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提高睾丸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回顾收治的1例睾丸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本例患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睾丸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术后采用辅助化疗,目前随访1年,现无瘤,生存良好.结论 睾丸横纹肌肉瘤是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理上胚胎型最为常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预后及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5年6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16例外阴阴道恶黑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病例中,外阴恶黑12例(75.00%),阴道恶黑4例(25.00%)。手术率81.00%,手术方式以外阴广泛切除术和局部扩大切除术为主,8例患者应用了辅助治疗方法(免疫治疗、放疗、化疗)。随访时间1~98个月,失访2例,随访率87.50%,随访期内因复发或转移死亡9例,死亡率56.70%。外阴恶黑患者平均生存期37.10个月,3年生存率(除外失访和生存不足3年患者)为55.50%,仅3例患者现无瘤生存;阴道恶黑患者中1例生存期为17个月,2例现带瘤平均生存34.00个月,1例失访。结论原发性外阴阴道恶黑恶性程度高,治疗应以手术为主,辅以免疫、放化疗,早期诊断、合理分期、早期治疗、定期随诊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头面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2月诊断为横纹肌肉瘤的病理切片,并请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软组织病理学专家重新阅片,对发生于儿童头面部的横纹肌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本组17例组织病理学均确诊为横纹肌肉瘤。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占82.4%(14/17);腺泡型横纹肌肉瘤占17.6%(3/17)。所有标本以Desmin,Myolobin标记行免疫组化,阳性标记率:Desmin:58.8%(10/17),Myolobin:70.6%(12/17)。本组病例中联合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占76.5%,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7例患儿,随访1、3年生存率为100%(7/7)和57.1%(4/7);Ⅲ~Ⅳ期10例患儿,随访1、3年生存率为80.0%(8/10)和40%(4/10)。单纯手术和化疗的三年存活率为33.3%和0低于综合治疗方式。结论儿童头面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为恶性软组织肿瘤,临床较易漏诊或误诊,早期确诊和综合治疗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江波 《上海医药》2014,(5):29-3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7月经手术切除病理报告确诊的20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5.5年,平均3年。在随访患者中,复发率为15%,复发时间为手术切除后2~19个月(平均9.5个月),复发转移部位为腹腔、肝脏和肺,无死亡病例。结论:GIST是一种具有恶变潜能的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术前确诊率低,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效果较差,靶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的特点和外科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3例心肿瘤中,粘液性肿瘤38例(71.69%),左房粘液性肿瘤35例,右房粘液性肿瘤3例;非粘液性良性肿瘤8例(15.09%),左房脂肪瘤1例,左室脂肪瘤1例,左房海绵状血管瘤2例,左房纤维瘤3例,右房横纹肌瘤1例;原发性恶性肿瘤5例(9.44%)。均为肉瘤,包括左房、左室横纹肌肉瘤1例,左室血管肉瘤2例,右房粘液肉瘤1例,右房、右室间皮肉瘤1例。右心转移癌2例(3.77%),46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7例恶性肿瘤中,完整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因广泛侵润转移者只行活检1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2例,二尖瓣替换术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生物瓣替换术1例。结果手术后死亡3例(5.66%),平均随访(33.43±12.38)个月,2例粘液瘤于3年内复发并再手术,恶性肿瘤3例术后3个月~2年复发或转移死亡(6%)。结论心脏肿瘤的疗效与病理性质和肿瘤生长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鼻内镜手术切除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在鼻内镜下切除38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出血100~350mL,平均220mL,无术中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或MRI检查证实38例患者肿瘤全部切除,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随访14~38个月,2例筛窦鳞状细胞癌中1例6个月后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16个月后脑转移死亡;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1例术后13个月死于脑转移,1例10个月后出现局部复发,再次鼻内镜手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1例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9月个后复发、1例秀神经母细胞瘤术后29个月复发、1例软骨肉瘤14个月后局部复发,均再次鼻内镜下手术,随访至今未复发,其余31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但应注意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大肠癌复发的原因、诊断及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科再手术的大肠癌复发病例29例(31处)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1~10年,根治性切除9例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9~62个月),1例术后6个月腹壁转移反复手术3次,带瘤生存至今已3年,2例存活时间超过5年。