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元活血汤是金代著名的医学大家李东桓《医学发明》的一首经典方剂,主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其组成为: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清代徐大春云:血瘀内蓄,经络不得通畅,故胁痛,环脐腹胀,便闭焉。大黄荡涤瘀热以通畅,桃仁消破瘀血以润燥,柴胡散清阳之抑遏。蒌根清浊火之内蕴,甲片通经络破结,当归养血脉荣经,红花活血破血,甘草泻火缓中。水煎服,使瘀行热化,则肠胃廓清而经络通畅,腹胀自退,何胁痛便闭之,不瘳哉?此破瘀通闭之剂,  相似文献   

2.
<正>复元活血汤,为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之弟子李东恒所创,始载于金代的《医学发明》,原方共9味药,分别为:酒军30 g,柴胡15 g,当归9 g,桃仁9 g,红花6g,穿山甲6 g,栝楼根9 g,甘草6 g。方中君药为酒大黄和柴胡,酒大黄荡涤留瘀败血,柴胡疏肝调气,合用两药以治疗肋下之气血瘀阻;臣药为当归、桃仁、红花,功效为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佐药是穿山甲和栝楼根,其功用为清热润燥、破瘀通络、消瘀散结;使药为甘草,用以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故能使瘀血新生,气行通  相似文献   

3.
血府逐瘀汤治疗急重症举隅邓泽民,胡丕秀,邓人富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等药组成,具有活血法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作者宗王氏之法应用本方治疗急重症,疗效满意。现择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董××男,23岁,工人。初诊:1983年3月21日。患者于5个月前开始上腹部胀痛,近半月加剧。疼痛无规律,经门诊作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证实为“慢性胃扭转”。请中医治疗。诊见:胃腹胀痛,痛连两肋及后背,拒按,纳可,伴有情志不畅,口苦、咽干、暖气,失眠、多梦,舌苔微黄,脉弦。诊为“胃脘痛”,辨证(肝气犯胃型)治以疏肝理气止痛和胃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 处方:柴胡9克,枳壳9克,自芍9克,甘草6克,制香附9克,川芎6克,陈皮9克,广木香6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海南省临高县中医院(571800)陈能荣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由柴胡、枳壳、赤芍、甘草、当归、川芎、生地、桃仁、红花、桔梗、牛膝等药组成。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治疗头痛、胸痛等19种病症。笔者近年综王氏...  相似文献   

6.
血府逐瘀汤加味降低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文菊  白颖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36-1836
血府农瘀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理气、通络止痛作用,对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既缓解了心绞痛又改善了患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载于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为活血祛瘀的常用方剂,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十一味药组成,具有活血祛瘀,疏肝行气,缓急止痛之功,治胸中血府血瘀的疾病,包括头痛、胸痛、盗汗、焦躁、烦闷、失眠多梦、心跳心慌、呃逆、干呕、小儿夜啼、晚间发热等.本人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本方治疗多种不同疾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府逐瘀汤治验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府逐瘀汤出白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等组成,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有效代表方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临床屡有报道,笔者于临床治疗当中,灵活运用此方加减.颇有心得,不揣简陋,现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治疗法则,在心脑血管病治疗方面独具优势,余用此法,灵活配伍运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一些疑难病症,效果显著,现举验案介绍如下。一、配舒肝解郁治血瘀头痛于某,女,42岁,家属。1984年4月2日初诊,病人患血管性头痛10余年,平时病发服维生素B_1、去痛片治之。此次乃与家人生气诱发,每日皆作,痛不可遏,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邀余诊治。证见头痛连颠顶,痛如锥刺,时跳痛,伴精神抑郁,烦躁不寐,恶心嗳逆,舌红尖有瘀点,苔薄黄,脉细涩,诊为血瘀头痛,治宜活血化察,舒肝解郁,通络止痛。自拟化瘀疏肝饮化裁,方用:桃仁6克、红花6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当归12克、川牛膝10克、柴胡10克、黄芩12克、菊花12克、勾藤12克、权壳6克、半夏10克,每天1剂共服9剂,症状消失,服药期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笔者根据本方功效,用于治疗胸中血瘀为病机的多种疾病,皆获良效,兹举例如下。不寐李某,男,20岁,2000年11月  相似文献   

11.
膈下逐瘀汤治疗危重病举隅河北省隆化县中医院(068150)汤文义隔下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元胡、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组成,有活血逐瘀、行气破结止痛之功,善治膈下血瘀腹痛。作者运用此方加减治...  相似文献   

