胸膜间皮瘤发病的主要病因,胸痛、胸腔积液是主要临床表现.CT对诊断胸膜间皮瘤有重要参考价值,CT引导下活检能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最近的研究证明,肺内“石棉小体”并非石棉肺独有的病理特征,有很多种粉尘吸入可在肺内产生一种与“石棉小体”相同的所谓“含铁小体”;甚至大多数城市居民即使不接触任何石棉粉尘,肺组织内也同样可有此类“含铁小体”存在。至于肺内“含铁小体”数量的多寡则与年龄、性别、居住条件、特别是职业性有害粉尘的接触有关。作者介绍一种简单的“含铁小体”检出方法——痰液微过滤法,并对阳性检出率及其与石棉接触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证实曾有石棉粉尘接触史和不能回忆接触史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和生存期的差异进行了探索。一组115例胸膜间皮瘤复查肺切除或尸解肺标本的组织切片后,分成上皮型、肉瘤型和混合型3种。115例中83例患者有清楚的石棉粉尘接触史,23例不能回忆石棉粉尘的接触,9例的石棉接触史不详。尸解78例中,每例从肺标本3个不同部位取作无染色30μ切片检查。  相似文献   

12.
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细胞的胸膜肿瘤,良性者较少,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多见,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正逐渐增加,以英国、南非、澳大利亚、西欧、美国等最为明显,美国每年约有3000例患者被新确诊为MPM[1-2]。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全国统计学资料,但据估计其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80%MPM的发生与接触石棉有关,其他致病因素可能包括感染猿猴病毒40(SV40)、非特异性工业化合物接触及遗传等[3]。由于石棉仍被广泛应用,因此预测MPM的发病率将继续增加并在未来的10年内达到发病…  相似文献   

13.
人类独有的胸膜及腹膜腔恶性间皮瘤,早在上个世纪末已有报道,但当时其起因完全不明。目前已知西方国家发生的大部分间皮瘤,是由于暴露于闪岩石棉的结果。本文简介恶性间皮瘤的一般流行病学特点,并概述其发生机理。恶性间皮瘤在总人口中零星发生。其起因涉及许多化学及物理因素。但除放疗外,致病因素中仅闪岩石棉得到证实。18世纪晚期,南非首先开采及研磨青石棉及铁石棉类型的闪岩石棉。联系石棉及间皮瘤的最初报告,来自第2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但未引起世界医务界的重视。Wagner 等首先报告恶性间皮瘤与闪岩石棉相关,由于证实不仅矿工,而且邻近矿区未直接接触石棉的居民中,也发生间皮瘤,当时提出石棉纤维的物理特征,在决定居民接触石棉人群是否发生间皮瘤很重要,后为 Stanton 等(1987年)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对常规检查无肺间质病证据的石棉接触者99_m—TC—DTPA(99_m-锝-三胺五乙酸)从肺到血的清除率进行了测定,以期找到一项早期发现石棉肺的指标。方法:20名既往有职业性石棉接触史,但无临床  相似文献   

15.
良性石棉胸膜渗液(简称胸液)的诊断根据是,石棉接触史及排除其他原因的胸液,如恶性肿瘤、结核和其他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外伤、慢性尿毒症以及药物所致的胸液。为明确接触石棉与胸液之间的因果关系,Epler 等曾报道1135例接触石棉的工人及707例  相似文献   

16.
胡立红  周建英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3):1822-1828
恶性间皮瘤(MM)是一种很少见的但恶性程度又很高的肿瘤,主要发生于胸膜(MPM),也可在心包膜及腹膜,其发病的很大原因与石棉接触有关。当发现时已属晚期,对该病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很困难,近几年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的进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该病。其治疗方面虽有很多的治疗方法但效果都不很理想,近年来倍美曲塞和雷替曲塞与顺铂结合治疗,以及基因、免疫和一些生物制剂给治疗该病提供了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纤维性肺泡炎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液中组织胺增加和肺内肥大细胞增生。实验性石棉肺时,也见肺肥大细胞增多。为了了解组织胺水平与石棉肺的关系,作者对22名长期接触石棉的工人取 BAL 液测定组织胺含量。根据临床、肺功能、X 线胸片和~(67)Ga 肺摄入的检查资料,将石棉工人分为3组。A 组:5人,检查未见异常;B 组:6人,无诊断石棉肺的充分依据,但  相似文献   

18.
从网膜组织法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腹膜结构与功能的稳定和维持是长期腹膜透析治疗的基础 ,腹膜间皮细胞是构成腹膜最大的细胞群体 ,对保持腹膜结构和功能稳定 ,防止腹腔感染和腹膜硬化等具有重要作用[1~ 4 ] ,腹膜透析时透析液长期与腹膜接触而损伤腹膜间皮细胞。因而探讨人腹膜间皮细胞生理功能及其在腹膜透析时的改变 ,对预防和减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和腹膜硬化的发生 ,延长腹膜的使用寿命等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人腹膜间皮细胞培养体系 ,为体外研究人腹膜间皮细胞生理功能及其在腹膜透析时的改变提供了有效手段。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初 ,Wu等[5] 通过直接从患者腹水…  相似文献   

19.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疾病[1],发病机制不明,好发于老年男性[2],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组织,最常见受累器官为胰腺,其次为胆管、胆囊、唾液腺、泪腺、腹膜后、肾、肺和前列腺、淋巴结等[3]。受累器官或组织似肿瘤样增生[4],临床上可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硬化性胆管炎、硬化性胆囊炎、硬化性涎腺炎、米库利次病、腹膜后纤维化、小管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肺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初已认识到,在接触石棉的人群中可以发生石棉肺和肺部纤维性病变。英国(1930年)和美国(1938年)都对此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和报道。随后英国制订了环境管理措施和健康检查立法,美国亦推荐了允许浓度标准,企图控制该病,然而直至60年代仍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战时处于紧张状态而放松了管理措施,战后因旧建筑物的拆除和高层建筑物又需用石棉喷雾绝缘,致使石棉病又再度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现已确认肺和胸膜癌瘤、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和急性胸膜渗出均与接触石棉有关。故最近20年石棉与疾病的关系已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