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特点,并以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为例,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特点,并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和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临床效果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吴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5):1227-1227,1230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特点,并以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为例,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特点,并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和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临床效果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114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7例。采用开放性手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治疗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腰椎功能、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JOA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1%、14.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疼痛缓解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脊柱外科住院接受MIS-TLIF治疗的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ERAS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9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予以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予以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VAS法、OD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法、ODI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予以1年有效随访,研究组1级融合率为93.33%(42/45),与对照组[86.67%(39/4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但前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经后路腰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20例经后路腰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实施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经后路腰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93-1594
目的比较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与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研究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前后路手术方式相比,外侧经腰大肌入路椎体间融合术具有组织创伤小、可减少潜在失血量、无需普外科或血管外科医生协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其手术适应证已扩大到退行性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退变性脊柱侧弯、骨折不愈合、创伤、感染及轻度腰椎滑脱。但外侧经腰大肌入路椎体融合术有一些特有的并发症,包括短暂性神经症状、运动缺陷、神经损伤等。本文就外侧经腰大肌入路椎体间融合术适应证及手术效果、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术式,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腰椎功能(ODI)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VAS和ODI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VAS和ODI评分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的VAS和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患者疼痛感较轻,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行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及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3d、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奥斯沃斯特里残疾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常规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引流量少,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LS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治疗的84例重度LS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TLIF)组和MIS-TLIF组,各42例。OTLIF组采用OTLIF治疗,MIS-TLIF组采用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并发症。结果: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TLIF组,住院时间短于O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IS-TLIF组疼痛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O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LSL患者采用MIS-TLIF治疗损伤小且并发症少,有利于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及早恢复患者腰椎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ILF)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4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2例.A组患者行MIS-TILF,B...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近远期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4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2)。对照组实施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试验组实施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脊柱-骨盆解剖学和腰椎滑脱力学评估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小切口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对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DLS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接受OLIF术治疗的59例为OLIF组,接受MIS-TLIF手术治疗的63例为MIS-TLIF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的滑脱参数[椎间隙高度(DH)、局部后凸角(SK)、腰椎滑脱率(SP)、滑脱角(SA)]、腰椎骨盆解剖学参数[L1椎体中心至骶骨垂线间距离(LASD)、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疼痛感受和腰部功能。结果 相较于MIS-TLIF组,OLIF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P<0.01)。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滑脱参数中DH均增大,SK、SP、SA均减小(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Wiltse入路MIS-TLIF,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3、5 d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6、24个月腰腿痛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6、24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但MIS-TLIF创伤更小、术后症状减轻及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并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比较。方法收治的5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分别采用TLIF治疗和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变化及椎间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腰疼和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ODI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椎骨性融合率达到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在获得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相同的疗效下,植骨融合率更高,出血量、引流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综合疗效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资料完整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56岁,平均48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4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腰椎退行性不稳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例.B组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2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5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退行性不稳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8例.使用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评分及术后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融合率、医疗费用、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05),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2%、94%.结论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创伤小,经济简便,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较好选择;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腰椎退行性变常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等,是导致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治疗除了中医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外,目前可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性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许多临床研究所证实,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广泛开展,我院骨科自2011年开始开展此类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19.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广泛...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14-3415
目的探讨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行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2例,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行正中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研究组行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术前、术后7d、术后随访12个月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两组下肢痛、腰痛情况,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估腰椎功能,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后7d,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参照组,下肢痛、腰痛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融合率(92.68%,38/41)与参照组(90.24%,37/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行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下肢、腰痛,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椎间融合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