12.
作者根据产妇多虚多瘀的特点,采用中药防治产后感染,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自1975年11月至1976年12月,以养血活血祛瘀与清热解毒药同用的方法防治产褥感染210例。产科消炎合剂:当归9克、川芎4.5克、赤白芍  相似文献   

13.
补中益气汤为甘温之剂的代表方,主要用于治疗内伤不足之症。笔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低下性贫血、多涎症各一例病人,取得了显著疗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现摘要报告如下。例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阮某,男,40岁,反复发生齿龈出血、鼻衄及皮肤瘀斑、瘀点4年,多次查血小板3.6万~6.2万(36~62×10~9/L)之间。诊见:精神萎软、头昏乏力、心悸气短、食纳不振,皮肤散在瘀点、色暗不鲜,舌淡苔薄,六脉无力。证属中医“阴斑”范畴,拟健牌、益气、摄血法为治。处方:炙黄芪12克、党参15克、白术9克、升麻1.5克、柴胡3克、当归9克、陈  相似文献   

14.
1 中药治疗急性期宜逐瘀滞、通络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 :秦艽 10g、川芎 10g、桃仁 6g、红花 10g、甘草 6g、羌活10g、没药 10g、当归 12g、五灵脂 10g、地龙 6g、牛膝10g。慢性期宜祛风湿扶正通络。方用三痹汤 :独活12g、秦艽 12g、防风 10g、细辛 3g、川芎 1  相似文献   

15.
一、经行浮肿王××,女,38岁,工人。1987年5月26日初诊。患者每值经期则面肢浮肿,伴少腹疼痛,经行不爽,色黑挟块,经后旬余肿渐消尽,下月经期肿复如故,一年多来月月如此。尿常规检查(-),舌淡红,苔白微腻,脉弦缓。证属肝郁血滞,脾虚湿阻。宜宣郁活血、健脾除湿为法,予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9克,赤芍15克,川芎6克,泽泻12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桂枝9克,香附9克,郁金9克。3剂,水  相似文献   

16.
名称清上蠲痛汤。方剂组成当归9克(酒洗),小川芎9克,白芷9克,细辛3克,羌活9克,防风9克,菊花4.5克,蔓荆子4.5克,苍术9克(米泔浸),麦冬9克,独活9克,甘草3克,片芩12克(酒炒)。源流发展本方见于明代《寿世保元》卷六(公元1615年)为龚延贤所拟,是根据宋代《和剂局方》之“川芎茶调散”及金代《内外伤辨惑论》之“羌活胜湿汤”合方加减衍化而成。主要用于治疗头痛,认为是治疗“一切头痛主方,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左边痛者加红花2克,柴胡3克,龙胆草(酒洗)2  相似文献   

17.
<正>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人在临床实践中自拟通心活血汤(红参、赤芍、当归、蜈蚣、土鳖、红花、全蝎、葛根、甘草),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11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常运用其治疗顽疾重病,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者应用解毒活血汤及西药治疗慢性肝炎80例,与同期单纯用西药治疗病例比较,疗效较好。治疗方法和结果:对照组给予肝太乐0.1~0.2克、维生素C0.1~0.2克、复合维生素B1~2片、干酵母1.0~3.0克,1日3次;维丙胺80毫克,肌注,1日1次。治疗组除给予上述药物外,每日加服1剂解毒活血汤:连翘、柴胡、生地、葛根、当归各10克,赤芍,桃仁、红花、枳壳、炙甘草各6克。气滞血瘀型加丹参、香附,肝郁脾虚型加党参、郁金,肝肾阴虚型加杭芍、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男 5例 ,女 7例 ;年龄为 2 5~ 67岁 ,平均 46 5岁 ;病程短者半年以上 ,长者 32年 ;对镇静药产生依赖性 9例。舌色隐青或有瘀点、瘀斑 ,或舌下络脉粗胀 ,有分支和瘀点 ,脉涩滞或弦数 ,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方药 :桃仁 1 2g ,红花 9g ,当归 9g ,生地 9g,川芎 6g ,牛膝9g ,桔梗 5g,柴胡 3g ,枳壳 6g ,甘草 3g,葛根 30g ,炒酸枣仁 50g。1 0日为 1个疗程 ,4个疗程后观察效果。临证加减 :①倦怠乏力 ,加党参、黄芪、熟地各 1 5g,减生地 ;②心阴亏虚 ,加麦冬9g、百合 1 5g ;③阴虚内热 ,加丹皮 9g、阿胶 9g、穿山甲 6g ,减川芎 ;④痰热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