姑息切除13例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4~18个月)。短路手术4例中位生存时间5个月,开关术3例全部在3个月内死亡。结论:导致大肠癌复发的因素较为复杂,和原发肿瘤的部位、分期、穿透浆膜、侵及临近器官,是否侵及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相关。只要未发现远处转移、患者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均应积极考虑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吴育栋  李刚  王江  王勇  牛远杰 《天津医药》2016,44(6):748-751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小肾癌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 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4 年 1 月— 2015 年 7 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 18 例特殊小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 B 超、 CT 平扫及增强检查, 并进行手术治疗。分析肿瘤直径、 病理类型、 病理分期、 Fuhrman 分级等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前 CT 检查示 18 例患者肿瘤直径 2.0~4.0 cm, 平均 (3.1±0.6) cm。术前诊断 T1aN0M0 分期患者 5 例、 T1aN0M1 患者 4 例(肺转移 3 例、 脑转移 1 例)、 T1aN1M0 患者 3 例(CT 检查均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T3aN0M0 患者 6 例 (均有肾静脉侵犯或肾静脉瘤栓)。术后病理示 FuhrmanⅡ级 12 例、 Ⅲ级 5 例、 Ⅳ级 1 例; 透明细胞癌 15 例、乳头状癌 1 例、 混合细胞型 1 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伴肉瘤样变)、 肾肉瘤样癌 1 例(Fuhrman Ⅳ级)。4 例(T3a, FuhrmanⅡ级)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其余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随访 6~48 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 22.5 个月, 死亡 4 例 (2 例初诊肿瘤直径分别为 3.8 cm 及 4.0 cm、 1 例肾肉瘤样癌、 1 例脑转移), 失访 1 例, 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小肾癌伴肿瘤直径≥ 3.0 cm、 Fuhrman Ⅲ/Ⅳ级、 肉瘤样癌、 转移等高危因素者为高危小肾癌。高危小肾癌具有异质性, 可表现为侵袭性生长、 早期侵犯肾周组织甚至转移。应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鉴别诊断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13例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例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叶状囊肉瘤病例中10例行全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另有3例因肿瘤瘤体小,且属低度恶性,行大区段切除手术,未做淋巴清扫。2例因分化程度较好,原发肿瘤误诊为纤维瘤,术后复发,纠正诊断后再行全乳切除;以上病例随访至今,1例为重度恶性,术后26个月死亡;2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效果满意;其余患者无复发或转移,并无瘤生存。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易误诊的肿瘤,而又具有潜在复发倾向,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使用传统开胸术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原发腺癌肺转移肿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手术切除的肺转移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采用二种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的无病期(DFI)、存活时间和无复发存活期(RFS).结果 42例原发腺癌肺转移患者中,21例采用VATS切除肺部转移肿瘤,另21例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原发肿瘤主要包括27例结肠癌(64.3%)和11例乳腺癌(26.2%).3例VATS (14.3%)及3例开胸手术患者(14.3%)有原发肿瘤的局部复发.VATS患者平均术后随访时间13.3个月[四分位数间距(IQR) 4.5~32.8个月],开胸手术患者36.9个月(IQR 19.3~48.6个月).VATS患者平均DFI-1为22.3个月(IQR 13.5~40.6个月),开胸手术患者35.6个月(IQR 26.7~61.3个月).6例VATS患者出现胸部肿瘤复发(平均DFI-2 9.2个月),7例开胸手术患者出现胸部复发,1例VATS患者出现第3次肺部复发(DFI-3 18.7个月),开胸手术患者也有1例出现第3次胸部复发(DFI-321.8个月).复发的比值比为12.5%.VATS患者5年RFS为53%,开胸手术患者为57%.结论 VATS是替代传统开胸手术切除肺部转移肿瘤的一种很好的疗法.在治疗原发腺癌肺转移的患者中,VATS不会增加术后胸部复发的风险,且与传统方法相比RFS相近.  相似文献   

11.
郭桃英  潘玫 《江西医药》2010,45(3):195-197
目的探讨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7月~2007年11月收治的29例子宫癌肉瘤的临床资料并对29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9例子宫癌肉瘤患者中,宫颈癌肉瘤2例,宫体癌肉瘤2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和阴道异常排液。确诊需要依据病理组织检查。2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其中14例术后辅助化疗,2例术后辅助放疗,6例术后联合放化疗。2例宫颈癌肉瘤中1例于术后53个月复发死亡,1例随访至今30个月无瘤生存。27例宫体癌肉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7.0%、26.0%。结论手术是子宫癌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预后与手术病理分期、治疗方式有关,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化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原发性肿瘤稳定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眼外复发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复发后均接受全身静脉化疗,根据病情选择联合放疗、手术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9例患儿发病中位年龄为23个月,7例骨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2例腮腺受累,3例骨髓浸润。随访至2021年8月,6例存活,2例死亡,1例失访,复发后中位总生存时间26.0个月。提示RB需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以改善预后,RB眼外复发由于缺乏眼部症状,易导致早期诊断和治疗延误,还需与继发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8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71个月;复发后再次手术4例;复发后全部病例进行了化疗,同时辅以孕激素治疗3例,GnRH治疗1例.同时合并放疗1例,生存38个月.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以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为其基本术式,孕激素治疗应为术后的基本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肉瘤临床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作者对16年间共收治12例乳腺癌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皆行乳腺切除手术,并经病理证实。其中8例进行辅助性放化疗。结果 随访8个月~12年。术后2例复发,3例死亡。存活5年以上6例,1例存活12年。结论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多需病理证实。手术是治疗本病最主要的方法。手术应包括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广泛切除,并彻底清除腋窝淋巴结;对复发的病例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辅助性放化疗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睾丸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早期诊断的认识,探讨其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总结1例原发性睾丸巨大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儿资料,并复习该病的相关文献。结果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睾丸高位根治性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肿瘤组织细胞丰富,大小不等,呈梭形或椭圆形,其内可见横纹;部分区黏液丰富,黏液内散在星形或小梭形细胞,细胞核大深染;另见大片坏死。免疫组化示:DES(++),VIM(+),CK(-),EMA(-),CD34(-),CD99(-),BCL-2(-),SMA(-),MYO-D1(-),a-inhibin(-)。诊断为:左睾丸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术后给予放化疗,随访6个月,B超、MRI复查未见复发及腹膜后淋巴转移,性激素及AFP水平未见异常,勃起功能正常。结论对青少年睾丸增长迅速的肿物应考虑横纹肌肉瘤的可能;睾丸巨大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可行单侧睾丸高位根治性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其预后较好;并坚持终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以提高乳腺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自2001年1月~2011年12月的乳腺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2例分叶状囊肉瘤失访,1例癌肉瘤术后失访,另外1例20个月复发后失访。1例高度恶性分叶状囊肉瘤,术后26个月死亡。3例恶性淋巴瘤均在5年内死亡。1例纤维肉瘤18个月后复发,行全乳腺切除术。3例纤维肉瘤(包括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及2例分叶状囊肉瘤(1例低度恶性,1例高度恶性)均健在。结论对术前肿块较大且怀疑可能为乳腺肉瘤的患者尽可能行空心针穿刺取组织学病理及联合免疫组化明确诊断,指导治疗,肉瘤主要以手术为主,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关系较密切,肿块大小并不是预后的关键因素,术后内脏转移患者较多。  相似文献   

17.
苏瑛  龚昭 《安徽医药》2014,(7):113-115
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复发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54例在我科经手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入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平均随访27.2个月,以肿瘤复发或转移作为终点事件,通过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48例患者获得随访截至至今,3例患者失访,随访率为94.1%。10例患者死亡,27例复发或转移,肝内复发21例,4例肝内复发伴肺转移,1例脑转移,1例骨转移,术后总体(overall survival,OS)生存时间为5~71个月,中位OS时间为30个月,1、3年总体生存率为97.2%、82.1%;无瘤(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生存时间为2~73个月,中位DFS时间为24个月,1、3年无瘤生存时间为70.2%、54.2%。将19项因素分别纳入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超过3 cm,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超过600 mL是影响小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较好,无瘤生存时间受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超过3 cm,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超过600 mL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海涛  卞栋  李成华  王矛  庄严 《淮海医药》2012,30(2):110-1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GIST 16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胃部10例,小肠5例,直肠1例。其中12例达到外科根治性切除。2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行姑息切除。2例伴肝转移者中1例行原发灶及转移灶切除,1例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灶,术后辅以药物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12例中术后复发转移3例,复发间期平均14个月,其中2例再次手术治疗,其他1例带瘤生存12个月。结论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是治疗GIST的首选有效方法,不易切除的肝转移灶,术后应辅以药物治疗。GIST远期仍存在较高的复发转移率。对复发转移病例,仍应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局限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分别进行胸膜切除术、胸膜全肺切除术,并对部分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进行术后化疗,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结果14例患者中,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局限性良性纤维间皮瘤,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2年3个月和3年复发,第二次术后病理报告为恶性间皮瘤;5例术后病理报告恶性间皮瘤。手术加化疗6例生存10个月~5年,平均22.3个月,另1例患者术后生存11个月。结论早期诊断、彻底切除病变是治疗胸膜间皮瘤的有效手段,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术后进行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严重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用宫腔镜环状锥形切除宫颈增生炎性组织,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治疗82例,随访78例,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术后1~24个月)。结果 术后2个月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率达98、72%,83%宫颈恢复正常大小,30例随访2年无糜烂及息肉复发。平均手术时间9min,术中出血5-10ml,术后3例(3.66%)脱痂出血超过月经量,经压迫治疗或再次电凝治疗血止。无1例感染。结论 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严重宫颈炎治愈率高,疗效好,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